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中對人與動物關系失和的反思

2021-07-16 08:16折文儀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人類中心主義自然觀新冠肺炎疫情

折文儀

[摘? 要:2020年伊始,一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人類帶來了巨大災難。在積極防控的同時,提醒我們深刻反思和總結疫情背后近現代人的自然觀、人類中心主義的原則、法律制度層面等存在的弱項。審度人與動物關系發展中的短板與不足,有利于扭轉人與動物關系失和局面,為人與動物和諧共生提供現實依據,為防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提供警示。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人與動物;自然觀;人類中心主義]

鐘南山院士曾推測新冠病毒應與野生動物有關,且聯合國發布的題為《預防下一場大流行:人畜共患病以及如何阻斷傳播鏈條》的報告表示,新冠病毒不是第一種人畜共患病,也不會是最后一種。據此可知,新冠肺炎病毒發生的根源目前雖然有待于進一步研究,但不可否認,人類活動的壓力加劇了這些疾病從動物向人類自身的傳播。因此,人作為社會活動的主體,如何對待野生動物,人與動物究竟如何相處值得我們探究。

一、“天人對立”自然觀是人與動物關系失和的本質根源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我國經濟快速地崛起在一定程度上給生存環境帶來壓力,忽視了動物的生存條件。人民為此經歷了多次大規模的瘟疫疾病,且不少疾病的傳播都被證實是與動物有關的。進入新時代,我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新發展理念,從古人智慧中探尋人與動物相處之道成為發展的新思路。

第一,從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學習人與動物的相處。

在古代,以農業為主的小農經濟主張自給自足,人們順應自然,對自然秉承著崇高的敬仰,人于自然、于動物都表示著感恩戴德的“意旨”。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衍生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傳達和流露的是人與自然內在的一致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逼浠緝群侵溉撕妥匀辉诒举|上是相通的,人類的一切活動均應該順乎自然規律,否則就會遭到自然的反作用。對“天人合一”古代哲人們有不同的理解:道家認為“道”與我合二為一、儒家認為“天人感應”和“天人相通”以及《周易》中人順從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雖然理解的出發點有所不同,但都傳達人與自然內在統一的“天人合一”思想。

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生產力水平低下,人類對自然的改造,尤其是對動物的改造僅僅是迫不得已的滿足基本的果腹需要。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中寫道:“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比四軌蛞庾R到順應農時,合乎自然規律有節制地捕食動物。反觀當今社會,雖然沒有具體的證據證明此次疫情是食用野生動物導致的,但人們獵殺、虐待動物的現象是確鑿無疑。當前從古人“天人合一”思想中汲取其蘊藏的生態智慧,學習古人將自身與自然萬物緊密聯系的自覺,為今天防控疫情及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提供理論基礎。

第二,從近代“天人對立”的思想中總結人類劣跡的教訓

近代以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人與自然開始顯現出“天人對立”的關系,人開始瘋狂的征服自然,戰勝自然,相信“人定勝天”。在資本主義文明的沖擊下,人類利己主義觀念日益膨脹,“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戰勝自然”的非道德跡象日益凸顯。根據馬克思的觀點,這一切就是資本主義異化勞動所導致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異化,這樣的“技術性的勝利”是以道德的敗壞為條件的。

回顧歷年來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從非典型肺炎、H1N1豬流感、SRAS病毒到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這其中存在著不少人與動物的矛盾沖突。除此之外,據外媒報道,人們對動物蛋白需求的增加;集約農業和不可持續農業操作增多;對野生動物使用和利用加劇;城市化、土地用途改變以及冶金工業加速對于自然資源的不可持續使用;供應鏈改變等等原因,都是人畜共患病增多的原因。人類殘殺捕食野生動物,切斷生態鏈的一個又一個結點,使得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千瘡百孔,細想無論是蝙蝠、穿山甲還是果子貍,它們作為病毒可能的宿主,如果不是人類主動的侵略,它們并不一定導致病毒如此快速和大規模的傳播。而人類這一切自掘墳墓的行為早在百年前就被恩格斯所預料:“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比缃裎覀儾坏貌煌滔氯祟愐砸吧鷦游餅槭?、毫無節制肆意破壞生態所帶來的惡果。

第三,現代“天人和諧”的理念轉變為人與動物關系提供指引。

現代社會,人們開始注意工業文明對社會生態的破壞,此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因此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解決人與動物、人與生態和諧相處的重要意義。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智慧,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中國正在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地位上來,正在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中國作為全球生物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中國積極開展動物保護工作,各地對動植物的保護取得了明顯的成績,同時,黨員領導干部積極帶頭學習和傳播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知識,參與保護森林、濕地和草原的活動,有些物種甚至在消失多年后重回人們的視野。由此可見,轉變生態理念,構建人與動物生命共同體,合理開發保護,科普宣教對于緩和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系意義非凡。

從古代肯定“天人合一”的人順應天,到否定近代“人定勝天”的人制約天,再到當今社會“天人和諧”的統一,經歷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辯證否定的過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蘊藏的生態大智慧,啟發我們正確的看待和思考當代社會的“天人和諧”,它從眾多學派在社會生活的過程中發展和傳承下來,包含了人與萬物的和諧。就人與動物關系問題上來說,當今社會想要實現的“天人和諧”并不是要求達到人和動物的道德權利完全等同,而是人的行為應當遵循生態公正性,要合乎自然界的發展規律。

二、“人類中心主義”原則是人與動物關系失和的價值緣由

人類不顧后果,對動物肆意捕殺,動物也通過與人類的接觸將疾病代給人類。究其根本,是因為人類價值觀念的問題。通過“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理論的對比,人類是否能一如既往視動物為客體,人與動物失和的關系如何調整是必須探究的問題。

第一,關于人類中心主義的不同理解。

“人類中心主義”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堅持的是以人為核心的觀點。傳統的“人類中心主義”主張自然界的存在,包括動物的存在都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是供人類戰勝和操控的對象。這種以自己的價值和利益來考察事物,以自我為宇宙中心的觀點也正是“非人類中心主義”所強烈抨擊之處。從客觀上講,這種狹隘的“人類中心主義”才是導致人與動物關系失和的緣由,而真正要被重構的也正是這樣的“人類中心主義”。

真正的“人類中心主義”將以人為中心的倫理學向外延伸,它認為人類的關愛需要延伸到自然界,因為自然界是人類實現達到一切行為目的和兌現價值的本體,即以墨迪和諾頓為代表的“現代人類中心主義”。也正如張載所倡導的“民胞物與”思想,將人民視如同胞,將動物看作為同類,真正地敬畏自然。兼顧自然利益,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做到有節制的開發利用資源,尊重關愛生命。

第二,關于非人類中心主義的認識。

20世紀下半葉,“非人類中心主義”興起,它不再將人類的利益置于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將人視為自然平等的存在,認為人類應保護自然、保護環境、對動物也應展現出倫理的關懷?!胺侨祟愔行闹髁x”發展出各種動物保護思想,它們都極力擺脫“人類中心主義”的思維模式,以保護動物為追求,同時,也不再局限于“人類中心主義”的利己,而是愿意為了動物權利放棄自己的利益?!叭祟愔行闹髁x”因此飽受詬病,被人認為是生態惡化的根源。

但“非人類中心主義”所認為的,人類和一切非人的存在物一樣都應該享受同等的道德地位和道德資格,具有相對的局限性。例如,在面對危險的時候,人類應該為了一個動物的生命去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來換取,這實際上對人的道德地位進行了貶低。

綜上,片面的看待“人類中心主義”或者,一味肯定“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二者的主張并非背道而馳,就其目的而言都主張人與動物和諧相處,都為人類關懷自然、關注動物權利提供了自己的理由,都為保護動物做出了努力,因此應該用聯系的觀點、全面的觀點看待“人類中心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

三、法律保障缺位是人與動物關系失和的制度因素

人類是之所以能夠在歷史長河中立足,能夠不斷文明和進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社會的人,只有善于反思的社會,其公民的道德水平才能不斷提高。禁止捕殺食用野生動物是人類道德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生態環境發展的必然要求。

審視此次新冠肺炎病毒可能性的根源,不得不承認我們對于動物,甚至整個自然環境的保護所做出的行動還十分欠缺。因此,將道德準則與法律制度結合起來,將人的內心信仰與具體的法律條文相呼應才能切實保障動物的權利,才有利于調節人與動物失和的關系,最終實現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保障動物的自然權利,切實維持生態平衡。與人類一樣生活在地球上,動物也有權享受地球給自己生存發展帶來的“福利”,能夠自由活動,正常生育繁殖以維持物種延續和生態平衡。承認動物生態權,保護動物享有一定程度上的權利,可以解決長期以來人與動物生態權相悖的問題,也有利于緩和當前人與動物的失和關系,同時,保護動物有限的權利,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對人類以外的生命形式,最低限度上要求做到不破壞生態平衡,這是人與動物相處基本的要求。反觀現實社會,獵殺動物、破壞動物生存領地,我們并沒有真正做到賦予動物權利,對它們權利保障還需要依靠具體的法律規范。

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維護動物生存發展。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給予了動物一定的保護,但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對于普通動物的保護、對不在野生動物名錄中其他動物的保護還不夠。新冠肺炎疫情中,病毒可能的宿主“蝙蝠”就是法律短板下的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重視和期待以立法的方式,對類似動物進行保護,對人類行為進行限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不足,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做出考察,因此,習總書記也多次強調抓漏洞補短板,不斷完善建立以及落實相關的政策和制度。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生活在互聯互通的地球村里,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警示,人類應汲取“天人合一”的積極理念,探尋“人類中心主義”原則中的積極意義,完善保護動物的相關法律制度,轉變生態文明思想,正確處理人與動物的關系,實現社會生產力和生態環境的永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新著.道法自然天法道 何新品《老子》[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6.

[2]張永麗.“天人相分”與“天人合一”——中西文化精神之比較[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5,18(04):154-157.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劉冰.人類中心主義之法哲學思考:兼論人與動物的關系[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50.

[7]范金霞.人類中心主義與生態正義探析[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16(01):13-17.

[8]秦紅霞.非人類中心主義環境倫理下的動物保護思想梳理分析[J].野生動物學報.2020,41(01):232-239.

西安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21

猜你喜歡
人類中心主義自然觀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學研究對政府決策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機制:信息、決策與執行
新冠肺炎疫區高校大學生的精神狀態與行為應對
公共衛生學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顯
直覺:愛默生超驗主義改革的靈魂
解讀《白鯨》中人類中心主義與生態主義的對抗
西方環境倫理思想綜述
馬克思恩格斯自然觀與奧康納自然觀的區別
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環境倫理問題研究
戴維?佩珀的生態批判及現實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