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都紀行

2021-07-21 00:50夏征
西藏人文地理 2021年2期
關鍵詞:藏族同胞德格昌都

夏征

昌都茶馬廣場

20年前,我曾因工作需要乘飛機去西藏出差。在拉薩短短的幾天,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整天頭腦昏沉”的高原反應。10年前,和幾個戰友一起西行自駕游。到達瀘定后,望著天邊巍峨的群山和腳下破碎的318國道,繼續西行進藏的壯心悄然泯滅。

我是1950年在四川樂山出生。出生后僅兩個月,母親(孫昆)就丟下我,和其他18軍將士一起踏上了解放西藏的征程。母親曾不無自豪地說:“我是真正雙腳走到拉薩的,你爸爸是騎著馬進西藏的?!蔽要氉栽诒S荷?,直到7歲后離開四川去北京上學,離西藏越來越遠。然而,家中陳放的哈達和唐卡、父母親口中時常念叨的西藏,總是默默地提醒著我:在人生應行的“萬里路”中,“18軍進藏”這重要的一段我還沒有走;在人生應讀的“萬卷書”中,更有“18軍進藏”的一頁書我還未翻閱。今年(2020年)9月,當我收到“昌都解放70周年慶?;顒踊I備工作辦公室”發來的邀請函,邀請我“代表父輩參加昌都解放70周年慶?;顒印睍r,雖經短暫猶豫,但“鬢微霜,又何妨”,欣然決心輕裝前往,補上這人生中難得的一段經歷。

當我們一行的車隊駛過金沙江大橋進入西藏時,迎面而來的是一座巨大的“歡迎18軍子弟重走父輩進藏路”繪畫影壁,上面書寫著“追憶先輩進藏路,砥礪奮進新時代”“熱烈慶祝昌都解放70周年”的口號。我們趕忙下車,與迎接我們的藏族同胞們見面問好,接受具有藏族特色的盛大的歡迎儀式:青稞、青稞酒、哈達,以及夾道歡迎的藏族同胞。在金沙江畔,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組當年18軍戰士們行軍的塑像。據介紹,旁邊的一座石砌碉堡,就是當年18軍戰士們扼守金沙江渡口時所修筑。當我們來到剛剛修復的“18軍軍營遺址”參觀時,我們一邊品味著前輩們當年的戰斗生活,一邊根據自己所知,向當地同志指出陳列中應補正的內容。在江達的參觀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崗托的“18軍新村”。這個村的村民們原來散居在周圍的山上,房屋破舊、生活困苦,無水無電無通信,進出只有人和牦牛才能勉強通行的山路。這幾年,當地政府根據中央為老百姓“脫貧解困”的指示,依托內地相關省市的支援,在臨近金沙江畔的寬敞地帶建設了一座新農村,并取名為“18軍進藏紅色新村”:水泥馬路直通村內一排排整齊的藏式民居,各家門前開放著鮮艷的格?;?,客廳里有了電視、有了網絡通信,做飯取暖也有了自來水和電爐,再不需要到金沙江背水、燒牦牛糞取暖了。真是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座新農村,并不是18軍建設的,但是當地藏族人民卻以“18軍進藏紅色新村”來命名。滴水之恩,涌泉相報。軍民一家親是我們的老傳統,在我們軍隊的序列中有以地方來命名的英雄部隊,但是以我們軍隊的番號為地方村落命名的,我還是初次看見。

想起前日我們在德格散步時,迎面走來兩位藏族同胞。年長的大叔看見我們“特別”的著裝后迎上來,問我們“是不是18軍的子弟?”當得到我們肯定答復后,他對身旁的年輕小伙子說了幾句藏語,然后對我們說:“18軍,謝謝!”想當年,18軍奉黨中央的號令進軍西藏,解放西藏的百萬農奴,被西藏同胞稱為“金珠瑪米”。我不知道這兩位藏族同胞是不是當年西藏農奴的后代,但我知道:他們不是在感謝現在的我們,而是對當年解放西藏農奴的18軍的感謝,是對使百萬農奴翻身當家做主的共產黨的感謝,是樹葉對根的感謝!

1952年,西藏工委成員:張國華(前中)、夏仲遠(右2)、牙含章(左2)、陳競波(左1)

1953年夏,拉薩

我父親(夏仲遠)在解放戰爭時期曾任豫皖蘇解放區一分區專員。1949年2月,在18軍成立時,他奉調“參軍”到18軍任后勤部部長兼政委,一直到1952年2月18軍撤編前,一直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但是,在他的履歷中,還有許多似乎與18軍后勤部部長“平行”的職務,如:18軍入川后他曾兼任川南行署民政廳長;18軍進藏后,曾兼任德格軍代表;昌都解放后又兼任人民解放委員會委員。在我心中始終的一個疑問是:他的兼職是在“不務正業”嗎?在這次的進藏路上,通過一路的紀念館參觀,通過與沿路當地領導的多次座談和向相關人員的詢問,我才明白,我父親在18軍進藏路上的一系列兼職,不是不務正業,而恰恰是完成18軍后勤保障任務的需要。

昌都戰役是我軍在中國大陸上進行的最后一次大規模戰役。當時的西藏政府拒不接受中央的多次和談邀請,并調兵遣將試圖武力抗阻18軍進藏。為了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中央決定“以戰促和”,命令以18軍部隊為主進行“昌都戰役”。第18軍黨委按照西南軍區的指示于1950年9月13日發布了進行昌都戰役的政治命令。為了昌都戰役的勝利進行而緊急修建的甘孜至馬尼干戈的100公里公路于10月2日建成通車,保證了部隊的各種給養在金沙江以東可以通過各型汽車完成。但是部隊過江之后的運輸,則仍然只能依靠部隊背負及牦牛馱運,牦牛的需求量很大。

當時,參戰部隊指戰員除了武器彈藥之外,每人還需要背負十天的糧食等給養,戰士平均負重已達35公斤,連干部也有15公斤左右。在高原地區,我們平時空手走路尚且氣喘吁吁,可想而知,戰士們在這種負重情況下如何作戰。為完成戰役的后勤保障,我父親以德格軍代表的身份,通過當地的土司頭人,從德格、江達組織了上萬頭牦牛的運輸隊集中向前線運輸,至戰役開始前,已經運輸了各類物資給養近20萬公斤。10月3日,當第18軍軍長張國華從甘孜趕到玉隆,檢查落實了金沙江以西的牦牛運輸任務后,才最終定下戰役的發起時間并上報西南軍區。10月6日,西南軍區發布命令:“決定于10月7日開始全線渡江,執行昌都戰役?!?/p>

昌都戰役勝利后,父親來到解放后的昌都,開始兼任昌都人民解放委員會委員,繼續保障著肩負“進軍西藏,不吃地方”“背著公路進西藏”的18軍后繼的后勤補給任務。他為當時負責的財經工作制定了“保證軍供、兼顧民需”的工作方針,這個方針一直延續到西藏自治區成立后。當18軍勝利進入拉薩后,他奉命匆匆趕到拉薩,遵照組織的安排,又開始了“民主改革、建設西藏”的終身任務,繼續著“把光明和幸福帶進雪域高原”的使命。

昌都解放70周年的慶祝大會隆重而熱烈,首先展現的是18軍解放昌都的情景歌舞《紅旗》,動人的情節讓許多18軍子弟和現場觀眾熱淚盈眶。隨后23個群眾行進方隊,或整齊劃一,或載歌載舞,通過千人弦子、百人熱巴、情景歌舞等藝術形式,再現了昌都解放70年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展現了藏東兒女今日歡樂幸福的生活和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精神風貌。

最沒有想到的是,慶祝大會把我們這批18軍的后代子弟作為“特殊客人”,安排坐在主席臺的貴賓席,甚至排在對口支援昌都的各省市的代表團前面。我們的父輩為了西藏人民的幸福確實做出了自己的一些貢獻,有些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知道,昌都人民今天對我們的熱情款待,是對18軍前輩們當年忘我奉獻的感激和回饋。

離開昌都,看著機翼下漸漸遠去的朵朵白云,心中戀戀不舍——不舍這圣潔高遠的雪山美景,不舍那醇香濃郁的糌粑和酥油茶,不舍善良淳樸的康巴漢子和能歌善舞的藏族姑娘,更不舍今天已走上幸??登f大道的新西藏。不知今生可再有機會來西藏?唯有默默地祝福西藏、祝福西藏人民:“扎西德勒!”

猜你喜歡
藏族同胞德格昌都
“羅薩,扎西德勒!”
論昌都“卓舞”音樂特征
《沉思的藏族同胞》
星星
星星
漫畫
索德格朗
昌都市灌溉地麥類作物增產栽培技術
昌都最冷月和最熱月氣溫變化特征
神山 世代的輪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