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探索

2021-08-16 06:51劉利娜
中國市場 2021年19期
關鍵詞:三項制度改革探索國有企業

劉利娜

[摘 要]三項制度改革對國有企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面對新的歷史機遇期,對標國外先進企業和國內先進民營企業,我國國有企業的三項制度改革還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文章就新時期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面臨的困難、推進路徑以及注意事項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改革探索建議,以期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探索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9.054

1 三項制度改革的提出

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工作由來已久,無論是20世紀90年代的“砸三鐵”(鐵交椅、鐵飯碗、鐵工資),還是21世紀提出的“三能”機制(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均與三項制度改革異曲同工、一脈相承。按照時間順序,將三項制度改革分為四個階段:

(1)醞釀和起步階段(1978—1991年):自改革開放起,三項制度改革伴隨著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歷程萌芽、起步,并不斷探索和實踐。通過擴權讓利,確立了國有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在干部管理方面,推行了廠長(經理)負責制,對干部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在收入分配方面,打破統一的“八級工資制”,試行職工工資總額與企業經濟效益按比例浮動掛鉤;在勞動用工方面,出臺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招用工人暫行規定,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

(2)提出和攻堅階段(1992—2002年):20世紀90年代初,廣大國有企業陷入生存困境,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提出,《公司法》出臺、《勞動法》實施等,在全國上下掀起了“砸三鐵”風潮,即三項制度改革的雛形。通過進一步完善“工效掛鉤”機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進減員增效等,雖引發了一些社會矛盾,但確實挽救許多國有企業于危難之中,尤其是1998年的改革“攻堅戰”,為三項制度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2001年,《關于深化國有企業內部人事、勞動、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見》中,首次明確提出了“三項制度改革”的概念。

(3)發展和完善階段(2003—2012年): 2003年,國資委成立,加快了三項制度改革的步伐,推進主輔分離,試行干部任期管理,全面施行《勞動合同法》,并陸續印發了有關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班子及干部綜合考評、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管理等一系列文件。此外,還發布了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建設指導意見,大部分企業實行債轉股,成為公司制企業,建立了董事會制度。

(4)新的歷史階段(2013年至今):2013年,三項制度改革寫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標志著三項制度改革進入新的歷史階段。2015年,國家對三項制度改革做出新的部署——到2020年,優勝劣汰、經營自主靈活、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機制更加完善。國資委于2016年出臺《進一步深化中央企業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2019年下發《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新時期三項制度改革的帷幕全面拉開。

2 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所面臨的困難

三項制度改革的歷史緊迫性與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但這項工作已歷經40余年的推進,進入了深水區,容易改革的部分基本已經完成,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具體到各家企業,均不同程度地面臨著各種困難。

2.1 思想觀念尚未有效轉變

首先,國有企業職工對三項制度改革的接受度不夠?!拌F飯碗”觀念還未真正扭轉,只要職工沒有發生重大過錯,如嚴重違反企業規章制度或違法亂紀等,企業一般不會主動與其解除勞動合同,也不會扣減其基本工資。很多職工入職國有企業,看中的就是“穩定”二字,如果一個發展態勢良好的國有企業要主動裁員,即使按照《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進行補償,職工心里也難以接受。

其次,國有企業領導推進三項制度改革的決心不大。國家對國有企業的管理還未完全市場化,尤其是關系國家命脈的支柱產業,一定程度上還遺留著計劃經濟的影子,企業發展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國家及相關方給予的支持政策,企業改革的內生動力不足,再加之內部職工及家屬、子弟、親朋等關系錯綜復雜,為國有企業領導推進改革增添了不小壓力。

最后,國有企業人力資源部門推進三項制度改革的動力不足。改革勢必會動到一部分人的奶酪,基于國有企業的人文氛圍,改革的受益者一般閉口不言,而受損者必然四處宣揚,以致職工和領導聽到的全是質疑和不滿意的聲音,給推進三項制度改革造成極大阻力和困擾。人力資源部門干的都是“得罪人”的活,往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只要上級或領導不拿著鞭子催,就盡量采取“拖”字訣。

2.2 推進改革的能力有欠缺

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絕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整體,涉及企業產品產業和業務流程的梳理再造,涉及各個類別、各個層級的崗位評價與編制設置,涉及每個員工及干部的選擇、考核和淘汰,涉及所有人員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牽一發而動全身。機構設置是采取職能式、直線式還是矩陣式會更加精簡高效?部門和崗位的職責怎樣界定才能打破壁壘?勞動用工總量和崗位編制有什么測算公式或參考依據?不同類別、不同層級員工的評價標準分別是什么?崗位工資、績效工資的配比要怎樣劃分?

要將上述工作有效地串聯起來,必須通盤考慮,這需要一套或多個成體系的思維模式、工具和方法,而很多國有企業面臨著專業人員少、專業能力弱的被動局面,領導和人力資源工作者都不是科班出身,只能保證日常工作按部就班,而做不到高瞻遠矚提前謀劃,還停留在“人事管理”層面。

2.3 配套的機制還不夠健全

一是企業改革評價機制。改革與穩定,是國有企業頭頂的一把“雙刃劍”。作為國有企業,必須承擔社會責任,穩定壓倒一切。在實際工作中,一些企業因為推進改革發生群體性事件,由于缺乏全面準確的改革評價機制,孰對孰錯、是非功過無從說起,只好“各打五十大板”,最終相關領導黯然退場,改革難以為繼。

猜你喜歡
三項制度改革探索國有企業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三項制度”打造“四有”黨支部
如何進一步推動國有港口企業“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能增能減”三項制度改革
小學中年級語文形成性評價改革漫談
高職食品營養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