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用戶情感體驗的黃大仙祈福文化產品設計

2021-08-29 07:02武志軍楊熊炎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21年8期
關鍵詞:祈福文創情感

武志軍,楊熊炎

(1.福建工程學院,福州 350118;2.福建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設計創新研究中心”,福州 350118;

3.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祈福文化是中華悠久傳統文化,伴隨著人類歷史發展,祈福文化形式更為豐富多彩,祈福內容基本為祈求平安健康順利,以及實現個人目標與愿望等。在日常生活中,民眾會根據自己的信仰選擇合適的祈福文化產品作為情感寄托的載體。在體驗經濟的社會背景下,結合黃大仙傳說廣泛的民眾基礎與文化內涵,融入用戶體驗理論,提升用戶體驗愉悅性,探索黃大仙祈福文化產品創新設計方法。

一、黃大仙文化傳說

黃大仙原名黃初平,被尊為黃大仙。黃大仙文化發源于浙江金華,向南傳播得到廣大民眾信持,黃大仙的傳說在粵港澳臺以及東南亞國家華人中信仰者眾多。2008年,“黃大仙傳說”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大仙文化是海外華人內心深處的文化記憶,更是一種精神寄托與精神歸宿。

浙江金華作為黃大仙文化發源地,近年來,金華市將黃大仙文化作為聯系與溝通港澳臺民眾的精神橋梁,多次舉辦與黃大仙傳說相關的廟會、旅游節活動,婺劇《黃大仙的傳說》(2006年11月)的演出,浙江康仕成影視文化公司拍攝的“黃大仙傳說”大型電視劇《赤松山魂》(2007年完成)演播,以及其他相關的黃大仙論壇交流文化活動,這些活動為黃大仙文化產業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也為黃大仙祈福文化主題產品開發積累了市場資源和用戶基礎。

黃大仙被譽為吉祥之神,有著“普濟勸善”的精神品質和“有求必應”的群眾口碑,因而深受善信崇祀,“善”和“仙”構成了黃大仙文化的基本觀念。黃大仙信仰與地方風物民俗的緊密結合,生活氣息較濃,這些獨具特色的民間傳說與民俗風物豐富了黃大仙的文化內涵,也讓黃大仙人物內涵更加立體豐滿起來,黃大仙文化就在普通群眾生活里。這些豐富的民俗風物與景觀遺址為祈福文化主題產品開發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雖然黃大仙傳說中內容豐富,但黃大仙文化旅游產品尚處于待開發狀態。

二、用戶情感體驗闡述

用戶情感體驗是用戶通過使用產品所產生的感覺體驗與情感體驗,以消費者的心理感受為主導,通過產品的屬性、交互行為以及情感映射來滿足感性需求,包含行為、認知、情感、信仰、喜好等多個方面的內容。美國心理學家唐納德·A·諾曼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將情感體驗分為三個層次,即感知層面、行為層面和反思層面,分析用戶情感體驗與設計的交互關系,感知層是以人體本能五官感知為主導的層次;行為層是以用戶行為習慣為主導,通過產品提供符合用戶使用習慣的操作以獲得愉悅的感受;反思層注重對文化內涵的多方面關注,具有多元化特點,以獲得內心觸動性與情感愉悅性。

黃大仙祈福文化產品通過以用戶體驗為主導,以感官體驗、行為體驗以及情景化體驗來滿足用戶精神層面對幸福、平安的祈愿,突出“祈福、惜福、祝?!钡闹黝}?;谟脩羟楦畜w驗視角,分別從感知層、行知層和反思層分析黃大仙祈福文化元素,如表1所示。感知層、行知層和反思層分別代表用戶體驗的不同層次,不同層次對應不同消費層次的用戶,用戶情感體驗三個層次并不是獨立存在的,體驗三層次是綜合作用,互為觸發,三個層次內容互為交錯融合能強化文化主題,提升文化識別性,提升產品文化魅力,增強用戶愉悅性和滿意度。

表1 基于用戶情感體驗的黃大仙祈福文化元素分析

三、基于祈福文化的黃大仙產品開發

祈福文化產品以文化性、體驗性為主,強調用戶的心理層面與情感層面的正向積極反饋,因此在產品設計上考慮融入用戶體驗,將祈福文化產品所蘊含的祈福意義、文化內涵進行充分傳達與展現?;谟脩羟楦畜w驗的黃大仙祈福文創產品設計,以用戶體驗三層次要素為主線,在感知層、行知層和反思層分別以有形的形態象征轉化、行為體驗與故事情境還原詮釋方向。黃大仙祈福文創主題產品目標消費人群定位于有善心、以及有饋贈禮物需求的人群,用戶通過購買產品載體而消費的是“平安和健康”的訴求。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祈福文化主題容易帶有宗教性質,在設計過程中必須擯除迷信成分,在新時代文化價值背景下,祈福文化產品要傳遞積極的、正面的、向善向美的正能量。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結合用戶對祈福文化產品需求分析,融入用戶情感體驗層次,以情感映射方法為指導,不同的體驗層次和需求層次對應相應的映射方法,并通過運用恰當的方法表達創意,如表2所示。在黃大仙文創產品設計流程中,首先合理確定用戶需求與體驗層次,然后確定體驗要素和文化元素,接下來應用合適的情感映射方法將文化元素與產品載體有機融合,創作符合用戶體驗的黃大仙文化主題產品設計?!捌桨才c健康”是用戶基本的需求,屬于認知層,側重于人的經驗以及直接的感官感受,最直接體現在感官體驗層次,以圖形映射方法探索“形與意的轉譯”?!靶南蛏啤笔巧缃恍枨?,更多體現在歸屬感的需求上,屬于實用層,側重于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務實性需求,這一層次需求體現在用戶與產品的趣味性,以及交互動作反饋上,以關聯性映射方法探索“過程體驗”“參與體驗”以及“趣味性體驗”?!白非笮腋!笔恰白晕覍崿F”需求,體現在主動實現個人價值,屬于情感層,在這一階段以象征映射方法探索文化故事在文創產品上的敘事性和再現性,以產品講故事方式傳達黃大仙修仙實現個人價值的奮斗與勵志事跡以激勵用戶追求個人幸福。

表2 情感映射方法轉譯過程

(一)感知層面

用戶通過五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與祈福文化產品屬性(形態、色彩、質感)進行交互,產生愉悅感,更易于感知產品所帶來的賜福感、保佑的幸福感,從而對祈福文化產品產生認可。

1.視覺體驗

祈福文化應用于首飾設計由來已久,古人常佩戴玉飾、金銀首飾以及護身符等類首飾以達到祈福辟邪之用,道教類各種辟邪祈福符咒在民間廣為流傳,大眾消費者對于祈福類首飾產品較為熟悉。黃大仙形象在信徒和游客群體中有較強的知名度和文化魅力,黃大仙被譽為吉祥之神,這是黃大仙文化的認知語境,張住群設計的黃大仙首飾(圖1),將簡化后的黃大仙塑像應用于黃金首飾上,以直接的圖像映射方法帶給用戶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給用戶帶來正向積極的心理暗示——祈福平安,守護健康。在材質上,黃金首飾在民眾中的接受程度普遍較高,在祈福文化意義基礎上,兼備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

圖1 黃大仙首飾設計

2.嗅覺體驗

氣味是人類已知的有用的刺激物之一。鼻子中的芳香接收組織與腦部負責記憶與情感的區域是直接連接在一起的,通過嗅覺的愉悅使人的精神煥然振奮。王玉超設計的這款“羊角香”將金華黃大仙牧養修行的神話傳說融入到熏香文化當中(圖2)。該羊角香以黃大仙神話故事為設計的源頭,用戶沉浸在沉香氣味之中,閉上雙眼潛心養神,在嗅覺和心靈冥想的體驗上,內心會達到平和,香的美好特質和飄渺彌漫的輕煙,被視為能上達天聽表達虔誠的祈愿之意。當點燃這只羊角香時,此時能意會到黃大仙牧養修行時在塵世中片刻的寧靜?!把蚪窍恪币陨裨捁适聻樵O計的源頭,結合人們修行焚香的習慣,創作出這一獨具黃大仙文化特色的產品。底部托盤內置槽位,使用方便有趣,使用完一根香可以順手拿根香點燃,不需要額外放置香的容器,增加用戶操作體驗的便利性。

圖2 羊角香

(二)行知層體驗

行知層體驗強調用戶與產品的互動動作關聯而獲得滿意的體驗感受,以關聯性映射方法探索“過程體驗”“參與體驗”以及“趣味性體驗”。

1.情境體驗——情境性

情境體驗強調用戶與產品的互動情境性,以及保持體驗過程愉悅的持續性,情境主題是情境體驗發生的基礎,體驗是情境影響于人的心理感知與情感映射。以用戶熟悉的情景主題引導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感受產品的使用狀態在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用戶心理產生微妙的情感變化,從而加深對產品文化的認可度,提升產品識別度。徐成媛設計的黃大仙鶴云亭香燭(圖3),此香燭靈感源于詩句“群羊化石今尚在,雙鶴排空去不還”。雙鶴飛翔于黃大仙遺跡之上,采用紅白黑色調突出黃大仙遺跡莊嚴感,當蠟燭燃燒過程中逐漸露出燭內的黃大仙宮,香燭用完之后展現出來的大仙宮模型可以當作藝術裝飾品。鶴云亭香燭以黃大仙宮為祈福載體,將原本簡單的香燭燃燒過程轉化為一場心靈祈愿的體驗,給人一種祈福情境還原空間感,使人產生情感共鳴。

圖3 基于使用過程的香燭設計

2.參與式體驗——互動性

對于黃大仙文化主題產品設計而言,以用戶體驗要素為導向,結合對黃大仙文化元素的整理,同時考慮到用戶參與黃大仙文化的體驗形式,多以上香、搖簽卜卦、掛許愿牌等為主,這些參與式文化體驗形式,用戶在各種影視劇、故事傳說等途徑中均會耳濡目染,為體驗式產品開發奠定了認知語境。用戶與黃大仙文化產生操作上的互動能帶來更為直接的感官體驗,產生更為深刻的情感體驗,體驗所持續的時間要長得多。如圖4所示的廖瑾、肖耀華、江國周設計的靈簽轉盤,以搖簽卜卦為主題,把黃大仙文化元素和轉盤結合起來,引導用戶把生活中的“小煩惱”“小糾結”“小猶豫”巧妙地結合起來,體現出文創產品的參與性、趣味性以及實用性功能。轉動陀螺轉盤,轉盤停下之時,箭頭所指便是我們想要的答案,創造了一個具有趣味性的使用過程,讓原本司空見慣的小動作變得更具樂趣,搖簽卜卦與轉盤求福簽具有較強的動作關聯與意義關聯,黃大仙祈福文化在自然而有趣的轉盤活動中呈現出來,這樣美好的使用體驗也與祈福祈愿相吻合了。

圖4 靈簽轉盤

3.萌文化體驗——表情包娛樂化

近些年來,文化元素的萌化表達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尤其是表情包娛樂化表達,包括表情包的IP應用。萌文化內涵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純真,能夠緩解壓力,受到年輕群體的喜歡。IP表情包是現代網絡的產物,是萌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表情包已經成為眾多文創產品文化表達的載體,在形態上以卡通形式呈現,并以明快色彩和個性化特征呈現,結合網絡新詞匯進行視覺化呈現。何亞楠設計的“萌神黃大仙”融入“萌文化”特征,以特征鮮明的流線勾勒黃大仙形態,運用變形、夸張等手法,用活潑的色彩賦予黃大仙可愛和元氣的特征,突出表現黃大仙更具親和力的形象,讓道教文化年輕化起來。確定黃大仙“萌文化”特征基調后,以“萌神黃大仙”為主題進行IP應用,推出一系列衍生品,更能獲得年輕群體的青睞,例如表情包、手機殼、文具、飾品等日常用品。這些IP衍生品成本較低,受眾較廣,也是黃大仙文化較佳的宣傳載體,從而更好地帶動黃大仙旅游業的發展。(圖5)

圖5 黃大仙表情包等IP衍生品

(三)反思層體驗——敘事性、再現性

反思層強調情感的感性體驗,以敘事性和情境再現來打動用戶,深入挖掘隱藏在文創產品背后的故事,將文化故事以易于識別的形態展現出來,使人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獲得用戶強烈的情感認可。用戶對文創產品所表達的內涵,亦可通過敘事性表達呈現出來。黃大仙修煉成仙傳說一直是勵志性故事,可以挖掘故事背后的隱形文化因子,以及文化內涵與激勵性精神意義,將故事蘊含的文化內涵可視化、實物化,賦予文創產品敘事性,激勵人們積極主動追求個人價值,為實現自我理想而奮斗。孫亦涵、黃俊祺、蔣如意設計的仙橋燈(圖6),以“羽化飛升”和“叱石成羊”故事為文創敘事素材,提取橋梁的造型和羊角的紋樣,以仙橋為文化載體,再現黃大仙修仙成功的意義,激勵后人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感。這是一款可折疊可調燈光亮度的臺燈,使用時張開兩片燈頁,張開的角度越大,燈光的亮度越強,同時根據不同的放置需求可以彎曲燈頁以達到穩定和想要的照明效果。出于增加使用趣味性和亮度調節需求的考慮,以橋梁的形態為靈感,實現不使用情況下一定程度上節省空間的目標,增加更多的造型,合理的亮度調節在保證功能的基礎上增強體驗感。仙橋燈較好地傳達了黃大仙文化內核,將其精神融進了當地文化,用作品講好了黃大仙的故事,用產品講述了中國的傳統故事。

圖6 仙橋燈

四、結論

祈福文化主題產品逐漸受到年輕用戶青睞,通過用戶體驗理論的融入使得祈福文創產品更能讓用戶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通過分析用戶需求層次與用戶體驗要素的對應關系,尋求合適的情感映射方法,探索祈福文化需求與文化元素在文創上的視覺化表達,提升用戶體驗上的愉悅性和滿意度,提升產品識別性,更好地帶動黃大仙文化的傳播并促進景區旅游業的發展。

猜你喜歡
祈福文創情感
頭骨祈福
摸馬祈福
陶溪川文創街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祈福
《歲寒三友文創海報》
“不落灰”的文創
情感
鏵芯文創
詩歌與情感的斷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