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節盤

  • 下頜前伸再定位治療在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中的應用進展
    方來重建正常的關節盤-髁突-關節窩位置,前伸再定位咬合板和各類活動或固定功能矯治器都應用于下頜前伸再定位治療。前伸再定位咬合板(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將下頜引導至牙尖交錯位前方,促進關節盤復位和髁突再生性修復;臨床上應用于下頜后縮的功能性矯治器(functional appliances,FA)基于相似原理,有研究表明其促進下頜骨生長的骨性效應可能是源于髁突和關節窩的重建[3]。本文對不同矯治器進行下頜前伸再定

    口腔醫學 2023年10期2023-11-13

  • 改良切口錨固術在顳下頜關節盤不可復性前移位中的近期療效
    致,其中顳下頜關節盤不可復性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最為常見,主要表現為晚期髁突骨質破壞、張口受限及疼痛[1-3]。盤-髁-凹三者關系改變可對髁突頜面部生長中心產生影響,對于青少年患者,其會損傷顳下頜關節生理功能,導致面部偏斜、下頜后縮等畸形面容[4-5]。目前,ADDWoR的治療方式仍存爭議,1887年關節盤復位術被提出,后經國內外學者不斷改良,顳下頜關節盤錨固術已逐

    局解手術學雜志 2023年10期2023-10-24

  • 1.5T MRI對單側不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定量分析
    的常見表現包括關節盤移位、退變、關節腔積液、髁突及翼外肌異常改變。MRI由于軟組織分辨率較高,目前已成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病診斷的金標準[1]。了解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常見MRI表現對于口腔醫師選擇正確的臨床治療決策具有重要意義[2]。顳下頜關節盤移位是TMJD患者常見的臨床表現,其中不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ADDWoR)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筆者所見,國內對單側ADDWoR患者雙側顳頜關節盤定量研究關注較少。本研究對象為單側ADDWoR患者MRI圖像,研究健側

    河北醫藥 2023年13期2023-08-10

  • T2-mapping 定量成像技術對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早期關節盤變性的診斷價值*
    質性破壞階段,關節盤形變、變性及盤-突位置異常等是TMD 結構紊亂階段最主要表現[2]。目前MRI 張、閉口位的T1WI、T2WI 及質子成像已成為評估關節盤形變、位移程度的金標準,但難以發現早期關節盤變性。大量研究表明T2-mapping 成像在關節軟骨定量檢測中具有顯著優勢[3-6]。本研究選擇2021年7月—2022年12月于南通市口腔醫院及南通瑞慈醫院就診的TMD 患者74 例,探討T2-mapping 成像對TMD 早期關節盤變性的診斷價值。1

    交通醫學 2023年1期2023-05-06

  • 青少年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應用MR T2-Mapping成像評估關節盤損傷的研究
    I)可直接觀察關節盤及其周圍解剖結構的變化,是分析顳下頜關節的首選方法。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T2-Mapping成像技術,可以定量測量組織橫向T2弛豫時間來反映組織生化成分和微結構的改變,被證明對于評估健康的顳下頜關節是可行的[3,4]。既往對于顳下頜關節紊亂癥的研究多著重于癥狀緩解,對其分型、顳下頜關節盤的磁共振定量研究較少。本研究以青少年顳下頜關節紊亂患者顳下頜關節盤變化的定量研究為核心,基于顳下頜關節盤結構的分型進行分

    醫學研究雜志 2023年2期2023-03-27

  • 顳下頜關節盤組織再生的研究進展
    提要】 顳下頜關節盤穿孔是顳下頜關節紊亂?。═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中的嚴重結構紊亂類型之一,主要臨床表現為疼痛、關節雜音和下頜運動障礙。目前的臨床治療手段預后欠佳,難以恢復關節盤正常解剖形態及功能,而組織工程技術的發展,使關節盤再生成為可能。研究發現,將間充質干細胞接種在具有一定強度的可生物降解支架上,在生長因子的刺激下可向纖維軟骨分化,分泌膠原纖維和糖胺聚糖,最終支架被新生組織取代,關節盤實現再生。本文對近年來組

    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 2022年6期2023-01-13

  • 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病因研究進展
    ,李志勇顳下頜關節盤移位(disc displacement,DD)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常見亞類,在TMD患者中占30%~60%[1],而且普通人群中也有不少人伴有DD,研究發現有33%無癥狀個體發生了DD[2]。2017年顳下頜關節盤移位專家共識認為,DD是一種現象和體征,應將其與臨床癥狀結合起來考慮,DD可視為TMD的一個亞類[3]。筆者認為:無癥狀的DD僅僅是一個體征,通常不需要治療;

    口腔醫學 2022年10期2022-12-19

  • MR 檢查技術在顳頜關節疾病診治中的應用
    居于兩者之間的關節盤、關節周圍的關節囊和關節韌帶組成,其關節囊較為松弛,側方由內、外側韌帶加強,主要負責機體咀嚼和張口閉口運動。顳頜關節紊亂綜合征(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是顳頜關節常見疾病,多發生于20~30歲青壯年女性,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耳鳴、張口困難、關節疼痛、關節彈響、顳部疼痛等,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1-2]。目前針對TMD的常用影像學檢查方法為X線攝片,能夠反映患者關節間隙、骨質的變化。但X線結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2年21期2022-11-30

  • 多層面多維度MRI評估顳下頜關節盤位置的價值*
    MRI)是診斷關節盤移位的首選影像學方法,具有無創性、無電離輻射暴露及對軟組織成像清晰的特點[2]。目前已發表的TMD文獻,大都討論了關節盤前移位的相關問題[1-3],在矢狀向層面進行關節盤移位的分析,只有少數學者關注冠狀位關節盤的位置[4]。從解剖層面來看,顳下頜關節(tempromandibular joint,TMJ)是一個立體的空間結構,整體由關節囊包繞,關節盤可發生前移位、外側移位、內側移位及多方向聯合移位等[4],僅通過單一的正中斜矢狀位圖像判

    廣東醫學 2022年10期2022-11-24

  • 顳下頜關節盤穿孔診斷和治療的研究進展
    006)顳下頜關節盤穿孔是顳下頜關節嚴重病變的表現之一,女性較男性多見,并且發生率與年齡呈正相關,發病率在第二個和第四個十年出現高峰[1]。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關節區疼痛、張口受限、張閉口運動時關節區雜音等,甚至出現頜面部畸形,降低患者生活質量,但也可能不伴有任何癥狀而不被檢出。關節盤穿孔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多種因素有關,如自身免疫性疾病[2]、外傷[3]、頸椎病及頸部肌肉疾病、副功能運動習慣、精神病史和精神壓力等,與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多因素病因類似。顳下頜

    中國醫療美容 2022年2期2022-11-22

  • 伴深覆牙合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患者盤髁位置變化的磁共振成像特征
    能會引起髁突與關節盤的位置在關節窩內發生改變,從而誘發TMD[3]。而伴深覆牙合的錯牙合畸形患者長期通過下頜前伸接觸上前牙以切割食物,關節壓力增加,發生TMD。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能在軸狀位、矢狀位、冠狀位對顳下頜關節進行成像,清晰顯示顳下頜關節的形態結構,已成為診斷TMD的金標準。本研究利用MRI研究伴深覆牙合的TMD患者盤髁位置關系的變化,探討咬合異常與顳下頜關節結構和功能紊亂之間的關系,這對于醫生

    河南醫學研究 2022年19期2022-10-19

  • 1.5T MRI對單側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患者的定量研究
    牛梅彥顳下頜關節盤前移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syndrome TMDs)的一種主要形式,常發生于 20~40 歲女性[1],根據關節盤移位程度分為可復性盤前移 (anterior disc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和不可復性盤前移 (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2]。關節盤具有非常重

    河北醫藥 2022年17期2022-10-14

  • 3.0 T MRI 在顳下頜關節紊亂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
    患者患側顳下頜關節盤、關節囊、骨結構及翼外肌的陽性征象,并與健側關節圖像對比(圖1),分析MRI 診斷TMD 的準確率。2 結果30 例60 側關節中,10 例雙側患病,20 例單側患病,共40 側患病關節。其中關節盤異常36 側,關節積液22 側,關節骨結構異常15 側,MRI 示8 側翼外肌附著點異常增厚。TMD 患側關節較健側關節更易出現上述異常征象。36 側關節盤異常中,移位34 側,其中10 側為可復性前內移位,6 側為可復性前外移位,12 側為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22年5期2022-09-19

  • 顳下頜關節骨關節炎的診治方案:基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顳下頜關節中心的經驗
    年來已成為診斷關節盤移位與TMJOA 的金標準,僅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簡稱九院)累計拍攝就超過10 萬人次,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九院標準”[7-9]目前已推廣至全國20 余家醫院,惠及廣大患者。TMJOA 治療的三大目標:防止軟骨和軟骨下骨持續性破壞、緩解關節區疼痛、恢復關節結構及功能。臨床上TMJOA 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本文擬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對TMJOA 的診斷、分期、治療和術后評價進行總結,結合九院關節??茍F隊的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2年6期2022-08-30

  • 1.5T MRI對單側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關節盤厚度與關節間隙的測量價值及相關性
    在TMDs中,關節盤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而其正常形態和位置是功能的基礎,根據關節盤移位程度分為可復性盤前移 (anterior disc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和不可復性盤前移 (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隨著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技術不斷發展,MRI可直接觀察關節盤及其周圍解剖結構的變化,

    河北醫藥 2022年14期2022-08-04

  • 顳下頜關節間隙改變與關節盤移位及程度的關系
    清晰顯示髁突、關節盤以及關節周圍組織,具有無創性,被認為是評價TMD的“金標準”[7-9]。但一般的口腔醫院并不配有MRI設備,而且MRI檢查需要患者的配合,所以CBCT 在多數情況下仍是首選的TMD 輔助檢查方法[10]。部分臨床醫生借助CBCT觀察關節間隙的改變,進而推測關節盤的情況。本研究旨在分析顳下頜關節間隙改變與關節盤移位及程度的相關性,為臨床診斷關節盤移位及程度提供參考。1.材料和方法1.1 臨床資料的采集 選擇2021年1月~10月于浙江艾博

    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 2022年3期2022-07-05

  • 青少年不同發育階段顳下頜關節盤錨固術后復發率的差異
    5000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 (anteriorly disc displacement, ADD) 是 最 常 見 的 顳 下 頜 關 節(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內錯亂之一,主要表現為張口受限以及關節區的疼痛、彈響等,20~30歲的患病率、就診率最高,但在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中也有很高的發病率[1-2]。研究發現,如果發生在生長發育期的ADD 不及時進行復位,可能會引起髁突的退行性改變甚至吸收,最終導致下頜后縮、偏斜等頜骨畸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2年2期2022-04-22

  • 頭頸聯合線圈和專用咬合器在磁共振檢查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中的應用
    11 側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圖像中,發現2 側髁突骨質異常,占18%;53 側不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圖像中,發現關節盤的形態全部發生異常改變,而且髁突骨質異常的比例占42%(22/53), 另外發現3 側盤外移及1 側盤內移。 見表1。表1 TMD 患者120 側關節MRI 分析Table1 MRI of 120 joints of TMD patients was analyzed圖2 正常盤髁關系MRIFigure 2 MRI of normal disc

    世界復合醫學 2022年2期2022-04-18

  • 可吸收帶線錨固釘與金屬錨固釘治療顳下頜關節盤不可復性前移位的短期療效比較
    最高。 顳下頜關節盤不可復性前移位(ADDWoR)是顳下頜關節盤疾病中最常見的一類, 主要表現為疼痛、張口受限及晚期的髁突骨質破壞[1]。 近年來,顳下頜關節盤錨固術成為治療顳下頜關節ADDWoR的有效方法,其適應證選擇、手術方式皆已較為成熟[2]。 相比于傳統的保守治療,金屬錨固釘應用于顳下頜關節盤錨固術已取得良好的效果[3],但術中使用的金屬錨固釘無法被人體所吸收。 近年來可吸收材料發展迅速,其應用于頜面部創傷治療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 本研究分別

    口腔頜面外科雜志 2022年1期2022-03-07

  • 顳頜關節紊亂綜合征臨床癥狀與MRI征象相關性分析
    多見[2],與關節盤位置、形態、關節軟骨退變、關節腔積液、髁突及翼外肌異常改變等有關[3]。MRI技術是目前臨床常用的顳下頜關節檢查方法之一。其無電離輻射,且軟組織分辨率高,不僅能顯示髁突等骨性改變,還可以清楚顯示關節盤、雙板區及翼外肌等非骨性結構改變,對于關節積液也較為敏感,是目前公認的診斷TMD關節盤改變的金標準[4]。本文探討TMD患者主要臨床癥狀與MRI征象的相關性。1 資料與方法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杭州師范大

    浙江臨床醫學 2022年1期2022-03-02

  • 51例功能性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患者的影像學觀察與分析
    同時考慮髁突和關節盤的位置。協調的盤突關系是保障顳下頜關節正常行使功能的基礎。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已證實顳下頜關節結構異??梢鹋R床癥狀,如:關節彈響、疼痛,功能運動障礙[1]。而磁共振成像(MRI)被認為是判斷顳下頜關節結構異常和TMD患者綜合評估的最佳方法[2]。本研究選取TMD患者,經錐形束CT(CBCT)與MRI技術檢查后,對代表其髁狀突位置的關節間隙指數和代表關節盤位置的相關指標進行多維計算與分析,研究TMD癥狀患者顳下頜關節盤突結構的變化,為TMD

    東南國防醫藥 2022年1期2022-02-26

  • 單側顳下頜關節病患者與無癥狀側關節MRI異常的相關性研究
    MRI對顳下頜關節盤的位置、形態準確性判斷為95%,骨關節炎的準確性判斷為93%[3]。部分MRI表現出的異常,與TMD患者的疼痛和下頜運動功能障礙之間缺乏相關性,因為在部分健康人群中發現,MRI表現出顳下頜關節盤移位,但沒有顳下頜關疾病及任何不適癥狀[4]。 有研究發現骨關節炎和TMJ疼痛之間存在相關性,但不是TMJ疼痛的重要因素[5]。研究結果已證明下頜發揮功能運動時,需雙側TMJ協同發揮作用,且TMD本質上可以進展變化,MRI檢查在早期TMJ功能障礙

    河北醫藥 2022年21期2022-02-07

  • 小切口復位縫合術治療不可復性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的臨床療效評價
    0029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是顳下頜關節結構紊亂?。╰emporomandibular joint internal derangement,TMJID)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其發病率為28%~88%,好發年齡20~40歲,女性多見,臨床癥狀表現為張口受限、張口型異常、關節絞鎖、關節區運動性疼痛及彈響雜音等[1]。長期以來,對于關節盤前移位的治療,主要針對移位的關節盤是否進行復位一直存在爭議[2]。研究表明,關節盤不可復性前移位可造成頜面部疼痛和功能障礙,嚴重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年1期2022-01-28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關節盤與髁突改變的MRI表現及相關性研究現狀
    亂原因是髁突和關節盤之間的失衡。探究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病因和機制越來越成為科研熱點,研究關節盤和髁突的變化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步。髁突和關節盤一直是臨床醫生重點關注的解剖結構,有研究發現關節盤移位和髁突吸收可能導致青少年下頜骨不對稱生長[4],并且在TMD的不同病變階段,髁突和關節盤呈現不同的特征。影像學評估可能是其中重要的一步,磁共振成像在口腔科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MRI在顯示與評估TMD關節盤、髁突變化方面具有顯著的靈敏度與準確性[5]。本文就顳下頜關節

    口腔醫學 2021年12期2022-01-17

  • 超聲診斷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進展
    后者能準確判定關節盤、髁突、關節結節等內部結構的運動情況。近年也有研究經口腔對顳下頜關節進行腔內超聲檢查,Katzberg等[7]首次探討經口腔獲取顳下頜關節矢狀位高分辨率超聲圖像的可行性,首次展示了經口腔獲取的關節盤及相關結構的超聲圖像。林小臻等[8]采用高分辨率小型超聲探頭經口腔對顳下頜關節行斜矢狀位超聲成像,對于診斷TMD具有重要意義。1.3 顳下頜關節相關結構的超聲表現 顳下頜關節是位于外耳道前方、由下頜骨髁突、顳骨關節面及關節盤構成,由關節囊包繞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21年12期2022-01-15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患者臨床特征及MRI影像表現
    雜,單純顳下頜關節盤結構變化可能不一定是關節紊亂。為避免出現誤診或漏診的可能性,影像學輔助診斷起到了關鍵性作用。臨床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手段有關節超聲造影、X線平片、關節鏡、CT及MRI檢查,但對于顳下頜關節紊亂的診斷都存在各自的局限。而MRI的軟組織分辨率高,且具有多參數、多序列及任意角度成像等特點,能清晰顯示顳下頜關節紊亂的各組成結構,已逐漸成為臨床常用的顳下頜關節影像檢查方法[3-4]。但目前對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臨床表現與MRI圖像的一致性尚存在較大爭議

    分子影像學雜志 2021年6期2022-01-07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MRI研究進展
    中關節可能出現關節盤移位程度,但卻不是引發疼痛后必定會出現的影像特征?,F階段,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診斷需要結合患者的疾病史、體格檢查結果以及影像檢驗結果來綜合評定,MRI在影像檢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清晰地顯示患者顳下頜關節的組成情況[4-5]。1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及其臨床表現特點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涉及咀嚼肌或顳下頜關節,臨床表現為下頜運動異常、疼痛、咀嚼等問題。目前診斷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主要依據病史、體格檢查和影像學表現來看。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常表現為關節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1年12期2021-11-29

  • 基于3D-T2加權成像評估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病患者翼外肌收縮程度
    MRI)表現為關節盤移位、關節腔積液、骨性關節炎及翼外肌改變[2]。其中TMD患者翼外肌的結構及功能變化逐漸引起重視。目前研究顯示TMD患者翼外肌常規影像學改變主要為萎縮、肥大、攣縮[3]、脂肪變性及纖維化[2]。功能影像學進一步證實TMD患者翼外肌可發生紋理特征改變[4],纖維束示蹤成像也證實翼外肌可發生各項分數異性值升高[5]。從解剖學上翼外肌主要包括上頭及下頭,其功能主要是伸下頜產生側向運動[6]。翼外肌上頭附著在關節盤上,與關節盤不可復性移位有關,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 2021年4期2021-09-07

  • 顳下頜關節張閉口位磁共振成像在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中的診斷價值
    ]。其中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臨床中患者主要表現為活動受限、彈響、疼痛等癥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由于顳下頜關節盤在顳下頜關節生理及病理機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也成為了顳下頜關節紊亂病診斷中重點之一[2]。目前,在為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患者進行診斷時,常常會利用影像學檢查,包括常見的牙齒CT(CBCT)、核磁共振成像(MRI)以及關節造影等診斷技術。由于MRI能夠清晰反映其關節盤位置、形態以及盤突關系等,因此常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1年14期2021-08-24

  • 顳下頜關節可復性盤前移患者的MR表現
    響;下頜前伸時關節盤可回復正常;關節骨質無破壞。入選患者病例資料完整,排除雙側病變患者、顳下頜關節不可復性盤前移者、MR 圖像質量較差辨識不清者、既往有顳下關節手術治療史者及合并有全身性骨關節炎患者。根據上述標準收集到55例顳下頜關節ADDWR 患者。另納入同期30 名牙齒排列整齊的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55 例顳下頜關節ADDWR 患者中,輕癥35 例,重癥20 例。3 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及體質量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1

    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 2021年6期2021-07-06

  • 髁突囊內骨折軟組織損傷分類及療效觀察
    生在關節囊內、關節盤的損傷和移位、關節囊的撕裂及臨近構造等傷害。對于髁突骨折,既往文獻中常常研究骨折固位方法,單純的進行手術治療,忽略了骨折后所伴隨的軟組織損傷。導致軟組織傷害的原因可從以下方面分析:(1)軟組織損害的發生較為隱秘,臨床檢查可能忽略;(2)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術(CT)不能評估軟組織是否損傷;(3)MRI可以在檢測顳下頜關節盤是否發生移位同時觀察髁突外面骨狀態,但目前利用度尚不廣泛[1]。MRI是一項無損傷、無放射性的檢查,能夠從各面,各角度

    中國傷殘醫學 2021年4期2021-05-21

  •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的MRI 診斷價值
    是能夠準確判斷關節盤形態及位置, 但有報道稱正常人群中關節盤也可出現關節盤移位[2],因此需要注意觀察其他MRI 改變,包括關節腔積液、翼外肌附著點增厚、髁突骨質異常等。本研究通過對本院31例TMD 的MRI 改變進行綜合分析, 以提高對TMD 早期診斷水平。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5 年至2018 年行顳下頜關節磁共振檢查的患者,共31 例62 側,其中女23 例,男8 例,年齡16-75 歲,平均年齡30.5歲,中位年齡28 歲。

    江西醫藥 2020年10期2020-11-10

  • 再定位牙合墊治療顳下頜關節盤絞鎖的臨床療效評估及磁共振成像表現
    被診斷為顳下頜關節盤絞鎖的患者40例,戴用再定位牙合墊,經過6個月的治療,比較治療前、后的臨床療效及磁共振成像中關節盤長度和盤-髁距離的變化。資料和方法1.病例資料:選取2018年12月1~2019年12月31日就診于大連市口腔醫院顳下頜關節門診的顳下頜關節盤絞鎖的患者40例。納入標準[1]:①臨床檢查依據最新2014版TMD雙軸診斷標準DC/TMD分類及診斷標準(病史或主訴有關節聲響,目前存在開口時一過性關節鎖住。臨床檢查開閉口運動時均有彈響,或開口或閉

    現代口腔醫學雜志 2020年5期2020-10-09

  • 伴發于偏頜畸形的顳下頜關節內部結構變化
    [7-10]、關節盤移位[6,11-12]、運動異常[3,13]等臨床表現。上述癥狀在偏斜側出現的概率是84.6%,在非偏斜側出現的概率是23.1%,其中7.7%的患者雙側顳下頜關節均有癥狀[13]。偏頜畸形常見的臨床分類有2種:1)分為牙性、骨性、功能性、混合性;2)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不同類型的偏頜畸形其顳下頜關節的內部結構有所不同,但總體而言,偏頜畸形患者的顳下頜關節癥狀多樣,發生的部位無規律可循。出現上述特點,與下頜偏斜方式多樣和內部結構復雜有關

    國際口腔醫學雜志 2020年5期2020-09-15

  • 磁共振評估顳下頜紊亂行關節鏡下盤復位固定術療效的應用
    清晰顯示顳下頜關節盤及關節周圍肌肉組織。本研究回顧性分析30例TMD患者顳下頜關節的MRI表現,探討TMD的MRI特征;包括:①關節盤形態;②髁狀突形態;③髁狀突信號;④盤突關系;⑤關節腔積液;⑥張口度。1 資料30例顳下頜關節患者(年齡13~44,男12女18)行關節盤鏡下復位固定術,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半年、治療后一年行MRI檢查。分別觀察并記錄關節盤形態位置、關節囊積液,髁狀突形態及信號的改善情況。TMD診斷標準為:顳下頜關節酸脹或疼痛、關節彈響、關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0年17期2020-08-20

  • MRI在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中的診斷價值分析
    主要病理改變為關節盤位置及形態的改變[2],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傳統的診斷方法主要是依據患者臨床癥狀和X線等影像學檢查進行判斷,這些方法雖然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是不能確診關節盤所處部位[3]。影像學技術的不斷改進,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越來越被應用于臨床診斷中。有研究表明MRI診斷TMD的準確率較高[4]。為此對TMD患者采用MRI檢查方法,旨在為診斷TMD提供參考?,F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 一

    醫藥前沿 2020年11期2020-07-24

  • 顳頜關節內紊亂的MR 表現
    是指顳頜關節內關節盤和關節面之間的位置發生異常[1]。按照張口時關節盤的位置能否恢復正常分為可復性前移及不可復性前移,主要臨床癥狀包括疼痛、關節彈響和功能障礙,磁共振成像能很好地顯示關節盤形態、位置及異常病理改變。本研究通過分析TMJID 患者43 例顳頜關節的MR 表現,以提高對該病的認識。1 資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7年3月—2018年3月臨床診斷為TMJID 后在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行MR檢查的患者43 例,男6 例,女37 例;年齡12

    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0年3期2020-06-30

  • 對髁突特發性吸收與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相關性的探究
    究認為,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與頜骨畸形的發生密切相關,且以髁突骨吸收為主要表現形式[4-5]。還有研究認為[6],關節盤移位會引起關節內相關結構的吸收或改建[7],最終導致顱面部的形態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對于正值發育期的青少年患者來說,嚴重的顳下頜關節前移位還可能影響頜骨的正常發育,造成其他不良后果。本文通過回顧大量文獻,聚焦于ICR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不同類型ADD與ICR關系的探究以及與ADD

    口腔醫學 2020年5期2020-06-06

  • 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同顱面矢狀向發育間關系的臨床研究
    中最為常見的為關節盤前移位,又可分為關節盤可復性前移位(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DDR)與關節盤不可復性前移位(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DDNR)。研究表明關節盤前移位在無癥狀人群中發病率大約為30%,在有癥狀的人群中發病率約為70%~82%,發病率較高[3]?,F有國外文章已報道關節盤移位(disc displacement,DD)及其進展同顱頜面形態改變存在較強的相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20年4期2020-04-09

  • 兩種常見咬合板治療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的應用現狀研究
    同類型的顳下頜關節盤前移位出發, 總結穩定性咬合板和再定位咬合板在臨床工作用的使用情況, 期望能為臨床工作尤其是基層針對性地選擇這兩種咬合板提供參考。1 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是指當閉口時, 關節盤相對于髁突頭處于前位,而在開口時關節盤復位。常見癥狀是關節彈響[2],約1/3 無癥狀人群也可存在關節盤移位[3]。 患者有時對此并無察覺,往往在口腔科就診時被告知。 一般認為無癥狀或只有關節彈響時可對患者僅僅進行醫學健康教育, 無需特別處理,除非

    江西醫藥 2020年9期2020-02-12

  • 手法復位配合前伸再定位咬合板治療顳下頜關節不可復性盤前移位的臨床觀察
    位與閉口位時,關節盤均位于下頜骨髁突橫嵴前方,不能自行復位,使髁突的正?;瑒雍娃D動受限,累及顳下頜關節及周圍咀嚼肌等相關組織結構。ADDWR早期臨床表現主要為開口受限,隨著時間的延長,可出現下頜關節開閉口疼痛及咀嚼肌放射痛等,影響患者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臨床早期對ADDWR治療首選局部麻醉下手法復位。傅開元等[1]對23例急性ADDWR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關節腔注射后,采用手法復位治療,使前移位的關節盤復位,癥狀明顯改善。但臨床研究發現,手法復位后關

    中國民間療法 2019年16期2019-10-22

  • 穩定型咬合板治療青少年顳下頜關節可復性盤前移位的療效分析
    閉口位時顳下頜關節盤位于前移位狀態,而在張口時關節盤可恢復正常位置狀態,主要表現為在張閉口過程中關節彈響,部分患者有疼痛、張口度異常等[1]。該病在青少年患者中較為常見,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學習,大部分患者在早期即來就診。作者對29例青少年顳下頜關節可復性盤前移位患者進行了穩定型咬合板治療,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1 資料和方法1.1 病例選擇選擇2016年1月-2018年1月確診為顳下頜關節可復性盤前移位青少年患者(16~19歲)29 例,均符合以下納入標

    廣東醫科大學學報 2019年4期2019-09-10

  • 再定位咬合板治療顳下頜關節盤絞鎖患者的臨床研究
    008)顳下頜關節盤絞鎖(Intermittent closed lock)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關節盤移位的類型之一,臨床癥狀表現為暫時性開口受限,患者無法順利張口,需要在晃動或手輔助下方可完成張口動作[1]。臨床中認為若關節盤移位患者未出現其他臨床癥狀,則無需針對性治療,但當鎖結、疼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工作時,應第一時間接受治療[2]。本次研究通過再定位咬合板治療我院2016年

    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9年7期2019-07-03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MRI圖像特點及與臨床癥狀相關性研究進展
    對于軟組織(如關節盤)改變的顯示效果不佳,且射線輻射量較高[13]。關節鏡可直視TMJ各組織形態結構的變化,但為有創檢查,較難推廣[14]。超聲檢查雖無輻射且可動態監測TMJ,但其準確性與敏感性較差[8],MRI能夠清晰地顯示TMJ各組織的解剖結構,包括關節盤和髁突的形態位置變化、咀嚼肌、關節滲出等,具有無創性,已成為診斷TMD最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手段[8]。對TMD的MRI圖像采集一般使用顳下頜關節專用表面線圈進行掃描。莊巧紅等[15]通過對比研究發現3.

    山東醫藥 2019年8期2019-02-13

  • 磁共振動態掃描技術在顳下頜關節盤移位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韌帶、關節囊、關節盤、下頜骨髁突、關節結節、顳骨下頜窩等組成,可作左右滑動、旋轉聯動運動。顳下頜關節盤移位是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征的常見類型,與關節盤的位置和形態變化情況密切相關。MRI可多方位成像,且軟組織分辨力很高,可清晰顯示關節盤的位置、結構變化情況,對指導顳下頜關節盤移位的臨床診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46例(共92側)顳下頜關節盤移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向患者12例,

    中國醫藥指南 2019年30期2019-01-07

  • 改良切口錨固術治療顳下頜關節盤不可復性前移位及其近期療效觀察
    ID),表現為關節盤各種形式的移位,發病率占TMJ疾病之首,約為28%~88%[1]。國內外在TMJID的治療上仍然存在較大爭議。文獻報道[2],開放性手術復位的臨床效果變化差異大,復位的關節盤長期穩定性欠佳。Wolford教授及國內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倡導關節盤錨固術,作為一種治療關節盤移位的開放性手術方法,已逐漸得到國內外同行的認可,并得以推廣應用。從2008年開始,我院顳下頜關節??浦鸩介_展了雙板區部分切除縫合術治療單側顳下頜關節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2018年2期2018-04-12

  • 保守序列治療方法治療顳下頜關節急性不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的臨床研究
    140)顳下頜關節盤不可復性前移位是指患者在張口位及閉口位時關節盤均位于髁狀突橫嵴前方。臨床表現為張口受限和疼痛。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不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大部分都是單純關節盤前移位,很少伴有器質性改變。因此及時治療急性顳下頜關節盤不可復性前移位,恢復正常的盤-髁關系,避免慢性化發展十分重要。急性不可復性盤前移位主要采取保守治療的方法,但采取單純的手法復位、再定位咬合板或其他保守治療方法效果并不理想。我科在治療時采取先向患側關節上腔注射透明質酸鈉,

    實用醫學雜志 2018年3期2018-04-03

  • 髁突矢狀骨折手術中關節盤復位的應用
    矢狀骨折手術中關節盤復位的應用曾文麗1,2周五超1張靜坤3邵益森3習偉宏11.南昌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江西省口腔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南昌 330006;2.宜春市人民醫院口腔科,宜春 336000;3.江西省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南昌 330006目的 探討髁突囊內骨折開放手術中關節盤復位及固定方法的選擇及療效評判。方法 選擇因髁突骨折接受手術治療,且隨訪期超過6個月的3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骨折類型以髁突矢狀骨折為主;術中采用長螺釘內固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17年5期2017-10-19

  • 顳下頜關節間隙改變與關節盤移位關系的研究
    關節間隙改變與關節盤移位關系的研究張俊超1,劉一鵬1,焦連龍1,閆 波2,曹選平1,耿玉東1對100例單側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患者的雙側顳下頜關節進行錐形束CT(CBCT)掃描,測量關節的前、后和上間隙,并計算ln(P/A)值??蓮托?span class="hl">關節盤移位組的關節后間隙和上間隙都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顳下頜關節;錐形束CT;關節間隙一直以來,髁突位置的變化,被認為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病重要的影像學改變。在顳下頜關節紊亂病中,關節盤移位患者的髁突在關節窩中的位置一直以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2016年10期2016-11-25

  • MRI在顳下頜關節盤移位診斷中的應用
    MRI在顳下頜關節盤移位診斷中的應用郭偉1,程敬亮2(1.河南省周口市中醫院影像科,河南周口466000;2.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磁共振科,河南鄭州450052)目的:探討MRI在顳下頜關節盤移位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收集經臨床確診的52例顳下頜關節紊亂?。╰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觀察顳下頜關節MRI斜矢狀位及斜冠狀位圖像,分析張閉口位關節盤的位置及形態的改變。結果:52例中,關節盤前移位47例(可復性前移位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2016年4期2016-10-19

  • 組織工程再造顳下頜關節盤的研究進展
    工程再造顳下頜關節盤的研究進展楊美靜1,楊敏1,王利山2(1.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山東濰坊262500;2.彌河中心衛生院,山東濰坊262500)組織工程再造是近幾年出現的修復組織缺損的有效手段之一。利用組織工程的方法再造顳下頜關節盤的實驗研究取得一些成果?,F就組織工程再造顳下頜關節盤提出的背景、細胞來源、支架材料、生長因子等作一綜述。組織工程;顳下頜關節盤;支架材料顳下頜關節盤是位于下頜髁突和顳骨關節窩之間的纖維軟骨樣組織,是顳下頜關節行使功能的主要組成部

    衛生職業教育 2016年3期2016-03-13

  • 青年人正常與慢性關節彈響實施顳下頜關節的MRI分析
    在同一檢查面的關節盤、關節液以及關節盤髁位置關系。結果:病例組19個關節,每個關節分析通過髁突內的1/3、中心、外1/3的3層閉口斜矢狀面。結果顯示有雙凹形和非雙凹形,其中病例組雙凹形關節盤內1/3、中心、外1/3雙凹形比例分別為21.0%(4/19)、21.0%(4/19)、10.5%(2/19);病例組52.6%(10/19)的關節盤內可見散在片狀稍高信號,7個位于中后帶交界區,2個位于后帶,1個位于前中及中后帶交界區,其中有9個關節盤內高信號表現為大

    中國醫學創新 2015年9期2015-12-17

  • 顳下頜關節灌洗術對WilkesⅢ期患者臨床癥狀及關節盤形態影響的研究
    月的疼痛程度,關節盤形態和關節腔滲液的變化,以評價關節灌洗術治療效果及對關節囊內結構的影響。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資料選取2013年1—12月就診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顳下頜關節門診的單側TMJID患者137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6例,年齡21~57歲,平均年齡(32.1±11.4)歲,平均病史(13.5±5.2)月。經臨床以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檢查,137例患者均符合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15年6期2015-12-16

  • 顳下頜關節盤的生物力學表現
    情等功能活動。關節盤是人體顳下頜關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緩沖震蕩、分散載荷、穩定關節的作用[1]。從1980年以來出現了許多關于顳下頜關節的生物力學研究,通過各種實驗的、機械的、數值的研究方法進行TMJ的生物力學研究,并且有實驗與動物模型的研究證實了顳下頜關節在受到載荷的時候所行使的功能[2],但是關于更詳細的關節載荷的分布數據還是不完整。人體顳下頜關節咀嚼系統的數學模型對于預測關節在行使功能時所受到的載荷仍是一個很有用的工具[3],隨著生物力學學科的迅猛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 2014年4期2014-04-02

  • 顳下頜關節內紊亂影像解剖及磁共振診斷
    義為顳頜關節內關節盤和關節面之間的位置異常[2],主要臨床癥狀包含疼痛、關節彈響和功能障礙。TMJ疼痛的人群發生率為20%~30%,其中僅有3%~7%的患者就醫[3]。而關節彈響在18歲以下無癥狀人群中的比例高達35.8%,因此此癥狀亦非特異性的臨床表現[4]。由于許多TMJID癥狀與肌筋膜疼痛功能紊亂綜合癥引起的功能障礙(通常是與心理及壓力相關的)臨床表現有重疊[5],所以臨床評估亦不可靠。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放射學實踐 2013年12期2013-04-18

  • 手勢比擬教學在顳下頜關節解剖教學中的應用
    構和運動過程中關節盤與髁狀突的關系極為困惑,近三年的教學中,嘗試以手勢比擬教學法模擬關節結構,講解關節各種運動過程中各結構的相互位置,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1 顳下頜關節的結構顳下頜關節結構可一手握拳,拇指握于其余四指之中,四指近節、中節指骨間關節向上方,拳比擬髁狀突頭,腕部比擬髁狀突頸,以四指近節指骨表示髁狀突后斜面,四指中節指骨表示髁狀突前斜面;另一只手(離開一定距離)凹掌,手指彎曲,同時腕關節背曲,以彎曲手指表比擬關節窩,以手掌比擬關節結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11年2期2011-04-09

  • 手法復位后透明質酸鈉注射治療不可復性關節盤移位
    射治療不可復性關節盤移位秦霞南(深圳市中醫院口腔科,廣東 深圳 518033)目的探討手法復位及透明質酸鈉(sodium hyaluronate,HA)關節腔注射治療關節盤移位的臨床效果。方法 對60例不可復性關節盤移位患者進行手法復位,然后進行關節上腔穿刺,注入透明質酸鈉1 ml,每周注射一次,持續2-4周。結果 治療后患者疼痛明顯減輕,張口度改善,關節造影示關節盤位置明顯改善。結論 手法復位加透明質酸鈉關節腔注射是治療關節盤移位的較好方法。關節盤;不可

    海南醫學 2010年9期2010-04-0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