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定藝術“高照”的研究與調查

2021-08-29 07:02谷博嶼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21年8期
關鍵詞:新城師傅藝術

谷博嶼

(南開大學 文學院,天津 300071)

正定縣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北部,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①。歷經數千年的積淀,正定承載著無數的優秀傳統物質與精神財富,除了久負盛名的“五大古寺四大古塔”②,還有像“常山戰鼓③”“舞獅子”等這樣的傳統民俗文化藝術,正定高照便是其中之一。

高照,又稱(中幡)④,因其主要傳承地為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新城鋪村,故此多稱“正定高照”。新城鋪村地理位置優越,地處多縣市交界處,春秋時期鮮虞國定都于此(圖1),將其發展成為舊時要塞,后唐、宋等數個朝代為傳遞信息,均于此設立驛站;《正定縣志》中記載了清代新城鋪的狀況:“府城驛,在城東北45里屬真定府,驛馬68匹,馬夫34名,獸醫1名?!笨梢姰敃r的新城鋪村作為驛站的高度成熟。直至明代正式命名其為“新城鋪”,新城鋪所承載的歷史光輝,從現存“馬號”⑤遺址也可略探一二,充滿了民俗性的正定高照正是孕育、發展、成熟于此。

圖1 鮮虞國(今新城鋪村)所處位置

正定高照形似“華蓋”,上有5層傘,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寓意五谷豐登;竹竿上方有十根翅雞翎代表十全十美、國泰民安;兩邊各一繡球及角旗代表幸福美滿,幡衣寓意吉祥如意(圖2)。表演形式為運用不同的姿勢(如二郎擔當、旱地拔蔥、雙武花等),將高照拋擲空中(圖3),并用身體多個部位承接,類似于雜技中的“頂竿”⑥。其間需要保證高照不沾地并穩步前進,隨以鼓鑼等工具。表演時場面宏大驚險、引人注目。正定高照因其高度的觀賞性和技術性而深受人們喜愛,但因形制復雜、沉重,使得它的學習對于使用者的生理、心理素質要求都很高,真正能夠掌握核心要領的傳承者屈指可數,郭建兵目前為正定高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唯一傳承人。日前我們就正定高照的傳承對郭建兵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訪談。

圖2 現存高照組成樣式及尺寸

圖3 藝人用不同身體部位承接高照

郭建兵,正定縣新城鋪村人,十三歲左右師從董占友開始學習高照技藝,經過十幾年的刻苦訓練,技藝嫻熟。迄今為止,郭師傅不僅將高照帶到各地進行表演,并且積極為正定高照申請非遺保護,現為正定高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唯一)⑦。在目前正定高照沒有正式表演隊伍的情況下,獨自堅持正定高照的教學、普及與演出組織等傳承活動。

一、正定高照藝術的產生與傳承

正定高照,源于民國以前。古代皇帝出行時,伴有盛大的儀仗隊,隊伍中有士兵專舉幡旗?;实鄱啻纬鲂惺沟眯鲁卿伆傩盏靡砸姷绞勘鴴佀aζ?,便開始模仿。隨著百姓審美、娛樂等需求的變化,士兵的幡旗開始在百姓手中,發生形制上的變化,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正定高照⑧。

在解釋高照的由來時,郭師傅說道:“古時候皇帝出征打仗的時候,旗手們會舉著一根吊著幡旗的竹竿,這就是最初的高照,他們沒有事情的時候扔旗子耍,慢慢地就演變成各種好看的動作,經過這個新城鋪啊、或者打仗的這些地兒,老百姓看著(旗手扔旗子的動作)挺好看,就開始自己找旗子扔著玩,后來沒有戰爭了,國盛民強了,或者哪兒有個喜事、過個廟會了,找它慶賀慶賀哩?!?/p>

正定高照的誕生是具有偶然性的。高照起初只是旗手手中的幡旗樣式,后為了保證高照拋擲空中之后的美觀,當地百姓逐漸將高照的樣式脫離幡旗的范式,將旗面部分拉長,使得高照拋擲空中后形成一種卷曲的美感(圖4);旗手們向上拋擲幡旗的單一動作也發展為了數十種表演形式。由最初閑暇時刻拋耍幡旗到如今完善的高照表演系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間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圖4 正定高照被拋擲空中時的卷曲形態

談及高照的傳承,郭師傅說道:“咱們國家現在就是‘兩幡一照’,嘛叫‘兩幡一照’?中幡和高照是一種東西,天橋的中幡、香河的中幡、正定的高照,這是國家級的東西,其他的都不能算,這個需要經過一代代的傳承,我現在是第六代,我現在的仨徒弟是第七代,還往(以)前再追,也追不到了,(老師傅)都去世了?!?/p>

由于民間藝術所具備的不同于學院派藝術的民俗性,百姓不會去專門對它的發展歷史進行研究與記載,更多為“師傅教徒弟”這種直接性的口授形式,因此,現在很難去追溯其更多的發展歷程。

“我從七、八歲上跟著人家練少林寺功,練少林拳。到了我十二歲,我胳膊傷到了,等好了之后不能再練(少林拳)了。我是六零后,那會兒窮,吃不上飯,得挖野草吃。我才十幾歲,我看著去哪兒耍高照請你吃飯哩,為吃,就去拼了命地耍高照哩”。

據郭師傅回憶,起初正定高照的傳承人是并不會招收外姓徒弟的,講究自家傳承,“父傳子、兒傳孫”一代代地進行傳承。但是高照藝術由于本身操作所具備的高難度,加之表演收入微薄等因素,造成了傳承人的后代不愿從事于高照傳承工作的境況。因此,為了高照藝術得以繼續傳承,傳承人不得不開始接受外姓徒弟。

二、正定高照藝術的形制與舞動方式

現存的正定高照總高9.9米,寬5.5米,總重73公斤,竹竿直徑為15厘米,高9米,竹竿下方固定用的鐵箍直徑15.2厘米,厚0.8米,高1.5厘米。表演者在表演時將其拋擲空中,在落地之前用額頭、鼻梁、手肘或者手去接住高照。不同的承接方式呈現的視覺效果不同,每個動作也有不同的名稱?!拔覐男∈畮讱q上就開始耍高照了,到今年我都五十五歲了,現在唯一能把這個耍下來的,就我自個兒了,我培養的三個徒弟才能把基本動作完成,教高危險的動作,比如把這個東西(高照)去扔到腦門上(去接),或者扔到牙上、到鼻梁上,他們都不敢,你看這高照一百多斤,砸到你鼻梁上,砸塌了就,可是你不去鍛煉這個鼻梁骨的承重力是不行的。它這100斤的東西你得練到170斤(的承受力),這是在正常的情況下。練不到那個程度根本就不叫他們去碰高照,基本上你(還)得先練上‘槽井’⑨(圖5)(圖6)一段時間?!?/p>

圖5 訓練場中的槽井

圖6 郭師傅示范使用槽井

通常在無風的情況下進行表演是相對而言較安全的,將高照上下拋擲、承接,高照的重量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如初學者使用的高照,在無風狀態下約為40斤。但若是在有風的狀態下,人的承受力必須要達到高照重量的三至四倍,當風力到達4或5級時,就不能進行高照的表演了。

“現在是用竹板,像以前我們都拿家里的搟面杖(往頭上砸),你現在拿著啤酒瓶子隨便往我腦袋上使勁一砸,我這個腦袋根本就沒事。你得把它(腦袋的承受力)練出來,它(高照)的重量才能往你身上砸,一開始就是拿小木板慢慢砸你的頭,‘疼不疼不?’邊打邊問,慢慢加重力氣。一直敲到你的肉皮子(變得瓷實),你看我腦袋的這兩個(鼓包)都是砸出來的?!?/p>

“你不可能只練這一個(部位),高照往下落的時候趕上刮風了,它就落不準(位置)了,所以你得腦袋所有位置都得練,你看我這頭皮都特別厚,像兩張皮,練成這樣就行。再說它(高照)這東西砸你,容易造成頸椎受傷,(嚴)重的情況下,能讓人癱瘓,所以說這是有技巧的,平常人你是練不成的,去教(大眾)基本就讓練練基本動作,抱抱高照什么的,圖個紅火熱鬧?!?/p>

正定高照由于本身的重量以及表演形式需求(向空中拋擲),對于訓練者的身體素質、精神要求都很高,并且一旦決定投身傳承高照其中,就是一生的事業。

三、正定高照傳承現狀

“以前每次去耍這個高照的時候,走到哪兒都是人山人海,都圍著看。最多的一回,是去離我們七十多里地的一個黃莊⑩表演,因為過廟會就喊我們去(表演)。大街上人太多了,根本走不過去,把你圍嚴實了,你看那個樹杈上、墻頭上、房檐上,哪兒都是人,都是為了看這個(高照表演)。最后房子上站得人太多了,把房子踩塌了,還砸傷了倆(觀眾)?!?/p>

郭師傅回憶,在20世紀70年代是正定高照最受歡迎的時間段之一,那時高照隊伍經常需要去新城鋪周邊的縣市進行演出,每次演出,觀眾都表現得十分熱情。郭師傅近些年積極為正定高照申請非遺立項,從縣級、市級最后到國家級,正定高照經國家級非遺的官方認證以及依托現代媒體資源?,其傳承、發展在近些年來得到了一些關注。

“現在玩兒的東西(消遣性物品)多,看(高照表演)的人越來越少了,一堆小孩都不知道高照了。經常也就過年啥時候,政府請著在村子里表演表演。這兩年還好了點,申請非遺后,時不時也來點人過來專門問高照(的情況)?!?/p>

以往的正定高照,是有一個專門的“班子”進行長期排練、表演,當中有師傅,也有徒弟;而現在,并沒有一個專門表演高照的常駐團隊或者任何機構、組織對其進行管理,全由郭師傅一人,自發性地進行傳承與發展。從高照表演的道具準備、人員安排、場地排練到人員的差旅費用,都需郭師傅一人組織安排。正定博物館?選擇將正定高照納入館中進行展覽,需要的資料以及高照道具,都是直接聯系郭師傅?!艾F在(出去表演)都是我自己去,有時候叫上我家孩子,還有叔叔伯伯家里的孩子們一起去,敲鼓都是隨便找幾個人,鼓點敲成了,就在一邊兒,配個場,你跟著我去我一天給你一百塊錢,再開一個大車拉著大家伙去(表演地),都是(臨時)找的人去哩。帶上的高照道具,都是我自個兒準備,我找人家(布料)店里說個尺寸,人家就給我弄,弄下來一個幡衣就幾百塊錢,后來我就讓我媳婦兒用縫紉機做,能省不少?!?/p>

“人家請我出去表演一次,不賠錢都不錯了,也不指著掙錢,就圖個熱鬧。我現在是開了一個中醫診所,出去表演,停業一天也得損失個幾百,但是沒辦法,我不去做,就真沒人做了?!惫鶐煾档脑\所對面就是放著高照道具的庫房,里面放著郭師傅自己準備的所有高照表演道具(圖7),庫房旁邊是簡易訓練場(圖8),村民們也經常到這里鍛煉身體。

圖7 放置在庫房中的高照道具

圖8 由欄桿圍起的正定高照簡易訓練場

四、結束語

通過對正定高照的研究及對郭建兵的訪談,可以看出:正定高照藝術作為一種民間花會藝術形式,其道具造型優美、表演場面宏大,蘊含著新城鋪特有的歷史文化底蘊,已然成為了當地著名的文化符號以及當地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認同的源泉之一;高照藝術的產生、發展都得益于新城鋪作為舊時要塞的天然優勢,也并不是百姓刻意創造而生的,具有偶發性;其發展是當地百姓們一次次地實際使用與表演,在原有軍隊幡旗的形制上進行改進,不斷地追求外表的美觀與使用的規范性,才造就了現在特有的正定高照的樣式與表演形式。

從傳承方式的角度看,由最初的“家族繼承”到了后來的非親非故也可以“拜師”,可以看出高照的傳承也受到了社會變遷的影響,為自身的傳承尋得了合適的道路。高照的重量、高照藝術的高技巧性以及較長周期和艱難過程,成就了其獨一無二的文化和藝術屬性,但也對傳承者的心理和生理都提出了高要求。一代代高照傳承人,用近乎苛刻的要求去挑戰自己的極限,將高照樣式、技藝不斷精進,并創造出了數十種表演花樣,他們的堅持,也更顯寶貴。

正定高照目前面臨了一些傳承困境。正定高照在以往是被人們當作一種生存的手段,是其傳承情況火爆的重要因素,但是隨著現代人的生活條件改善,正定高照對于人們也變成了一種娛樂手段,其傳承的必要性仿佛被大打折扣,愿意投身于此的人相比以往數量大幅減少。目前正定高照藝術僅由郭師傅一個人自發性地傳承,后繼無人的趨勢逐漸顯露,對于這樣一個需要團隊合作才能進行的藝術表演來說,一個人顯然是不夠的,并且高照的傳承由以往的團隊到現在郭師傅一人支撐,造成了對于排演的安排缺乏專門的規則與制度的問題,傳承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正定高照目前的傳承人只有郭師傅一人,人們對于高照的學習熱情不高。結合現有的數字媒體藝術特點,可以嘗試將高照的講授由口授轉換為錄制,這樣對于高照的學習時間限制會得到寬松,并且對于高照的長期發展來看,也更具現實性與可行性。

部分圖片來源:

圖1: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314/01/58655553_821333506.shtml.

圖2:此高照圖樣由國家級非遺正定高照傳承人郭建兵提供。

注釋:

①國家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名單(國務院1994年1月4日批準)。

② 五大古寺:隆興寺、開元寺、天寧寺、臨濟寺、廣惠寺;四大古塔:凌霄塔、須彌塔、華塔、澄靈塔。

③正定縣歷史上是“常山郡”所在地,常山戰鼓因此得名,由鼓、大鈸、小鈸、小鑼等打擊樂器組合而成的一種民間清鑼鼓;常表演于婚喪嫁娶以及節日典禮等場合。(張媛媛.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定常山戰鼓的保護與傳承現狀的研究[J].科技風,2015(01):248.)

④ 高照,取吉星高照之意,又稱中幡。(武威振.正定高照[J].當代人,2012(12):20-21.)

⑤ 馬號:養馬的處所,這里指新城鋪村內的一處遺址。

⑥ 表演者用竹竿在身上做出各種動作,基本相當于雜技中的“頂竿”。主要動作套路有托塔、盤肘、二踢腳、雙武花、單武花、旱地拔蔥、孫猴背劍、二郎擔山、老虎大撅尾、跨欄等。(《彩云長在有新天——璀璨河北》[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17:477.)

⑦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序號:285;項目編號:VI-3.

⑧ 武威振:正定高照[J].當代人,2012(12):20-21.

⑨ 槽井:練習高照時的輔助器材,由一個用來穿過竹竿的圓形以及三條固定的棍形器材組成,將作為高照基本構件的竹竿放置其中,槽井垂直高度須到達所使用竹竿的三分之二,以保證竹竿(包括使用者向上拋擲時)的平衡,幫助新手在其中進行承重力練習。

⑩ 黃莊:位于石家莊藁城市西部的一個村莊。

? 新媒體環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方式更加多元化,傳統文化的魅力被不斷體現出來,弘揚傳統文化的氛圍逐漸明確化,從而在國家軟實力的提升、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宋藝文.新媒體時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J].西部廣播電視,2020(08):65-66.)

? 建成于2019年10月,館內設有專門進行非遺文化展示的展區。

猜你喜歡
新城師傅藝術
師傅開快點兒/你笑起來真好看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詩與遠方
紙的藝術
長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來的那座橋
只會一種
只會一種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