?

光、色與時間性
——借鑒DBAE理論談印象派寫生對風景油畫寫生課教學啟發

2021-07-12 07:25
大眾文藝 2021年2期
關鍵詞:光色時間性印象派

(韶關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廣東韶關 512000)

高校風景油畫寫生課是繪畫類方向的必修課程。從目前教學現狀來看,風景油畫寫生課現存在因教學目標不明確導致教學效果未達到預期目標,因無明確寫生目的和理論指導的缺乏,導致學生未能理解和掌握寫生過程中光、色和時間性的關系。借鑒DBAE的教育模式,以理論追溯于戶外寫生的印象派致力發展繪畫中光、色和時間的關系,可為今天風景油畫寫生課帶來改進性對策。

一、DBAE美術教育理論概述

DBAE美術教育理論首先明確了美術學科是屬于人文學科的范疇,并主張教學內容應該以美術學科內的主要內容,即藝術創作、藝術史論、藝術批評以及美學進行教學,且四個領域內的課程內容和教學設計具有明顯的關聯性,而不是分別以獨立課程存在的。DBAE以情景式教學、拋錨式教學和講評拓展式教學為主,以建立藝術創作、藝術史論、藝術批評及美學四個環節中的知識,并使其融會貫通。

DBAE理論基于工具主義理論提出。藝術教育理論家A.William Levi在《藝術教育:一門至關重要的學科》(1991年與Ralph Smith合著)把藝術教育看作為其他對象服務的一種工具,旨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一種健康理解發展的藝術理解力”。因此,DBAE理論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對藝術內涵的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等人文科學的基本素養能力,同時以藝術創作和實踐加以深刻理解,使其養成反思能力,以理論和實踐結合培養綜合素質的發展。而實踐能力則包括對材料的理解和運用,以創作經驗的積累,并學會聯系美術史、美術批評和美學層面的相關知識進行思考;而美術史、美術批評的相關知識也應在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從實踐層面的認識上升至理論認識,也從理論認識回歸到實踐中檢驗。創作經驗能為理論提供細致的觀察和理解,尤其是作品中的形式關系中所表現的諸多要素,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形式理論知識為基礎。因此,對藝術作品中的諸要素特征進行細致的觀察,能培養學生積累相關的理論基礎,并為創作中的材料運用、形式表現所積累。其次,以實踐反饋理論是對理論的檢驗方式,于學生而言也是對自身學習成果的評價和總結。在總結的過程中需要的批判性思維是基于對自身和理論的獨立性思考。因此,培養學生以美術理論解決藝術實踐中的創作問題,并把問題總結并評價,不僅是把美術理論和批評的相關知識融會貫通的要求,還包括了檢驗理論,促進學生形成獨立性思考能力,為培養人文學科素養形成了基礎。

高校美術專業課程主要以理論和實踐課程為主,而目前理論課程開設較少,但屬于大一、二必修的核心課程。以《藝術概論》《外國美術史》中的相關知識點聯系風景油畫寫生的教學內容,能讓學生認識到美術的人文性質和技能訓練相結合的重要性。根據風景油畫寫生的相關知識點,以印象派寫生特點結合目前風景油畫寫生課的現象,以闡述DBAE模式帶來的相關教學啟發。

二、追溯寫生初衷——光、色與時間性

盡管印象派并非把繪畫帶出畫室的第一人,但印象派從繪畫的時間性出發,回歸到油畫追求光的表現傳統,結合色的物理性質并反映為追求色彩純粹。

(一)植根追求光的表現傳統

追求光的表現傳統植根于畫家對人文精神內涵追求的表現,它不是單純地以素描關系表現光與影,并與素描關系中所指的光有所區別。光作為一種符號,源自文藝復興前的人物畫中的光環,自風景引入人物畫后,光便轉型為以場景結合色感表現的隱喻。風景畫面中主要反映為色彩厚薄所表現出的光透感、稀薄感以及光線色彩的調和,這些均來自藝術家對光隱喻的理解。光之所以承載著人文精神內涵,也正因為光的轉型以一種崇高的、無形的理想化隱喻匿藏在畫面中,結合了藝術家對自然的理解,形成新的文化意指——希望、未來。這可從威尼斯畫派開始對光色結合的追求,到巴比松畫派的場景表現,尤其是米勒筆下的祈禱者,再到印象派繪畫中均可體現。印象派對光的表現已經不再被隱喻限制,而是直接結合視覺可感知的光,進一步結合其物理性質和時間性,轉化為對現實事物的關注。

(二)結合科學的色彩物理性

色彩的物理性是基于光的物理性質產生的,自牛頓對光的色散現象進行分析,光便開始把色彩從感性的視知覺,從走向了理性的現實中,與藝術家的色彩語言進行結合。從光色散現象來看,光色是由與此同時,顏料的改進也為戶外寫生帶來了便利的條件。印象派對光與色的結合,最典型例子是雷諾阿筆下的、落在人物身上的陰影以各色調,并以斑駁的塊狀真實還原;以及莫奈《魯昂大教堂》組畫中因不同時段所表現出的光色不同。色彩的物理性質主要在印象派繪畫中反映為,外光是造成色彩變化的原因,并隨著觀察位置不同、光的狀態、時間以及環境變化而產生變化。

(三)延續繪畫時間性的思考

繪畫時間性溯源可至萊辛著作《拉奧孔》中關于詩畫異同分析。在印象派以前,風景繪畫所選取時間節點是以場景情節發展的高潮為根據,并帶有夸張和戲劇性成分,具有強烈的情感性傾向,如透納的《海上災害》和康斯泰勃爾的《漢普斯特德的彩虹》。印象派對繪畫時間性的表現,主要表現在風景作品中,以光和色的結合表達出時間節點。又如莫奈《魯昂大教堂》組畫中觀者根據光色的不同可從中判斷出時間;或是作者根據時間組合光色關系所形成的雙向感知,是印象派對繪畫時間性的創新性思考。

因此,印象派對光色關系的處理基于因時間中的瞬間性所帶來的光色細微變化,并結合光的傳統以及色彩的物理性質的基礎上進行的。而印象派寫生所關注方面可為風景油畫寫生課程教學帶來啟發。

三、印象派繪畫對風景油畫寫生課程教學啟發

目前風景油畫課程是在室內繪畫訓練課程結束后,于大二或三階段開設。風景油畫課程以單一的實踐技能操作為主,這將會導致學生只關注繪畫技能的水平,而忽略了創作本身應是實踐與理論結合、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并用的過程。根據印象派寫生特點的啟發,借鑒DBAE理論模式及其教學特點,為風景油畫寫生課程建立理論與實踐之間溝通的橋梁。

(一)回歸感知的教學準備

由于學生習慣于室內繪畫的寫生方式,未能快速掌握寫生的相關知識、技能及方法的轉變,學生在寫生初期習慣當場拍攝并畫照片,忽略這樣的方式無疑是違背了寫生教學的初衷。風景油畫寫生教學是在情境中展開,學生在戶外能直觀并親身感受到光與色結合所帶來的變化。在風景寫生課開設前,教師應明確寫生教學的初衷。在寫生教學前應明確寫生目的,以拋錨式教學的“問題提出”為中心,設定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以助學生形成以問題先行的學習方式。戶外寫生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光色結合的敏銳觀察力、對瞬間場景的捕捉能力以及畫面的組織能力。在寫生前的準備中,教師可嘗試對學生進行光色結合的相關觀察訓練,如光源色對色彩影響的觀察、天氣對色彩影響的觀察以及一天中不同時段中物體顏色變化的觀察。同時,教師可嘗試結合美術史中的典型寫生作品并作相關分析,以啟發學生對所觀察的結果進行聯系、比較并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進入寫生教學的環節中。

(二)運用邏輯的教學過程

因長久以來學生習慣于室內寫生的方式,掌握色彩的能力也據此形成定勢,并守于自身的繪畫習慣。風景寫生對學生在畫面組織能力有一定要求,包括對所選景物的取舍、對色彩的感知和分析以及對形式組織能力等。在教學過程中,除示范外,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分析色彩感知的結果,轉化為對畫面的組織能力。這要求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一定的抽象分析,予以適當的和針對性的講解,尤其是對風景寫生中的光色結合的物理性表現分析、時間性分析應配合運用形象思維,并引導學生在寫生過程中從感知轉入思考。同時教師應著重針對繪畫光色、時間性結合的技能訓練,如針對一天中同一景物在不同時間點所表現出的色彩寫生訓練、針對不同天氣條件下同一景物表現的訓練等,并要求學生在課后進行思考。

(三)理論上升的教學高度

在風景油畫寫生課結束后,由教師匯總上述結果,并要求學生對寫生課全過程進行回顧。教師在該環節應著重利用講評拓展式教學的優勢,以總結實踐成果為中心并拓展至一定的理論高度,有助于學生形成課后思考的習慣。教師在總結過程中,應根據學生自身的理論和技能基礎、在寫生課過程中的思考和實踐表現進行質性評價?;貧w過程應有一定的主題性,學生可根據在光色結合的感知階段、寫生過程的分析階段以及課后思考結果進行匯總。教師可根據學生總結,回歸美術史中的經典寫生案例進行比較,并進一步分析風景寫生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以適當的理論介紹并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寫生中加以改進。

四、結語

DBAE模式的應用需要教師著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這也要求了教師在教學中應靈活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形成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盡管自印象派以來,風景寫生的畫面形式和語言應用出現了明顯的轉變,但總體而言,光、色和時間性依然是風景寫生的中心,也是風景油畫寫生課中應加以關注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仡櫽∠笈傻睦L畫特點,可為風景油畫寫生課教學帶來一定的啟發,并應用在課堂內以提高學生寫生技能訓練和理論結合的能力。

猜你喜歡
光色時間性印象派
名家
名家/[法國]畢沙羅
智珠二則
舞蹈藝術發展進程中的審美鑒賞能力
論述舞臺燈光設計中光色的應用探討
論述舞臺燈光設計中光色的應用探討
淺析印象派與當今設計
時間性:桃花源之審美問津
室內設計中燈光的藝術設計
如何奠基形而上學:康德與海德格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