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共振診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臨床分析

2021-07-27 21:46張旭升
醫學前沿 2021年7期
關鍵詞:CT診斷磁共振臨床分析

張旭升

摘要:目的:探討磁共振診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臨床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選取46例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通過單雙號分發法,分為觀察組(23例,實施磁共振診斷)和對照組(23例,實施常規CT診斷),之后對兩組的診斷準確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95.65%,對照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65.21%,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來說,應用磁共振進行診斷,能夠充分掌握患者病情分期情況,可充分便于醫生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患者的預后因此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關鍵詞:磁共振;股骨頭缺血性壞死;CT診斷;臨床分析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一種常見的骨科類疾病,其發病原因是由于患者長時間的負重或者外力所導致,使患者的股骨頭結構發生變形,從而引發骨小梁病變,骨結構出現損傷,血管出現收縮痙攣,血液無法在骨周邊進行循環,營養供給不足,所以會逐漸發生壞死[1]。其臨床表現為關節活動障礙以及關節劇烈疼痛,盡早診斷與治療對患者的預后恢復有很大的幫助,臨床上多采用CT或磁共振進行診斷此病癥,但不同診斷方式其診斷的價值也各有不同?;诖?,本文探討了磁共振診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臨床分析,現將本次實驗內容,作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9年-4月-2021年1月,并選擇該時間段內46例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通過單雙號分發法,分為觀察組(23例,實施磁共振診斷)和對照組(23例,實施常規CT診斷)。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的年齡在(28-70)歲,平均年齡(51.16±4.178)歲,病程在1-8年,平均病程(5.42±1.72)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患者12例,患者的年齡在(32-74歲)之間,平均年齡(54.74±1.38)歲,病程在1-6年,平均病程(2.62±1.12)年;兩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方面無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納入標準:(1)均經過病理診斷確診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患者;(2)均同意本次研究的患者;(3)臨床基本資料齊全的患者。

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疾病或有認知障礙者;(2)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3)患有嚴重內分泌疾病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CT診斷:患者取仰臥位,由醫院的骨科檢查護士將(飛利浦64層)CT診斷儀的管電流、層厚、層距以及參數分別設定為300mA、10mm、10mm以及120KV。之后進行常規掃描,并詳細記錄掃描的結果。

觀察組患者采用磁共振診斷:患者取仰臥位,由醫院的骨科檢查護士將(飛利浦1.5T)磁共振診斷儀的TI-WI、T2W1和STIR序列等參數設定好,層厚和層間距分別為6mm和2mm。之后進行掃描,掃描的順序為:從患者的股骨頭的橫斷面到冠狀面持續掃面,并詳細記錄掃描的結果。

1.3評價標準

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對比分析:根據“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疾病診斷以及治療標準,對患者的診斷準確率進行對比分析。治療標準:Ⅰ期表示患者的CT顯示股骨頭出現芒狀變形情況,關節內發生囊腫現象,股骨頭變粗,疼痛感較強,行走時尤為強烈;Ⅱ期表示患者的CT顯示股骨頭同時出現囊變以及骨質硬化,從大腿到膝蓋內側呈逐漸疼痛的趨勢發展;Ⅲ期表示患者CT顯示股骨頭形狀已發生明顯的改變,軟骨下有骨折的現象,形新月體狀,同時疼痛感持續不減;Ⅳ期表示患者CT顯示股骨頭有不規則的濃密區且塌陷,同時有骨碎片現象,呈現出不規則的塌陷現象[2]。(本次診斷均由我院臨床經驗在3年以上的專業人員及權威專家實施掃描、盲查以及診斷后所得出的結果)。診斷準確率=診斷準確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均通過SPSS 2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并以X2檢驗,P<0.05表示數據差異性,在統計學中具有意義。

2結果

2.1患者的診斷準確率比較,見表1

由表1可知,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95.65%,對照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65.21%;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臨床上,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發病率較高,任何年齡都可能患有股骨頭壞死,但隨著人的年齡逐漸增大,其骨質也會隨之變差,所以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呈逐漸下降趨勢,自身的修復能力也大不如前,如果中老年人患有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時,不進行早期的診斷和治療,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及日常生活[3]。且由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疾病早期癥狀不明顯,治療越早,其預后效果越好。本次研究得出,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95.65%,對照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為65.21%;觀察組的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說明,通過磁共振的應用讓患者能夠盡早地發現并進行治療,對患者的身體的恢復也有了很大的作用。

綜述所述,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來說,應用磁共振進行診斷,能夠充分掌握患者病情分期情況,可充分便于醫生對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患者的預后因此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邢桂林.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應用CT與核磁共振診斷的臨床分析[J]. 中國農村衛生,2020,12(24):43.

[2]蹤寒. 核磁共振診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臨床價值分析[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4):169-170.

[3]趙艷茹. 核磁共振診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臨床分析[J]. 人人健康,2020,(06):275.

猜你喜歡
CT診斷磁共振臨床分析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頸部動脈血管中的應用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診斷脊柱損傷的臨床準確率比較探討
CT和磁共振用于頸椎病診斷臨床價值比較
探討磁共振增強減影技術在顱腦出血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
CT診斷急性胰腺炎的臨床價值研究
CT及MRI診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價值
外部性腦積水的CT診斷及臨床治療價值觀察
廈門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癥病例臨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結核患者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