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高校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研究

2021-07-20 22:54于夢洋陳靜
現代教育科學 2021年3期
關鍵詞:實踐能力實踐教學

于夢洋 陳靜

[摘 要]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也是應用型高校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對吉林省5所地方應用型高校的調查發現,學生的實踐能力總體水平不高,綜合實踐能力最弱,創新實踐能力次之;不同性別、年級和學科的學生在實踐能力各維度上的表現均有顯著差異;實踐能力各維度相互影響。應用型高校要強化實踐教學的體系化設計,加強綜合類課程建設;完善創新能力培養路徑,加強實踐能力培養的階段性和針對性,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實效性。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實踐教學;綜合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21)03-0098-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3-018

一、問題提出

自20世紀80年代起,國際高等教育界開始越來越重視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2014年3月以來,國內一批普通本科院校逐步轉型為應用技術型大學,以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對人才結構和質量的要求。實踐能力是應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是區別于研究型人才的關鍵能力,因此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應用型高校不可回避且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梳理文獻發現,從20世紀開始,教育界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理解不斷深入,從由基礎實踐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兩部分組成[1][2][3],再進一步細化分解為實踐動機、一般實踐能力、專項實踐能力和情景實踐能力[4]。隨著研究的深入,有研究者進一步提出,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由基本實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構成,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生成過程[5]?!督逃控斦筷P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出臺后,創新能力培養受到廣泛關注,創新能力也被學者納入到實踐能力結構之中[6]。因此,大學生實踐能力內涵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而發生變化,應用型高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內涵及其提升路徑是當前亟待解決的課題。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筆者在吉林省選取5所應用型高校發放調查問卷,共回收問卷2 317份。其中有效樣本2 070份,有效率為89-3%。同時,為了解學校關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情況,對這5所樣本校的教務處工作人員和10名學生進行了訪談。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借鑒了禹華平等人建構的大學生實踐能力結構模型[7],認為大學生實踐能力包括一般實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三個維度(見表1)?;诖?,筆者編制了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實踐能力評價量表:第一部分為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級、是否獨生子女、家庭所在地;第二部分是由44個題項組成的實踐能力評價量表。量表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計分法,1—5依次代表“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不確定”“符合”和“完全符合”。在正式調查之前,筆者進行了預調查,檢驗表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23-0檢驗量表,采取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以及檢驗Person積差相關系數等方法,分析應用型高校學生總體實踐能力及其各維度情況,在性別、是否為獨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年級等方面的差異及實踐能力各方面的相關度。

(一)大學生實踐能力分析

1.總體實踐能力分析。從學生的實踐能力自我評價結果來看,學生對自身一般實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評價的平均值分別為3-74、3-64、3-72(見圖1),按百分制計算,分別為74-8、72-8和74-4分。由此可以看出,應用型高校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自評并不高,其中綜合實踐能力較弱,創新實踐能力次之,一般實踐能力相對較好。在這3種實踐能力中,一般實踐能力是基礎性的低層次實踐能力,有全面和基礎性的影響[8]。一般實踐能力相對較好,能夠為其他實踐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綜合實踐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大學生在理論水平與實踐之間存在差距;另外,高校所提供的實踐機會不多,加之大學生自身沒有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導致其綜合實踐能力上的欠缺。近年來,高校強化了對學生創新思維、創新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訪談發現,應用型高校大學生普遍認為創新實踐能力是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具備這一素養會在以后的就業中得到更好的發展。但在實際行動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會積極參與,大部分人僅僅停留在觀望的階段。他們或者因為自身能力、自信心的缺乏,或者因為主動性不夠,在認識和行動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9]。

2.各維度實踐能力分析。(1)在一般實踐能力維度中,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適應環境能力得分低于該維度均值。語言表達能力是大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的基礎上,利用口頭語言將所學到的內容表達出來的能力[10]。表達能力不僅包括一般的日常表達能力,還包含對專業知識的表達能力。訪談發現,對于應用型高校學生而言,因為掌握理論知識的熟練程度不高,從而導致知識的輸入與輸出無法銜接,不愿意或不敢將掌握的知識說出口。另外,由于大學課堂教學改革不夠全面和深入,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我觀點的機會并不多,即使學校會舉辦各種比賽、社團活動等,也并不能從根本上達成很好的效果。有學者調查發現,在適應環境方面,大學生在課余時間安排、學習方式和教師授課方式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不適應。除了當代大學生尤其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家庭的照顧過多這個因素外,高校對大學生生活指導較少、思想教育不夠等因素也是造成其環境適應能力差的重要原因[11]。(2)綜合實踐能力是3種實踐能力中最能凸顯應用型高校學生特點的一項,是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結合所學專業知識體現出來的實踐能力。應用型高校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在3種實踐能力中得分最低,其中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平均分最低。例如,對農學專業學生的調查發現,54-9%的學生自評認為專業技能較差或者很差[12];也有學者從企業的視角進行調查,認為大學畢業生的專業知識不夠扎實、實際操作能力欠佳。這一現象暴露了當前應用型高校在課程設置和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問題,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脫節。杜威在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的經驗論中強調了經驗的行動性,認為無論是觀念、知識,還是經驗,都是從親身經歷中得來的,從而提出了“從做中學”的教學論,主張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是要創造條件、營造環境,讓學生“從做中學”和“從做中思”。(3)在創新實踐能力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自評偏低。創新思維能力就是善于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的能力[13]。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目標大多是 “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肩負著為地方發展輸送實踐性、綜合性、創新性人才的任務。因此,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影響本科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特色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高校重要的培養目標。企業界認為,大學生是具有創新意識的,但創新精神欠佳,而又缺少實踐經驗做基礎,無法實現真正的創新[14]。但一些應用型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師認為,創新是研究型大學的專利,應用型高校不需要培養其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一些高校雖然舉辦了以創新思維能力訓練為目的的各種活動等,但往往因為對“創新”理解的偏差,導致活動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形式大于內涵。

(二)不同維度大學生實踐能力差異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應用型高校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性別、年級和學科上均表現出顯著的差異(見表2)。

1.不同性別的學生在一般實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3個維度上都呈現出顯著差異(P<0-01),且男生各方面的實踐能力水平都顯著高于女生。這與李潔、趙艷紅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15][16][17]。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女生比男生更自謙[18],社會性別觀念導致的刻板印象、家庭教育模式、教育中的性別分化教育[19][20]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女生和男生在實踐能力上的顯著差異。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中要注意男女性別的差異,加強培養的針對性。

2.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一般實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3個維度上均存在顯著的差異(P<0-01),呈現出從大一到大四先下降、再提升的趨勢。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是調查發現,無論是一般實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還是創新實踐能力,大二學生的自評得分都是低于大一學生的;但從大二到大四,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在3個方面的自評分呈上升的趨勢。深入調查分析發現,大一學生剛入學,還沒有意識去了解、重視未來所學專業對畢業生的要求,無法發現自身實踐能力上的不足,自我評價較好。經過一年的學習和實踐,學生在大二期間逐漸認識到自身在實踐能力上與對應的職業、行業之間的差距,實踐能力自評較低;之后因為學習與實踐的不斷加深、豐富,加上提升實踐能力意識的增強,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提升。因此,大學生在不同階段對實踐能力的認知和理解是不斷變化的,學校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具有針對性和漸進性。

3.不同學科的學生在一般實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3個維度上均呈現出顯著差異(P<0-01),其中法學學生對其實踐能力的自評分數較高,藝術學、文學、哲學的自評分數相對較低;而理工科學生的實踐能力相對較強是由于實驗室的開放對于應用型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提升不同學科學生實踐能力的方法要符合其所學學科特征。

(三)大學生不同維度實踐能力的相關性分析

大學生各個方面的實踐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聯系的[21]。筆者采用相關分析法分析發現,一般實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兩兩之間均存在著0-01水平的顯著正相關關系,且相關系數值均高于0-8。有學者人認為,一般實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之間的關系呈金字塔式排列,一般實踐能力是較為基礎的、低層次的實踐能力,約占整個實踐能力的50%;綜合實踐能力是在一般實踐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實踐產生新認識的一種能力,是較高層次的實踐能力,約占整個實踐能力的30%;創新實踐能力是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高層次的實踐能力,約占實踐能力的20%[22] 。這3種實踐能力的變遷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連續過程,順序不能逆轉,但高層次實踐能力的發展也會帶動低層次實踐能力的提高,整體上呈現出螺旋上升的態勢。

四、研究結論與提升策略

(一)結論

第一,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對實踐能力的自我評價處于中等水平,綜合實踐能力相對較差,創新實踐能力次之,對一般實踐能力的自我評價相對較高。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最弱,表達能力和適應環境能力也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表明高校大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較弱。第二,應用型高校學生對實踐能力的認知總體上是從不成熟逐漸過渡到成熟的,能力得到不斷提升;不同性別和學科的學生在實踐能力上又呈現出顯著差異。因此,應用型高校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既要把握總體規律,也要兼顧階段性和針對性。第三,應用型高校學生的一般實踐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連續發展過程,三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

(二)提升應用型高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對策

1.加強實踐教學的體系化設計。(1)強化實踐教學的層次性。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呈現出的實踐能力差異性特點,構建橫向分目標模塊化、縱向分層次進階式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確定學生的能力提升標準,設置基礎素質、基礎技能、專業技能塊、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實踐等模塊;尊重學生的認知和發展規律,建立從大一到大四的進階式培養模式,對大一學生注重基礎素質、基礎技能的培養,并通過專業導論、專業見習等方式引導學生對專業畢業要求形成基本認知,樹立學習目標;在培養大二學生基礎素質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基礎技能的培養,加大校內實踐實訓,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大三期間加大校外實習實踐力度,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信心;大四期間加強跟蹤指導,指導學生明確生涯規劃,做實畢業實習,幫助學生樹立職業自信心。例如,悉尼科技大學將實踐教學目標確定為學生在低年級具備基本專業素養和技能,在高年級具備解決真實情境問題所需的專業能力,并根據目標設計實踐教學內容模塊。湖南科技學院構建了以實驗教學、課程設計、工程設計、專業實習、科技創新及學科競賽為主體的“六元一體”實踐教學體系[23]。實踐能力的各維度并不是割裂的,在各階段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對一般實踐能力的培養,也要突出體現不同實踐環節或實踐項目的重點。(2)加強實踐教學的針對性。針對不同性別、學科學生實踐能力呈現出的差異性特征,建立起差異化的實踐教學體系。首先,要尊重男女生在實踐能力上的差異。受某些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的影響,性別差異往往導致男生和女生在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因此,應用型高校應該針對性別差異,提出更為細致的實踐教學和管理措施。比如,積極招募更多的男生參加社會實踐,積極組織更多的女生參加科研活動等,以便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其次,實踐能力培養要凸顯學科的差異性。例如,文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可以通過論文入手,鼓勵學生深入實踐調查后撰寫論文,這既能提升學生的學術素養,也能提高其實踐能力[24];對于理工科的學生來說,實驗室中的實踐操作更能為其以后的就業打下良好基礎,因此應對實驗室管理進行改革。如在實驗內容中刪除部分帶有演示性的傳統實驗,適當增加綜合性的實驗項目,盡可能地提升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5];農學專業可以在課程設置上與當地的經濟作物相靠攏,在課程設置上打造特色;醫學專業學生的實踐活動通常在醫院中進行,可以在實踐過程中建立有效的督導反饋機制,定期反饋教學效果,使實踐活動更加高效。

2.深化綜合類課程改革。美國學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國學者哈默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核心能力理論認為,并不是企業所有的資源、知識和能力都能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其核心能力的獲得需要知識的積累和綜合?,F代科學技術呈現出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特點,各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和綜合性越來越強,實際工作崗位中所需的專業技能具有復合性和交叉性。因此,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在課程設置上不拘泥于專業所學,多涉及綜合素養和專業相近的知識。教學內容的制訂以及評價標準也需要高校和企事業共同商討,這樣既符合高校對于學生的培養要求,也符合人才市場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基本需求。例如,豐橋技術科學大學的綜合化自然科學教育就是由學校和用人單位根據市場化需求和教學培養目標來制定的,其課程打破了傳統的課堂體系,突破了學科、專業界限,對知識進行拆分重組,再生成極具綜合性、交叉性的課程,如多媒體教育工學、機械材料工學、生產計劃工學等。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與社會科學進行有機融合,對于培養學生的跨學科視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3.完善創新能力培養路徑。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對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實踐能力成為實踐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創新能力培養路徑對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構建合理且良好的實踐創新管理機制。成立專門管理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組織機構,配備高級教師或博士學位教師對大學生的實踐創新項目進行細致、專業的指導。二是完善創新實踐活動的激勵機制。以項目為驅動力,設立專門的創新實踐項目經費,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將創新實踐成果計入評獎評優考核之中,或充抵學生學分、或計入指導教師的工作量等。項目來源可以是教師或學生的創意,可按興趣自由組建團隊,聘請專業教師對項目進行指導。三是建立健全各項活動機制。除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以外,應用型高校還可以通過學科競賽、學術沙龍、學術論壇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專業前沿知識與理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提供展示實踐創新能力的廣闊舞臺。

4.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教師隊伍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水平。調查顯示,當前多數學校的專業師生比超過了1∶18的合格標準,一個老師指導二三十個學生,時間和精力都不夠[26]。這就說明師資力量還需加強,建設一支既懂理論又有實踐經驗、既能進行專業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踐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應用型高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條件和前提。首先,加強校企合作,建設雙師型隊伍。一方面,可通過掛職定崗、合作研發等方式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實踐操作能力強的雙師雙能型的教師。另一方面,加大對具有相關領域實際工作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引進力度,通過培訓和職后學習,使之成為兼具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的雙師型教師。例如,日本的MOT(Management of Technology,譯為“技術經營”)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把雙師型教師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立命館大學設立了高新技術經營專業,吸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在職人員等進行MOT技能培養。該專業中的64名教師中半數以上是與產業界最前沿的課題進行長期接觸的實務專家[27]。其次,建立雙師型教師培養的激勵和競爭機制。在評優評獎、職稱評定等方面制訂不同于學術型教師的評價指標,提升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在掛職鍛煉、培養培訓上給予政策支持,為雙師型教師的職業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參考文獻:

[1]張濟生.對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的認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37-37-

[2]陳傳聯.大學教育必須注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求實,2004(S4):264-265-

[3]劉三朵.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的若干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4(11):90-91.

[4]劉磊,傅維利.實踐能力:含義、結構及培養對策[J].教育科學,2005(02):1-5.

[5][8][21]趙建華.大學生實踐能力的結構分析[J].江蘇高教,2009(04):88-90.

[6][7][22]禹華平,陳洪余,鄭瑞倫.大學生實踐能力模型的初步構建[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01):189-194.

[9]寧潔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環境分析[D].天津大學,2012.

[10]衛星.當代大學生實踐能力的缺失與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1):143-144.

[11]劉群弟.我國大學生實踐能力欠缺的成因及對策研究[D].南昌大學,2008.

[12]李亞松.高等農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3.

[13]王立勝,劉永凌.學習和運用唯物辯證法提高創新思維能力[N].光明日報,2019-07-16.

[14]李慶豐,趙一夫.大學生實踐能力調查: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視角[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8(01):112-121,130.

[15][19]李潔,王穎,石彤.社會性別觀念對女研究生學業成就的影響——基于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之女大學生典型群體調查數據的分析[J].婦女研究論叢,2013(03):18-27,40.

[16][18][20]趙艷紅,張海鈺,周燕.女大學生創新能力調查分析[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

[17]朱紅,李文釗,左祖晶.中國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現狀及其影響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74-82.

[23]王志堂.基于CDIO理念的地方高校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7(07):220-224.

[24]譚德興.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實踐及創新能力的提升與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19(06):68-71.

[25]楊登秀.工科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研究[D].重慶大學,2007.

[26]王曉楠.協同創新視角下管理類本科生實踐能力培養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6.

[27]何華敏,胡春梅.日本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舉措及其啟示——以立命館大學為例[J].教育探索,2014(12):154-157.

(責任編輯:德華)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s the key to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nd a pract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college students from 5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Jilin Province, and foun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s not high, and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is the weakest, followed by the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grades and disciplin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ach dimens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Each dimens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influences each other.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courses, perfect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innovative ability, and strengthen the stage and pertinence of practical ability cultivation.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practical teaching;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猜你喜歡
實踐能力實踐教學
基于科研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生物技術制藥教學改革研究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校單片機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探討
研究型學習在傳熱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芻議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
品德教學利用微課開展預學的實踐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