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展理念下城鄉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2021-08-30 02:14時方艷
新農業 2021年10期
關鍵詞:新發展理念

時方艷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加快形成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這些都表明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從新發展理念角度構建城鄉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首先分析城鄉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包括科學性、系統性、層次性等內容。其次,構建城鄉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從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生態環境、空間要素、城鄉文化和城鄉制度六個方面來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共計22個指標。接著對城鄉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內涵、計算方法與指標屬性進行了分析,厘清二級指標的具體含義與計算方法。最后,進行結論分析。

關鍵詞:新發展理念;城鄉融合發展;指標體系構建

1城鄉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指標體系構建是評價城鄉融合發展的前提條件,城鄉融合發展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動態系統,涉及到經濟、收入、生態、空間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因此,構建指標體系時要全面把握科學性、客觀性和前瞻性等原則。為全面、客觀、科學地評價城鄉融合發展,指標選取時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1科學性原則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要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有效反映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為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政策支持與意見參考

1.2系統性原則

城鄉融合發展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過程中,既要注重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內容,又要包括城鄉融合發展的具體表現與外部宏觀環境等方面內容,最大程度保證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系統性原則。

1.3層次性原則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要清楚準確反映城鄉融合發展不同層次之間的關系,保證城鄉融合發展內涵與外延的確定性。按照層次遞進的原則組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相互關聯的整體,兼顧不同指標之間的相容性,呈現科學評價結果。

1.4重要性與全面性兼顧原則

一級指標與二級指標的選取,一方面要確保內容的全面性,另一方面要重點體現關鍵指標,反映城鄉融合發展內涵與城鄉發展差距。

1.5動態性與穩定性兼顧原則

城鄉融合發展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應是相對的、持續變化發展的概念。既要關注城鄉融合發展現狀,更要關注城鄉融合發展內涵的變化與變化背后的影響因素,實現靜態與動態的統一。

1.6定性指標定量化原則

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部分指標可能偏定性,要盡可能使測度指標定量化、規范化,尋找相關內容進行量化,客觀進行評價,使評價結果具有參照性和可對比性。

2城鄉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關于城鄉融合發展水平的測度,不同學者研究視角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五位一體”角度,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構建城鄉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并進行測度。第二,新發展理念角度,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方面構建指標體系,尋找可量化指標對城鄉融合發展水平進行綜合測度評價。第三,城鄉融合發展內容角度,從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構建、產業布局和發展、社會公共事業和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空間布局等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指標體系,進行綜合測度評價。

本文以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睘榭傊敢?,以體現創新、協同、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總要求,綜合考慮指標數據的可操作性、客觀性、代表性等原則,經過反復比較篩選,以城鄉融合發展作為指標選取的落腳點與目標層、依據城鄉融合發展包含內容選取指標。一級指標主要為城鄉融合發展內容,二級指標綜合考慮城鄉融合發展特征與階段性進程,最終從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生態環境、空間要素、城鄉文化和城鄉制度六個方面來構建城鄉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共計6個一級指標、22不二級指標,具體內容如下分析。

3城鄉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解釋

對城鄉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6個方面,共22個指標,對指標體系的具體解釋如下:

3.1經濟發展(A1)

經濟發展主要反映城鄉之間的整體經濟狀況及經濟聯動性,具體指標含義如下:第一,現代農業發展(A11),主要由農業產業化經營率表示,農業產業化經營率越高,代表現代農業發展水平越高,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第二,城鄉二元經濟結構(A12),用二元對比系數表示,數值越大,表示城鄉產業差距越小,二元結構不明顯,反之二元結構突出。第三,GDP水平(A13),由人均GDP代替,人均GDP越高,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第四,城鄉投資狀況(A14),由城鄉人均固定資產投資表示,城鄉人均固定資產投資數值越大,代表城鄉投資狀況發展越好,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第五,城鄉生活水平差異(A15),由城鄉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比表示,比值越高代表城鄉生活水平差異越小,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第六,城鄉居民收入差距(A16),用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來表示,比值越高,代表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越小,經濟發展水平越高?!?/p>

3.2社會發展(A2)

社會發展指標主要反映城鄉居民在社會保障、生活水平、醫療、衛生等方面享有的基本社會公共服務均等程度,具體指標含義如下:第一,城鄉醫療衛生水平差距(A21),用城鄉衛生機構數比和城鄉衛生機構床位數比進行測度,比值越大,表示城鄉醫療衛生水平差距越小,社會發展水平越高。第二,居民消費差距(A22),用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表示,比值越大,城鄉居民消費差距越小,社會發展水平越高。第三,居民生活消費質量(A23),用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比表示,恩格爾系數代表食品支出在一個家庭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恩格爾系數比越大,居民生活消費質量差距越大,社會發展水平越低。第四,城鄉社會保障(A24),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比表示,比值越大,城鄉社會保障差距越小,社會發展水平越高。

3.3生態環境(A3)

生態環境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生態環境狀況代表城鄉融合發展環境層面效果,選取指標內涵如下:第一,工業固體廢物處理情況(A31),用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使用率(%)表示,使用率越高,代表工業固體處理水平越高,生態環境水平越高。第二,單位GDP能耗情況(A32),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耗情況測度,能源消耗越低,代表單位GDP能耗越少,生態環境保護越好。第三,農業用水效率(A33),用節水灌溉面積表示,面積越大,代表水資源利用效率越好,越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第四,綠化程度(A34),用人工造林面積表示,面積越大,代表城市綠化程度越高,可以為生態環境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3.4空間要素(A4)

空間要素主要反映城鄉空間聚集程度、資金、勞動力流動以及交通便利化程度等方面內容,選取指標內涵如下:第一,城鎮化水平(A41),用人口城鎮化率表示,最能直接體現城鎮空間總體建設情況,人口城鎮化率越高,代表城鎮化水平越高。第二,資金流動與配置(A42),用年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表示,代表資金在空間上的流動與配置,余額數值越高,資金流動與配置水平越高,資金流動狀況越好,空間要素越容易流動。

3.5文化教育(A5)

文化教育對城鄉融合發展至關重要,城鄉融合發展既有經濟、空間要素等方面內容,也有意識形態相關內容,選取指標內涵如卡:第二,居民文化消費水平(A51),用城鄉人均文教娛樂消費支出比表示,比值越大,城鄉人均文教娛樂消費支出差距越小,居民整體文化消費水平越高。第二,受教育程度水平(A52),用各級各類學校在校學生數表示,數值越大,城鄉受教育程度水平越高。第三,有線廣播電視覆蓋率(A53),用電視節目綜合覆蓋率或有線電視廣播用戶數測度,數值越大,有線廣播電視覆蓋率越高,文化普及程度越高。

3.6政策制度(A6)

政策制度代表城鄉融合發展制度建設方面相關內容,包括外資外貿、土地政策、財政收支等,選取指標內涵如下:第一,對外依賴程度(A61),用實際利用外資金額表示,實際利用外資金額越高,對外依賴程度越高,對外開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城鄉融合。第二,土地利用效率(A62),用耕地面積表示,耕地面積越多,代表制度藩籬突破越多,土地政策制度越完善。第三,制度衡量指標(A63),用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表示,比重越高,可投入城鄉融合發展的財政資金越多,財政保障越完善。

4結論

本文主要從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生態環境、空間要素、文化教育、政策制度等六個方面構建了城鄉融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借助此指標體系可以運用相關評估模型(TOPSIS等)對全國31個省份城鄉融合發展水平進行時間和空間維度的測算,也可以對省內不同地區城鄉融合發展水平進行測度,進行橫向比較分析,進而為推動城多融合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基金項目:2020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200203112。

猜你喜歡
新發展理念
在新理念引領下開創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新模式
淺議衛生職業學校在教書育人中新發展理念的踐行
論新發展理念的內在邏輯
新發展理念與大學英語教育:滲透與升級
關于民生建設,習總書記怎么看
新發展理念視域下的中國國家形象塑造
試論新發展理念下的創新型政府建設
當前形勢下的新發展理念與全民健身
用新發展理念引領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
深刻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