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混合式教改案例探究

2021-07-16 06:29胡秀虹湯承浩汪玉容
凱里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免疫學微生物學干擾素

胡秀虹,湯承浩,汪玉容

(凱里學院,貴州凱里 556011)

《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是凱里學院校制藥工程和藥學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涵蓋免疫學、微生物學及微生物學在藥學中的應用等方面的知識,與臨床醫學聯系緊密.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及基礎實驗操作,還要學會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生產及臨床問題,更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和人文情懷[1-3].因此,選擇何種課堂教學模式、如何設計教學及采用何種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值得任課教師長期不斷探索與實踐.近年來,由于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展,一種傳統教學與在線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得到了關注與認可.混合式教學可使傳統教學與在線教學優勢互補,從而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4].基于本學期《微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本文以凱里學院藥學專業《微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中的“病毒干擾現象及感染途徑”的教學為例,介紹以網絡教學平臺為輔助工具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及實施過程.

1 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與實施

“病毒干擾現象及感染途徑”是沈關心主編的《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材第十三章第四和第五節的內容,主要介紹什么是病毒的干擾現象、病毒的干擾機制、干擾素的概念及醫學意義、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及病毒傳播的方式與途徑等知識,它與生活和臨床聯系緊密,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5].課程授課對象是2019級藥學專業本科一年級學生,此前學生已經對病毒有了較知性的認識,能夠定義病毒,表述病毒的結構及增殖過程,從形態上分辨一些常見病毒,且通過細菌學和真菌學章節的學習,對感染和免疫的概念也有一定的認知.但是學生對病毒的干擾機制、干擾素概念以及病毒傳播方式與感染途徑等并沒有一個很系統的認識,更是難以將這些知識點與實際及臨床結合應用.經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病毒的干擾、傳播及感染等知識,學會運用科學知識指導實踐,對于消滅病毒、做好病毒病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 教學模式設計

依據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同時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設計了本課的教學方案,見圖1.以課堂教學為主,借助雨課堂、MOOC、QQ 群等在線教學平臺,將“病毒干擾現象及感染途徑”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分成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和課后復習三部分.首先,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課前任務,包括基礎知識的學習及思考題解析等,如干擾現象的概念與類型、干擾素的概念與發展歷程、常見的病毒傳播方式與感染途徑;其次,根據學生在線學習的情況,教師有針對性的開展課堂教學及重難點指導,如病毒干擾機制、病毒感染及途徑等;最后,教師再啟發學生針對現實生活中地問題進行分析和擴展,如病毒實驗室需要哪些安全防護措施.總之,各個教學部分相互聯系,側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思維.

圖1 “病毒的干擾現象及感染與免疫”教學實施方案

1.2 信息資源供給

混合式教學并不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或教學理論,它是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兩者的優勢相結合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6].這就要求任課教師事先要做好充分準備,即要考慮線下的教學過程設計,又要做好線上信息資源的供給,在課前將相關學習內容上傳至平臺,供學生學習使用.例如凱里學院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線上課程建設主要采用學校的在線教育綜合平臺和雨課堂.針對“病毒干擾現象及感染與免疫”的教學內容,教師事先將其碎片化,分成“病毒干擾現象、干擾素、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傳播方式”幾小塊,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點體系.

1.3 課前預習

在課堂教學前3 天左右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發布課前學習資料,可包括電子教材、教學課件、教學視頻、課堂討論題等,并明確學習目標,提醒學生做好預習筆記(教師會隨機抽查).同時,教師可隨時登錄雨課堂檢查學生預習及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對于未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要提醒其及時完成,以便為線下課堂教學提供保障.針對學生預習時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平臺討論區、QQ群或微信群進行反饋,教師及時為學生解答,并在課堂教學前1~2 天通過QQ 群或微信群進行知識拓展及材料補充.通過這種互動交流,可大大促進學習前移,彌補課時不足的問題.

1.4 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課前預習的反饋情況,著重對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通過問題導向式、小組討論、舉例等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并結合教材知識點進行課堂思政教育,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他們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1.4.1將新型冠狀病毒及疫情防控內容融入教學

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是一門應用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中巧妙引用新型冠狀病毒及疫情防控方面的知識,不僅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有利于加強學生的生物安全防護意識,促進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形成,從而培養出社會需要的藥學專業人才.例如,在講述干擾素時,讓同學們學習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并思考什么是a-干擾素,它有什么作用及什么樣的應用.此外,教師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預防方面的知識,通過一些如醫用酒精倒在棉片上擦手能否減少病毒感染風險、喝板藍根和熏醋是否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如何做好室內空氣和地板消毒、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等廣為關注的問題來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點的掌握及應用情況.

1.4.2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

近年來,“課程思政”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7].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內容中蘊含有許多鮮活的思政案例及素材,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掘這些“隱性思政”素材并有意識地將其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到課程教學中以達到立德樹人之目的.例如,在講解干擾素的發展時介紹2017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干擾素”之父侯云德先生,通過講述他在干擾素研究方面的貢獻及其個人事跡,使學生學習他求真務實、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及社會責任感[8].同時講授侯云德先生在2009年全球爆發甲流疫情時不計個人得失,敢講真話的事跡.此外,結合本專業,講述醫務研究者在面對疫情時盡職盡責、堅守崗位的光輝形象,以及中醫藥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治療中發揮的作用,以此激勵學生要刻苦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實驗操作技能、樹立在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1.4.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與傳統教學不同,混合式教學更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因此,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法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本堂課在教學中,筆者主要采用有小組討論、提問、理論結合實際、舉例等教學手段.如為了使學生真正理解干擾現象的醫學意義及干擾素的應用,讓學生課前小組討論為什么接種2 種減毒活疫苗應至少間隔4 周再接種、如何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制備干擾素藥物等.此外,采用舉例法重點講解病毒的感染途徑、感染類型,病毒的傳播方式等知識點.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新冠肺炎及疫情預防方面的知識,通過問卷投票和提問的方式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點的掌握及應用情況.

1.5 課后復習

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給學生留下課后思考題及作業,如簡述病毒的感染類型有哪些、病毒的致病機理是什么、我國常見的病毒疫苗有哪些等,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或課后討論,如學生可在班級QQ群或微信群進行問題的小組討論,教師也可隨時為學生答疑.此外,教師還可分享學科前沿進展或鼓勵學生上傳學習筆記.另外,網絡教學平臺的資源無須下載即可查閱,基礎薄弱的同學可以在課后進行反復學習,而學有余力的同學則可以進行教學外的拓展內容或前沿進展知識的學習[9-10].

2 混合式教學效果的調查

為了解學生對“病毒干擾現象及感染途徑”這節課的掌握情況,我們采用雨課堂在線匿名投票的方式進行本節課知識點的問卷調查,以便后續調整教學方法.問卷從病毒干擾現象、干擾素、病毒的感染、病毒的傳播方式4個模塊的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水平入手,設置掌握、熟悉、了解三個選項,學生在線投票結果見表1.由表1 可知,50 名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對模塊1~4 的學習情況較好,只有少數學生還停留在了解程度.

表1 “病毒干擾現象及感染途徑”教學投票結果

3 混合式教學反思

將網絡教學平臺及信息技術應用于微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的教學中開展混合式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沉悶、學生參與度低的狀況,有利于教師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更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也有利于教師監控整個教學過程,并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不過,在實際混合式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個別學生不能按時完成網絡平臺上的學習任務、網絡平臺系統不穩定、學生學習任務重等,此外,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搜集、整理和設計教學資源并上傳網絡平臺.因此,必須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才能真正保證混合式教學能夠達到預期目的.

猜你喜歡
免疫學微生物學干擾素
《中國免疫學雜志》第九屆編輯委員會名單
《中國免疫學雜志》第九屆編輯委員會名單
干擾素在豬治療病毒性疾病中的應用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
干擾素調節因子1對舌鱗癌細胞增殖侵襲和遷移的影響
微生物學實驗引入“項目式”分組模式的應用探討
《中國免疫學雜志》第九屆編輯委員會名單
干擾素 你了解嗎
干擾素在豬治療病毒性疾病中的應用
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巴斯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