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師型”視角下高職院校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建設研究

2021-07-19 23:12孫紅霞
理論與創新 2021年6期
關鍵詞:雙師型長效機制高職院校

孫紅霞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進步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高校教師所承擔的工作使命逐步邁向多樣化,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和吸引力逐漸淡化,出現教師對工作產生倦怠感、職業道德素養降低、教書育人意識淡薄、敬業進取精神不足,因此在“雙師型”背景下提高教師主體地位,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對教師、學生及社會各個領域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 職業道德素養? 自我塑造 長效機制

引言

高校教師隊伍水平的高低及素質的好壞是高等教育質量的決定性因素,“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不僅關系到高職院校的發展,也關系到高職教育能否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級技術應用性人才。因此,在“雙師型”的大環境下對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提升進行系統和深入的研究,教師隊伍的建設對高職教育質量的提高而言有著重要意義。

1.高職院校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素質現狀研究

1.1職業道德主流健康向上,價值觀出現偏差

高職院校教師基本上都出生于七八十年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背景和社會氛圍下,自由、民主、文明、和諧等觀念深深地影響著他們的價值觀念,為青年教師良好職業道德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生長土壤和養分。從總體上看,高職院校教師的政治品質積極向上,理想信念堅定,在自己的崗位上能夠言傳身教。另一方面,仍有一少部分教師理想信念不夠堅定,對“雙師型”新形勢下的教育改革舉措缺乏正確的認識,同時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多元化意識形態的沖擊,使得部分教師價值觀出現了偏差,盲目的崇洋媚外,并通過課堂灌輸給意識形態尚未健全的大學生。

1.2職業道德意識淡薄,職業責任感缺乏

從當前的發展形勢分析來看,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都是應屆生,他們具備基本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但在教學工作的認識和黨的教育思想的理解等方面卻處于起步階段,有時無法及時、從容的應對教學工作中的新挑戰與新任務。一些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缺乏最基層的實踐經驗,憑借教師資格證、從業資格證等,直接走向課堂,在職業道德意識方面缺少培養。

1.3缺乏師資入職標準,量化考核欠缺

學校對于教師的選聘,按照教師公開招聘考試標準對新進教師進行考試僅僅停留在教師教學能力和基本知識、教師講課基本能力方面。相關調查數據證明,新引進教師普遍缺乏實踐能力,崗前培訓僅僅涉及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由于教育體制和人事制度等方面原因,學校從社會引進人才困難重重,學校待遇相對企業而言較差。如此導致高職教育發展速度與教師發展速度成反比,教師心理落差較大,開始產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思想,職業道德素質急劇降低。

1.4職業認同感低,法律意識不足

當前高職院校教師招聘都是通過相關考試公開招聘,一旦錄用,在不違反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的條件下,都是編制內待遇。部分教師正是利用教師這一“鐵飯碗”來生存在,認為教學與繼續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無關緊,課堂紀律松散,自我要求不高,給學生帶來負面引導,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受到影響,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無法很好的掌握。一些教師疏忽本職工作,將重心放于教學之外的事情上,造成學生課后輔導不足,影響其鞏固知識。

2.加強高職院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措施及途徑

2.1加強高職院校教師職業道德的自我塑造

高校教師承擔著培育人才、服務社會、科學研究及科研創新四個方面的主要作用。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進步,高校教師所承擔的工作使命也逐步邁向多樣化,他們首先要做到用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武裝自己,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促進自身職業道德建設;另一方面,面對沉重的工作量和繁瑣的科研任務,高校教師必須學會舒緩生活及工作中的重壓,保持心態平和,對自身做出科學準確的評估,要求高校教師加強自身心理健康維,從而護促進其職業道德水平的提升;最后高校教師要充分發揮其對職業道德建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高校教育時要時刻將自身作為行為典范,將職業道德規范作為評價自己職業行為的標準,不斷提高知識水平和思想意志,加強職業道德的踐行能力,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不忘初心,銳意進取。

2.2拓寬高職教師職業道德的學習渠道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鄙鐣鱾€階層都要保證教育的優先,努力使教師到受尊敬,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提高高校教師的社會地位和薪資待遇,弘揚尊師重道的社會風尚,讓教師喜歡并深愛這份職業。同時進一步加強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的培訓,拓寬學習渠道,積極舉行各類學習交流活動,并制定嚴格的制度,在學習中不斷成長,并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標準。積極組織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團的十八大精神,讓其感受自己國家對當代青年的關心和關注,推進青年教師職業道德觀的形成。

2.3建立健全高職院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長效機制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要求實現渠道多元化,制度保障規范化,考評機制獎勵化。第一,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展開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舉辦髙校教師職業道德講座,開展教師文化活動;教師中進行職業道德模范評選活動,掀起引領和示范帶頭作用。第二,嚴格按照要求落實相關法律文件和政策法規,深入開展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第三,優化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激勵與考評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采取合理公平的激勵體制,以人為本,從高校教師的實際需要和具體工作出發,利用制度的作用對其進行物質和精神方面激勵;同時,針對職業道德培育的制定規范合理的管理體系,成立專門的考評機構,結合實際,對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進行考核和評價,實行獎懲制度,引導高職院校教師高度重視自身的職業道德培養,積極投身于職業道德建設的系統中。

綜上所述,隨著師德問題關注程度的上升和研究的深入,在“雙師型”教師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直接到影響到各行業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的環境導向,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才能保證高校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才能有效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因此,我們要從高校本身角度出發,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學習,加快健全完善教師評價機制,學校與教師兩者相互協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馬琳娜.淺談高校教師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提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J]科技展望,2015,11(24):189-190.

[2]徐漫,盧勝玲,張莉.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提升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的措施[J].學周刊,2016,13(08):247-248.

[3]關玫玫.教師職業道德修煉[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雙師型長效機制高職院校
構建公立醫院黨史學習教育長效機制的研究
“家校社”一體化的德育協同長效機制探究
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正在制定,房價會降嗎?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保障與實施
吉林省經濟轉型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影響
新時期民辦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實訓基地“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方法與長效機制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