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化傳承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學策略探究

2021-08-25 07:04林玲
考試周刊 2021年59期
關鍵詞:文化背景文言文初中

林玲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是學生重點學習的語文知識,主要內容是文言文蘊含深刻的傳統文化,學生在學習中品味傳統文化的精髓,這有利于學生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教師將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相互融合,同時融入現代元素,使學生在傳統與現代中感受中華文化的發展,有效增強初中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文化背景;初中;文言文

一、 引言

目前,初中語文教材中為學生準備的文言文內容多為中國經典的文學載體。經典文學不僅承載傳統文化的發展,還會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古典文學包羅萬象的魅力。學生在學習古典文學時,會以文言文為出發點,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獲得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如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等品質。學生將按照現代發展要求,充分發揮傳統文化魅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成為推動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時代人才。

二、 從書面交流到對話交流

中華民族文化在發展中,與語言發展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文言文作為傳統語言方式,集中收納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內容。但是進入辛亥革命后期,文言文逐漸被白話文替代。由于白話文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文言文的發展受到限制,導致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和學生未能進行深入的教學與學習,尤其是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無法理解文言文句式結構的安排以及字詞的使用方法。

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在講解文言文時,會圍繞考試要求,向學生重點講解經常出現在考試中的文言文知識,并要求學生必須記住講解的內容。由于學生未能理解其中的含義,為記住教師講解的考點,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同時在學習中投入較多的時間,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在反復學習過程中,未能找出學習文言文的趣味,并且承受較大的學習壓力,長期學習中,學生會逐漸失去耐心,一遇到文言文,會產生焦躁感,就刻意遠離文言文學習,最終使學習效率不斷降低。

在新課程教育改革要求下,初中語文教學中,已經對文言文教學做出調整,要求語文教師在傳統的書面教學基礎上,選取具有趣味性特點的文言文,并采用對話的方式,將書面教學轉變對話教學,在對話交流教學模式中,讓學生使用對話的方式學習文言文。在對話交流教學模式中,語文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或者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在交流中會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學生在分析時會完全處于主動狀態。在主動狀態下,學生會按照閱讀、分析以及對話等流程,全面學習文言文內容。此外語文教師應做好學生的輔導工作,主要是在課前的準備環節,語文教師向學生介紹使用文言文進行正確的交流,在交流中使學生學會品味文言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讓學生在交流中體會傳統文化呈現出的藝術價值。在藝術價值引導下,學生會逐步理解文言文內容,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效率。

以講解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上冊《論語十二章》一文為例,語文教師在課前準備環節,向學生介紹中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的有關情況,并闡述《論語》的創作背景。學生初步了解《論語》后,語文教師首先應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在閱讀中要求學生初步體會《論語》的語言風格。然后語文教師采用交流對話的方式,按照論語內容進行對話,通過對話指導學生養成正確的文言文對話習慣,在不斷的對話中,使學生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逐步體會孔子所倡導的為學之道。作為中國偉大的教育家,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孔子提出的教育理論存在密切的關系,圍繞孔子的教育理論,向學生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理念,端正學習態度,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由于學生進入初中,剛接觸文言文會產生不適應的情況,語文教師采用對話的方式,向學生講解文言文中一詞多用的方法,使學生掌握重點,以重點為突破口,逐漸理解文言文詞語以及句式結構,為學生后續學習文言文提供基礎。

三、 從課文主旨到閱讀話題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會利用參考材料,將資料中設置的問題,照搬到課堂上,讓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但是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會陷入思考的困境中,脫離文言文內容,使學生產生只需找到問題的答案即可掌握學習內容的心態。多數學生會以找到問題答案為學習目標,盡管學生會很好地找到問題的答案,但是文言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未能融入學生的學習中,使傳統文化內涵脫離文言文教學。

為使傳統文化與文言文教學有效的融合,語文教師應以文言文設置的主旨為出發點,組織學生對文言文內容進行閱讀,并設置閱讀話題,讓學生在閱讀中,既能全面了解文言文的主旨,還能使學生發現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然后語文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以傳統文化為核心設置問題,讓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閱讀,通過閱讀使學生的思維與探究傳統文化以及文言文建立緊密的關系。學生以課文主旨為依托,對文言文進行不斷的閱讀,自行設置閱讀目標,并且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學習傳統文化,而不是以解決問題為重點。

以講解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木蘭詩》一文為例,文章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學習文言文中重點的詞語,并且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反復的閱讀。在閱讀中體會詩歌蘊含的傳統文化,把握詩歌中人物描寫的特點,感受在傳統文化背景下,花木蘭替父從軍保家衛國可歌可泣的精神。文章使用較多的寫作方法,包括對偶、對比、排比以及反復等,不同的寫作方法會描繪出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情境襯托出花木蘭的內心世界,同時由內心世界傳遞出人物質樸生動的傳統文化精髓。語文教師圍繞課文主旨,設立多種閱讀話題,包括寫作手法、人物形象特點以及傳統文化等話題。學生在閱讀中,會細細品味文章中語言的表達方式,不僅增強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及審美水平。

四、 從課堂到課外,從傳統到現代

初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占比較少,單純依靠課堂教學,只能使學生理解文言文淺表的知識,無法深刻體會傳統文化的精髓,更談不上讓學生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初中語文教師應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將文言文教學逐步延伸至課外教學,并靈活運用現代技術,將傳統與現代相互融合,使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獲得現代技術的支持,并且通過現代技術推動文言文的發展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中國古典文學中涉及的文言文內容,均是經歷漫長的時間流傳下來的經典,但是語文教材設置的科目有限,語文教師應采用聯系課外的方式,指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文言文。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文言文知識時,需要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挑選古典文學,使學生挑選的文言文,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選擇的文言文與學生生活存在密切的關系,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生活化意識,才能在生活中感受古人傳遞的思想,并以此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意識。

猜你喜歡
文化背景文言文初中
小題精練(二) 文言文翻譯
小題精練(一) 文言文翻譯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東戲劇
論文化背景知識在訓詁中的作用
英語教學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我國意識形態工作的探索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