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出花兒來

2021-07-16 06:27王奇新王國慧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沁園春花兒知識點

王奇新 王國慧

[摘? 要:本文結合教學案例,探討培養高中生誦讀興趣以及借助誦讀理解文本提升素養的方法和意義。

關鍵詞:誦讀;高中語文]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無意中聽到了兩個學生關于語文的悄悄話:

“真沒勁,早讀課上讀課文,上了課還要讀,煩死了?!?/p>

“是啊,讀來讀去又讀不出什么花兒來,一遍就好了哇?!?/p>

讀不出花兒來?這句話讓我覺的腦子里什么地方突然亮了一下。

與小學生不同,高中生不喜歡讀課文。對他們來說,讀書和抄書差不多,只是一種簡單機械的體力勞動?!白x的有感情點”就是“讀的大聲點。為此,我曾有意識的對學生強調“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不讀課文怎么理解課文?可惜效果實在有限,課堂上大部分學生還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以完成任務的態度,機械的讀著。

這次,學生的“肺腑之言”給了我當頭一棒。明明知道學生不喜歡讀書是因為不會讀書,體會不到朗誦的感人魅力,為什么不能教學生學朗誦?難道只是因為朗誦不是教參中的“重點難點”?難道這些高考不考卻又非常重要的語文能力就不能在正式的課堂上占有一席之地么?為什么幾次新課程培訓中都有專家強調“多誦讀”而我就是放不下教案呢?

最后,我決定試一下,上一節專門的朗誦指導課。如果能提高學生的朗誦能力,變機械性朗讀為創造性朗讀;如果能培養出朗讀課文的興趣,變被動朗讀為主動朗讀;那么,從長遠利益考慮,我想犧牲掉一個課時是絕對值得的。

我要讓他們讀出花兒來!

基于這種考慮,我改變了教學計劃,根據自己的朗誦演講實踐和平時收集的資料,給將要上的《沁園春·長沙》增加了一個課時,指導學生借助一些基本的朗誦技巧,將詩歌內蘊的情感表達出來。第二課時按原先的教案,傳授知識點,分析重點詩句。

課前,我下發了《沁園春·長沙》背景資料的講義。上課時,我用經過精心準備的范讀作為導入??粗@訝的學生,聽著熱烈的掌聲,我平靜的說:“同學們,這才叫朗誦。今天,我們一起來把課文讀出花兒來”。

在這節課上,我圍繞著朗誦最基本的技巧“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展開指導,先誦讀后指導,指導完再誦讀,主要問了學生三個問題:

1、詩歌哪部分要讀得急促,哪部分要讀的舒緩,為什么?

2、詩歌哪部分要讀的最高昂,哪些部分要讀得低沉,為什么?

3、每句詩中哪些字要重讀,為什么?

引導學生按照確定詩歌感情基調(頓挫緩急),尋找詩歌抒情高潮(抑揚),圈畫詩句重讀字詞(輕重)等步驟將《沁園春·長沙》讀了4遍,使學生親身經歷了從機械的“讀”到感人的“誦”的轉變,發現原來“讀書”可以是這樣的,原來自己也可以這樣去“讀”,因而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在最后的個人朗誦環節中爭相舉手,而且朗誦效果也出乎我的意料,教室里掌聲不斷,氣氛好的異乎尋常。

另外,最令我驚喜的是我根據課堂情況臨時增加的幾個小問題竟然取得了始料不及的效果。在引導學生確定朗誦高潮時,學生很順利的判斷出詞的下片中的6句是全詞的抒情高潮也是朗誦中的高潮。我臨時增加了一個問題:“為什么高潮在下片而不是上片?”學生竟然很快答出因為上片是寫景,下片是抒情。我趁勢帶出了“借景抒情”的知識點。

在引導學生圈畫詩句重讀字詞時,我介紹了詩詞朗讀中那些最能傳遞情感,最具表現力的字詞需要重讀,舉過第一句中的例子后,學生就自己找出了詞中剩下的如“萬”“遍”“層”“染”等需要重讀的字詞,我又增加了一個問題:“為什么這些詞要重讀?”學生們竟然不假思索的一起答出了“萬”表現出了山之多,“遍”表現出了紅之廣等知識點。

最后,下課鈴響了,很多一直高高舉起的手才失望的放下。走出教室的一剎那,我意識到,準備好的第二課時已經沒有上的必要了,那些知識點學生已經通過朗讀自己體會到了。

一堂本來打算“犧牲”掉的朗讀課,不但調動起學生的朗讀興趣,而且解決了以往需要老師分析啟發一整節課的問題,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由此可見,我們在平常的教學中是否低估了誦讀的作用?

從本質上看,誦讀既是對文本信息的接收過程,同時也是對“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的表達過程。再細分,誦讀的過程還包括字型字音和語感的積累與鞏固過程,文本的整體感知過程,文本的品味與體驗過程,自身感悟的生成過程,感悟與體驗的表達過程等等。一句話,誦讀不簡單。當一個學生能夠流暢的誦讀課文,并表達出恰當的感情時,他實際上已經完成了對課文的基本理解和積累。

可見,誦讀,特別是讀出感情的誦讀,本身就可以稱的上一個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完整的語文活動了。而更為重要的是,誦讀非常有利于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

學生對課文的認真誦讀是一種主體能動的參與行為。需要創造性地還原語氣,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活生生的有聲的口頭語言。寫文章是一種創造,誦讀則是一種再創造,這正如北大學者孔慶東所言:“朗讀是文本在頭腦中的再現,聲音帶動了整體的思維,聽了以后需要再創作?!边@種再創作不管是否符合作者創作時的心境和期許,都代表著學生的獨立思考,代表著學生與文本的深入對話。當然,這個過程中一定會出現誤讀和謬解,進而為教師的引導提供了契機。而學生這種覺醒的主體意識,這種滿含了思辨色彩的再創作,正是當今我們的語文課堂迫切需要引入的。

所以,誦讀是一種催生感悟,增強積累,運用語言,建立主體意識的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正如葉圣陶先生指出的:“語文學科,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闭Z文,要重視誦讀。

無錫市洛社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沁園春花兒知識點
關于口罩 這10大知識點你必須知道
沁園春.雪
沁園春?雪
沁園春·民富國強、時代新篇章
知識點自測
“二次根式”復習精講
科學分析,高效決策
春天的花兒
把“花兒”留下
趙學敏學法作品《沁園春·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