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媒體圈群的新聞傳播特征及其利用研究

2021-07-16 09:13于夢涵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新聞傳播利用

于夢涵

[摘? 要:本文主要對社交媒體圈群的新聞傳播特征及其利用進行闡述,分析新聞傳播的擴散性、關系性、相似性等特征與問題,并提出建設性的整改意見,希望對新聞傳播生態的改善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社交媒體圈群;新聞傳播;利用]

自媒體時代下的圈群文化突出,其中社交媒體的圈群傳播有其獨特的優勢,網絡圈群在新聞傳播方面存在擴散性、關系性、相似性等特征,我們要善加利用,趨利避害。

一、社交媒體圈群新聞傳播的特征與問題

1.擴散性

社交媒介是指基于社交網絡的各種傳播媒介,而社交媒體是指微信、微博等基于電子社交網絡的媒體,社交工具在移動傳播中的應用日益廣泛,人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對其依賴度逐漸提高,使得社交圈群里的新聞傳播具有傳播高頻化、實時化、更新持續性與及時性等特征。但新聞過高頻率的擴散與搶發,難免會出現內容淺顯化等問題,內容的深度與完整性都有待完善。社交媒體圈群的新聞傳播有擴散性與便利性的特征,內容不斷轉發形成多級傳播,在傳播的過程中,伴隨著各種評論與刪改。社交媒體圈群主要通過分享實現社交媒體中的多級傳播,微信分享屬于強關系傳播,微信自身屬于弱關系傳播,在朋友間的新聞轉發,能夠讓其產生意見領袖的地位,朋友在其轉發之后跟隨轉發,會讓其獲得滿足感。因此,地位尋求與社交及經驗分享等因素,是分享的主要心理動因。分享的自主選擇性、互動性和時效性等特征更加突出,分享的對象以熟人為主,有經過篩選與有所推薦等意味。分享者的評論有增強閱讀的欲望,但分享內容的把關不到位,擴散虛假片面的內容,意見相近的聲音不斷被重復、強化或扭曲,會逐步放大社交圈群中的回音壁效應。

2.關系性

在社交圈群里的新聞傳播,傳播與接受雙方的關系密切,更容易產生情感共鳴。因此,相互提供信息的推薦與分享性質更強,情感性超過了內容的有益性與真實性,更容易被相信與接受及轉發。接受者對信息提供者的信任度,直接影響新聞信息的傳播成效,相對于媒體的信息傳播,對熟人推薦的信息更信以為真。微信群存在強關系為輔、弱關系為主的特征,朋友圈則與其相反。從強關系的傳播入手分析,新聞信息的把關,主要依靠傳播者的自律。微信群中的群友關系較弱,群友在地域性、社會經驗與知識背景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拓展了接觸到新聞的來源,促使傳播內容更加多元化。群友間的匿名性更強,個人自我形象管理的意識不足,尤其是在互不認識的微信群中發送不確定的新聞信息,比在高認知度及強關系的圈群中發送不確定的新聞信息,修復自我想象損傷的成本更低,新聞信息傳播的主觀隨意性更強,傳播虛假信息與偏激言論的幾率更大。由此可見,社交圈群中的新聞傳播,深受信任與情感的影響。大眾可在網絡環境中自由發言,造就了同一新聞信息不同說法的現狀,給受眾造成了無所適從又目不暇接的現象。

3.相似性

同一社交圈群里的人,在知識與利益及思想觀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對意見觀點與信息選擇、新聞時事評論等方面近似,與人以群分的說法契合。在愛好相同與互助關系的微信中進行新聞傳播,可提高傳播的精準程度。但內容片面與信息觀點范圍受限等問題仍不能忽視。意見回音壁與信息繭房的問題,易加速聚合極端輿論,尤其是在可隨意說話與進出的群,觀點與信息的差異較大,但也會隨著群友的進出而逐步趨同。在以圈群為基礎的網絡社群中,每個人都將對自己的“族類”敞開懷抱,促使圈群文化不斷地表現出在規則、身份及性別等方面強烈的保守特點,促使其封閉排他性的特征越發明顯。圈群文化一旦固定,人們便只在各自“文化邊界”內進行交流與活動,長時間在封閉的圈子與單一的文化及信息匱乏的圈群中,會促使人們的視野逐漸狹窄。

二、社交圈群的合理利用與趨利避害

社交媒體圈群的新聞傳播問題與特征越發明顯。作為信息的傳播者,首先應當促使自己的傳播進入社交圈群中,加強對影響用戶做出信息選擇、發送及分享等因素的把握,包括心理因素、環境因素、媒介因素和內容因素等。加強對病毒式擴散與多級傳播過程的把握,了解其作用機制與傳授之間的關系。滿足用戶的信息、知識、娛樂和藝術等方面的需求,利用這些活動帶動新聞性內容的產生與傳播。傳播者需弱化傳播信息被關注或轉發等方面的追求,避免出現標題與內容脫節、內容與事實脫節、實時與社會及新聞價值脫節等問題。作為新聞信息的接受者,需加強對圈群局限性特征的了解,圈群內應當具備持不同意見的人,引發其他人對問題的思考,有意識的留在不同意見者的圈群,多了解不同的內容。作為媒體從業者與管理者,不能出現以勢壓人的情況,應當以平等的心態爭取信任,多提供優質的信息與觀點,以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圈群內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見回音壁等問題,應當多了解不同的意見,理性客觀的看待問題的本質。

三、總結

社交媒體圈群可看作是網民群體因某種特定原因,通過互聯網組合而形成的虛擬聚合空間,它代表著一種新型社會關系。網絡圈群的構成,更加強調成員在興趣愛好上的共同點及文化上尤其是亞文化方面的認同,造就了新聞傳播的相似性、擴散性及關系性等特征。為突破各種特征與問題,需要傳播者、接受者、媒體人及管理者的共同努力,根據用戶的需求合理生產與傳播新聞信息,強化大眾對社會主流文化的高度認同。

參考文獻

[1]謝金文.社交媒體圈群的新聞傳播及其利用[J].青年記者,2020(18):14-15.

[2]陳默,楊卓睿.從受眾到用戶:社交媒體的平臺式轉變[J].青年記者,2020(36):91-92.

[3]謝金文,鄒霞. 媒介、媒體、傳媒及其關聯概念[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7(03).

西藏大學? 旅游與外語學院? 西藏? 拉薩? 850000

猜你喜歡
新聞傳播利用
畫與理
當傳播遇上新技術,媒體人需怎樣的新聞堅守?
運用科技手段提升傳播力
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產學對接路徑重構
利用“隱性”圓,巧解一類題
廢物巧利用
利用函數最值巧證數列不等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