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顳下頜關節張閉口位磁共振成像在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中的診斷價值

2021-08-24 08:20馬麗霞王朝輝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1年14期
關鍵詞:被檢者關節盤閉口

張 倩,李 俊,馬麗霞,王朝輝

(1貴陽市口腔醫院顳下頜關節專家門診 貴州 貴陽 550000)

(2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顳下頜關節專家門診 貴州 貴陽 550000)

顳下頜關節作為人體中結構較為復雜的一個關節,其主要由顳骨、下頜窩以及關節結節等所組成,分布在左右兩側,是一種具有旋轉運動以及滑動運動的左右聯動關節[1]。其中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臨床中患者主要表現為活動受限、彈響、疼痛等癥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由于顳下頜關節盤在顳下頜關節生理及病理機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也成為了顳下頜關節紊亂病診斷中重點之一[2]。目前,在為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患者進行診斷時,常常會利用影像學檢查,包括常見的牙齒CT(CBCT)、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關節造影等診斷技術。由于MRI能夠清晰反映其關節盤位置、形態以及盤突關系等,因此常被用于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疾病的診斷中[3]。為了研究顳下頜關節張口位MRI在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中的診斷效果,本文對收治的120例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患者使用MRI診斷,現將研究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于2018年6月—2020年8月診斷為顳下頜關節盤不可復性前移位的120例(240側顳下頜關節)患者,根據臨床初期診斷分為不可復性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組40例(108側)、可復性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組40例(76側)、無顳下頜關節盤移位組40例(56側),其中不可復性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18~56歲,平均年齡(34.53±2.46)歲;可復性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19~55歲,平均年齡(34.62±2.36)歲;無顳下頜關節盤移位組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齡20~54歲,平均年齡(34.25±2.82)歲。將三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利用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颊呒凹覍倬橥獠⒑炇鹬橥鈺?。

納入標準:診斷為至少一側顳下頜關節盤移位的患者,移位類型不受限;自愿進行MRI檢查的患者。排除標準:具有頜面部外傷或關節手術史患者;有嚴重精神疾病患者;不配合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臨床初期診斷均為至少一側顳下頜關節盤移位,均使用MRI(GE Signa Hdxt 3.0T)技術再次檢查診斷,首先準備好MRI掃描儀器,雙顳下頜關節表面線圈。設定相應的脈沖序列FSE,TR/TE 2 040.0/26.3 ms,ETL:13,FOV 10 cm×10 cm、帶寬15.63 kHz、層厚/層間距3.0/00 mm、矩陣256×256、激勵次數2次以及掃描時間后,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并調整其線圈,使顳頜關節能夠置于線圈中心,讓線圈可及時貼近其關節。叮囑患者保持頭部的位置不變,在開閉口兩種狀態下分別對其斜冠狀掃描方位進行掃描,其中斜冠狀平面需平行于髁突長軸方向,后外側到髁突后外側邊緣以及前內側到翼外肌長度的一半。在檢查過程中,為了保障檢查結果的準確性,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同一醫院同一設備完成MRI檢查,并由同一檢查人員進行檢查并判定。

1.3 觀察指標

觀察所有患者的MRI診斷情況,根據患者開閉口位關節盤前中帶與髁突頂部的位置關系明確關節盤是否存在移位或可復性、不可復性盤前移位[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經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經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統計學分析,可復性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組(76側)MRI診斷與臨床初期診斷有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可復性顳下頜關節前移位組(108側)與無顳下頜關節盤移位組(56側)關節的MRI診斷與臨床初期診斷無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MRI診斷與臨床初期在三組患者中的診斷準確率[n(%)]

3 討論

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是臨床中常見的口腔類疾病,在患病以后,患者常表現出關節疼痛、彈響以及張口受限等癥狀[5]。其中顳下頜關節盤主要由纖維軟骨構成,在關節面中可起到緩沖作用,而當其關節囊發生擴張以及松弛等情況時,常常會出現關節盤移位的情況。有效的診斷能夠觀察其關節盤前移具體情況,從而能夠為患者的后續治療以及正畸治療前的評估與風險告知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6]。

目前臨床中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常見的診斷技術有X線、CBCT、MRI及關節造影等。其中X線雖然能夠顯示其骨質改變情況及髁突情況,但其對于關節盤顯示不清楚;CT的三維重建技術能夠從立體的角度反映其盤突關系,但由于這種技術對于軟組織分辨能力較低,因此診斷效果仍然達不到理想狀態[7];關節造影技術又存在一定難度及有創性;MRI主要是通過對靜磁場中人體施加某種特定頻率后,可使人體中氫質子受到激勵從而出現磁共振成像的特點,脈沖停止后,質子在弛豫過程中可產生MR信號,對MR信號進行處理后,即可觀察到患者的病灶情況。將MRI技術應用在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中,可有效觀察到其關節盤移位情況,最終可以有效診斷被檢者是否存在關節盤移位的現象[8]。其中當人體的關節盤移位時,關節盤及髁突位置會發生變化,雖然關節盤在各序列成像中均表現為低信號,特征不明顯,但當其形態發生改變時,通過利用MRI技術可有效觀察到其關節盤形態及位置的改變,從而能夠為臨床醫生的診斷提供依據。其中在為疑似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疾病的被檢者具體實施MRI診斷時,在其開口過程中,關節盤會在髁突上的不斷向后轉動過程中,隨著髁突向前出現下滑行的情況,直至其關節盤中髁突前斜面與關節結構相對[9]。等到被檢者張口在最大位置時,其髁突頂會正對關節盤中帶以及其上方的關節結節頂點,使三點能夠在一條直線上。同時被檢者在姿勢返回過程中,關節盤也會隨著髁突而出現相應的變動,直到一個循環完成。通過觀察其運動過程中關節的運動功能,則更加容易發現患者的病情狀況,最終能夠有利于判斷被檢者的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情況[10]。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120例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進行顳下頜關節張閉口位MRI技術診斷后,有效發現了患者的關節盤移位狀況,特別是可復性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組MRI診斷與臨床初期診斷有明顯差異情況進一步證明了MRI技術針對部分臨床表現不典型的可復性關節盤移位患者,以及針對張口受限患者的雙側關節盤不同位置的初期診斷方面具有準確的臨床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顳下頜關節張閉口位MRI技術診斷在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中對其移位情況的判斷具有重要意義,對后續針對性治療及效果評估上都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猜你喜歡
被檢者關節盤閉口
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病因研究進展
MDT診療模式在顳下頜關節盤不可復性盤前移位中的治療效果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關節盤與髁突改變的MRI表現及相關性研究現狀
500 kV輸電鐵塔金具閉口銷銹蝕原因分析
雙眼異常屈光的漸進多焦點眼鏡驗配案例處理
中老年女性骨代謝指標與骨質疏松的相關性研究
顳頜關節內紊亂的MR 表現
哈勃圖?
科學去閉口
MRI平掃與MRI動態增強掃描診斷乳腺疾病價值的臨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