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口大豆篩下物包裝后壓蓋糧面保管試驗

2021-08-16 01:27楊富東農世康呂興相凌才青
糧油倉儲科技通訊 2021年3期
關鍵詞:倉房儲糧表層

楊富東 李 敏 農世康 呂興相 凌才青

(防城港中儲糧倉儲有限公司 538000)

近年來,國內進口大豆安全儲存關注度持續高漲,其中雜質處理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由于國際貿易協議約定的原因,進口大豆來糧雜質普遍超過2.0%,甚至最高達3.5%以上[1],再者因入庫過程自動分級效應,入庫后糧堆內部存在大小不同的雜質聚集區域,造成通風降溫時存在通風死角和積熱區,日常儲存也易出現糧堆局部發熱[2]。為確保儲存安全,一般采取入庫過篩除雜處理,但進口油料篩下物涉及檢疫和實物數量問題,導致如何處理篩下物成為新的問題。鑒于方便管理和經濟效益,主要采取打包鋪設糧面保管的方法,但未見關于進口大豆篩下物包裝后壓蓋糧面的試驗研究,目前主要有宋鋒[3]、陳鎰飛[4]、周正[5]等人關于稻殼包壓蓋儲存稻谷的研究,大豆篩下物與稻殼區別較大,稻殼較輕、松散、孔隙大,而大豆篩下物大多是粉狀物,重量大、孔隙度小,因此篩下物包裝后鋪設糧面對大豆儲糧安全影響具有較大不確定性。防城港中儲糧倉儲有限公司通過在散裝儲存和包圍散存兩種不同儲糧方式中采用進口大豆篩下物包裝后壓蓋糧面保管的試驗,為該保管方法提供實踐性參考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倉房

供試倉房為防城港中儲糧倉儲有限公司101倉、103倉、501倉、801倉,均為高大平房倉,倉頂為拱板結構,倉墻為磚混結構。其中,101倉、501倉為試驗倉,103倉、801倉為對照倉,101倉、103倉為散裝倉,長48 m,寬30 m,裝糧線6 m;501倉、801倉為包裝倉,長分別為66 m、54 m,寬均是30 m,裝糧線6 m。倉房其他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倉房情況表

1.2 儲糧情況

101倉、501倉大豆入庫過篩清雜前平均雜質含量分別為3.4%、3.1%。供試倉房儲糧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儲糧情況表

1.3 主要設備

糧食清理中心,湖北產,型號YW239#,產能120 t/h;糧溫測控系統,河南產,軟件型號TCLKNEF8.0;混流風機,河南產,型號CZTY-400,功率4 kW;空調:珠海產,101倉、501倉、801倉型號FGR7.5/A2-N3,制冷量7.7 kW,103倉型號FG14/A2-N4,制冷量14 kW。

1.4 試驗方法

1.4.1 入庫管理

1.4.1.1 入庫過篩除雜 試驗倉進口大豆卸船時平均雜質遠超過2.5%,同時儲存周期較長且需度夏,為確保儲存安全,入庫時采取過篩除雜處理,將雜質控制在2.0%左右。糧食清雜設備要求處理能力100 t/h以上,篩網選取篩孔Φ2.0 mm~Φ3.0 mm(具體可根據大豆破碎程度和雜質情況確定),篩下物出料槽傾斜度盡可能大。過篩作業過程中,不定期檢查篩孔堵塞情況,及時清理堵住篩孔的破碎粒(每2 h清理一次),不定期根據除雜效果調整流量,盡量過一道篩清雜達標。篩下物使用塑料編織袋打包后臨時放置其他倉房妥善保管,避免受潮和蟲害感染。

1.4.1.2 篩下物包裝后鋪設糧面 平整糧面后,先布置測溫電纜、氮氣管道、氣體檢測管等科技儲糧設備,再由補倉口(倉窗)將篩下物包裝后輸送進倉,按單層“川”字形或雙層“井”字形疊包鋪設糧面[6],行列間空隙20 cm~30 cm,四周距墻30 cm(圍包散存時距圍邊包裝糧20 cm)。試驗倉大豆入庫后糧溫<25℃,水分<12.5%,糧溫、水分均衡,無需谷物冷卻降溫降水或均溫均水處理。糧面薄膜密閉前將包面粉塵清掃干凈,避免弄臟糧面薄膜以及空調控溫過程因溫差導致粉塵吸濕發霉。

1.4.2 日常儲存管理

1.4.2.1 冬季通風降溫 試驗倉通風時保持包裝壓蓋狀態,不需移包、翻包等額外作業,通風設備選用功率4 kW的混流風機,通風開始階段采取連續性通風,避免表層包裝壓蓋部分出現結露現象。當通風結束條件符合《儲糧機械通風技術規程》要求,糧溫<18℃,篩下物包裝干爽、不積熱,即結束通風。101倉、501倉通風實施1個階段,時長分別為190 h、192.5 h。對照倉103倉、801倉通風實施2個階段,時長分別為216 h、195 h,通風設備、通風方式、通風結束條件均與試驗倉一致。

1.4.2.2 充氮氣調 各供試倉房每年1月~11月均采用充氮氣調儲糧技術,氣調期間糧堆薄膜氣囊盡量保持微正壓狀態。注意入庫和冬季通風后快速壓膜密閉,快速充氮至氮氣濃度98%以上,防止雜質聚集點升溫,控制蛾類等害蟲生長。

1.4.2.3 夏季空調控溫 每年4月中下旬或夏季入庫完畢后應用空調控溫,空調開啟溫度根據表層糧溫變化調整,4月中下旬開啟時設置原始溫度為20℃~22℃,夏季入庫后未壓膜密閉前設置18℃~20℃,降低篩下物包裝后和表層糧食溫度,密閉后再根據表層糧溫設置,控溫過程中嚴禁風向直吹糧面。除臺風或連續雨天等情況外,空調一般24 h運行。

1.4.2.4 糧情檢查及處理 糧情檢查重點監測兩個時間段、兩個區域的糧情變化:一是入庫和冬季通風后的2個月內大豆糧情不穩定,需采用系統和現場結合方式密切監控,二是補倉口落料點和散糧四角附近區域,通風過程易出現積熱點,入庫和冬季通風后糧溫上升較快。糧情處理要求采取差異化措施,通風時出現局部積熱現象,及時拉開篩下物包裝,挖塘散熱;壓膜后糧堆內部存在溫度異常點,先提高氮氣濃度抑制。

2 結果與分析

2.1 通風降溫效果分析

2.1.1 通風降溫速度對比 供試倉房通風期間表層與底層糧溫差值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各倉表層與底層糧溫差值隨通風時間推移變化趨勢與速度基本相同,每個通風階段表層與底層糧溫差值均先升高后下降,均在12月15日溫差值小于1℃。由此可見,散裝儲存和圍包散存兩種儲糧方式中將篩下物包裝后鋪設糧面對通風降溫速度都不產生影響。

圖1 通風期間表層與底層糧溫差值的變化

2.1.2 通風期間最高糧溫 供試倉房通風期間最高糧溫變化情況如圖2所示,每個通風階段各倉最高糧溫下降趨勢顯著,通風前后對比,101倉最高糧溫下降11.6℃,103倉下降11℃,501倉最高糧溫降低5.2℃,801倉降低6.0℃,兩種不同儲存方式中試驗倉與對照倉最高糧溫下降幅度大致相同,且各倉最高糧溫均遠低于25℃,由此可見,篩下物包裝后鋪設糧面通風時不會引起糧堆積熱。

圖2 通風期間最高糧溫的變化

2.1.3 通風期間散熱處理 各供試倉房通風期間挖塘數量如表3所示,散裝儲存方式中,試驗倉101倉挖塘直徑范圍在0.5 m~1.0 m的數量為5個,1.0 m以上的為1個,對照倉103倉挖塘直徑范圍均在0.5 m~1.0 m內,數量為4個;包圍散存方式中,試驗倉501倉挖塘直徑范圍只在0.5 m~1.0 m內,數量為3個,對照倉801倉挖塘直徑范圍在0.5 m~1.0 m內的數量為5個,1.0 m以上的為3個。由此看出,進口大豆通風降溫過程一般均需要采取挖塘方式輔助降溫,挖塘數量與篩下物鋪設糧面無明顯關聯性,而與雜質含量有一定聯系。結果表明,篩下物包裝后鋪設糧面保管不影響通風散熱,不增加勞動強度。

表3 挖塘數量 (單位:個)

2.2 日常儲存期間糧溫分析

2.2.1 表層糧溫 各倉房表層糧溫變化如圖3所示,進入靜態儲存后,各倉表層糧溫隨時間前移總體呈線性上升趨勢,其中,散裝儲存倉101倉、103倉表層糧溫上升趨勢線的斜率分別為0.5549、0.6032,整個靜態儲存期間試驗倉101倉表層糧溫曲線基本均在103倉曲線下方,尤其進入夏季后差距更為明顯,兩倉表層糧溫差值平均達0.9℃;包圍散存倉501倉、801倉表層糧溫趨勢線的斜率分別為0.5057、0.5717,靜態儲存期間試驗倉501倉表層糧溫比801倉表層糧溫低0.7℃。結果表明,該保管方法對抑制表層糧溫上升效果顯著。

圖3 表層糧溫的變化

2.2.2 平均糧溫 各供試倉房平均糧溫、外溫變化如圖4所示,受外溫影響,各倉平均糧溫逐漸升高,散裝儲存倉101倉、103倉平均糧溫趨勢線斜率分別為0.3915、0.4514,7月份后試驗倉101倉平均糧溫較103倉低1.0℃~1.3℃;包圍散存倉501倉、801倉平均糧溫趨勢線斜率分別為0.3858、0.4515,7月份后試驗倉501倉平均糧溫較801倉低1.0℃~1.2℃??梢缘贸?,該篩下物包裝后保管方法減緩外溫影響效果明顯。

圖4 平均糧溫的變化

2.2.3 最高糧溫 各倉房最高糧溫變化如圖5所示,受外溫影響,尤其是4月初后各倉最高糧溫上升變化明顯,從1月7日~11月11日,101倉最高糧溫上升9.8℃,103倉上升9.0℃,501倉升高8.7℃,801倉升高8.5℃,在相同儲糧方式中試驗倉與對照倉最高糧溫升高幅度基本相同,而且各倉總體變化趨勢同樣較為穩定,整個度夏期間最高溫度均未達到30℃。結果表明,該保管方法可以確保進口大豆儲存安全。

圖5 最高糧溫的變化

2.3 水分和品質變化情況分析

按照國標法進行樣品扦取、水分和粗脂肪酸價檢測,各倉大豆水分和粗脂肪酸價變化情況如表4所示,經過一年儲存,試驗倉101倉、501倉大豆水分分別升高0.2%、0.1%,粗脂肪酸價增加值均為0.4(mg/g);對照倉103倉、801倉大豆水分均下降0.5%,粗脂肪酸值增加值分別為0.6(mg/g)、0.5(mg/g)。結果表明,篩下物包裝后鋪設糧面的保管方法對減少大豆水分損失和延緩品質劣變具有良好的效果。

表4 大豆水分和粗脂肪酸值變化情況

2.4 經濟效益分析

各供試倉房保管噸糧能耗情況如表5所示,散裝儲存方式中,試驗倉101倉機械通風、氮氣氣調和空調控溫三項保管技術所需噸糧能耗累計為3.94 kW·h/t,對照倉103倉三項保管技術所需噸糧能耗累計為5.25 kW·h/t;包圍散存中,試驗倉501倉三項保管技術所需噸糧能耗累計為4.47 kW·h/t,對照倉801倉三項保管技術所需噸糧能耗累計為4.88 kW·h/t。另外,試驗倉與對照倉在儲存期間均僅使用該三項儲糧技術,無其他特殊糧情處理,年保管噸糧能耗均低于6.0 kW·h/t。由此可得出,篩下物包裝后鋪設糧面的保管方法有助于節能降耗,經濟效益明顯。

表5 保管噸糧能耗 (單位:kW·h/t)

3 結論

3.1 將進口大豆篩下物包裝后鋪設糧面保管方法應用于散裝儲存和包圍散存,均不影響通風降溫速度和效果,日常儲存安全,具有抑制表層糧溫上升,減緩糧溫受外溫影響,水分損耗少,品質變化緩慢,經濟效益明顯等效果。

3.2 篩下物包裝后鋪設糧面不僅可實現進口大豆安全儲存,解決篩下物保管問題,而且通風時不需移包、翻包等額外勞動,日常儲存效果良好,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猜你喜歡
倉房儲糧表層
淺談新型倉房設計及建設*
中儲糧湖南分公司全面完成“標準倉、規范庫”創建
關于莫高窟第130窟“謁誠□化功臣”的身份問題——兼及表層壁畫年代再討論
表層
三月歌唱
脫貧攻堅重慶在行動
——青年記者“走轉改”水墨畫般的村莊書寫著別樣的春色
糧商心聲:放開糧食市場
古代航空故事——降落傘和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