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林格爾剪紙文化特性分析

2021-08-29 07:02王斯雨門小勇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21年8期
關鍵詞:紋樣剪紙草原

王斯雨,門小勇

(內蒙古師范大學 國際設計藝術學院,呼和浩特 010022)

一、和林格爾剪紙文化起源

(一)和林格爾剪紙的文化起源

民間剪紙由于具有制作成本低廉,兼有審美性與實用性等特點,在中國民俗藝術中可以說是最為普及、最受人民群眾喜愛的一種藝術形式。這一古老的傳統藝術在民間長久流傳,并且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步演變,蘊含著鮮明的時代特點與地域文化氣息。

早在10000—12000年前,人們便對藝術與審美進行初期的探索,現代學者發現,在陰山地區的巖石上留下了大量的巖畫,記錄了先人的宗教信仰、審美特點以及民族遷移等信息,是人類最早的文化遺產。約7000年前,彩陶藝術得到發展,已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陶器上的紋飾與剪紙造型非常相似。一些學者認為,剪紙藝術便發源于巖畫與彩陶紋飾。

在紙張發明之前,人們便開始在金銀箔、皮革之類的材料上,利用雕刻、鏤空等技術,制作“類剪紙”藝術作品,這些為后來剪紙藝術的產生奠定了物質基礎。公元1世紀造紙技術的產生,使得剪紙藝術逐漸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與歷史發展進程,并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地域的人們對剪紙藝術有了各自的認識與實踐。

和林格爾地區在古代歷史上曾是中國北方邊疆一塊戰略要地。由于地理位置的險要和獨特,和林格爾成為中原地區與漠北以及更廣闊地區具有過渡性的大通道?!吨袊拿髌鹪葱绿健分兄赋?,“從關中西部起,由渭河入黃河,經汾水通山西全境,在晉北向西與內蒙河套接,向東北經桑干河與冀西北并再向東北與遼西接,形成‘Y’形文化帶,華山腳下仰韶文化與燕山地帶紅山文化就是通過這條通道交流撞擊的”。和林格爾地區正好處于“Y”形文化帶的交叉口的“金三角”區域,在這里南北文化相互碰撞、整合,它們共同孕育了和林格爾剪紙文化的起源與發展,也成為和林格爾剪紙的精神所在。

(二)和林格爾剪紙的流派屬性

郭沫若先生曾就我國民間剪紙的地域特點做了大致區分:“曾見北國這窗花,其味天真而深厚;今見南方之刻紙,玲瓏剔透得未有”。近年來,不少學者分別從地理分布、制作工藝、藝術風格等方面就民間剪紙的種類或者流派進行劃分,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一種藝術形式的發展主要受種族、環境、時代這三方面因素的影響,一個地區的生活環境、風土人情乃至飲食,對本地區的藝術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從地域特征以及文化蘊含兩方面研究民間剪紙主要分為:以廣東、湖北、福建等地區剪紙為代表的南派剪紙;以陜西、山西、河北、內蒙等地區為代表的北派剪紙,以及以江蘇、浙江等地區為代表的江浙剪紙等三大民間剪紙流派。

各個剪紙流派都有著比較鮮明的特點。南派剪紙比較趨向工細、秀麗,在再現手法上用線較多,富有一種靈秀的裝飾韻味;北派剪紙則多采用塊、面與線的結合,粗獷剛健,渾厚樸實,大方而生動。和林格爾地區作為漢族文化與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之地,和林格爾剪紙即為漢文化與蒙古文化相整合的結晶。

二、和林格爾剪紙文化特性

和林格爾剪紙的形成與發展深受當地文化流脈的影響,作為“北派”剪紙的典型代表,在剪紙的造型、創作手法以及應用場景等方面,受到山西剪紙的影響。在山西剪紙的基礎上,歷經多年的發展與積淀,逐漸形成了具有當地獨特氣息的剪紙文化。在剪紙造型方面,受到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影響,和林格爾剪紙具有獨特的紋樣特點,訴說著當地人們對自然萬物特有的認識與理解;在意境表達方面,受到當地地理環境以及民族融合的影響,和林格爾剪紙具有鮮明地域性與民族性特點。

(一)獨特的紋樣造形

著名民俗藝術家陳竟教授指出:“剪紙是一種傳統的意象藝術,而不是寫實藝術?!边@一點在和林格爾剪紙獨特的紋樣造形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和林格爾紋樣造型主要通過聯想、類比、想象等思維方式,來表達當地民眾普遍認可的文化形象和共同遵從的情感意愿,是民眾共同認可的文化精神形式。通過對和林格爾剪紙紋樣的分析,可以進一步揭示和林格爾剪紙生成的基本的文化邏輯,洞察民俗是如何塑造社會行為者的精神心態,以及民眾是如何看待、感受、思索這個世界的,才能真正走進和林格爾剪紙世界,避免出現“形”“意”割裂的尷尬。

和林格爾剪紙中許多紋樣透過“意象”,這種隱喻象征的語言方式,表達著圖騰崇拜、生命崇拜等含義。在和林格爾剪紙作品中存在著大量的鷹、鹿、狼(犬)等等反映游牧民族文化的圖騰,以及雞、牛、豬等代表農耕民族文化的圖騰,同時,還可以找到大量的有關魚、蛇、葫蘆、蓮花等紋樣的有關生命崇拜的作品。

1.鷹紋樣

蒼鷹作為一種漠北地區特有的猛禽,其翱翔于廣袤草原以及突襲補食的場景,已漸漸融入到當地傳統文化當中,成為力量與速度的化身,使得生活在這里的民族都對鷹有著深厚的崇拜之情,這一點從和林格爾剪紙中可看出有著大量的關于蒼鷹的描述。圖1所示的《鷹踏兔》,通過粗獷的線條勾勒出蒼鷹襲擊兔子的場面,畫面感十足。整幅作品暗喻男女愛情,是民間洞房的喜花之一,反映了生殖崇拜。采用蒼鷹紋樣也是出于對其強健的身體的向往。

圖1 鷹踏兔

2.狼紋樣

狼可以說是草原上最為兇猛的動物,位于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鏈頂端,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古代,狼是草原上絕對的霸主。雖然狼有兇殘的一面,但它也一定程度上維護著草原生態的平衡,可以說是草原的守護神。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對狼是敬畏的,久而久之,把狼作為神明加以崇拜。在和林格爾剪紙中狼紋樣一般有祈求神明庇佑,健康平安之意。圖2所示《雙狼對立》,由中間一棵茂盛的生命樹,兩邊兩頭狼對立而構成,蘊含著神靈庇佑家族,生命繁衍不息之意。

圖2 雙狼對立

3.蓮花紋樣

蓮花紋樣造型在和林格爾剪紙中的應用主要源于佛教,和林格爾縣作為北魏國的都城,當時佛教盛行,可以說蓮花造型在當地生活中是十分普遍的,由于蓮花在佛教文化中著清凈、圣潔、吉祥的象征,蓮花紋樣在和林格爾地區經常出現在婚喪嫁娶、歲時節令等場合,同時,由于蓮蓬能孕育出許多蓮子,十分符合人們對“人丁興旺”的美好意愿,因此蓮花紋樣被人們賦予生殖崇拜的功能。在和林格爾剪紙中有著大量的蓮花與“娃娃”的組合而成的作品。圖3所示《娃娃坐蓮花》,作品中一名女性盤坐在蓮蓬之上,雙手緊握蓮花枝蔓,因蓮蓬多子,使人自然聯想到“多子多福,福祿興旺”的意象。

圖3 娃娃坐蓮花

4.鹿紋樣

和林格爾歷史上有“鹿塞”的美譽,可見,鹿應該是歷史上生活在這個區域游牧狩獵民族最為密切的動物之一,一度被鮮卑、匈奴、蒙古等馬背民族所崇奉的瑞獸和靈物。在民間,古老的鹿崇拜文化觀念的傳承和發展便是集中體現在活態的和林格爾鹿紋樣剪紙中,其中,對鹿生命樹、鹿回頭和鹿頭花是和林格爾剪紙鹿崇拜剪紙紋樣中最有代表的幾種形式。圖4所示《鹿銜仙草》,畫面表現了一只肥碩的鹿回頭銜著仙草,寓意著家庭和睦、家人平安。

圖4 鹿銜仙草

5.樹木紋樣

縱觀世界各個民族的發展歷程,在其文化基因中都能找到對生命的敬畏以及種族的存續的希冀,這一點在和林格爾剪紙中也有諸多體現,其中,有關生命樹的紋樣就是最為典型的例證之一。圖5所示《生命樹》,其中上半部分是一個偌大的樹冠,寓意著旺盛的生命力,作品的下半部分刻畫的是粗壯的根系,在中間有一個人物造型,寓意著強大的繁衍力量。

圖5 生命樹

從以上和林格爾剪紙中經常出現的紋樣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紋樣造型一般都有著較為固定的意象,這些意象已經成為民眾得以在相互之間,或與后代間交流的“橋梁”,成為了解和林格爾剪紙的基本途徑,也是推進和林格爾剪紙傳承與發展的根本動力。

6.云頭紋樣

和林格爾地區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在他們的游牧、農耕等生產生活中積淀了豐富的傳統符號,其中云頭紋(圖6)就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在居家裝飾、衣飾鞋帽等眾多方面,人們都會自覺的不同程度地使用它。云頭紋俗稱“云子紋”,它的作用非常獨特,既可以單獨地作為紋樣,也可以補窗角或其他邊角,又可以用若干角花經過組合而成為一個整體圖案,形式多樣,效果奇異。

圖6 云頭紋

(二)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環境是藝術創作的源頭與靈感所在。剪紙作為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藝術形成,其形成與發展受到社會環境、物質基礎、文化基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傳統社會,受限于地理環境,人們的交流范圍十分有限,同一地域的行為規范、風俗習尚、審美觀念等,使剪紙的題材、形式和風格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中國是個民族眾多的國家,不同民族都有著特有的文化特點,這極大地豐富了剪紙的題材、形式和和風格。

和林格爾剪紙的存在與發展得益于其獨特的游牧與農耕相整合的文化架構色和民俗生活,在其作品中有大量的表達當地風土人情、歷史變遷等體現人類主觀能動性的作品,大都有著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一代代地創作者一直在用其作品向人們訴說著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故事。飛馳的駿馬、茫茫的草原、成群的牛羊等處處體現著北疆的粗獷;蒙古摔跤、敖包祭祖、蒙漢合親等記錄下當地民族風情與對歷史的認知,講述著民間所特有的樸素與真實的生活場景,用質樸的圖案,生動地表現出草原生活的豐富多彩。

1.草原風情

內蒙古給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風吹草低現牛羊”的大草原,可以說,草原已經成為內蒙古一張亮麗的名片。與此同時,草原也給和林格爾剪紙藝人帶來廣闊的創作源泉。在和林格爾剪紙作品中有大量的“草原”元素。圖7所示的《草原童真》,造型復雜,凡剪刀過處不落俗套、冗密生動,作品取材于春天草原上兒童嬉戲的生活場景,在歡快祥和的氛圍中,體現了草原人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圖7 草原童真

2.民族特質

和林格爾是游牧與農耕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地區,這一點在和林格爾剪紙上體現得非常突出,既可以看到蒙古摔跤、敖包祭祖、馬頭琴演奏等具有游牧民族元素的生活習俗,也可以看到田間勞作、挑擔賣貨以及過大年等具有農耕民族元素的生活習俗,又可以看到“走西口”“昭君出塞”“蒙漢合親”等體現民族融合發展的歷史。圖8所示的《草原力士》,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人與牛相互“搏斗”的場面,充分地體現了此作品的生命力,在自由的、富于情趣的同時,還反映出人們在生活中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圖9所示的《走西口》,通過描繪夫妻依依惜別的場景,記錄著農耕民族向北方遷徙、進而與游牧民族相互融合的一段歷史片段。

圖8 草原力士

圖9 走西口

三、結語

和林格爾剪紙的發展與傳承得益于北方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相互融合的歷史文化背景。從其獨特的紋樣中可以窺見當地人們的世界觀;其鮮明的地域性與民族性作品中,記錄著當地風土人情與時代的變遷。它們承載著這片土地上古老而珍貴的文化基因,成為啟迪我們探究和追索民族文化本原和真諦的一把鑰匙。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一幅幅展現新時代當地人民風土人情的作品不斷涌現,還與其他地區的剪紙相互借鑒,相互促進,與此同時,和林格爾剪紙積極探索與其他藝術形式相結合。在國家大力提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今天,和林格爾剪紙迎來了新的生機與發展。

猜你喜歡
紋樣剪紙草原
講解《草原圖》
《當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剪紙
瓷上蓮 歷代瓷器上的蓮花紋樣
《2020年杭州亞運會紋樣設計》
藏族傳統紋樣中幾何紋樣的類型及其文化解讀
剪紙
剪紙
經典的藝術幾何紋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