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里什文與屠格涅夫小說中女性形象的詩性塑造

2021-08-03 00:55楊敏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1年6期
關鍵詞:屠格涅夫女性

摘 要:屠格涅夫筆下的女性形象素有“屠格涅夫家姑娘”的美譽,她們集美好的品質于一身,是屠格涅夫筆下理想人性的代表。普里什文也在自己作品中時常提及屠格涅夫筆下的女性,并在刻畫女性形象時,將她們與屠格涅夫家的姑娘們比肩而立。兩位作家雖不處于同一時代,但塑造的女性形象都頗具特色。本文主要從屠格涅夫筆下理想的女性形象入手,結合屠格涅夫對普里什文小說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影響,對比分析兩位作家在女性形象的詩性塑造上的異同。

關鍵詞:普里什文 屠格涅夫 女性

屠格涅夫作為一名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其優美細膩的筆觸深入到小說的人物形象塑造中。在他天才的藝術世界中,現實主義與詩意并行不悖,即便在人物形象刻畫中也是如此,法國批評家莫洛亞就曾這樣說道:“然而要正確評價藝術作品,恰恰必須懂得現實主義和詩意這兩種觀點并不相互矛盾?!谕栏衲虻男≌f中,從來沒有一個人物像是在扮演鬧劇角色的。在他的小說中,獵人重新領略到一個真正的獵人的感受;農民們操著農民的語言,而且也絕沒有以畫家的口氣來評論自然;女人也都很女性化?!?a除一系列農民形象外,女性形象也備受屠格涅夫的喜愛。

一、對理想女性的塑造

傳統的屠格涅夫筆下的女性形象研究多集中于兩種女性形象的對立上,即如小說《貴族之家》中的麗莎與瓦爾瓦拉、《春潮》中的杰瑪和瑪麗婭·尼珂拉耶芙娜,前者品德高尚、忠于愛情;后者性情多變,視婚姻為兒戲。事實上,屠格涅夫筆下的女性形象歸納起來大概也就幾種,而理想的女性形象更是重中之重。理想的女性形象優美詩意,體現著作家對理想人性的渴求,正如學者梁波夫(Рябов С.О.)所言:“從來不曾有過,也不可能有更為純凈、樸實、真摯、偉大、美好的女性形象了?!眀屠格涅夫是一位主觀性很強的詩性作家,他筆下的女性形象并非國色天香,但也不失動人氣質,如阿霞。詩人屠格涅夫憑借對人物心理的詩意化暗示,對內在美的描繪而強化了其內在美的點染,阿霞那張“略顯黝黑的圓臉”和“尚未發育成熟的體態”因附著了人物主觀情愫而變得“非常漂亮”。那雙眼睛直至恩先生晚年也覺得任何女子無法替代,而讓他有平生“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之感慨,不再側目任何別的女性。小說《初戀》中,屠格涅夫也并沒有過多描寫齊娜伊達外貌的美麗,但因其不俗的心性和對真摯情感的尋覓與追求,使得屠格涅夫將其形容成沼澤地里飛出的一只俊美天鵝;在春心勃發的沃洛佳的忘我鐘情中,齊娜伊達簡直就是蒙娜麗莎的再世,他甘愿為她去做阿樂哥,愿為她舍卻自身一切個性與尊嚴。誠然,屠格涅夫筆下的理想女性更多是相貌出眾、體態輕盈且美麗動人,具有傳統的俄羅斯姑娘的典型特征,或是雖然長得不十分漂亮,但因其內在美而顯得可愛,面部表情與圣像神似。

小說《羅亭》和《貴族之家》中,屠格涅夫對娜塔莉婭和麗莎形象的塑造是伴隨著一位與其相對立的聰明狡猾的女性形象和兩位對立的男性形象出現的,這種二元對立的敘事結構在其他作家身上也是不多見的?!读_亭》中娜塔莉婭與自己的母親達里婭·米哈依洛夫娜同時喜歡上了羅亭,羅亭滔滔不絕的陳述以及能言善辯的個性吸引著達里婭·米哈依洛夫娜,她不時地拍手高叫:“妙啊,妙啊,皮加索夫被打敗了,被打敗了!”c事實上,她對羅亭知之甚少,但她因為這個男人的到來而驚奇和喜悅,可她不知道,羅亭漸漸愛上了娜塔莉婭,而自己也和女兒成了競爭對手。有趣的是,屠格涅夫在對理想女性進行塑造時,還常常讓她們面對兩個男人的競爭。起初羅亭未到莊園之時,沃倫采夫早就愛上了娜塔莉婭,并常常陪伴在她的身邊,而羅亭的到來打破了這一現狀,因此,沃倫采夫十分苦悶。小說《貴族之家》中的麗莎也是如此,她和瓦爾瓦拉仿佛是天生的冤家,冥冥之中走向了敵對。麗莎溫順真誠的性格與瓦爾瓦拉狡猾世俗的為人處世作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強化了麗莎這一形象在屠格涅夫小說中的地位。與《羅亭》一樣,屠格涅夫讓作為競爭者的兩個男性形象拉夫列茨基和潘申出現在小說中,潘申的城府、奸滑與善變的性格和瓦爾瓦拉如出一轍,這也預示了小說結尾中兩人走到一起后又不得不分離的事實。屠格涅夫通過這種人物關系的對立將理想的女性形象與其內心狡猾的對手及膽小懦弱、意志力薄弱的男子形成鮮明的對照,從而突顯了她們身上勇敢、真誠、犧牲自我的美好品質,但需要指出的是,羅亭的那句“只有屈服”讓娜塔莉婭不得不面對現實,最終選擇了不如自己的沃倫采夫,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現實社會中女性往往委屈自己來順從現有的環境,服從于社會為她們設定好的性別角色。

普里什文筆下雖沒有形成類似于屠格涅夫筆下女性形象的長廊,但其女性形象也獨具特色。普里什文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刻畫了理想的女性形象,她們或是善良悲憫,對世間的一切抱以“愛的關注”的母親形象,又或是純潔精美、象征幸福與快樂的梅花鹿形象。普里什文善用景色來襯托她筆下的女主人公,當白樺樹吐露新芽,一位年輕女子佇立在窗口,不時地仰起頭觀望,這時普里什文不禁暗自揣摩這位姑娘欣賞白樺林時的樣子,后來他寫道:“我稍稍欠起身,小心地往窗外張望。她欣賞著綠海般的閃閃爍爍的白樺嫩葉,對之莞爾一笑,嘴里喃喃說著什么,兩腮緋紅?!眃至于這位姑娘為什么會莞爾一笑,嘴里到底喃喃說著什么,又為什么會兩腮緋紅等細節我們都不得而知,但這種朦朧的美感喚起我們內心的情感體驗??梢哉f,景物襯托之下的女性形象帶給我們的是悠遠的抽象的意境之美,而這也恰好是普里什文筆下形象女性塑造的詩性傳達。

普里什文鐘情于“母親”這一形象,在他看來,母親這一形象是偉大而美好的存在,他曾坦言:“一個母親在照料嬰兒,我們可以從她身上感受到自己的母親。我們的母親也這樣呵護過我們。于是,我們心目中就產生了自己的女性——母親形象?!眅事實上,普里什文在自己的作品中并沒有像屠格涅夫那樣較多地著墨于女性的外貌描寫,尤其是在塑造“母親”這一形象時,他常常賦予自然以陰性特征,通過他筆下花花草草的勾勒來稱贊母親的偉大。換言之,普里什文將他筆下的動植物人格化了,使之具有母親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在《伊萬和瑪麗婭》一節中,伊萬是淡青色的小花,而生有雌蕊雄蕊的黃色的瑪麗婭,才是真正的花。普里什文強調:“是瑪麗婭把種子散播在這秋天的土地上,使得明年大地上又開遍伊萬和瑪麗婭?,旣悑I的事業要艱巨得多,大概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她才比伊萬早謝了?!眆我們知道,在東正教中,瑪麗婭是耶穌的母親,人們稱她為圣母瑪麗婭或圣女瑪麗婭。斯拉夫人把瑪麗婭視為一切痛苦和災難的庇護者,向她祈禱和傾訴苦難,后來形成了許多故事和傳說來歌頌她的慈悲、善良、信仰和同情?!艾旣悑I”是圣潔的化身,同樣也是母愛的化身。普里什文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段,生動形象地揭示出母親的慈悲與偉大,又進一步讓我們具象化地感受到了母親的艱辛與不易。

屠格涅夫與普里什文都善于刻畫理想的女性形象,這些女性形象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一方面普里什文的女性繼承了屠格涅夫家姑娘的美善特征,她們仁愛友善、無私又有奉獻精神,代表著祖國和未來,其敏銳的社會同情心和崇高的道德理想支撐著她們去行動;另一方面他們筆下的女性形象多具有圣徒的特質,她們虔誠地篤信宗教,忍耐順從并默默承受著苦難,如圣母般憐憫和寬容身邊的人。

二、對反抗女性的塑造

所謂的反抗女性,就是指性格叛逆、不受社會制度或他人約束,追求個性自由與愛情的女性形象。這些女性在普里什文與屠格涅夫筆下比較常見,如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中的蘇珊娜(《不幸的姑娘》)、瑪莎(《篤……篤……篤……》)、長篇小說中的瑪麗安娜(《處女地》)等都是反抗女性的類型。小說《處女地》中的瑪麗安娜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反抗型女性形象。她“剪短的頭發”表現出她性格的干練,她“一個大的鷹鉤鼻,一雙灰色非常明亮的大眼睛”,仿佛是一個時刻待命準備去戰斗的斗士,她“擺脫寄人籬下的生活,勇敢地憑借自己剛強的個性追求自由”更是體現出不受約束、積極勇敢的生活態度。屠格涅夫在塑造瑪麗安娜時,也通過她與兩位男人涅日丹諾夫和索洛明之間的愛情關系來揭示她的性格特征,而且往往是在他們愛情的緊要關頭。譬如,當瑪麗安娜聽涅日丹諾夫說“在文學上成功,還不如在事業上失敗”的話語時,沖動地站起來并附和道:“你說得不錯!不過我們也許不會馬上失敗的;我們會成功,你看吧,我們會有用處的,我們的生命不會完全浪費的,我們要到老百姓中間去……”g這種激昂的陳詞是瑪麗安娜渴望行動、隨時準備待命的心理的映射,同時她現實、積極的人生態度又與理想、抑郁寡歡的涅日丹諾夫形成了對比,也預示了兩人的愛情不會走遠。所以,就在兩人感情升溫決定在一起時,精明能干的索洛明出現了,他取代了涅日丹諾夫在瑪麗安娜心中的地位,成為瑪麗安娜的偶像,最終孤寂憂愁、找不到生活出路的涅日丹諾夫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瑪麗安娜和索洛明走到了一起。詩人艾青曾說:“一首詩的勝利,不僅是那詩所表現的思想的勝利,同時也是那詩的美學的勝利——而后者,經常被理論家們所忽略?!県屠格涅夫在塑造這些女性形象時,在揭示她們思想性格的同時,也運用了多種藝術表現手法,通過人物關系的對比、細節的描寫及自然氛圍的烘托和詩意的語言等給我們呈現了作品的詩美特征,這些藝術性的點染不得不說是屠格涅夫創作的顯著特征,值得我們不斷地深入探討與品味。

俄羅斯學者奧莉霍夫斯卡婭(Ольховская Ю.И.)指出:“20世紀抒情浪漫主義小說中的女性形象與屠格涅夫家的姑娘們相近似,她們慷慨大方、自我要求嚴苛且具有自我犧牲和奉獻精神?!眎正如該學者所指出的一樣,普里什文筆下的女性也繼承了屠格涅夫筆下詩意的女性形象的特征,她們要么默默地忍受苦難,要么具有反抗精神敢于自我犧牲和勇于行動。而這種忠于自我、有個性和理想、勇于追求和在奮斗中踐行自己理想信念的女性形象代表有索菲婭·亞歷山大羅夫娜和杜妮婭。與忍耐順從的索菲亞·亞歷山大羅夫娜相反,杜妮婭是一個叛逆、反抗社會制度、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杜妮婭和哥哥經常在家里造反,隨后她又跟著哥哥出逃,以至于沒有人知道他們去了什么地方,以及為什么出逃。普里什文通過母親與索菲亞的對話向我們描述杜妮婭的反抗精神,母親說:“不知道他們為什么仇視沙皇,沙皇的心腸那么慈祥,正是他讓農奴獲得了自由?!彼鞣苼喺f:“對于這件事我也缺乏了解。不過,我想,他們當中將來必定會出現非常優秀、非常聰明的人物。他們這樣做,大概是出于高傲,一切都想做主?!眏看似漫不經心的聊天其實已經向我們解釋了杜妮婭主張過沒有沙皇的生活,她的逃離不過也是反抗沙皇制度的一種手段罷了。而“必定會出現非常優秀、非常聰明的人物”又似乎暗示了杜妮婭是時代的先行者,必將會對社會有所作為。

此外,普里什文用景物造成的反差性來表現杜妮婭性格的獨特性。普里什文解釋說,往往有這種情形,鈴蘭花散發清香,有的人聞見了卻說臭;反過來,墻上蹭的都是牲口的氣味兒,他卻說像鈴蘭花一樣好聞;在有的人看來,冬天像春天,夏天反而卻像冬天,——這種顛三倒四的現象,不僅在生活中常見,有的人做事也這樣反復無常。當阿爾帕托夫來到杜妮婭的學校時,本來是溫暖如春的季節,他卻感覺到冬日的清新,一方面是因為杜妮婭學校顏色本身的單調性給主人公帶來了絲絲涼意,另一方面這樣的反差性感受也為下文杜妮婭性格的出爾反爾進行了鋪墊。尤其當阿爾帕托夫與杜妮婭談及農民的思想覺悟時,杜妮婭認為土地并不能夠使農民的精神得以提升,反而會使他們變得狹隘。阿爾帕托夫本以為杜妮婭覺悟很高,擺脫了土地帶給她的束縛,沒想到杜妮婭也為了分地的事兒去城里找公證人??梢哉f,普里什文用詩意的語言描繪了他筆下反抗類型的女性,但遺憾的是,她們并沒有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反而受制于現實流于俗套。

三、對新女性的塑造

新女性,指的是俄羅斯文學中那些具有女性解放意識、追求男女平等和思想進步的女性。k誠然,屠格涅夫并沒有局限于以上女性形象的塑造,在他的畫廊中還活躍著一批追求女性解放與男女平等的新女性形象,如《前夜》中的葉琳娜、《處女地》中的馬舒琳娜等都反映了女性在社會地位中的細微變化,以及她們身上所具備的犧牲與奉獻精神,但有別于他筆下理想女性的美麗與溫順,這些新女性相貌并不出眾,她們古怪且遠離人群,敢于反抗舊有的家長制,追求自己的事業與幸福,可以說,她們中的葉琳娜較有代表性。

小說《前夜》中,我們從她“蒼白透黑的臉”、“直直的鼻子和額頭”及“尖削的下巴”看出,葉琳娜并不是一位十分美貌的小姐。而她“變幻莫測的目光”,“不平穩的話音”也表現出些許的神經質。她“總是思考,卻不知自己想要什么”,凡此種種矛盾的修飾都說明葉琳娜起初是一個內心糾結、彷徨又迷茫的女孩,她找不到自己的前進方向,就像《貴族之家》中的麗莎一樣,不知做什么來改變現狀。但與麗莎不同,葉琳娜在行動上渴望積極地做好事,她以身邊的卡嘉為榜樣,同卡嘉一起行善和乞討,感覺生活得很快樂。直到英沙羅夫出現,葉麗娜再次找到了榜樣的力量,可以說,英沙羅夫的高大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著她,以至于她不再畏懼任何困難。她愛上了英沙羅夫,愿意犧牲自己付出一切追隨他。這些在小說中葉琳娜的語言及表情中也可以看出,第十八章中,英沙羅夫對葉琳娜坦言兩人在一起后有可能會面臨的困境與結局,可葉琳娜總是抱以“我知道”回應,這說明她已經下定決心和他在一起,做好了為愛犧牲自己的準備;第二十三章中,英沙羅夫決定提前回國投身到戰斗中,葉琳娜覺得能一道回去很開心,而此時的英沙羅夫不免有些擔憂,可葉琳娜卻說:“怎么?難道我們就一塊兒死不也很開心嗎?”l一個女人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那她真的已經無所畏懼。葉琳娜的形象與屠格涅夫筆下理想女性的犧牲、奉獻精神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但在小說中,葉琳娜將英沙羅夫視為“英雄”來崇拜,與其說她是為了愛情付出,不如說她獻身給了信念,正如學者杜納耶夫所說,葉琳娜“愛上的正是英沙羅夫的理想,而不是‘他鋼鐵般的性格”m?!肚耙埂分须[含的另一條線索就是屠格涅夫對“女權”與“男權”關系的解讀,女權意識漸漸覺醒,極力想擺脫樊籠的束縛,渴望追求男女平等與自由。葉琳娜由最初的崇拜父親到對父親的冷漠,最后到與父親的對抗,一步步地為實現自由平等抗爭著。小說前半部,屠格涅夫用簡短急促的問答來表現葉琳娜對英沙羅夫的好奇,這種女性主動快速追問的方式在屠格涅夫其他小說中并不常見,而且葉琳娜主動要求別爾森涅夫邀請英沙羅夫來家里做客,還擔心“他也不羞怯吧”,通常情況下好像女人見了男人感到羞怯會多一些,而葉琳娜卻相反,擔心英沙羅夫會羞怯。有趣的是,屠格涅夫在《前夜》這部小說中運用了大量的矛盾修飾語,這些修飾語無論在塑造葉琳娜的形象中,還是在解讀“男權”與“女權”關系問題中都同樣存在。譬如,葉琳娜“勇敢地”說出了英沙羅夫的身世與英沙羅夫“聲音比平時更低”;“英沙羅夫愈是皺眉陰沉,葉琳娜的面容越是光輝明亮”;尼古拉的“大吼”和安娜·華西里耶夫娜的“嚇呆”等都表現出現實生活中男女兩性不平衡的社會地位,而“葉琳娜從頭到腳都在戰栗,但是聲音又是堅定的”,又仿佛在暗示這種女性追求平等的呼吁并未停止,而是一直在繼續。

普里什文筆下的新女性類似于勃洛克筆下的“美婦人”形象,神秘卻可望不可即,如阿爾帕托夫的未婚妻英娜。當阿爾帕托夫的母親與英娜在花園的林蔭道上散步時,就已經將她視為“屠格涅夫小說里的年輕姑娘”了,只不過她有點兒近似麗莎和葉琳娜,但又不完全符合。阿爾帕托夫在未婚妻身上發現了兩個英娜,一個是自己喜歡的,具有純潔善良心性的姑娘;另一個是英娜·彼得羅夫娜,世俗的、瞻前顧后的伯爵夫人的女兒。最終,因為現實因素,阿爾帕托夫放棄了這段感情,還給了英娜自由。但阿爾帕托夫并沒有放棄對自己所心儀的未來女子的憧憬,他期待著她像“早春陽光下的雪地一般純潔”。普里什文筆下的英娜與葉蓮娜一樣,對事物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渴望內心的自由與解放,但又與屠格涅夫筆下的新女性形象不同,英娜的出入總是帶有勃洛克筆下的“美女郎”的神秘感,在愛情表現上,她徘徊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她既想勇敢地擺脫世俗現實去追求理想的愛情,又沒有葉麗娜那種破釜沉舟的勇氣,所以說她既像麗莎又像葉琳娜。普里什文說:“只有一個女人讓我毫無緣由地愛得神魂顛倒,我起初沒有親眼見到她,而是通過被她照亮的物體了解了他。在我看來,她是如同太陽一樣在毫無理性地閃光發熱的球體?!谖业奶煳膶W里,太陽就站在與我分手的未婚妻的位置,當然,地球上的一切都是通過太陽的孕育成了我的血親?!眓普里什文在塑造英娜時,將其視為“美女郎”“早春的雪地”和“閃光發熱的太陽”,不難看出,英娜是普里什文心中真善美的化身,但她如美女郎般撲朔迷離和太陽般若即若離的存在令普里什文捉摸不定。因此,通過這樣的比喻恰如其分地暗示出現實中的英娜并非是自己理想中的英娜,不但起到了觸發聯想、深化意蘊的作用,同時也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總之,普里什文與屠格涅夫筆下的女性形象都具有詩美特征。兩位作家不僅在思想上揭示了這些女性身上理想、反抗和與時俱進的美好品質和精神境界,還在塑造過程中,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這些女性。然而,筆者認為,也是就事實而言,屠格涅夫是主觀情愫濃厚的詩性作家,他筆下的女性,尤其是愛情女性形象因附著了濃厚的作者或是人物的主觀情緒而變更了原有的面貌,原本長相漂亮,且性格有點古怪的阿霞在恩先生看來有著無以復加的美,那雙眼睛直至恩先生晚年也覺得無任何女子可以替代,而讓他有平生“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之感慨,不再側目任何別的女性。屠格涅夫在女性形象的詩性塑造上要更勝一籌,他這種用準確、簡潔和優美的語言勾勒藝術形象的手法實在讓后世作家,其中包括普里什文,難以企及。

a〔法〕 安德烈·莫洛亞:《屠格涅夫傳》,譚立德、鄭其行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119頁。

bРябов С.О. Миф о русской женщине в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и западной историософии.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е науки,2000:С.28.

c劉碩良主編:《屠格涅夫全集》,智量、磊然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6頁。

dfn劉文飛主編:《大自然的日歷》,潘安榮等譯,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第191頁,第290頁,第125頁。

e劉文飛主編:《大地的眼睛》,潘安榮等譯,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第139頁。

g屠格涅夫:《父與子處女地》,巴金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319頁。

h艾青:《詩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年版,第15頁。

iОльховская Ю.И. Жанровые процессы в прозеМ.М.Пришвина: от миниатюры к контекстовымлирическим формам. Дис.канд.филол.наук. – Омск,2006.С.78.

j劉文飛主編:《惡老頭的鎖鏈》,谷雨、路雪瑩譯,長江文藝出版社,第20頁。

k陳方:《俄羅斯文學的“第二性”》,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9頁。

l屠格涅夫:《貴族之家·前夜》,智量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282頁。

m陳方:《俄羅斯文學的“第二性”》,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05頁。

作 者: 楊敏,首都師范大學博士后,研究方向:俄羅斯文學。

編 輯: 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歡
屠格涅夫女性
屠格涅夫與托爾斯泰恩仇錄
說空話
愛情
21世紀以來被拐賣女性文學中的典型形象
《閑情偶寄》中的中國女性之美
論女性的可持續發展
誠實的屠格涅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