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古代公牘學中的保密思想及檔案保密工作的四個特點

2021-08-11 18:27趙靜
檔案管理 2021年4期
關鍵詞:保密制度保密工作

趙靜

摘 要:我國古代在公牘學的研究中,很多地方體現了保密思想。我國檔案保密工作和保密思想的發展歷程體現了四個特點:一是對檔案保管場所、設施的一貫高度重視,二是對檔案保密措施的逐步完善和加強,三是對檔案保密制度和保密立法工作的建立和完善,四是對檔案保密人員的嚴格篩選和能力培養。

關鍵詞:保密思想;檔案保密;保密工作;檔案保管;保密制度

1 我國古代公牘學中涉及的保密思想

我國古代雖沒有系統化的檔案學理論及文書學理論,但形成了我國檔案學及文書學的前身——公牘學,在公牘學的研究中,很多地方體現了保密思想。

1.1 周代的檔案管理與保密。黃才庚、曹大德認為,副本制度開始于公元前1100年的西周。[1]張錫田認為,制作與保存檔案文書副本,是我國古代文檔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從現存史料來看,這一制度首創于我國的西周?!吨芏Y》之《春官》及《秋官》記載:“天府,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凡官府鄉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薄胺舶钪竺思s,涖其盟書,而登之于天府。大史、內史、司會及六官皆受其貳而藏之?!盵2]《尚書·金縢篇》記載:“周公作冊書畢,納書于金縢之匱?!?/p>

藏于天府,納于金縢之匱,大史等受其貳而藏之,既說明了統治者對檔案管理工作的加強,也說明了對檔案保密事宜的重視。

1.2 秦代的檔案保密。秦代是我國第一個封建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大量律法檔案、戶籍檔案、輿圖檔案等象征集權統治的重要檔案以及皇帝和丞相之間傳遞的詔制和奏書都保存在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中。[3]……秦朝的律法檔案保管已相當嚴密,除正本外還有多份副本,其中一份收藏在殿中的中央禁室,供皇帝審閱,在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以及地方郡縣處都有副本保存?!渡叹龝ざǚ帧酚涊d:“法令皆副,置一副天子之殿中,為法令、為禁室,有鋌鑰為禁而封之,內藏法令一副,禁室中封以禁印,有擅發禁室印,及入禁室視禁法令,及禁礽一字以上,罪皆死不赦?!?/p>

藏于禁室,鋌鑰為禁,封以禁印,說明保管之嚴格;擅發禁室印,入禁室視禁法令,罪皆死不赦,說明違反保密管理制度處罰之嚴厲。

1.3 漢代的“函檢封泥”——密件的最早形態。封建社會最主要的機密是軍事情報,這也是封建社會統治者最重視的機密。漢代就有“函檢封泥”制度,英國人斯坦因《西域考古記》中,就記載了在原樓蘭、于闐諸國地曾經發掘出很多簡牘文書,“鈐印其上,是為封泥”。用這種方法將軍事情報密封、標記、傳遞,可以保證情報的原始性、真實性,并且不易被敵人獲取。東漢學者衛宏也在《舊漢儀》中有“天子信璽皆以武都紫泥封”之說?!昂瘷z封泥”可以說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處理密件的形式。

1.4 唐代——文書保密的首次立法

1.4.1 公文保密制度。對于公文保密的相關制度,記載于《唐六典》之中:“中書舍人掌侍奉進奏,參議表章,按典故起草進畫,既下,則署而行之。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緩;三曰違失;四曰忘誤?!甭┬梗葱姑埽┰谔拼捅涣袨楣奶幚硭拇蠼芍?,可見唐代對于公文保密的重視。

1.4.2 公文保密立法。唐代不僅有公文保密制度,而且將公文泄密的懲處列入刑律?!短坡伞ぢ氈坡伞愤@樣記載:“諸漏泄大事應密者,絞。非大事應密者,徒一年半;漏泄于藩國使者,加一等,仍以初傳者為首,傳至者為從。即轉傳大事者,杖八十?!笨梢?,唐代不但首次將公文保密寫入法律,而且對泄密處罰程度及責任劃分有明確規定,特別是針對泄密至外國的行為罪加一等的處罰,對于當下有極大借鑒作用。

1.5 宋元時期——文書保密制度的固化

1.5.1 首創文書實封制度。宋代官員奏呈的劄子和表狀,涉及機密、災異、獄案、軍事等機密緊急事務的,必須將劄子、表狀封皮折角重封,兩端蓋章,無印者在封口處書寫官員姓名,封面不準貼黃(在封面書寫公文的補充和說明)。在外奏者,只貼“事機密”或“急速”字樣。如有違反,則將懲處主管官員。

1.5.2 對雕版印刷文書作出規定。在宋代由于雕版印刷技術發達,容易通過印刷公文的途徑泄密。因此,宋代對雕版印刷公文有極其嚴格的控制。如《慶元條法事類》規定,“緣邊事應密行下則不得榜示,時政邊機文書禁止雕印”“雕印御書、本朝會要、邊機時政文書者,杖八十,并許人告發”。特別要指出的是,會要為收集某一朝代國家制度、歷史地理、風俗民情等內容的檔案編研文獻,類似于今天的年鑒或史志,宋代在管控公文的同時,也將禁止印刷的范圍擴大到可能涉及重要軍事、政治情報的編研資料。

1.5.3 突出對軍務密事的控制。宋代起為突出對軍務密事的控制,設立了樞密院。樞密院“掌軍國機務……出納密令”?!洞笤ㄖ尽ぢ氈啤分幸幎ǎ骸爸T中書機務,有泄其議者,量所泄事,聞奏論罪?!奔凑乒苤匾獧C密的官員應嚴格要求自己,不得泄露所知悉的秘密,如有泄密,根據泄密情況論罪。

1.6 明代文書保密制度進一步發展。明代文書保密制度以嚴厲著稱,尤其是對泄露軍事機密及政治機密的懲處更為嚴苛。如《明律》規定:“凡聞之朝廷及總兵將軍調兵討襲外蕃,收捕反逆賊徒機密大事,而輒泄于敵人者,斬;若邊將報到軍情大事而漏泄者,杖一百,徒三年,仍以先傳說者為首,傳至者為從,減一等;若私開官司文書印封看視者,杖六十;事干軍情重事者,以漏泄論。若近侍官員漏泄機密重事于人者,斬;常事杖一百,罷職不敘?!泵鞔鷮ξ臅C芄ぷ鞯牧硪豁梽撔率遣扇×恕懊苁琛敝贫?。即皇帝所發的密旨必須用御前之璽進行封印,臣僚上奏的機密文書也必須密封進呈,涉及軍機的文書不允許六部發抄。

1.7 清代文書保密制度。清代的保密機構更為健全,保密職責更加分明。清廷規定,內容密本,各科辦完后要密封交回。密折不準與人商酌或讓同僚知悉。御批、諭旨不準橫傳,相鄰不準互通,路過不得打聽。下行密本收存前,非來辦者偷看以致泄密,罰杖六十,重者,判三年徒刑。[4]雍正皇帝在文書檔案的管理、保密制度的健全、軍事機密的管理方面采取措施有三。一是改革行文制度,雍正六年九月,通令全國內外諸臣,各就所見所聞,具折陳奏。一事一折,直接送皇帝折批,減少了中間環節和文書的擴散面,提高了保密性能。二是加強文檔保密工作,雍正七年下令:“嗣后各部門存貯檔案之后,應委筆帖式等官,輪班值宿巡查?!比怯赫?,設軍機處,掌管軍事機密。[5]《樞恒紀略》記載,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軍機處恭聽諭旨恭讀朱筆及閱看各處奏折者,方得在軍機堂簾內拱立,事畢即出。其余部院內外大小官員不得擅入。其簾前窗下,均不許閑人窺視。滿漢章京之值房亦如之。

2 我國古代檔案保密工作及保密思想發展的特點

2.1 對檔案保管場所、設施的一貫高度重視。檔案保管場所、設施是檔案安身立命之所,是檔案能否安全、長期保管的基礎硬件和決定性條件。檔案保管場所的選址、設計、建設,保管設施的配備等決定了檔案保密能否落到實處。周代,檔案藏于天府,周公作書納于金縢之匱;秦代,重要檔案保存在禁室、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中及地方郡縣處;漢代,《漢書》記載:“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券,金匱石室,藏之宗廟?!苯⑹w,藏入關所得秦之圖籍,石渠閣、蘭臺、東觀等都是著名的專門保管圖書檔案的庫房;唐太宗時,為加強對官員人事檔案——甲歷的保存,設置甲庫,此外,設立史館,形成當時國家最大規模的檔案庫房,唐德宗年間規定,甲歷除在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保存外,還要制副本送內庫保存;宋代,架閣庫在全國各級機關建立起來;明清時期,保存賦役皇冊檔案的后湖黃冊庫、珍藏圣訓、玉牒等皇家檔案的御用庫房皇史宬等都是著名的檔案保管場所。

2.2 對檔案保密措施的逐步完善和加強。秦代,重要檔案藏于禁室,鋌鑰為禁,封以禁印;漢代,函檢封泥達到了文字無泄漏,簡牘無破損的效果,增強了函件傳輸的保密性;宋代,采取文書實封、根據內容確定封皮是否貼黃的措施,并對雕版印刷文書作出規定;明代,采取了“密疏”形式;清代,一事一折直接陳奏,存貯檔案之處輪班值宿巡查,軍機處檔案閱覽有細致規定等都體現了對檔案保密措施的逐步完善和加強。

2.3 檔案保密制度和保密立法的建立和完善。我國檔案保密工作體現出制度化、法制化、法治化的進程。即便在長期的封建專制制度下,最高統治者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人治的高度發展并沒有限法制、法治于絕境,反而表現出了法制強化人治,法治鞏固人治的趨勢。秦代,擅發禁室印,入禁室視禁法令,罪皆死不赦;漏泄(即泄密)在唐代就被列為公文處理四大禁忌之首,將公文泄密的懲處列入刑律;宋代,對違反雕版印刷文書的行為作出處罰規定,對泄密行為論罪處罰;明清,對保密和泄密的法制更加健全;新中國成立后,檔案保密工作在多個法律法規中都有體現。

2.4 對檔案保密人員的嚴格篩選和能力培養。周代,天府,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管理天府之人、太史、內史、司會及六官負責藏副本之人;秦代,管理禁室之人、丞相府、御史大夫府中管理保存檔案之人;漢代,傳遞封泥函件之人;唐代,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管理檔案之人、甲庫及內庫管理人員、史館管理人員;宋代,奏呈劄子和表狀的官員、樞密院掌管重要機密的官員;明清,進呈密疏的官員、軍機處人員,無一不是經過嚴格篩選的。

猜你喜歡
保密制度保密工作
論我國國防專利技術軍地間轉移時的保密制度完善
夯實保密管理基礎,提升保密工作水平的路徑探索
構建電力企業檔案管理保密制度的問題分析
如何做好檔案管理中的保密工作
探索保密工作信息化路徑
基于信息化環境下企業信息保密方案的思考
辦公室機要保密工作的開展實踐與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建議探尋
如何做好企業的保密工作
淺談信息化條件下的地理信息保密工作
推進黨政機關保密工作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