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防治肝炎 你可以這樣做

2021-07-14 00:17張佩欣湯磊王東
保健與生活 2021年13期
關鍵詞:乙肝病毒乙肝肝炎

張佩欣 湯磊 王東

它,是肝臟的蒙面殺手;它,因為初期癥狀不明顯而經常被忽略;它,是肝硬化和肝癌發生的重要原因。它,就是我們唯恐避之不及的肝炎。目前,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我國法定報告傳染病中報告病例數第一的乙類傳染病。

你了解肝炎嗎?知道如何科學防治肝炎嗎?在7月28日世界肝炎日即將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關愛肝臟,擁抱健康!

一、認識人體最大的實質性器官——肝臟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實質性臟器,重量為1200~1500克,約占成年人體重的2%,即一個75千克成年人的肝臟重量約為1500克。肝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器官,也是人體內新陳代謝重要的器官,可以把肝臟形象地比喻為人體的一個巨大的“化工廠”。

1.肝臟位于人體的右上腹部

肝臟的大部分位于右側季肋部和上腹部,被右側肋弓所覆蓋(肋骨是保護重要內臟的屏障),肝臟的小部分位于左側季肋部,有的人還可延伸至胃和脾的后方。

肝臟周圍有多種臟器,其上方緊貼著膈?。ê头蜗噜彛?,左側與胃和食管下段相鄰,肝臟的右下方是結腸肝區,膽囊附著在肝臟的膽囊床上。

正常肝臟呈紅褐色,質軟而脆,具有雙重血液供應,包括肝動脈和門靜脈系統,后方還有人體最粗的下腔靜脈,因此,肝臟外傷會引起致命性大出血。

2.肝臟的生理功能

◎肝臟的代謝功能

肝臟承載著三大營養物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代謝和合成任務。

人們每日吃的魚、肉、蛋、奶、豆制品等蛋白質食物不是吃進來就可以為人體所利用的,是要先在腸道內經消化酶分解成氨基酸,經由腸道黏膜吸收后通過血液運至肝臟,再經肝臟將氨基酸重新合成人體自己的蛋白質。

碳水化合物,就是主食,包括米、面等,同樣是先在腸道內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是人體細胞直接供能的原料,進入肝臟的部分葡萄糖被肝臟合成肝糖原。肝糖原作為能量儲備的一種形式,在需要的時候可轉化成葡萄糖以供機體使用。

脂肪可分解成脂肪酸、甘油等,其中必需脂肪酸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因此每日應攝入足夠脂肪,人體合成的載脂蛋白是轉運脂肪代謝產物的工具,如果肝臟受損或負擔過重,或者每天攝入的熱量和脂肪類食物太多,脂肪就會堆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

◎肝臟是重要的解毒器官

通常情況下,由于肝臟強大解毒功能的存在,使機體不致因毒物的蓄積而中毒,但肝臟的解毒功能有一定限度,如毒物過多或肝臟解毒功能出現障礙時,就會出現肝功能異常和機體中毒現象,如藥物、致癌物、食品防腐劑、酒精等,特別是藥物和酒精,是導致肝損傷的常見病因。

乙肝病毒感染者尤其要注意,特別是很多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存在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這對肝臟來講無異于“雪上加霜”,這也是我國肝癌發病率較高的主要原因。

◎肝臟是膽汁合成和分泌的場所

很多人誤以為膽汁是由膽囊合成的,其實,膽汁是在肝臟內合成的,膽囊僅有濃縮和儲存膽汁的作用。正常肝臟每天分泌膽汁600~1000毫升,膽紅素的攝取、結合、轉運、排泄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代謝過程也均在肝臟內完成,所以肝臟生病會出現“黃疸”。

◎肝臟可合成凝血因子,兼有免疫、調節血容量等功能

幾乎所有的凝血因子,如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凝血因子都是在肝臟內合成的,如果出現肝衰竭,會發生凝血功能障礙;免疫功能來自肝臟內大量的巨噬細胞,當血液中的致病因子如細菌等進入肝臟,會被巨噬細胞“吞掉”;在緊急大出血時,肝臟內儲備的血液可釋放入全身血液循環。

◎肝臟具有驚人的再生功能

正常的肝臟即使被切除70%,通常在一段時間后也可恢復到正常功能,這是通過剩余的肝臟增大來代償的,比如肝臟長了腫瘤需要切除,通??梢皂樌麑嵤?。但如果平時不注意,感染乙肝,長期飲酒導致肝炎甚至肝硬化,那么肝臟的再生功能就大不如前。

人體肝臟功能復雜,肝臟在各種外來和內在致病因素下可出現損傷,肝炎病毒、飲酒、藥物、毒素等都會損害肝臟的健康,影響肝臟的功能,進而威脅生命。

二、肝炎病毒——肝臟的“第一殺手”

1.什么是肝炎?

肝炎,簡單理解就是肝臟發生了炎癥,從而導致肝臟受到損害,進而引起身體的一系列不適癥狀。那么,哪些因素可以引起肝臟的炎癥呢?病毒、細菌、寄生蟲、化學毒物、酒精、過度肥胖、自身免疫性因素等都可以引發肝臟的炎癥。其中,病毒是全球范圍內肝炎發生的重要致病因素。人們所熟知的甲肝、乙肝等均屬于病毒性肝炎的范疇。

2.病毒性肝炎的分類與傳播途徑是什么?

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罪魁禍首是肝炎病毒,目前常見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五型。不同于其他類型的肝炎,病毒性肝炎具有傳染性。上述的幾種肝炎病毒統稱為嗜肝病毒,簡單理解就是這些嗜肝病毒感染了肝臟以后會存在于人體的肝臟、血液、體液、排泄物中,在通過某些途徑接觸后,這些病毒就會從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身上,即通俗理解的“人傳人”現象。

不同類型的肝炎傳播途徑也不一樣。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傳播疾病,即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可以通過污染的手、食物或水傳播。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通過血液傳播、性接觸傳播和母嬰垂直傳播。

3.肝炎的臨床癥狀有哪些?

肝炎的初期癥狀并不典型,例如食欲減退、惡心、腹脹、厭油膩食物等,因而經常被人們忽略。但由此引起悲劇在臨床上并不少見,很多老年人因為腹脹難忍、雙下肢水腫就醫,經一系列檢查后最終診斷為肝硬化失代償期或者肝癌,到如此地步就很難挽救。由此可見,有了上述癥狀后盡早就醫,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悲劇的發生。那么,生活中常見的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有哪些癥狀?

甲型肝炎常為急性起病,潛伏期為2~6周,前期常有畏寒、發熱、惡心、腹痛等急性感染癥狀,繼而會出現明顯的厭食、乏力、皮膚鞏膜黃染、尿色加深等癥狀。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體后可引起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無癥狀攜帶者等常見狀態,少數還可引發重癥肝炎、肝衰竭等嚴重疾病狀態。急性肝炎的癥狀常為乏力、厭食、右上腹疼痛、尿色加深等;慢性肝炎潛伏期較長,為1~6個月,大多數為非特異性癥狀,如乏力、食欲不佳、腹脹、精力減退等。

乙肝病毒攜帶者定義為有病毒感染的標志,但是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和檢查指標的異常,也稱為無癥狀攜帶者。無癥狀乙肝病毒攜帶狀態并不代表著絕對的安全,這類人群體內依然存在著乙肝病毒,而如果攜帶者受到某些因素的刺激后導致乙肝病毒處于不斷復制階段,那么會引起肝臟逐漸受損,進而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無癥狀攜帶者也應該定期復查。

4.如何知道是否患了肝炎?應該怎么診斷?

看著醫院掛號欄上消化內科、感染科、肝病科、肝膽外科……這幾個科室是不是還分不清楚呢?如果患者有腹瀉、腹痛、消化不良等不適,建議掛消化內科;如果患者最近有乏力、食欲減退、皮膚鞏膜黃染的癥狀,建議掛肝病科或者感染科,若有肝炎的家族史更是首推此科室;如果是肝血管瘤、肝癌、肝膽管結石等需要外科手術治療,建議掛肝膽外科。

那么,針對肝炎特別是病毒性肝炎應該做哪些檢查呢?又該如何診斷呢?一般來說,門診醫師通常會給患者開血常規、肝功能、乙肝五項定量、HBV-DNA、甲胎蛋白、肝膽胰脾彩超、腹部CT等檢查。做完了這些檢查,怎么判斷是否患了肝炎呢?

◎常規檢查有哪些?

血常規 血常規檢查一般看的是外周血里各種細胞的數量及百分比,一般肝炎患者無明顯的異常,當進展到肝硬化失代償期時會有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的降低。在肝功能檢測中臨床醫師最常關注的指標是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它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細胞損傷的程度。

乙肝五項定量 即人們常說的乙肝兩對半,包含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項。HBsAg、HBsAb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抗體,表面抗原在感染乙肝病毒2周后可呈陽性,本身只有抗原性,無傳染性,陽性表示既往或現在正存在乙肝病毒感染;HBsAb是一種保護性抗體,是感染乙肝后獲得免疫力的標志。HBeAg、HBeAb是乙肝病毒e抗原和抗體,HBeAg陽性表示血液中有乙肝病毒(HBV)的存在和復制,此時血液具有高傳染性;HBeAb表示病毒復制處于靜止狀態,傳染性降低。HBcAb是乙肝病毒核心抗體,HBV感染者幾乎均可檢測出此抗體。

平時我們所說的“大三陽”指的是HBsAg、HBeAg、HBcAb陽性,而“小三陽”則指的是HBsAg、HBeAb、HBcAb陽性。

HBV-DNA(乙型肝炎病毒載量) 這是主要用于評估HBV感染者體內病毒復制水平和傳染性的直接標志,HBV- DNA越高,說明病毒復制水平越高。它是臨床醫師評估患者是否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的重要指標。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一種糖蛋白,與肝癌及多種腫瘤的發生及發展密切相關,臨床上是篩選和早期診斷原發性肝癌的血清學指標。

肝膽胰脾彩超及腹部CT 這些主要是用于觀察這些臟器的形態,以及有無占位性病變。

◎甲肝、乙肝如何診斷?

甲型肝炎 有急性肝炎的臨床表現,并具備以下任何一項即可確診:①抗- HAVIgM陽性;②抗- HAVIgG急性期陰性,恢復期陽性;③糞便中檢測出HAV顆?;蚩乖騂AVRNA。

乙型肝炎 目前急性乙型肝炎少見,慢性HBV感染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DNA陽性,血清ALT持續或反復異常,或肝組織學檢查有肝炎病變。

(2)HBV攜帶狀態:血清HBsAg、HBeAg及HBV- DNA陽性,但血清ALT、AST持續正常(1年內聯系隨訪3次,每次間隔大于3個月),肝臟組織病理學無明顯炎癥或纖維化改變。

(3)隱匿性HBV感染:血清HBsAg陰性,血清和/或肝組織中HBV-DNA陽性。

5.肝炎如何治療?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通常急性起病,具有自限性,很少轉為慢性肝炎,不需要抗病毒治療。一般以對癥支持治療即可。急性期應進行隔離,注意合理休息;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適當補充維生素;避免飲酒和應用損害肝臟的藥物,若有黃疸等癥狀,宜選用保肝藥物促進肝功能的恢復,藥物種類不宜過多,以免加重肝臟負擔。保肝藥物包括還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劑、雙環醇、維生素E等。

慢性乙肝 HBV感染所致的急性乙肝一般無須抗病毒治療。HB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肝,有以下指征者,需抗病毒治療:血清HBV-DNA陽性,ALT持續異常>1倍正常值上限,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LT升高。若進展為乙肝后肝硬化,需行抗病毒治療。乙肝抗病毒藥物主要有核苷(酸)類似物(如丙酚替諾福韋、替諾福韋、恩替卡韋、拉米夫定等)和干擾素(如普通干擾素和聚乙二醇干擾素)。

三、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肝炎?

傳染病流行的基本條件包括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那么,從這三個環節入手,即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就可以有效地對傳染病進行防治,肝炎的防治亦如此。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甲肝和戊肝常為急性起病,經糞-口途徑傳播。其預防主要采取切斷傳播途徑的方式。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后勤洗手,食物需洗干凈并徹底煮熟后食用。

乙肝、丙肝和丁肝的傳染源為急慢性肝炎患者和病毒攜帶者,其傳播途徑主要是血液、體液傳播和母嬰垂直傳播。關于血液、體液傳播,如輸血、賣血、文身、修足、扎耳環孔、共用剃須刀、靜脈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為、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等均可能導致乙肝的傳播。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幾點,可有效阻斷乙肝傳播:到正規地點進行獻血或輸血;避免使用消毒不徹底的工具進行文身、扎耳環孔、修足等;避免使用容易被血制品污染的公用生活用品,如剃須刀等;保證安全性行為,盡量使用安全套;抵制毒品,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

至于阻斷母嬰傳播,患者孕期應定期到肝病科或感染科門診隨診,根據檢查結果決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在嬰兒出生后應盡快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在嬰兒體內產生乙肝抗體前需暫停母乳喂養,這樣可以提高阻斷成功率。

◎注射疫苗,保護易感人群

避免接觸急性期肝炎患者。新生兒和兒童進行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計劃免疫接種;鼓勵成年人尤其是高危人群接種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我國研發的戊肝疫苗已經上市,建議易感人群接種。

認識肝臟,了解肝炎,才能更好地保護肝臟。同時,應該正確地對待肝炎患者,不歧視不排斥。而作為肝炎患者或者肝炎高危人群,應及早就醫、定期診治,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樂觀的心態。切記,呵護肝臟就是保護生命健康!

猜你喜歡
乙肝病毒乙肝肝炎
乙肝疫苗接種預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炎后肝硬化腹水臨床觀察
乙肝病毒攜帶者可怕嗎
為什么乙肝病毒是最厲害的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攜帶者是乙肝患者嗎?
不再為乙肝“愁斷腸”
乙肝媽媽可以放心母乳喂養
如何阻斷母嬰間乙肝病毒的傳播
重癥肝炎的早期信號
一種新發現的肝炎一丁型肝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