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質教育德育先行

2021-07-16 07:43黃宣榕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小學德育班主任工作策略分析

黃宣榕

[摘? 要:隨著現代教學理論的發展和進步,如何對學校班級進行更科學有效的管理成為班主任教師進行教學理念更新的重要課題。小學教育中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年齡和閱歷差距進一步拉大,教師能否保持科學有效的人本教育理念,成為班級管理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本文將對小學教育中的班級管理德育教育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德育;班主任工作;教育總結;策略分析]

在傳統學校教育中,德育教育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教師在德育教學中扮演著相對模糊的角色,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塑造作用復雜且多樣,使學生整體的德育水平得不到科學有效培養。且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摸清學生的基本道德特點,對學生的看法比較負面,也影響了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實踐。對此在新的教學時期,教師需要對德育教育和學生的行為特點做到更有效的總結和分析,促使相關管理教育工作能夠順利科學開展。

一、德育教育的三個基本內容

1.規則意識。在德育意識培養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規則意識進行塑造,深挖規則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鼓勵學生對規則作出思辨性的判斷,并積極遵守,促使學生的基礎德育意識有效樹立。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規則意識普遍較高,教師要對規則的思辨問題進行積極教育,使學生懂得規則背后的道理,激發學生的積極學習、生活態度。

2.親社會行為和意識。在道德教育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親社會行為進行灌輸教育和培養。例如節約用水、保持安全意識,維護公共秩序等,這些都需要教師一件件地逐步灌輸給學生,學生才能扭轉自己的“中立”行為,對社會公共利益做到尊重和維護。

3.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德育意識基于學生的幸福觀的發展和維持,在小學教學階段,教師要以多樣的形式維持學生的健康樂觀生活態度,使學生對世界保持憧憬和希望,促使學生在德育行為上作出積極的嘗試。

二、小學生的基本道德特點

1.學生對善惡是非沒有清晰的標準。小學生自己缺乏是非善惡的判斷標準,其思維邏輯以自我為中心不斷向客觀世界拓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表現出淘氣、自私的一面。部分教師則以此為依據對學生的看法十分負面,德育教學管理過程十分嚴厲,使學生積極、樂觀的價值秉性也一并消除,對教師充滿敵視,在學校環境只能充滿焦慮,導致其的德育水平發展受到嚴重阻礙。此外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十分冷漠,也使學生的樂觀心態受到沖擊,進而形成自我邊緣化的心理,對公共秩序和德育教育缺乏興趣。

2.學生有樸素的善意和遵守規則的意識。小學生雖然缺乏是非善惡的判斷標準,但其仍有樸素的善意和規則意識,對一些破壞行為、自我邊緣化行為比較抵觸。對此教師要堅定地執行人本教育原則,保持對學生正向行為的有效激勵和引導,使學生的基本德育意識得到強化發展,逐漸形成積極的善惡評價標準。

3.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小學生有潛在的模仿意識,且能夠更自然地接受他人的指點和建議,缺乏懷疑精神。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自己積極的教學形象,給學生的行為學習作出榜樣。同時教師要保持謹言慎行的習慣,保持樂觀的教學態度,避免將自己的主觀負面想法灌輸給學生,而應該積極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創設德育教學情境,使學生自己得出價值思考和判斷。

三、德育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有效應用的策略

1.教師保持人本教學形象和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自然、輕松的態度對學生進行教學,保持和學生積極溝通交流意識,給學生更多課堂表現的機會,使學生對課堂學習保持基本的興趣,并潛在的促進學生德育意識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教師要保持公平教學原則,追求班級管理的正義性,使學生對班級公共秩序有效認同,對教師投去更多的關注和信任。

2.設立引人向上的規則制度。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建立彈性管理制度,鼓勵學生對管理制度進行公開討論和優化,使學生對公共制度保持思辨性的認知。例如在遲到問題上,教師可以量化遲到標準,即按照遲到時間的長短進行量化處罰,以此使學生保持及時到課的習慣。此外教師可以設立“豁免權”,即長期的按時到課,學生能夠獲得提一些“遲到資格”,以促進學生保持自己按時到課的習慣,減少學生潛在的心理壓力。最后教師要給按時到課的學生一定物質、榮譽獎勵,使學生的到課習慣更有效維持等??傊嗉壒芾碇贫仁且讼蛏系?,不以懲罰為目的,以此使學生嚴格遵照班級規定,同時對規則的價值做到辯證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積極接收學生的意見和建議。

3.利用故事、話題、案例對親社會案例進行講解。在小學德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定期開展班會活動對一些德育問題進行多樣討論,促進學生對德育問題的思考。例如教師可以以“網絡”話題促進學生對網絡技術的認知,使學生的自律意識得到提升等。

4.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學生的“主業”是知識學習,學生成績的穩步提升是其德育素養提升的充分條件。對此教師要關注學生整體學習素養的提升,為有效的德育教育奠定深厚基礎。

5.鼓勵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在班級管理中,教師可以采取班干部輪換制度,鼓勵學生進行自制管理,以此使學生體會到公共秩序的重要價值,促進學生個體對公共秩序更有效地維護。

6.保持和學生家庭的有效溝通。學生作為接受教育的主體應該參與到家校合作中去,分別了解教師和家長的想法,促使學生的行為得更有效的校正,培養學生的積極生活意識。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增加對教師行為的監督機制,使教師的權限得到更科學有效的約束。例如家長投訴制度,學生集體調查制度等。

四、結束語

小學德育教育和教師自身的教學模式有著深刻聯系,因此才會有“好老師”的說法。在新的教學時期,教師需要對德育教育進行更系統科學的分析和討論,使德育教育有量化參考的標準,使更多教師的德育教學意識得到合理踐行。

參考文獻

[1]陳媛媛.素質教育德育先行——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淺談[J].新智慧,2020(05):43.

[2]趙莉.班級管理,德育先行——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J].新課程,2019(02):233-233.

廣西巴馬縣甲篆鎮坡月小學? 廣西? 河池? 547508

猜你喜歡
小學德育班主任工作策略分析
“淺談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服裝電子商務發展淺析
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淺析
探究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析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德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完善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的策略分析
愛在字里行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