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孕婦血紅蛋白水平及其與妊娠結局的關系調查分析

2021-07-24 03:34許曉光扎西多吉其美卓嘎
大連醫科大學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那曲貧血高原

肖 禎,許曉光,扎西多吉,其美卓嘎,隆 芳

(1.西藏自治區那曲市人民醫院 高原醫學研究院,西藏 那曲 852000;2.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婦產科,遼寧 大連 116011; 3.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神經外科,遼寧 大連 116027)

氧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體內血紅蛋白(hemoglobin, Hb)是紅細胞的一種蛋白質成分,負責將氧氣由肺部運輸至全身各部位維持生命需要。體內的血紅蛋白濃度變化受到多種環境和生理因素的影響,其中環境氧氣含量的變化是重要的影響因素[1-2]。隨著海拔增加,高原地區的空氣中絕對氧氣含量逐漸減少。研究顯示,為了更好地適應長期低氧狀態,高原地區人群較平原地區人群體內的血紅蛋白水平會略有增高[3-5]。但高原地區婦女妊娠期血紅蛋白的水平如何,其在產前產后血紅蛋白水平的變化情況如何,以及常見妊娠并發癥時血紅蛋白的情況如何,目前尚鮮見報道。本文對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那曲市人民醫院就診的7 205名育齡婦女的血紅蛋白水平進行了統計分析,旨在揭示高原婦女孕期血紅蛋白的大致水平、分娩前后血紅蛋白水平的變化以及血紅蛋白與常見不良妊娠結局之間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在西藏那曲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就診妊娠產檢及分娩的女性6 865名及同期體檢中心就診的無明顯疾病的非妊娠期育齡女性340名(作為本地正常對照),進行血紅蛋白水平統計分析。個體血紅蛋白檢測資料若在統計時間區間內只有1份,則以該次為準;若在統計時間區間內有數份,則以最低的1次為準;妊娠期與分娩后的血紅蛋白資料分開統計。

1.2 分 組

針對正常組女性及孕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匯總分析。分組依據國際診斷標準(慢性高原病青海診斷標準):妊娠期Hb檢測結果<110 g/L,診斷為貧血;且正常女性血紅蛋白≤190 g/L[5]。以此分為低血紅蛋白組:Hb<110 g/L、正常血紅蛋白組:110 g/L≤Hb≤190 g/L、高血紅蛋白組:Hb>190 g/L[6]。將低血紅蛋白組又按照貧血標準,進一步分為輕度貧血(90 g/L

1.3 檢測指標和研究方法

檢測各組血常規檢查中血紅蛋白相關參數紅細胞壓積(RBC)、血紅蛋白、平均血細胞容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等。血細胞分析采用全子宮血型分析系統(Galineo,NEO,威高,中國)。比較高原妊娠期女性不同孕期與非妊娠期育齡女性血紅蛋白及相關參數間的差異,比較妊娠期女性不同孕期貧血發生率,并觀察高原孕婦血紅蛋白水平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或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差異均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高原育齡女性血紅蛋白水平

在那曲市人民醫院就診的育齡女性(非妊娠期與妊娠期)血紅蛋白水平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與非妊娠期相比,妊娠期女性貧血患者比例明顯增加,而血紅蛋白升高女性明顯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高原妊娠期女性不同孕期與非妊娠期育齡女性血紅蛋白及相關參數的比較

在上述分析人群中,選取非妊娠期女性血常規數據340份,以及同時具有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和晚期妊娠血紅蛋白數據的孕婦1 022份,比較其血常規檢查中血紅蛋白及相關參數。與非妊娠期比較,這些指標在妊娠期均呈現下降趨勢,且差異均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2。

2.3 高原妊娠期女性不同孕期貧血發生率的比較

對妊娠期的681名貧血女性按孕期和貧血程度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妊娠晚期貧血診斷率最高,共404人,約占總數的59.3%。在妊娠的3個不同時期,貧血程度的分布基本一致。輕度貧血患者占大多數,占比為56.5%~67.5%。見表3。

表1 高原非妊娠期與妊娠期女性血紅蛋白水平比較

表3 高原妊娠期女性不同孕期貧血發生率的比較[n(%)]

2.4 高原孕婦血紅蛋白水平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對6 436名(貧血者622名,非貧血者5 814名)在本院分娩的高原孕婦妊娠結局進行統計,其中死產/死胎158名,早產526名,小于胎齡兒977名。貧血組患者死產/死胎,早產和小于胎齡兒發生率均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高原孕婦血紅蛋白水平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3 討 論

盡管既往有研究揭示我國高原部分地區婦女血紅蛋白相關水平,但對于海拔4 500 m以上超高原地區妊娠及非妊娠婦女如此大規模的臨床分析尚較少見。

我們的研究首先揭示了高原妊娠期與非妊娠期婦女血紅蛋白水平的基本特征。本研究發現那曲市非妊娠期婦女平均血紅蛋白濃度為159.26 g/L,妊娠期婦女平均血紅蛋白濃度為134.79 g/L。這與既往研究是相符的。2017年研究人員對海拔4 500 m的西藏阿里地區革吉縣110名健康非妊娠婦女進行調查發現,其平均血紅蛋白濃度為156.6 g/L[6]。對拉薩(海拔3 600 m)孕婦的調查發現,其平均血紅蛋白濃度為126.6 g/L[7]。那曲孕婦平均血紅蛋白濃度略高于拉薩孕婦,其原因是海拔升高導致的。此外,孕期婦女高紅癥的發病率明顯下降,可能與孕期血液生理性稀釋有關。貧血發生率高,可能與藏族人群的遺傳特異性有關。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藏族人群具有早期人類如丹尼索瓦人的一些遺傳特點,他們多數人存在EPAS1等基因的突變[6]。這一遺傳特點增加了高海拔的耐受性而沒有血紅蛋白明顯的升高。這種特性可能在孕期造成了孕婦的生理性貧血的加重。

那曲孕婦的貧血特點符合妊娠期貧血的一般特征。首先,血紅蛋白含量從妊娠早期到妊娠晚期呈現濃度逐漸下降、罹患貧血比例逐漸增加的趨勢,這是由于妊娠期血容量逐漸增加,血液逐漸稀釋導致的。其次,那曲市孕婦貧血發生率為9.9%,低于拉薩地區孕婦貧血的發病率(16.6%)[7-8]。其原因可能有二:第一,拉薩地區為10余年前的數據,而近年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明顯,妊娠期貧血發病率可能減少;第二,那曲市為牧區,而拉薩市為農區,相對來說那曲肉制品更豐富,孕婦飲食結構上的差異可能影響貧血發病率。

因既往多項研究報道貧血孕婦可能出現的新生兒不良預后[6,9-11],我們對不良孕產事件進行了分析。我們的結果與既往研究結論是相符的,即貧血孕婦發生死胎/死產、早產以及小于胎齡兒的幾率較非貧血孕婦明顯升高。究其發生機制,目前比較公認的是缺氧導致的腦保護學說(brain-sparing theory):持續的慢性缺氧導致了胎兒血流的再分布。血液首先保證最重要的器官如胎兒腦部、心臟的供應,而對胎兒其他部位的供應則顯著減少,從而形成胎兒體重下降、羊水過少等并發癥[12]。

考慮到高原特殊地理環境的混雜可能,我們進一步分析了平原地區貧血與不良妊娠結局之間的關系。數個在平原地區進行的研究表明,貧血與非貧血孕婦相比,其不良妊娠結局發病率更高[13-16]。如死產風險,OR值高達2.8~4.7;早產風險,OR值為2.6~4.1;而低體重兒風險,OR值也為1.9~3.8。這些不良結局的發生風險,與本研究相比均明顯升高??赡艿脑蚴?,高原孕婦總體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較高,而更多的混雜因素影響了貧血與非貧血二分類孕婦的分析結果。

總之,我們對那曲市近7 000名婦女的血紅蛋白及相關參數進行分析后結果顯示,那曲市孕期女性血紅蛋白水平情況與平原地區大致相似,但高紅癥比例較高。貧血與不良妊娠結局具有明顯關聯。

猜你喜歡
那曲貧血高原
別了,沒有樹的那曲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你對貧血知多少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著”——沒有精神就是“貧血”
中小學生貧血原因調查與分析
2016年7月西藏那曲持續性降雨天氣過程分析
那曲河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