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批評理論的發展

2021-07-16 09:13王欣蕊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生態女性主義

王欣蕊

[摘? 要:19 世紀美國進入工業化時代, 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人類為了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肆無忌憚地探索自然、控制自然、征服自然,然而人類卻對其視而不見,直到自然不再沉寂、不再任人宰割,以一名強者的姿態對人類加以報復之時,水災、旱災、地震、海嘯、土壤酸化以及核戰爭威脅等災難的頻頻發生,這才使人類真正地從理性角度、精神層面意識到了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生態問題是人類世界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若將其稱之為生態危機,一點也不為過。于是,一種新的社會思潮——生態批評于20世紀后期在美國的文學領域正式興起。

關鍵詞:生態批評理論發展;大地倫理學;生態女性主義;后殖民生態]

1生態批評的定義

作為文學術語,“生態批評”有諸多定義。其中徹利爾·格羅特費爾蒂(Cheryll Glotfelty,1942-)和勞倫斯·布伊爾(Lawrence Buell,1939-)的定義最為普及。格羅特費爾蒂將生態批評定義為研究生態和文學之間的關系;勞倫斯·布伊爾則將其定義為:在一種獻身環境運動實踐精神指引下的對文學與環境關系的研究。

2生態批評的發展

生態批評理論就是在全球生態建設的思潮和生態文學創作的基礎之上誕生的。最早的一部產生巨大影響的生態文學作品是蕾切爾·卡森(Rachel Carson)的《寂靜的春天》(Slient Spring) ,它于 1962 年誕生于美國,隨后,生態文學研究和批評也是最早出現于美國?!吧鷳B批評”術語的出現是在 1978年,威廉姆·魯克爾特(William Rueckert)發表論文《文學與生態:生態批評的一個試驗》,在這篇論文里,他把文學和生態學相結合,拓寬了文學批評的視野。后來,美國哈佛大學的布依爾教授出版其著作《環境的想象:梭羅、自然文學和美國文化的組成》,從生態學的視角審視了美國文學及文化,這是生態批評的里程碑。2000 年,利物浦大學教授貝特(Jonathan Bate,1958- )在《大地之歌》中從整個西方文學史的視野探討了生態批評的理論。世紀之交的時候,生態文學的研究已經確立起自己的地位并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稱謂——“生態批評”。生態批評理論歷經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主要研究自然與環境如何在文學作品中被書寫。第二階段著力于弘揚長期被忽視的描寫自然的文學作品上,對美國描寫自然的文學作品的歷史、發展、成就及其風格體裁等作深入探討和研究。第三階段試圖創建一種生態詩學,通過強調生態系統的概念,加強生態文學批評的理論建設。

3生態批評理論的構建

生態哲學是生態批評的哲學基礎,主要包括“強調自然界是一個整體”的利奧波德的“大地倫理”,馬丁海德格爾( Martin Heidegerr , 1889 - 1976 ) 的生態思想及阿倫·奈斯( Arne Naess , 1912 -2009)的深層生態學的理論等。

生態批評理論由大地倫理學,生態哲學和深層生態學這三個理論構成。

3.1利奧波德及其大地倫理學

西方倫理學中早已包含對生態方面的關注,現代西方生態運動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生態倫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產生。生態倫理學提出了自然中心、敬畏生命的理論,這些思想對世界范圍的生態保護運動和世界生態文學理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西方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態倫理學家是奧爾多·利奧波德,其“大地倫理學”概念的提出,奠定了生態整體論的思想。

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美國享有國際聲望的科學家和環境保護主義者?!渡赤l年鑒》(A Sand County Almanac)是作者的自然隨筆和哲學論文集,也是土地倫理學的開山之作?!渡赤l年鑒》是一部美國自然文學代表作,影響力堪與梭羅的《瓦爾登湖》比肩?!渡赤l年鑒》是他對在沙郡進行的生態恢復實踐,在美國大陸各個荒野地帶的游歷經歷,及其對土地倫理的所思所想的總結。

大地倫理學是大地之上一切生命存在物相互關聯、生死相依的倫理學,它對當今生態文學及批評的發展影響是很大的。完整的大地,可供人類詩意的棲居的大地必然是大地之上的人與河流,山川,森林,草原等萬事萬物和諧相處的大地??傊?,利奧波德大地倫理學包含了大地之上的一切生命,這表示了倫理學由人類中心倫理拓展到了以生態整體為中心,這對當前人類生態主義思想的影響是深遠的。

3.2海德格爾的生態哲學

生態批評理論的構建受到了生態哲學的啟發,并將生態哲學的基本觀點應用于文學作品的研究領域。

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德國哲學家。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洞嬖谂c時間》是其代表著作。海德格爾在作品中,對于人的生存狀況從結構上作了分析,認為生存在世界上的“人”,必將通過情緒、領會、語言等方式與各色各樣的物事打交道,世界也就在這種展開中同時成為人的舞臺。

提出Dasein(此在)的基本問題,“此在總是我的存在”Dasein指人的存在,海德格爾為了避免傳統形而上學的主體占優和人的對象化(笛卡爾式思考)而選用此詞。之后便馬上提出此在總是“IN-der-welt-sein”(在世界之中存在),并且詳細討論了世界與世界的各個環節。世界并不是物的單純聚集,它并不是可以供我們直接觀察的對象,我們總是屬于世界。并討論了笛卡爾的存在論,提出了用具和世內存在者,詳細了討論了人們對于物的用具性把握。

3.3阿倫奈斯的深層生態學

深層生態學是由挪威著名哲學家阿倫·奈斯在1973年提出的一個與淺層生態學相對的概念。80年代,隨著生態環境運動在西方的日益擴大,深層生態學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今天,它已成為西方環境哲學的一個重要流派和生態環境運動中激進環境主義思想的主導力量。

深層生態學是在現代生態學和生態哲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態倫理學,它充滿了多元文化的智慧,深層生態學的出現是環境運動由改良向激進的一個轉折。它起源于生態環境問題的關注,又很快與其他反主流文化合流,并迅速成為激進環境運動的主導力量。深層生態學把生態危機歸結為現代社會的生存危機和文化危機,而生態危機的根源恰恰在于我們現有的社會機制、人的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因而必須對人的價值觀念和現行的社會體制進行根本的改造,把人和社會融于自然,使之成為一個整體,才可能解決生態危機和生存危機。

4生態文學的三大理論

生態批評理論是由大地倫理學,生態女權主義和后殖民生態批評構成的。大地倫理學前期已經介紹過了,在此不做贅述。

4.1生態女權主義

生態女權主義是當代西方由環境運動和女權運動匯流而成的主動適應社會變革需求的文化思潮。生態女權主義批評既是生態批評在性別研究領域的拓展,也是環境運動與女權運動相結合而成的一種時代思潮。生態女權思想的基本特點旨在證明只有把婦女與自然從從屬、被動的地位解救出來,才能使人與自然,男人與女人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生態女權主義的主要生態運動與主要生態批評思想的形成是在美國。

法國學者弗蘭索瓦·德·奧波尼( Fran?oise d ' Eaubonne , 1920 - 2005 ) 在《女權主義或死亡》( Le Feminisme ou la Mort , 1974)中首次使用生態女權主義(co- feminism)一詞,這標志著西方生態女權主義理論研究的誕生。1980年美國和平運動發表的“婦女五角大樓抗議活動聯合聲明”被看做是“第一個生態女權主義宣言”。生態女權主義誕生于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蓬勃興起的各種社會運動之中,90年代達到高潮。生態女權主義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卡倫·杰·沃倫 ( Karen J . Warren , 1947),薇拉·普盧姆德(Val Plumwood , 1939-2008),卡羅琳·曼切特( Karolyn Merchant,1936-),范達娜·席瓦 ( Vandanna Shiva , 1 9 5 2 -).

生態女權主義思想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環境問題是一個婦女問題,必須將婦女運動和生態運動的要求結合起來。提高婦女權益、改善婦女地位和經濟狀況、充分發揮婦女的能動作用與緩解環境危機、尋求可持續發展之間是有著緊密聯系的。

4.2后殖民生態批評

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和批評視角,后殖民生態批評具有鮮明的多學科性、跨學科性和兼容性,是后殖民批評內部“環境轉向”和生態批評內部“后殖民轉向”共同推動的結果。該學說的構建拓展了后殖民和生態批評兩種理論的話語空間和研究內容,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研究策略和研究范式,并賦予相關文本嶄新的內涵。

“生態帝國主義”這一概念由克羅斯比在《生態帝國主義》中首先提出,意指殖民活動的生態紋理。殖民擴張中的暴力征服、政治控制和文化滲透給殖民地社會各層面帶來嚴重災難,殖民活動對當地自然生態的影響則更深遠、更廣泛。

種族主義和物種主義是后殖民生態批評的重要內容。種族主義指西方白人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式和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其他人種,甚至以理性為標準將其他人種排除在人的范疇之外。物種主義主要指人類在處理與非人類物種的關系時不以倫理為基點、不以道德為準繩,從而過度利用、肆意獵殺其他物種。顯而易見,種族主義無法正確處理不同種族之間的關系,物種主義則無法公正處理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

動物研究和動物批評是后殖民生態批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后人文主義語境下,對動物權利的維護和動物生命的尊重等話題在當今社會哲學、社會學、文學、民族學等諸多人文社科領域不斷升溫,甚至出現了“動物轉向”的趨勢。

土地是后殖民生態批評的重要概念。土地是原住民賴以生存的根本,土地也是殖民者實現征服和占有的根本。土地問題是后殖民批評和生態批評所共同關注的話題,也是后殖民生態批評關注的重要議題。

5生態批評意義和價值

生態批評理論是生態指向的文藝理論研究,生態批評獨特的哲學基礎和審美原則決定了它與傳統文學批評本質上不同。自然生態危機給人類帶來了精神上的危機,我國學者徐剛曾說過的一段話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通常人們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要愛惜每一分錢,絕不是愛惜每一棵草;我們應該愛護老人,但我們為什么不同時幫幫老樹?”看來是人類的思想觀念出現了問題,生態危機因為人類的愚蠢和無知而導致,又因為人類的狂妄自大而加劇,只有擺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一切行為以生態整體利益為重,以生態系統穩定持續存在為參考標準,才是我們擺脫危機的必由之路。

生態批評對生態危機和人性精神危機進行剖析,關懷的不僅是生態,更深層意義上體現的是對人類精神歸宿的終極關懷。

參考文獻

[1]姜禮福.后殖民生態批評:起源、核心概念以及構建原則[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02):55-59.

[2]史偉明.《月亮和六便士》生態批評解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11-23(008).

[3]王莉娜,侯怡.生態批評:中國學派的形成與發展[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62(06):114-119.

內蒙古師范大學?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猜你喜歡
生態女性主義
略論生態批評的三大基本理論
建構與解構—英美文學中的女性烏托邦小說研究
女性兒童自然
萊辛作品中生態女性主義解讀
基于生態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紅字》解讀
卡洛琳·麥茜特的生態女性主義世界觀
《瘋狂動物城》的生態女性主義解析
生態女性主義視角下的《理智與情感》
莫里森《最藍的眼睛》之生態女性主義解讀
淺析《夢回藻?!分械纳鷳B女性主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