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覺文化語境下插畫圖像語言在書籍封面設計中的應用

2021-08-29 07:02陳千雪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21年8期
關鍵詞:插畫隱喻書籍

陳千雪

(金斯頓大學,倫敦 KT12QJ)

引言

插畫作為一種視覺傳達形式,在當代書籍封面設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插畫如何與書籍內容產生關聯、傳達主題思想,以及如何更好地為封面設計服務,成為了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本文試圖從插畫圖像語言在封面設計中的意義開始論述。

一、構建插畫圖像語言在封面畫設計中的意義

(一)提供封面畫設計的表現方法

現代書籍的封面被要求必須能夠吸引讀者,更多地在視覺上傳達書的主題,激發讀者的興趣。眾所周知,中國早期的書籍設計,封面設計幾乎是唯一內容,而繪畫作品是書籍封面畫的主要來源,因此被稱之為“畫封面”。在新文化運動以前,這些封面畫的內容往往不具備設計感,對傳達書籍思想的作用也很有限。在之后的發展中,中國的封面設計越來越注重書籍內外視覺的聯系,對于西方的藝術與設計進行了更深刻的學習和研究。在封面設計已經經歷了充分發展的當代,插畫作為繪畫藝術的一個分支,因其所具有的對文字的闡明、說明、補充的功能,成為了封面的視覺元素的重要構成,是具有無限發展空間和潛力的一種藝術表現方法。

(二)彰顯封面畫獨特的視覺文化效果

1.提高書籍的市場競爭力

封面是一本書的窗口,優秀的封面設計對書籍的形象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響?,F代書籍在自由競爭和盈利模式中,其商品屬性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讀者無論是在實體書店還是在電商平臺購買書籍,封面的視覺元素往往是最先被看到的內容,也是最容易被吸引的內容,所以封面是書籍的“臉”,是讀者的向導。插畫的視覺語言往往比純文字、簡單的圖案和攝影作品更具有視覺沖擊力和趣味性,從而獲得讀者的青睞,提高書籍被試讀、購買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電商平臺和自助出版平臺的流行和發展,讀者在網絡上閱讀和購買書籍的占比日益增大。而在這些平臺中書籍往往是以縮略圖的形式在虛擬書架上展示的,封面設計的重要性顯得更加突出。在讀者只能看到封面縮略圖的情況下,插畫作為一個醒目且所占面積較大的視覺元素,在提高書籍被點擊瀏覽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與書籍內容交相輝映

封面插畫能夠對標題做出闡述、解釋和補充,以巧妙的方式呼應標題文字內容。文字描述具有模糊性,這種“不具體化”需要插畫“明確具體”化。文字的描述需要接收者的想象來構建形象,而插畫卻能創造一個可視的、一目了然的形象。因此,封面設計中采用插畫元素,往往比標題更直觀、更有效地展示書籍內容所想傳達的信息。此外,不同風格的封面插畫能表現不同的主基調和感情色彩,使讀者對書籍的內容產生猜想和預測,從而產生一種期待感。

例如,法國畫家Florent Chavouet的旅行繪本《東京漫步(Tokyo On Foot)》,這本書的封面采用了東京街邊民居的手繪插畫和手繪的標題字體。封面插畫的風格色彩豐富且明亮,筆觸質樸活潑,表現了本書內容日常、輕松、溫馨的主基調。

3.提高讀者的審美感受

插畫不僅具有傳達的作用,還具有審美的意義。插畫作品不僅承載著插畫設計師的審美觀念、哲學思考,對作品內容和作者風格的理解,還有獨特的藝術處理方式。新奇具有感染力視覺效果的插畫設計,能夠提高書籍封面的藝術價值。插畫真實的生活感和藝術感染力,不僅能夠幫助書籍本身有效傳達信息和情感,還能使讀者感受到色彩、線條、意境的插畫之美,并對書籍內容產生興趣與期待。

例如,兒童讀物的封面插畫大多有擬人化的、風格夸張、色彩鮮艷、線條簡單、便于識別、敘事性強的特點,符合兒童的情景感知能力和情感心理特點,容易被孩子接受和認同。因此,封面插畫也有助于書籍發揮其教育的功能和意義。

不難看出,插畫的上述研究并沒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所以,使用現代意義上的圖像學作為理論基礎,就顯得極為必要了。

二、插畫圖像語言在封面畫設計中的呈現分析

(一)歐文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學

現代意義的圖像學的提出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圖像學研究》的面世,使圖像學成為藝術史研究的必需學科。從此,藝術史不再囿于對風格的研究上,而是開啟了對圖像學研究的新時代,任何形式的藝術與設計研究都離不開對圖像學的研究。

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學在作品的主題和意義中區分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第一性或自然的主題(Primary or natural subject matter)。某些純粹的形式,例如線條、色彩或其他物理材料所構成的形態被視為自然對象的再現,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被視為事件,對象的特征和表達作品的主題。在這一層次上,憑借實際經驗、洞察對象和時間特征,獲知意義。

第二層次是第二性或程式主題(Secondary or conventional subject matter)?!暗诙曰虺淌揭饬x”載體的母題(圖像)的組合在今天被習慣稱之為故事或寓意。在這一層次上,憑借原典知識、洞察特定主題和具體的對象,獲得圖像的歷史文化涵義。

第三層次是內在意義或內容(Intrinsic meaning or content)。這一層次構成了“象征”價值的世界,也就是將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中純粹的形式、母題、圖像、故事和寓意視為各種根本原理的展現。這一層次的研究,主要憑借綜合直覺,洞察人類心靈的基本傾向,探索圖像的宏觀深層意義。

毋庸置疑,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學對分析插畫作品在封面設計中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因為書籍所傳達的思想本身就深受時代、文化、國家等因素的影響,那么來佐證、闡明和解釋書籍內涵的封面插畫自然也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分析一幅封面插畫時不能僅僅局限于其表達主題的方式和風格,還要把它放在社會和文化背景下分析其深層的內涵。下文將運用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學理論,對插畫進行概念探究、視覺傳達的解釋和符號學分析。

(二)插畫藝術概念及特點

插畫的英譯illustration在牛津字典上是照明、啟明、闡明、說明的意思。插畫廣義上是指滿足人類生活上的各種需要而進行的繪畫活動,隨著人類活動的復雜化和多樣化,插畫應用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大。從遠古時期的描繪生產活動和宗教儀式的巖洞壁畫,到為了宣傳教義圖解經文的“變相”和宋元小說中的“出相”,再到各類書籍中闡明、補充和解釋文本內容的插畫,再到現在被廣泛運用于書籍設計、海報設計和其他不同領域的插畫,都屬于插畫的范疇。

現代意義上的插畫是指刊物中的文字間所插入的各種圖畫,所以一開始又被叫做插圖。插圖對文字起襯托說明、解釋補充的作用,它的范疇要比插畫廣一些,它還包含攝影作品和獨立于文字的繪畫作品。插畫主要以畫為主,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和表現性,是處于傳統美術與平面設計之間的一種藝術設計形式,也是二者的結合體,這種結合使插畫不僅具有傳統美術的藝術性,還具有了視覺傳達的作用。目前插畫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早已超越了“照亮文字”的輔助功能,插畫藝術由于其獨特的形象性、敘事性和多樣性等特點,將藝術創作和生活需求緊密相連,為其附著的對象增強了競爭力和藝術感染力。

(三)作為視覺傳達設計的插畫設計

1.視覺傳達設計對插畫的需求

視覺傳達設計是商品競爭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它不能僅僅是單純的藝術,還必須具有實用的價值。所以,如何選擇視覺傳達的表現形式和設計方法、如何將主題思想和設計構想轉化成視覺元素傳達給消費者就變得至關重要。插畫相對于一般的平面設計,其感性色彩和文化氛圍更加強烈,表現方式更具有多樣性和創新性,極大地豐富了視覺傳達設計的表達語言。目前插畫被廣泛應用于書籍、包裝、海報、展示、多媒體交互等眾多領域。

2.視覺傳達設計中插畫的表達

(1)設計思路和方式的創新

創新是對于熟悉的事物的一種再創作。采取新的觀察方式和表現手法,將人們所熟知的、缺乏新意的事物以一種新奇的面貌表現出來,超越人們固有的印象和經驗。合理夸張就是創新的一種手段,它是將一些普通的、常見的事物做藝術化的處理,例如變形、拼接、打散重構等方式,使之超越事實又不背離事實,新穎獨特而具有強烈吸引力。創新是使插畫設計保持與眾不同、佼佼不群的一劑良方。

(2)單純化的視覺表達理念

插畫作為對文本內涵的視覺化表達,要有敘事的強歸納性和概括性。表現方法不能過于含蓄曲折,而是要直白、鮮明、一目了然。這種具有單純性的表現方法對表現對象進行了歸納整合,突出了主要表現對象的基本特征,減弱或排除了非重點或次要的元素,這有助于插畫表達的內容被識別和記憶。單純化不是簡單化,它并沒有減少表現的內涵,而是將這些內涵進行了概括化處理,再反復推敲畫面的構成,呈現出單純且耐看的視覺成果。

(3)擬人化的表現手法

插畫中的擬人化手法將無生命的物體、有生命的動植物、無形的思想概念等,賦予生命以及人格化特點,采用夸張和變形的設計方法,使形象更加具體、生動。對表現對象的擬人化處理具有極強的感情渲染效果,以美好的感情、美觀且具有趣味性的人型來表達主題,并輔以背景,能提升主體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拉近與觀者的距離感,引發情感共鳴。

三、插畫的符號學分析:象征·隱喻·敘事·符號——插畫視覺在封面畫中的圖像化傳播

書籍封面的插畫設計,能夠表達出文字難以表達的視覺語言信息。插畫視覺在封面中的圖像化傳播功能主要通過象征嵌入、隱喻建構、敘事闡述、符號能指等方式實現引導認同。

(一)象征嵌入:插畫語言的表征功能

象征主義簡單來說就是用形式代替概念,作為習慣代表。使用在一個群體或文化中持有共同的意義的特定的人物、自然主義圖像或抽象的圖形表達某種事物或觀念就叫做“象征”。在封面的插畫設計中,象征表達主題思想的方式,會使得作品呈現神秘和詩意。

《苦悶的象征》(圖1)是魯迅1924年購得廚川白村的日文原著并譯成中文出版。其封面為陶元慶所作,采用變形夸張的藝術手法,勾勒出一個齒邊的圓形如桎梏,半裸的女子黑發長披,腳夾鏜叉,舌舔尖刃,紅、黑、灰多色線條交織表現出扭曲與凄艷。封面的女子插畫象征著生命力受到壓抑之后的掙扎與不屈,文學是苦悶的象征,文學是生命受了壓抑而驅使作家創造的,封面畫在視覺上傳達出了本書的主題與實質。

圖1 《苦悶的象征》

1946年增訂版《傳奇》(圖2)的封面是張愛玲參與創作的。歲月靜好的仕女背后,突兀出一個比例不對的藍色的詭異的現代人形,有一種令人不安的,生活時時刻刻被窺視的緊張感。此封面象征著書中所處時代新舊觀念及道德體系交替下的迷惘、失落與瘋狂。

圖2 《傳奇》

(二)隱喻建構:插畫語言的修辭內涵

圖像并不是單純的呈現物,而是包括了多層次內容和內涵的視覺載體,圖像背后的隱喻往往才代表了圖像的真正含義。視覺隱喻是指概念、人、地點、事物或想法通過圖像進行類比或聯想的一種具有創造性的表現手法。在書籍的封面插畫設計中,書籍的內容和思想就是隱喻中的主體,而書籍的思想經過藝術加工后暗示在了書籍封面的插畫上,插畫的內容就是隱喻中的喻體,主體和喻體間有著高度的相似性和關聯性。隱喻的設計手法常見于文學作品的封面插畫上。

《8:All True Unbelievable》(圖3)是2007年出版的艾米·法塞爾曼的個人回憶錄,讀起來非常像一本日記。封面設計師在深入了解了作者的經歷和復雜的思想后,用花樣滑冰會在冰上重復劃過呈現的“8”圖案來隱喻通過重復和人類的無意識行為來學習的理念。

圖3 《8:All True Unbelievable》

《Indelicacy》(圖4)的封面是用藍色的漸變底色配上鮮紅的花紋,反復疊加的金絲雀、蠟燭、芭蕾舞鞋以及書頁構成的插畫,從封面隱喻的信息大概能夠獲得書本內容,是女性關于夢想、自由、掙扎的故事。

圖4 《Indelicacy》

(三)敘事闡述:插畫語言的故事傳播

敘事是將事件、人物、背景和視角相連通的文本闡述,是一種基于事件的“講故事”的形式。插畫設計中的敘事手法強化了視覺語言中的內在聯系與邏輯思維,將故事的敘述與藝術表現相結合,通過語言、圖形、色彩等形式表現故事性畫面,用較為直觀的方式向讀者傳達書籍的理念或內涵。敘事類插畫體現營造出引人入勝的故事氛圍和強烈的情節感,令讀者根據標題充分展開聯想,對書籍內容進行猜想并產生期待感。

《家》(圖5)是呂敬人早期的書籍設計作品,封面上白色的燈籠述說著一個近代封建家族的沒落,也預示著光明的到來;大大的“家”是牢籠也是羈絆,年輕人是痛苦退縮還是反抗新生?讀者從封面也能“看”到書中形形色色的矛盾和沖突。

圖5 《家》

《白鯨記》(圖6)的封面設計師對小說內容非常清楚,抓住了一個男人和一條鯨魚的情節主題,創造出一個令人驚嘆的插畫設計,追捕白鯨報仇的過程道險且長,獨斷專行,偏執狂熱,書中內容在封面插畫中清晰展現出來。

圖6 《白鯨記》

(四)符號能指:插畫語言的圖像闡釋

符號是某種意義的指代,將某種文化元素提煉或意指為符號。圖案、圖像、文字組合,抑或雕塑、建筑、自然景觀,一個人物或一種思想,都可以成為符號。插畫設計中經常使用符號來指代某種事物或思想、表達情感態度。在封面的插畫設計中運用符號能夠更準確、精煉地展現書籍的文化氛圍,引起讀者的共鳴?!禩he Tokyoiter》(圖7、圖8)是一個在線虛擬雜志,并不存在于現實世界,雜志的每一期僅有封面,沒有內容,但封面插畫的日本文化符號特征顯著,無需文字描述,已勝過千言萬語。

圖7 《The Tokyoiter》

圖8 《The Tokyoiter》

結語

綜上所述,封面插畫設計對于書籍設計的意義重大,它不僅能夠增強書籍的市場競爭力、輔助傳達書籍的主題思想和信息,還能夠提高書籍的藝術性和審美價值。在進行封面的插畫設計時,封面插畫設計和書籍內容相互關聯的方式有很多,不僅僅使用單一的象征、隱喻等手法,而可能是將數種手法相結合。故此,設計學的學者和設計師應該對圖像學進行一定的學習和了解,理清插畫圖像語言表達意義的原理和途徑,才能設計出對讀者更有吸引力、更具感染力、更能貼合書籍所傳達信息的封面插畫作品。

猜你喜歡
插畫隱喻書籍
魯迅與“書籍代購”
中國書籍享譽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國書籍享譽海外
就要緊緊粘住你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活的隱喻》
曹文軒主編的書籍
治愈系插畫:藝術中的幽默
無臉小插畫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