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卓尼舍巴的傳承方式

2021-07-16 09:13陳古目草李惠芬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民間

陳古目草 李惠芬

[摘? 要:“舍巴”是卓尼地區獨有的民間藝術形式之一,它以藏族歷史文化為核心,融合地方民俗,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講唱體系。本文試探討這一藝術如何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在家族內部口傳心授,世代傳承發展,保存至今,并從中分析出卓尼“舍巴”承載著藏民族對自然宇宙,人類社會的經驗認識,成為卓尼藏區人民精神的紐帶,影響著一代代人的文化審美觀念。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卓尼當地人民已經將“舍巴”深深融入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在廣大信教群眾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

關鍵詞:卓尼“舍巴”;民間;傳承方式]

“舍巴”在卓尼這片漢藏民族交流融合的土地上產生發展,歷史久遠,卻保存至今,實屬不易。受環境的影響,人口的變遷,使這里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情況復雜,也因此,產生了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成為當地獨特的民俗文化,共同滋養著各民族兒女。

甘肅省卓尼縣,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處,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溝通南北,互聯東西,形成了其獨特的地域文化??h域內至今流傳有節日里狂歡喜慶的“嘎兒”、“沙目”;婚禮儀式中演唱的“善巴”、“阿迦”等歌謠?!吧岚汀笔窃谶@片土地上獨具特色等的民間藝術形式之一,相比以上其他各種形式,它更加莊重典雅,往往以對唱,獨唱等形式在婚禮,祭祀等場合中唱說,內容大都涉及卓尼藏族人民意識當中的世界起源、民族的歷史文化等,被稱為卓尼藏族史詩。

“‘舍巴一詞是藏語的譯音,藏文詞典中大多將其解釋為“世間”“存在”的意思?!岚捅緛硎亲磕崛衩刈迦罕娒耖g傳唱藝術中的一個篇章名稱,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說唱篇目的增加及人們理解范圍的不斷擴大,漸漸超出了最初只是‘世間‘存在的內涵,外延成“說唱”的定義,即已發展成為這種群眾說唱藝術形式的代名詞。如今,卓尼三格毛藏族群眾已把除宗教頌詞、舞蹈“阿迦”以外上得了排場的一切說唱形式和內容都稱為‘舍巴?!鄙岚偷臍v史十分悠久,在卓尼藏區的各個村落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文化傳承圈子,融合藏文化、苯教文化、佛教文化、土司文化以及當地歷史人文特色,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一、口耳相傳

口耳相傳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傳承方式,在文字沒有產生之前,很多文學藝術都是通過口耳相傳,口傳心授。即使有文字的今天,在民間知識文化水平低的人群中,口耳相傳依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交流方式。卓尼縣大部分都是農牧區,自古交通閉塞,人民文化程度低。從目前卓尼“舍巴塔義”留存的文本來看,絕大多數生成文字的傳本都是整個“舍巴”系統中各分支的零星片段,最早的也只能推到近代。古代的傳承完全是由“舍巴”藝人口耳相傳得以留存。

“口頭說唱已經成為藏族社會、歷史、宗教、文化、民俗的重要傳播媒介。由于長期的鍛煉與熏陶,無論是寺院的大德高僧,還是民間的草根藝人,經過長期反復地復述和記憶強化,其講說能力或聽力、記憶力越來越強,甚至超強。他們記憶佛教經典或者說唱史詩故事的能力,可達幾十部甚至上百部,是可信的,也是完全可能的?!泵耖g藝人在牧閑時聚眾講唱,主唱人是從“師公子”那里學來“舍巴”唱段的愛好者。其聽眾較多,所唱內容也不講究,像《瓊如盼》、《毀世說》這樣的具有較強哲學思辨色彩的片段,基本不會涉及,主要唱誦藏漢民族融合佳話的《龍布嘎欽》,其中沒有緊張激烈的論辯過程,顯得輕松自由,民間流傳最廣。

農牧區耕種,放牧之時,人們為了打發時間,就會聚眾聽“舍巴”,三五成群,圍坐在一起,中間有一人坐著或者站立,起首發興之后開始唱誦,一般三五句為一換調,根據人的呼吸間隔長短和唱詞、唱調來靈活處理,聽眾中也可以有人接著往下唱,以聲調和諧者為贊。在這個過程,兒童最容易習得,他們聽年長者唱誦,大腦中不斷強化,經過長期記憶,便能把大部分的唱段學會。這些聽眾長大以后都是“舍巴”傳承人,他們有十幾年的積累,傳承著“舍巴”的精髓。

二、家族傳承

家族傳承,是指文化、藝術、技藝等在一個家族內部的由祖到孫的世代傳承?!吧岚汀钡募易鍌鞒袣v史相對“舍巴”的產生較后,“舍巴”初步形成之后才逐漸被運用到日常部落祭祀之中,家族內部的傳唱也應該是在這樣的儀式需要的情況下逐漸產生的。關于“舍巴”產生之初的情況已無從考,原始巫人的傳唱是否是家族式的傳承,也無確切的資料證明,筆者采訪官羅“阿尼”時聽其提到:“卓尼當地的‘阿尼間有一個傳說,說‘舍巴是由恰蓋鄉的一位出家高僧善主·日布車從佛家各經文中摘錄而成的,他把‘舍巴分成幾大部分,有講述世界起源萬物由來的《舍巴歌》;有龜鵬如何行于世間的《瓊如盼》等?!边@些篇章在不同的場合里發揮著各自的作用,特別是“師公子”“阿尼”“管巴”等家族是整個村子,甚至于一片地區的神職主管家族,他們家族內部傳承著村落宗教祭祀的儀式。據卓尼縣葉兒村“舍巴”傳唱人高申道介紹:

我們家是土司下轄的葉兒村小頭目“桃代”的后代,家族龐大,我的祖上幾代都是“舍巴”傳唱人,而且前幾代人無論男女幾乎人人都會唱,即使有音色不好唱跑調的,也至少懂這個。我自己就是我們村的傳唱人。

跟他一樣,在葉兒村小有名氣的還有他的堂兄弟,都是有名的傳唱人,只是大多都年近古稀。他們這一代人的學習過程與前幾代一脈相承,父子相傳,再加上與其他學習渠道的交互影響,共同構建起這種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親族間的傳承關系。再者,像同村的全尕次力,他跟高申道是同一輩傳承人,筆者在采訪他時聽他提及他傳承“舍巴”的途徑,他說,與高申道基本相同,也是子承父業這樣的一種方式。他還說:我們這一輩人都會唱‘舍巴,我的祖父那一代人也人人都會唱“舍巴”,特別小的時候聽祖父在婚禮上跟很多人唱過,叔父全召牙也會唱,我父親更是村族名唱,我也是從小耳濡目染,再加上好幾位祖輩的親自教授,就有了今天的結果,村里人有大喜事,都會請我去,給晚輩們唱‘舍巴心里也是很樂意的。

卓尼縣阿子灘鄉官洛村的安鬧尕是他們村的名唱,他的“舍巴”唱段從祖父那里學來,一直傳唱至今,輕易不給人唱出,他還將繼續傳給其子孫,據他的說法,這是他獨有的唱段,因為各種原因,現在無法取得對比增補。這幾個家族傳承的例子基本遵循嚴格的傳授過程,不允許私自修改核心部分,比如《瓊如盼》《須彌山王》等等,但是像《祝愿辭》這樣的在婚慶場合里祈禱祝福的唱詞是可以加工的,但唱調要保持基本不變。

三、師徒相授

卓尼民間傳承舍巴有師徒教授的傳統,師父在教授徒弟宗教儀軌的同時也教授“舍巴”等民間藝術,僧人的師徒傳承更為明晰,僧俗兩界在舍巴的傳承過程中都發揮著各自不可代替的作用,有交互影響,其中的具體情況目前的資料無法詳盡敘述,但卓尼大寺——禪定寺以其在藏區的巨大影響力,對“舍巴”的逐步豐富無疑是有巨大幫助的。

1.民間阿尼收徒授教

卓尼地區全民信仰藏傳佛教,人們除了出家修行外還可以在俗家修行,民間村族部落間的“阿尼”是俗家修行的代表。他們拜師學經,從其師父那里學成之后在自己的村族間主持婚禮、祭祀、插箭等大事,并傳唱“舍巴”。徒弟正式入門之后師父就開始教授經文儀軌等佛教知識。修習期間師父手把手教習經文,在每日的經堂誦經時,都是跟隨師父,同時一句一句地教授經文,并教習藏語言文字,等到全部背誦學會之后再教授宗教儀軌,等這些都學得差不多了,師父就會帶著他去參加村族各種儀式,親自看,親身學,能夠在師父面前完成一般儀式即是學成。雖然他們從師父那里所學基本以經文為主,但是“舍巴”的知識或多或少都會涉及,因為徒弟往往是“舍巴”傳唱人,他們在各種場合耳聽自學,從自己家族先輩這兒傳承的同時,也從師父那里傳唱。把師父教授的知識自覺用運到舍巴的唱詞中,還能夠引起別人的敬佩,這是他們的目的之一,也在無形中傳承發展著“舍巴”。

2.禪定寺僧人經文師傳

禪定寺一些大師在“舍巴”的傳承過程中有過巨大貢獻。這是由于禪定寺僧人們有一個特殊的職責——中間解經人?,F今“舍巴”演唱的形式可分為獨唱和對唱。獨唱即由一人或幾人唱一篇,如《祝愿辭》。對唱,即由兩位以上的人同時對唱,形式有點像格魯派寺院僧人提高認定學歷的論辯,所唱內容多為充滿哲學思辨內容的《須彌山》《箭說》《瓊如盼》等,雙方一問一答,互為詰難,如果產生分歧,則由一位僧人或知識淵博的人作為“中間人”進行解答,這個解答一般以經文所載為依據,使雙方信服。這就要求在場僧人對“舍巴”非常了解,又對經文內容極其熟悉,故而一般是由大德高僧承擔。成為高僧需要多年的佛法修習,才能在群眾做法事的“舍巴”演唱的場合,勝任解經人的職責,這是他們的分內之事,更是顯示其學問的事。他們從師父處學得的,在日常僧俗活動中不斷熟練,才能將這種事處理得當。卓尼民眾對僧人極其尊敬,認為他們離佛祖最近,而且博學,“舍巴”答解正是體現他們學識的一個絕好機會。在場的民間傳唱人及時汲取新的內容,不斷豐富自己的同時,豐富了“舍巴”內容。

總體而言,寺院僧人的師徒傳授關系較為簡單,但民間傳承的師徒關系并不單純,很少有一般的一師一徒或一師多徒專門學習“舍巴”,而是穿插在家族傳承阿尼經文傳授方式之內的。在這種傳承過程中,師徒的關系被親屬關系所覆蓋,相比寺院僧人師傳而言,線索不夠清晰。

四、結語

卓尼“舍巴”從《大藏經》中汲取營養,摘錄經典佛語,通俗佛家講說,在政教合一制度、僧侶,特別是民間藝人“阿尼”以及“舍巴”愛好者的不斷加工完善下,形成了其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說唱文化。以上所述傳承方式,不論家族傳承,還是師徒傳授,都是伴隨著口耳相傳的。在家族傳承的過程中,長輩最初是把一些簡單的“舍巴”唱段以口傳的方式教給晚輩;民間藝人之間的師徒傳授也是如此,基本不會涉及文本的學習,但在“管巴”或者“阿尼”的師傳之間卻是口傳心授與語言學習同步的,所以在“舍巴”的所有傳承方式里,口耳相傳是最基礎的,其他方式也互有交叉,互有聯系,其內部情況極其復雜,在卓尼這片土地上能夠產生發展,是“舍巴”的獨特魅力所在。卓尼“舍巴”在傳承佛家經典《大藏經》及其他經文的過程中對卓尼藏族文化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卓尼藏區的政治,文化,宗教等各個方面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在卓尼土司統治的五百多年間,使廣大人民形成向心力。

注釋:

[1]邊唱邊舞的一種類似民歌的說唱藝術形式。

[2]在祭祀中傳承神的意志的巫人。

[3]藏傳佛教中紅教的神職人員。

[4]對苯教神職人員的漢稱。

[5]楊土司轄下卓尼縣葉兒村一個小頭目的名稱。

參考文獻

[1]范學勇,楊世宏.卓尼藏族創世史詩舍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7,11:3.

[2]覺乃·洛桑丹珠,冰角·婆帕次仁.安多古剎—禪定寺[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95,1:6.

[3]魏賢玲.卓尼藏族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07.

[4]楊茂森.卓尼藏族民歌概論[J].拉薩:西藏藝術研究,2000:(02).

[5]仁欠吉.甘南俄巴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6.

[6]丹珍草.《格薩爾》史詩說唱與藏族文化傳承方式[J].北京:中國藏學,2018(03):165-170.

西南民族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猜你喜歡
民間
“民間互助文檔”不該局限于民間
‘private’ parenting goes public
民間遺珍
春·民間
民間遺珍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手藏在民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