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雙柏縣石羊廠鉛鋅銀礦床特征及成因

2021-07-27 04:38尹紅光
云南地質 2021年2期
關鍵詞:石羊品位傾角

尹紅光,蔣 政,高 揚,楊 芬

(云南省有色地質局三一三隊,云南 玉溪 653100)

石羊廠鉛鋅銀礦位于雙柏縣城南西禮社江(石羊江)兩岸,是滇中地區重要的鉛鋅銀礦床類型之一,目前控制規模銀鉛礦達中型,具有大型-超大型成礦前景。

1 礦區地質

礦區大地構造位置位于揚子準地臺、滇中中臺陷、楚雄凹陷的大姚-新平坳陷盆地南部,屬楚雄盆地西部邊緣隆起帶,以紅河深大斷裂(F31)為界,西部屬哀牢山蛇綠巖混雜帶(Ⅶ-2-4-2),東部屬較穩定的楚雄陸內盆地(Ⅴ-2-5)之大姚-新平坳陷盆地(Ⅴ-2-5-2)[3],盆地主要分布中生代地層。楚雄(前陸盆地)為Cu-Fe-Pb-Zn-Ag-Au-Pt-Pa-Ni-REE-藍石棉-鹽類-煤成礦帶(Ⅳ22),在該成礦區帶北西有小水井大型金礦床、阿別田銅礦床、灑巴苴-八角鋅礦床、官朗山金礦床、金寶山大型鉑鈀礦床等,南東有大紅山特大型鐵銅礦床[4]。

1.1 礦區地層

區域內地層缺失古生界,僅出露三疊系上統(T3)、侏羅系下統(J1),三疊系上統直接超覆于大紅山群(Pt1d)基底之上,具雙基底構造。區域構造處于近南北向石羊江斷層(F4)和戛灑江-馬鹿塘斷層(F5)夾持的近南北向狹長帶中,主體為一復式背斜構造-中生代紅色盆地(J-K)內的中央隆起帶(T)。褶皺構造主要為北北西向大荒地褶皺(圖1),由大團山復式背斜〈11〉(老石羊背斜)和瓦房塘向斜〈12〉組成。

礦區出露由新至老地層有

(1)侏羅系下統馮家河組(J1f):泥巖、砂質泥巖。

(2)三疊系上統白土田組(T3b):其巖相古地理環境為近濱湖相沉積為主,夾海相地層??蓜澐譃槿齻€巖性段,本礦區僅見第三段和第二段

白土田組第三段(T3b3):變質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板巖、變質巖屑長石砂巖;

白土田組第二段(T3b2):長石石英砂巖、變質石英砂巖。賦礦層為三疊系上統白土田組下段(T3b2)砂巖、粉砂巖。

1.2 礦區地質構造

礦區最大的褶皺構造有老石羊背斜和老石羊向斜,樞紐均向南揚起,向北傾沒。

(1)老石羊背斜:背斜軸向335°,軸長3.2km,軸部位置即是老石羊斷層(F4-1)所在位置;核部為白土田組第二段(T3b2),翼部為白土田組第三段(T3b3)、馮家河下段(J1f);西翼傾向240°,傾角30°~65°;東翼傾向30°,傾角20°~30°,與西翼形成斜歪傾伏背斜。

(2)老石羊向斜:位于老石羊背斜之東翼,向斜軸向與背斜軸平行,軸長比背斜略短,核部為馮家河組(J1f)、白土田組第三段(T3b3),翼部為白土田組第三段(T3b3)、第二段(T3b2),為對稱向斜。老石羊背斜向南延伸稱為新石羊背斜,為陡傾斜背斜,核部為V礦體群產出位置。

礦區地質斷層構造可分為兩期,早期為北北西向斷層(F4、F4-1、F5等)多屬逆斷層,為控礦斷層。晚期為北西向(F10、F12、 F6)多具平移性質,多為破礦構造。北東向斷層(F11)。晚期斷層切錯早期斷層。

(1)石羊江正斷層(F4):長52 km,走向33°,傾向245°,傾角65°~85°,該斷層分布在三疊紀-侏羅紀地層中,沿石羊江沿岸,構造角礫巖、斷層泥和擦痕非常明顯,碎裂帶寬數十米,角礫尖棱,大小1mm~20mm,硅質膠結;其上盤斷面較平整,下盤斷面波狀彎曲;于下段波狀彎曲處有銅礦化,為成礦構造。

圖1 石羊廠鉛鋅銀礦地質圖

(2)戛灑江-馬鹿塘斷層(F5):與石羊江斷層大致平行,全長52km。斷層線微呈波狀作北北西-南南東向延伸,傾向西,傾角40°~55°,為壓性逆斷層。

(3)老石羊斷層(F4-1):處于老石羊背斜的核部,長度大于8.3km,與石羊江斷層(F4)大致平行,是礦區內最大的控礦和容礦斷層,主礦體Ⅰ1即沿此斷層產出。斷層走向335°,傾向245°,傾角65°~85°,為張性正斷層。

(4)F10斷層:長1.5km,走向近東西,略向北傾,傾角較陡,85°~90°,為左旋平移正斷層,是Ⅲ1礦體產出位置,為成礦構造(導礦和容礦),有可能為晚期派生斷層。

2 礦床特征

礦床位于老石羊村-大象場一帶,分為3個礦段,老石羊礦段礦化帶長3000m,新石羊礦段礦化帶長500m,大象場礦段礦化帶長900m。圈定了Ⅰ、Ⅱ、Ⅲ(老石羊-小尖山)、Ⅳ(大象場)、Ⅴ(新石羊)五個礦體(群),共31個礦體(老石羊Ⅰ1、Ⅰ2、Ⅰ3、Ⅰ4、Ⅰ5、Ⅰ6、Ⅰ7、Ⅰ8、Ⅰ9、Ⅱ1、Ⅱ2、Ⅱ3、Ⅲ1,新石羊Ⅴ1、Ⅴ2、Ⅴ3、Ⅴ4、Ⅴ5、Ⅴ6、Ⅴ7、Ⅴ8、Ⅴ9,大象場Ⅳ1、Ⅳ2、Ⅳ3),其中老石羊Ⅰ1、Ⅱ1、Ⅳ為主礦體,Ⅲ1、Ⅴ為次要礦體,礦體產出于北西向或近東西向斷裂、裂隙、層間構造破碎帶中,含礦地層為三疊系上統白土田組第二段(T3b2),含巖性為砂巖、粉砂巖等。新增鉛鋅銀礦石資源量323.88萬噸,金屬量銀423742kg,鉛195453噸,鋅9360噸,Ag品位139.411g/t、Pb品位 5.96ω%、Zn品位 4.28ω%。銀、鉛規模為中型,鋅為小型。

(1)Ⅰ1號礦體:為隱伏礦體,礦體呈似層狀產于F4-1斷層破碎帶中,賦礦巖性為蝕變碎裂石英砂巖、構造角礫巖。北段分布標高1082m~765m,頂面埋深20m~110m,礦體長度433m,控制最大斜深310m。走向325°,傾向235°,傾角62°。厚度4.09m,Ag品位 213.66g/t、Pb品位 5.57ω%。810m標高A13線附近KD17局部共生鋅,Zn品位3.38ω%。

在斷層帶旁側次級裂隙構造帶中平行產出7條透鏡狀小礦體(Ⅰ2~8)。礦體平面上呈北西向平行排列,剖面上呈“八”字形(圖2)。南段分布標高1165m~879m,頂面埋深42m~183m,礦體長度1137m,控制最大延深245m。走向325°,傾向235°,傾角64°。礦體厚度4.31m,Ag品位213.91g/t、Pb品位 9.16ω%。900m標高A26~28線KD18局部共生鋅,Zn品位1.36ω%~2.77ω%。厚度變化系數30.7%,屬穩定型;品位變化系數74.0%,屬均勻分布型。Ⅰ1為規模最大的礦體,占探獲總礦石量的70.5%。

(2)Ⅱ1礦體:為隱伏礦體。頂面埋深38m~110m,分布標高998m~770m,長度386m,控制最大斜深230m。礦體呈似層狀產于北西向層間構造破碎帶中??傮w走向320°,傾向50°,傾角58°。厚度2.02m,品位Ag 251.49g/t、Pb 7.15ω%。800m標高附近局部共生鋅,品位Zn 1.55ω%。

(3)Ⅲ1礦體:為半隱伏狀礦體。礦體頂面埋深10m~110m,分布標高668m~586m,長度180m,控制最大斜深70m。礦體呈透鏡狀產出于近東西向斷裂—裂隙構造破碎帶(F10)中。走向90°,傾向0°,傾角82°,局部向南反向陡傾。厚度1.28m,品位Ag 192.03g/t,Pb 4.87ω%。

(4)Ⅳ礦群:為半隱伏狀礦體,由3個透鏡狀小礦體組成礦體沿F4-1斷層呈“串珠狀”展布。Ⅳ1礦體走向309°,傾向31°,傾角86°;礦體長67m,礦體長25m,礦體走向340°,傾向70°,傾角88°;圈定標高1162m~1068m,控制最大斜深59m;厚度0.80m,品位Ag 107.53g/t、Pb 2.26ω%。Ⅳ3礦體長50m,礦體走向340°,傾向250°,傾角88°;圈定標高1325m~1255m,斜深20m;厚度1.00m,品位Ag 222g/t、Pb 0.98ω%。

(5)Ⅴ礦群:為隱伏礦體,分布標高785m~617m,頂面埋深72m~190m,礦體產于新石羊背斜軸部兩側,由平面上呈北西走向、平行分布的12個小礦體組成(圖2),小礦體間距5m~20m;剖面上陡傾斜“八”字形展布,最大控制延深105m。單個礦體長50m~200m,礦體總厚度56.94m,單礦體厚4.75m,品位Ag 163.98g/t 、Pb 6.68ω%。礦體傾角較陡66°~87°。礦體沿層間破碎帶、裂隙產出,以Ⅴ1、Ⅴ5、Ⅴ6礦體規模稍大。Ⅴ1~5產于背斜軸部西側,走向325°,傾向235°,傾角74°~87°,Ⅴ6~12產于背斜軸部東側,走向330°,傾向60°,傾角66°~88°。

圖2 老石羊A19、新石羊X2剖面圖

3 礦石質量特征

礦石結構主要有粒狀結構、膠態集合體結構、表生氧化礦物及氧化殘余結構等。主要礦石構造有塊狀構造、脈狀、網脈狀構造、散點狀構造。

混合礦原生金屬礦物主要有方鉛礦、銀鉛礦、輝銀礦、閃鋅礦等,次有黃鐵礦、黃銅礦、自然銀等。氧化金屬礦物有褐鐵礦、白鉛礦、鉛礬、纖鋅礦、孔雀石等。脈石礦物有石英、長石、方解石、巖屑等?;旌系V石具粒狀、鑲嵌狀結構,細脈浸染狀、脈狀構造;氧化礦石具膠質、交代結構,土狀、皮殼狀、蜂窩狀構造。

表1 石羊廠鉛鋅銀礦伴生元素分析結果表*

通過基本分析、組合分析(表1)、光譜分析(表2),礦區主要有用的主元素為銀、鉛,鋅含量很低,局部達工業品位,其他元素均未達到單獨成礦或伴生元素的品位,有害組份砷、汞、鎘等含量甚微,組合分析硫含量偏高(S 0.15%~1.97%)。主要成礦元素為銀、鉛,次要成礦元素為鋅(局部共生),其它伴生組分含量低,未達綜合評價要求。

表2 原礦光譜分析結果表(%)

4 礦石類型和品級

4.1 自然類型

原生金屬硫化礦物主要有方鉛礦、銀鉛礦、輝銀礦、閃鋅礦等,次有黃鐵礦、黃銅礦、自然銀等。氧化金屬礦物有褐鐵礦、白鉛礦、鉛礬、纖鋅礦、孔雀石等。脈石礦物有石英、長石、方解石、巖屑等。原生礦石具粒狀、鑲嵌狀結構,細脈浸染狀、脈狀構造;氧化礦石具膠質、交代結構,土狀、皮殼狀、蜂窩狀構造。

鉛物相分析礦石主要分布于氧化—半氧化帶。淺表部為氧化礦,鉛氧化率35.15%~96.59%、平均67.40%。淺深至深部為混合礦、局部見硫化礦,鉛氧化率6.47%~27.33%、平均17.78%。氧化帶深度50~200m。氧化礦占39.1%,混合礦占60.9%。本次圈定了氧化帶與混合帶,硫化礦暫并入混合帶圈定。

銀物相分析,銀的氧化率5.77~31.82%,平均氧化率17.22%,以混合化礦為主。銀的賦存狀態有5種,其中硫化銀占80.2%,金屬銀占2.0%,氯化銀占1.1%,氧化銀占0.16%,硫酸銀占0.14%,難溶包裹銀占16.4%。

4.2 工業類型及品級

工業類型屬泥巖、碎屑巖類型銀鉛礦。

本礦區Pb、Ag可以達到單獨圈定礦體,確定為共生礦,Zn僅有少部分樣品達工業品位,量少且分布零星,不能連成片,Zn確定為局部共生礦。

5 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

5.1 礦床成因

通過對成礦物質來源 、成礦環境和成礦作用的研究,來劃分礦床的成因類型[5、6]。結合本區的礦床地質、構造及控礦特征等,分析如下:

(1)礦區處于楚雄盆地西部邊緣的隆起帶,巖相為內陸湖盆沉積相,巖石組合為陸源碎屑物及火山碎屑,巖性為石英砂巖、長石石英砂巖,夾薄層凝灰巖,砂屑組分為石英、長石、巖屑、填隙物、碳酸鹽(白云石)細脈等,具有典型的陸相沉積特征。礦物質來源為火山噴發含鉛銀礦元素的物質經長距離搬運、沉積而成,礦石得到初步富集。

(2)富礦體即有產于斷層破碎帶中的(Ⅰ1),也有產于地層層間破碎帶的(Ⅱ1),礦體品位比圍巖高,具有后期疊加改造加富現象。

(3)礦石礦物成分簡單,以金屬硫化物為主,如方鉛礦、輝銀礦、纖鋅礦、黃鐵礦、銅礦等,其成礦環境為還原環境。近礦圍巖蝕變較弱,主要為硅化、黃鐵礦化,具低溫成礦特點。

(4)特征元素簡單,主要礦產為Ag、Pb,次為Zn。

(5)礦床的成礦時代,與地層的成礦時代一致,有可能是燕山期,但又經歷后期多期次的改造。

綜上所述,礦床成因屬受構造破碎帶控制的中低溫熱液型鉛鋅銀多金屬礦,礦床工業類型為泥巖、碎屑巖容礦的銀鉛(鋅)礦。

5.2 成礦模式

本區礦床特征總體為處于盆地(楚雄)邊緣隆起帶中的褶斷構造,為一復式背斜+核部縱張斷裂及次級向斜推覆+東側逆沖推覆斷裂(F5)+晚期疊加斷層(F10)。其成礦模式可歸納為“石羊廠式”鉛鋅銀礦(圖3)。

圖3 石羊廠鉛鋅銀礦床模式圖

5.3 礦化富規律

含礦物質經火山噴發、搬運、沉積,含礦元素得到初步富集,在特定部位(斷層、破碎帶、層間裂隙)沉淀、富集成礦,在斷層由陡變緩處(凹兜)礦體變厚、變大。成礦后礦體穩定、連續性好,分支、復合少,夾石少,礦石品位富,礦體厚度大。淺表為氧化礦(鉛釩、白鉛礦、少量孔雀石),往下漸變為混合礦(鉛釩、白鉛礦、方鉛礦、孔雀石、銅藍)、硫化礦(方鉛礦、黃銅礦)。氧化礦圍繞原生礦體及附近分布,有的還保留原生礦的殘余結晶。礦石也具有后期改造跡象。

5.4 找礦標志

根據礦區的礦體特征、礦石質量特征及控礦因素,歸納找礦標志為

(1)上三疊統白土田組第二段(T3b2)為主要的地層找礦標志,其次在侏羅系下統馮家河組(J1f)中(J1f)尋找淺色層。

(2)以肉眼可見的方鉛礦、氧化鉛礦體露頭為直接的找礦標志,以礦石轉塊為間接的找礦標志。

(3)以斷層構造為間接的找礦標志。

猜你喜歡
石羊品位傾角
鐘情山花爛漫 品位幸福時光
地球軸傾角的改斜歸正
激光傾角儀在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中的應用
車輪外傾角和前束角匹配研究
遼寧凌源兩處石羊石虎墓葬的年代及相關問題
金堆城鉬礦床硫元素分布規律研究
提升城市品位 推進轉型升級
悠悠“石羊”情
小學語文低年級段寫話教學有效性探討
石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