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語

2021-08-05 07:57吳承學劉湘蘭
古典文學知識 2021年4期
關鍵詞:聯語桃符長長

吳承學 劉湘蘭

聯語,俗稱“對聯”。聯語的應用范圍極廣,故有不少別稱。比如,根據其所懸掛位置的不同,有門聯、楹聯、堂聯之別;根據其施用的對象,又有婚聯、壽聯、挽聯、賀聯之稱;而除夕用于辭舊迎新的對聯,則稱為“春聯”。

聯語始于民間用桃符驅鬼這一習俗。王充《論衡·訂鬼篇》引《山海經》的記載:“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于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郁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弊阢痢肚G楚歲時記》記載,梁時荊楚之地流行于正月元日之時,家家戶戶“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之門神”。也有人覺得畫門神比較麻煩,于是直接用文字代替畫像,如馮鑒《續事始》所載:“今之桃符……其上或書神荼、郁壘之字?!边@便是聯語的原始雛形。

現存最古的聯語,可以上溯至敦煌遺書中S0610號所載歲日和立春所用“書門左右”的桃符題辭。這是否能算對聯,學界有爭議,但從其形態中可以窺見,所謂桃符題辭在唐代已經出現駢偶和對仗的書寫形態。至五代時后蜀辛寅遜作、孟昶寫于桃符上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宋人張唐英《蜀梼杌》原文本作“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符板于寢門,以其詞工,昶命筆自題云”。嗣后《宋史》誤作“非工”。同時期楊憶口述之《楊文公談苑》“蜀中桃符”條亦載此事,謂“昶令學士作詩兩句,寫桃符上。寅遜題曰:‘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保?,已經完全具備了后世聯語基本的文體特征,即上下聯的字數相等,詞性相對,語法結構相同,上聯仄起,下聯平收,兩聯的意義也相互關聯,可以說是一幅成熟的聯語。

到了宋代,聯語出現從民俗性文體向文人化文體拓展的趨勢,文人創制聯語的風氣興盛。宋人聯語的運用很廣泛,其功能多元化,完全超出避兇求福的傳統范圍,可以說無施不可,其形式也靈動多變。宋代聯語不一定要刻寫在桃木上,其驅鬼避邪的功能減弱,但宋人依然稱聯語為“桃符”。如蘇東坡貶黃州時,除夕日訪王文甫,王家“方治桃符,公戲書一聯于其上云:門大要容千騎入,堂深不覺少年歡”(張邦基《墨莊漫錄》,中華書局2002年版)。又南宋樓鑰“書桃符云:門前莫約頻來客,坐上同觀未見書”(王應麟撰、翁元圻注《困學紀聞注》第七冊,中華書局2016年版)?!吨熳诱Z類》記載了朱熹所作聯語,皆稱之為“桃符”。如“先生書所居之桃符云:愛君希道泰,憂國愿年豐。書竹林精舍桃符云:道迷前圣統,朋誤遠方來”(黎靖德《朱子語類》卷第一百七)。朱熹晚年又為自己的滄洲精舍“書桃符曰:佩韋遵考訓,誨木謹師傳”(李幼武編《宋名臣言行錄外集》卷十二)。以上聯語未必皆題寫于桃木之上,其內容也與驅鬼避邪無關,雖也有吉語,但不乏自抒心志、寓意深遠的作品,頗有教育意義。清人陳繼昌注意到宋代聯語的教育、勸世意義,在《楹聯叢話序》中贊道:“楹帖肇自宋元,于斯為盛。片辭數語,著墨無多,而蔚然薈萃之余,足使忠孝廉節之悃,百世常新。廟堂瑰瑋之觀,千里如見,可箴可銘,不殊負笈趨庭也?!保ā堕郝搮苍挕罚?/p>

明代以來,聯語的應用場合增廣,人們開始將聯語稱為“春聯”、“對聯”。梁章鉅引《簪云樓雜說》中的記載,云:“‘春聯之設,自明孝陵昉也。時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太祖親微行出觀,以為笑樂?!保ā堕郝搮苍挕罚┐宋乃d的春聯也是在除舊迎新之元日,貼于門上,可見春聯相當于宋代的桃符。不過,春聯的出現更多是寓意喜慶吉祥,供人欣賞?,F今,我們很難考證春聯的興起是否真是出于朱元璋的提倡,但可以肯定的是,春聯確實在明代得以興盛。在新年來臨之際,明代皇帝往往會下詔令大臣為宮中撰寫春聯。明人郭正域所撰的《合并黃離草》卷五搜集記錄了許多春聯,分別有“甲午元旦大內應制五字春聯”、應制七字、九字、十一字春聯。明清的春聯,常寫于紅紙之上,以示喜慶。清人寶廷有詩云:“紅箋處處寫春聯,戩谷迎祥粉壁懸。等是八旗舊門戶,幾家上月已過年?!庇衷疲骸按郝摷t紫貼當門,猶有桃符古意存。陋巷阿誰書白紙,行人傳說舊王孫?!保ā杜箭S詩草》外次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即是時人流行用紅紙寫春聯的真實寫照。若不是用于正月元日的聯語,則稱“對聯”。明代端午節也有貼對聯的習俗,明人敖文禎的《薜荔山房藏稿》卷五就收錄了18聯“端午節應制對聯”,有五、七、九字聯?!皩β摗币渤蔀楹笫浪新撜Z的俗稱,一直沿用至今。

清人將聯語總稱為“楹聯”。楹聯極盛于清代,名家眾出,藝術上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楹聯內容無所不包,可言志,可抒情,可摹景,可懷古,可謂無所不可入楹聯者。樓閣古跡、風景名勝,莫不有楹聯增色,又與書法篆刻聯姻,影響更大,成為集文學藝術、書法藝術、建筑藝術、園林藝術與人文景觀于一身的綜合藝術,有名勝處即有楹聯,南往北來的觀者眾多,形成一種強烈的傳播效果。這是其他文體所難以比肩的妙處。梁章鉅的《楹聯叢話》將自宋代以來的聯語分為10類,分別是“故事”“應制”“廟宇”“勝跡”“格言”“佳話”“挽詞”“集句”“雜綴”,基本涵括了所有類型的聯語。如明代一樣,清代也有應制聯語。梁章鉅《楹聯叢話》載:“楹聯之為應制作者,昉于前明嘉靖時?!钥滴?、乾隆年間,兩次編輯《萬壽盛典》皆有‘圖繪一門,楹聯附焉。而殿廷諸聯尤足以鋪鴻藻,申景鑠,潤色洪業,鼓吹承平。自有楹聯以來,未有如此之盛者矣?!弊鳛闈櫳櫂I的殿廷聯語,自然是大臣們的應制之作。自此,聯語得以大盛。

聯語是一種雜糅的文體。它是從對偶修辭發展而來的,又融合律詩、駢文乃至格言、清言等文體。自宋以來,聯語的文體形態一直比較穩定。簡而言之,聯語是一種對語,分上、下聯,兩聯的字數要相等,詞性及語法結構要相同。聯語也有平仄的要求,上聯仄起,下聯平收。聯語嚴格的平仄對仗規則源于唐代律詩。唐宋的聯語,近于律詩的“頷聯(第二聯)或“頸聯”(第三聯),張伯駒就認為“對聯即律詩中之腹聯也”(《春游社瑣談·素月樓聯語》,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劉大白也認為“聯語是律體的文字,是備具外形的律聲的文字……所以它總不出詩篇底范圍,可以說是詩篇底一種”(《白屋聯話》,龔聯壽主編《聯話叢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不過,聯語雖然只有兩句,但其表現形態卻較律詩要復雜。因為聯語的篇幅可以由作者自由決定,實際上只有五字、七字聯語與律詩的頷聯、頸聯最為接近。宋代以后,四六文盛,而明代則清言興,這些都對聯語藝術產生了影響。比如晚明屠隆的清言:“樓前桐葉,散為一院清陰;枕上鳥聲,喚起半窗紅日?!薄安枋煜闱?,有客到門可喜;鳥啼花落,無人亦是悠然?!保ā舵读_館清言》,《叢書集成初編》第2986冊)這些清言本身也像聯語。清言與聯語兩種文體之間,應該有互相影響。明清聯語在句式上得到解放,近乎駢文,不但遠遠超出五、七言,而且節奏多樣化,收放自如,大大拓展了藝術表現的容量。明清以來,常見的聯語有七字、九字、十一字聯語,更有一些長聯達幾十字、數百字甚至上千字之多。如晚清學者顧復初為成都杜甫草堂正門撰寫的對聯:“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蟠虎臥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泵柯撚惺邆€字。又如清朝孫髯翁所作昆明滇池大觀樓的長聯共一百八十個字,人稱“古今天下第一聯”。另有清代張之洞《屈原廟湘妃祠聯》共408字,清代潘炳烈《武昌黃鶴樓聯》共350字,清代鐘耘舫《江津臨江城樓聯》共1612字。聯語也是駢語,長聯尤近乎駢文,故也有學者將聯語視為駢文之支流。梁啟超就認為“楹聯起自宋后,在駢儷文中,原不過附庸之附庸”(《痛苦的小玩意兒》,《飲冰室合集》第5冊,中華書局1989年版)。劉麟生的《中國駢文史》則專設一章,專論“駢文之支流余裔——聯語”。

聯語的文體特色是非常顯著的,它是最能反映出漢語言文字特點的文體之一。中國古代文體大致是有明確的篇章結構的,而聯語的文體特點就在于它是“語”,而不是“篇”,它只是斷章之語,并不具備完整的篇章。它沒有起承轉合的結構,只靠兩段相對而成的句子。它融合律詩、駢文以及格言等文體的特征,其文體風格精警而工巧?!熬笔侵钙淞⒁庵S富深刻。如東林書院名垂千古的對聯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彼蔑@的讀書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用世精神,一直激勵著中國的士人?!肮で伞笔侵冈谡Z言文字上運用之妙,如:山海關孟姜女廟的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彼擅畹乩脻h語一字多音、多義和同音通假的特點。上聯中的“朝”字,可理解為早上,讀為“zhāo”;也可通“潮”,讀“cháo”。下聯中“長”字之意,可為經常,讀“chánɡ”;也為浮云消長之長,讀“zhǎnɡ”。這副對聯可讀為:“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長,常常長,常長常消?!泵辖畯R復字聯為人所熟知,但作者卻未見記載。梁章鉅《浪跡續談》載“孫雨人學博《永嘉聞見錄》云,江心寺外門舊有聯云‘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旁署‘宋狀元梅溪王十朋書題,余謂此巧實拙,斷非梅溪手筆”,而閩縣羅星塔亦“舊有七字聯,不知何人所撰,其句云:‘朝朝朝朝朝朝夕,長長長長長長消?!保ā独僳E叢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可見這種假借多音字重復構成的聯語,在民間流通已久。而通常所見對孟姜女廟復字聯的介紹,往往將其系于明人徐渭之手,實際上是與四川長寧縣朝云廟復字聯“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長水長,長長長,長長長流”的傳說相混淆,二者可能都是附會之說?!杜R榆縣志》載孟姜女廟自始建以來經過多次重修,最近一次在1928年。檢至1988年出版的《沂水文史資料》第四輯,所載宋學民《孟姜女廟聯作者“無名氏”其人其事》一文回憶云:此聯作者是沂水縣塾師宋荊玉,其人于1922年到訪山海關,將聯語書于旅店壁上,后被人刻石立于孟姜女廟。綜合這些資料,可以知見,孟姜女廟復字聯很可能是民國時期,民間文人依據前代筆記所載進行加工創作的。

聯句是從“對偶”方式發展而來的。對偶本是古代許多文體所共有的修辭方式,早在先秦時期就被廣泛使用。魏晉以來文學批評,亦有所論及?!段男牡颀垺愞o》在討論駢文時涉及對偶問題,謂:“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甭撜Z是律詩與駢文的近親和連姻,它在文學史與文體史上往往處于邊緣地位。宋元以后,聯語的文體特點和價值才漸為世人所認識,在各種書籍中得到載錄。宋元時期的聯語,多收錄于詩話、筆記、小說和類書之中,如元代劉應李《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全書》后戊卷九“雜題門”即收入上流社會與民間社會三教九流各種場合的對聯,相當有趣。如“眼科”的對聯是“妙手掃開云霧翳,舉頭喜見日星明”,“帽行”的對聯是“一舉手中俱了當,萬人頭上著工夫”(劉應李輯《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全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70冊,齊魯書社1995年版)。但宋元文人別集中基本不錄聯語。明清時期,這一現象得到改變,文人別集中開始收錄一些聯語,如明代徐渭的《徐文長逸稿》就收入“對聯燈謎諸作”,葉秉敬《葉子詩言志》收入“雜錄對聯偶語”,清代上官的《誠正齋集》、張貞生《王山遺響》、熊賜履《澡修堂集》都收入“聯語”。明清時期,對聯更加盛行,一些應用寫作類書和民間日用類書亦收錄聯語,清代大型類書《文學典》收錄《對偶部》,專門設立部類,正是在文體分類學上對當時流行的對聯的肯定與反映。盡管如此,明清的文章總集對聯語仍然不太重視。吳訥《文章辨體》、徐師曾《文體明辨》、賀復徵《文章辨體匯選》等專注于文體辨析的總集,皆不收聯語??梢娤鄬ζ渌捏w,關于聯語的理論探討依然缺失。梁章鉅對此種現象進行了駁正,言:“竊謂劉勰《文心》,實文話之托始。鐘嶸《詩品》,為詩話之先聲。而宋王铚之《四六話》,謝伋之《四六談麈》,國朝毛奇齡之《詞話》、徐軌之《詞苑叢談》,部列區分,無體不備,遂為任彥升《文章緣起》之未賅。何獨于楹聯而寂寥罔述?!保ā堕郝搮苍挕纷孕颍┯谑亲珜懥恕堕郝搮苍挕?,是史上第一部關于聯語的理論著作。該書將聯語獨立于文、詩、詞、四六諸文體之外,確立了聯語的文體地位。此后,出現了一系列的“聯話”著作。

新文化運動之后,大量的傳統詩文文體因失去運用的環境和功用,所以逐漸消亡。因為聯語集中體現了漢語言文字的特色與修辭的魅力,雖然不算是重要文體,卻是少數能貫穿古今,生命力旺盛的傳統文體之一。時至今日,聯語仍為當代國人所喜聞樂用。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中文系)

猜你喜歡
聯語桃符長長
元日
元日
桃符的傳說
聯語和謎語在歷史教學中的妙用
路上的風景真可怕
切瓜分客
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船穿藕花
曬趣聯
神奇探長道爾頓
豆芽鋪的對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