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文化語境分析

2021-07-16 09:13趙育巍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文化語境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摘? 要:如要深入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文化語境,就需要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文化背景入手,以此為出發點,探究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本土化、大眾化以及民族化,讓馬克思主義哲學獲得更大的發展和運用。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文化語境]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發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宣傳啟蒙階段、第二個階段是探索運用階段、第三個階段是創新發展階段,但無論是在哪里時期,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大前提,在充分結合中國時代特點的基礎上,再談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不僅如此,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充分汲取其他國家優秀的文化發展成果,以此為基調,集合出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當然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絕不是一蹴而就,縱然現金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如何時期更加本土化和民族化是當下熱議的重點,而這依舊都務必依托在中國化的文化語境之上。因此本文將以此為核心,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文化語境進行深入分析。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過程的文化背景

(一)宣傳啟蒙期

馬克思主義哲學真正進入到中國要追溯到新文化運動,當時的中國正面臨著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碰撞與選擇,而正是一次的的契機,讓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金誠開始落地發芽。馬克思主義哲學扎根于中國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那時候一直處于水深火熱的國人第一次看到了社會主義由理論轉變成為現實的希望。李大釗作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先驅,一生致力于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傳播到中國,但傳播的過程當中難免會遇到阻礙,這期間針對中國文化和外來文化的討論從未停歇,但正是這一次次的針鋒相對與磨合,讓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相互取長補短,逐漸融合。

(二)探索運用期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探索與應用,是從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就一直在持續努力的一件事。通過一系列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毛澤東深刻認識到了理論必須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最終找到了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的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并形成了理論結果就是毛澤東思想,最終帶領中國億萬同胞實現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

(三)創新發展期

改革開放不僅為中國的經濟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對于中國思想文化的解放和發展同樣創造了新的機遇。在經歷了對中國文化的反思之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開啟了更為廣闊的發展歷程。在此期間,已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吸取了歷史的教訓,明確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和重要性,在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向前發展的同時不忘將中國新的實踐作為其根基,二者的有效結合奠定了鄧小平理論。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意味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第二次偉大飛躍,意味著鄧小平理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實踐檢驗。實踐證明,只有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解放思想就是要突破書本的束縛,實事求是就是要尊重現實的條件,在此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化深度有機融合,兼容并蓄,既是對中華文明的繼承與發展,又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實踐基礎上的創新與提升。

可以預見,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愈來愈高,這就需要我們更加深入挖掘中國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結合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發展方向未來必將已中國傳統文化與實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堅持的文化自信,應該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之下,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方向方式

(一)實現本土化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理論的構建絕不是簡單的二者融合,更不是對一方的全盤接收而對另一方的全盤否定。要想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就需要已中國文化為背景,與中國實踐相結合,讓中國文化中的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充分融合,二者得到更長足的發展。只有這樣,馬克思主義哲學才不是空洞的哲學,而是符合中國發展實際的有用哲學,讓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這片沃土上獲得更大的發展潛力和升級,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本土化。就如同當年佛教從隋唐時期開始繁榮發展了上百年,不斷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找與其自身文化相契合的地方,最終實現扎根繁衍。以史為鑒,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繁榮發展,也必須注重與中國哲學的深度融合,在中國哲學深厚土壤的滋養之下,馬克思主義哲學必定能在未來的中國更加枝繁葉茂。

(二)實現大眾化

理論只有落地才能生根,不能只追求陽春白雪造成曲高和寡的尷尬局面,只有被人民群眾廣泛接受并應用的理論,才能真正實現社會變革。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要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習近平總書記就經常引用中國傳統典籍故事來說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樣更易于被群眾接受。同時,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晦澀的理論生動的展示出來,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用踏踏實實的工作,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這是理論能夠被接納和信服堅實基礎。必須注重宣傳工作與民生保障工作的緊密結合,讓人民群眾在獲得實際利益的基礎上,加強對思想理論的堅定信念。

(三)實現民族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民族眾多,文化多元,不同民族相互融合,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交融,歷史悠久朝代更迭不僅讓我國民族文化五彩斑斕。中華文明就是在不斷吸收融合各種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實現的長遠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20世紀最偉大、宣傳最廣、影響最深的科學理論,在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碰撞、融合的過程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未來也必須堅持二者的有機融合,更好的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創新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大勢所趨,只有實現了本土化、大眾化、民族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才能在文化語境中有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軍.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文化語境初探[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4):252-253.

[2]胡芳萍,林志友. 試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思想文化基礎 ——以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哲學的契合為視角[J].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20,37(3):5-10.

[3]劉淑英.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創新發展[J]. 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20(3):21-25.

作者簡介

趙育?。?982—),性別,女,籍貫:吉林省敦化市,學歷:碩士,現在職單位:中共遼陽市委黨校,職稱或職務:哲學教研室副主任,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共遼陽市委黨校? 125000

猜你喜歡
文化語境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HIP –HOP AGANDA?
關于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入思考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主體”問題
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專家筆談
基于性別和觀看模式的思考
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推進策略解析
情景教學在日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當代文化語境下的曲藝傳播與身份認同
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模式探索
五大發展理念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