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學校如何開展經典誦讀活動

2021-07-16 06:13柳順平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國學評價活動

柳順平

經典是指中華民族傳統重大知識領域的原創性著作,是被歷史證明最有價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瑰寶。經典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優美的意境,高雅的情趣,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誦讀作為語文學習的一種基本方法,能夠讓學生深入文章,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國學經典的德育功能。學生通過誦讀中華傳統經典,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達到學習文章,促進學生道德養成的效果。而在農村,因受師資力量,家庭教育及社會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學校對學生的誦讀教育相對滯后,學生對誦讀的理解不夠透徹,誦讀方法缺乏訓練,還沒有形成日常誦讀的良好習慣。農村學校要深入開展經典誦讀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確定合適的誦讀內容

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是對新課程的補充和延伸,是課堂教育教學的完善,是營造豐富校園文化的有效措施,打造國學經典誦讀校本教材可以使誦讀活動有章可循,有的放矢。誦讀內容是進行經典誦讀活動中最重要的參照,切忌在課程內容選擇時隨意化,缺乏統一的安排,不能老師隨便安排什么,學生就隨便讀什么,這樣的經典誦讀沒有可延續性,對于德育滲透的影響不大,往往還會適得其反。因此,為了強化經典誦讀對中學生德育的滲透功用,在選擇誦讀內容上要有序列,讓誦讀的內容與學生的心理認知相符合,這樣才有助于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延續,強化誦讀的功效。在具體的經典誦讀內容選擇時,可結合學生的認知實際,確定課程的目標,結合我國的國情,對傳統的經典要進行拓展性思考,擴大經典誦讀的影響,不但要讓學生受到文化熏陶,還要讓學生得到品德上的養成教育。在誦讀內容上,可以以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本涉及經典詩詞、文章為主并可適當向課外延伸,并要在充分考慮學生年齡差異、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做好內容分類。

考慮到各科學習任務較重,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很難找到專門的誦讀時間,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學生日常學習設生活中的碎片時間來誦讀,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誦讀場景和不同的誦讀時間來安排適當的誦讀內容。比如,利用早餐、午餐、大課間休息,課安排篇幅較為短小唐詩、宋詞或經典文章中的段落;在晚上的家庭作業可以安排篇幅較長的文章來訓練誦讀,確保學生每天誦讀時間不少于30分鐘,每周不少于150分鐘。在組織方式方面,可采用教師主導誦讀、學生共同誦讀、優生帶領誦讀以及自由誦讀等多種形式,真正做到設定時間、地點、教師和內容,并將經典誦讀納入學校課程管理中。

二、建設濃郁的誦讀文化

學校應把經典誦讀視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反映精神面貌,建設濃郁的誦讀文化,樹立一所學校獨具特色的校風和學風。

經典誦讀的內容可以遍布學校:宣傳欄上可以書寫優美的詩詞、鼓動人心,朝氣洋洋的名言佳句,充滿書香氣息;教室墻上可以用精美的畫卷講述著一個個經典的故事,或書寫《大學》《中庸》里的名言名句,給人以醇真之美,古典之美。同時,通過開展師生經典詩文誦讀,讓校園里處處洋溢著經典文化的魅力,讓瑯瑯的讀書聲,響切校園,有音韻和美的唐詩,有凄婉的宋詞,有鼓舞人心的名句……讓學生在平平仄仄中穿行,在抑揚頓挫中激進,在優美平婉中靜品。讓人進入校園,便有置身于濃厚、清新、高雅之感的古典文化氛圍之中,這樣充滿古典文化氣息的氛圍能讓學生領略到偉大的中華民族素所蘊含著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發揮國學經典的教育作用,建設校園文化。

三、舉辦豐富的誦讀活動

學校要在開展誦讀活動方面多管齊下,拓寬途徑提高誦讀實效。誦讀活動要在方法上有所創新,可以通過小型而靈活多樣的方法,不斷地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可以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兩條途徑,課內課外兩個時間,整合個人和集體兩個方面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提高誦讀效果??梢悦吭屡e行一次師生“經典誦讀”比賽,開展“優秀詩文朗誦會”、“讀書能手”等。在活動中,通過大膽創新,不斷探索,豐富讀書與誦讀的形式。利用校園廣播、班會、課前一首詩等形式,讓學生學習誦讀,進行德育滲透。積極探索經典誦讀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生活、進學生家庭的方式和途徑,以及國學經典誦讀的反饋措施和傳播途徑,結合“七一”、“十一”以及“元宵”、“重陽”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詩會等誦讀活動,探索研究中學生喜聞樂見并行之有效的國學經典誦讀方式。不斷豐富農村初中生的第二課堂,幫助孩子在學習誦讀的同時親近國學經典,達到道德滲透的目的。

同時,學校要以課堂教學為抓手,強化學生誦讀習慣養成。中小學語文課堂是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促進經典誦讀的主陣地,指導學校每學期制定國學經典誦讀計劃,并按照既定計劃組織實施。通過誦讀的德育滲透,讓學生時刻接受到美的熏陶,讓美占據學生的心靈。

四、建立經典誦讀評價體系

經典誦讀活動需要建立起一定的評價體系,幫助學生提高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經典誦讀的評價體系應該呈現多元化的特征:

1.制定統一的評價標準。

中學是學生品格養成的最關鍵的時期,但是因為學生存在差異性,所以他們的理解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經典誦讀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感知和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促進學生的整體進步。比如在誦讀活動中,可給每位學生確定適合自身的評價標準卡,讓學生自己做好對照測評,鼓勵學生的進步,讓他們樹立信息,培養起他們對傳統文化接受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品德的養成,每一個學生都是發展的個體,所以要對他們做好動態化的過程性評價,只有這樣的評價,才是學生真實水平的反應。

2.建立靈活的評價機制。

對于成長中的中學生而言,評價標準應該是多樣化的,不能一成不變,這極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立足于學生自身發展的縱向評價,雖然能很好地對學生做好自我評價,但是一味讓學生囿于自身圈子,會讓學生固步自封,不圖進取,或者讓學生只滿足于當前。因此,為了促進學生的長足發展,在經典誦讀評價中還可以采取橫向評價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與他人的比較,從而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而尋找差距,取長補短,完善自我。比如可先行在班級內進行誦讀活動的比較,評選出背誦數量最多和理解最強的同學,在班內分享并交流他們的經驗,給其他同學提供借鑒的經驗,最后讓這些同學代表班級去參加經典誦讀活動,每月、每學期分別進行這樣的評選和推薦活動,以督促其他同學的不斷進步,到最后讓所有的同學都得到提升,并在活動中熏陶自己,提升自己的品格修養。同時,要成立考核小組,對學校經典誦讀工作落實情況進行考核量化,考核結果應用于班級的量化考核與教師的評優選先。

總之,農村學校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必須突破長期以來占據主導地位的、孤立封閉的課程觀,使課堂呈現廣闊而多維的空間,在誦讀活動實踐中,探索出一條符合農村學校的路子,不斷提高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成效。

基金項目:本文系平涼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國學經典誦讀促進農村初中生道德養成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2020】PLG404)階段性研究成果。

甘肅省莊浪縣教育局? 甘肅? 莊浪? 744699

猜你喜歡
國學評價活動
“活動隨手拍”
“垂”改成“掉”,好不好?
第五屆手操報系列活動優秀作品展示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奮斗雞—我的國學日常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四會合一”活動安排一覽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