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早期腹部CT檢查在制定急性膽源性胰腺炎診療方案中的作用

2021-08-14 13:29荊天鳳
中國保健營養 2021年19期
關鍵詞:膽源膽總管胰腺炎

荊天鳳

黑龍江省農墾紅興隆管理局中心醫院,黑龍江 雙鴨山 155811

急性膽源性胰腺炎屬于我院臨床治療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其在臨床治療中不僅需要對患者的急性胰腺炎進行切除治療,同時還需要處理膽道疾病,無疑加大了臨床醫學的診治難度[1-2]。因此,在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患者發病早期給予相關的檢查方法對其病情嚴重程度以及是否合并膽總管結石進行明確診斷,對該疾病患者的臨床診治方案以及生命安全均具有重要的意義[3-4]。部分醫學研究專家表示,早期腹部CT檢查在制定急性膽源性胰腺炎診療方案中的效果顯著,本次研究中將針對這一結論進行探究。

1 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研究資料為80例本院在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間收治的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患者,給予所有患者均在發病48小時內進行腹部 CT 檢查;納入標準:(1)年齡在18-79歲之間,且病史資料齊全;(2)既往未存在相關藥物過敏史及上腹部手術史;(3)經相關輔助檢查后符合“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疾病診斷標準;(4) 美國麻醉醫師協會( ASA ) <Ⅲ 級,且符合相關手術指征。所有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齡18-79(45.6±2.1)歲。

1.2方法 所有納入研究患者在入院48小時內行上腹部 CT 檢查,了解患者的胰周積液、膽總管結石、膽囊結石、膽總管擴張情況;同時由醫護人員給予患者實施抗感染、補液等常規治療方案;經診斷后對于無胰周積液( Balthazar CT 分級輕癥)的患者行早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對于無器官功能障礙( Marshall 評分 <2 分)的患者行后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在1周內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1.3觀察指標 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1)臨床癥狀表現為上腹部疼痛,經CT診斷呈現胰腺腫脹、滲出等征象;(2)臨床癥狀表現為上腹部疼痛,經實驗室指標檢查血、尿淀粉酶>正常值×3。

急性膽源性胰腺炎診斷標準:符合“急性胰腺炎疾病”診斷標準,且上腹部 CT 檢查顯示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或膽泥。

急性膽管炎診斷標準:臨床體征溫度在38.5℃以上,且 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大于>40μmol/L。

2 結 果

80例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患者中,經腹部 CT 檢查后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97.50%(78/80)和98.00%(49/50);其中行早期、后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患者分別為40例,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現嚴重的并發癥狀,且早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組的手術時間為(19.2±5.0)min、住院時間為(7.5±1.5)天,后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組的手術時間為(36.1±5.6)min、住院時間為(13.4±2.0)天,組間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參考相關文獻資料發現,急性胰腺炎按照發病機制可主要分為急性非膽源性胰腺炎和急性膽源性胰腺炎,其中膽源性胰腺炎在臨床治療中會涉及到原發膽道病的治療,所以還需要實施準確有效的診斷方法盡早診斷,并給予一定的治療方案,以保證患者的臨床治療及預后效果[5-7]。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醫學診斷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腹部CT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中,且診斷效果顯著;該中診斷方法的應用具有方便、快捷、檢查時間短及診斷性高等特點,其一般可在24小時內完成,同時腹部CT在臨床診斷中還可以對患者的膽道、胰腺等情況進行全面評估,為臨床醫生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準確的參考依據[8-10]。一般來說,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嚴重度差異很大,通常需要根據患者的早期診斷結果判定其胰腺炎癥的嚴重程度及膽道梗阻情況(膽道擴張、膽總管結石)后實施相關的手術治療,之后在給予進行系統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應用腹部CT對急性膽源性胰腺炎患者進行早期的診斷性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實施針對性治療方案后,以保證患者的治療機預后效果。

猜你喜歡
膽源膽總管胰腺炎
普外科手術治療膽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時機及效果研究
膽總管一期縫合應用于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觀察
ERCP+EST與LC+LCBDE治療老年單純膽總管結石的效果對比分析
孕期大補當心胰腺炎
膽總管囊腫切除術治療先天性膽總管囊腫的術式比較
急性高脂血癥性胰腺炎與膽源性胰腺炎的臨床特點對照研究
內鏡介入治療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效果
二孔法腹腔鏡膽總管切開探查治療膽總管結石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胰腺炎55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