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叢生竹林下竹蓀富硒菌棒覆土栽培技術

2021-09-04 05:24王裕霞廖煥琴陳新宇張衛華曹廣華
世界竹藤通訊 2021年4期
關鍵詞:竹蓀菌棒覆土

王裕霞 廖煥琴 陳新宇 潘 文 張衛華 徐 放 曹廣華

(廣東省森林培育與保護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廣州 510520)

竹蓀(Dictyophora indusiata) 又名竹笙、竹參、仙人傘、網紗菇等,為竹蓀屬(Dictyophora)[1]名貴大型食用菌,味道鮮美、脆嫩爽口,富含粗蛋白、多糖、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尤其是含有21 種氨基酸,其中包括8 種人體必需氨基酸,而且還能散發多種揮發性成分,使其具有獨特的氣味,是人們喜歡的美味佳肴。竹蓀不僅具有食用價值,還具備相當高的藥用價值,其具有抗腫瘤[2]、抗氧化[3]、調節免疫以及降血脂[4]等功效,在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雖然國內外關于竹蓀化學成分、生物活性、藥理和保健作用的研究不少,為竹蓀開發成醫藥產品、保健產品和天然防腐劑等提供了科學依據,也不乏有關竹蓀在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等方面的應用發明專利,但目前并未開發出商品,主要還是作為真菌食用。

傳統方式林下種植竹蓀存在病蟲害較嚴重、采收不方便、不易管理以及生產效率不高等問題。包金亮等[5]對傳統竹蓀栽培步驟進行了優化,將原有的13 道工序縮短為9 道(備料—攪拌—裝袋—滅菌—播種—培養—覆土—出菇—采收),縮短了栽培周期,提高了經濟效益。蘭云龍等[6]研究認為,生料畦栽法和菌絲壓塊法不適用于紅托竹蓀的栽培,而菌棒栽培法抗逆性強、產量高,栽培紅托竹蓀獲得成功。應國華等[7]在低海拔竹林下采用菌棒栽培紅托竹蓀,認為只要栽培季節、菌棒配方及栽培管理技術把握得當,可以取得高產穩產(干紅托竹蓀產量約0.16 kg/m2),栽培技術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本項目組的研究已表明[8],在改良的配方基質中當添加0.5~4.0 mg/kg 的外源硒時,可促進菌棒菌絲體生長,而且在培養基質中添加適量的外源硒肥對提高棘托竹蓀菌絲體先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有顯著作用,可以提高菌種的生長活性與抗逆能力。

本研究通過在竹林下開展竹蓀富硒菌棒覆土栽培試驗,研究不同基質配方與硒濃度處理及菌棒不同覆土方式對竹蓀產量和品質影響,以期找出高產優質的竹蓀菌棒栽培技術。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科研基地的小葉龍竹林下,基地位于北緯23°11′54″、東經113°22′19″,地處亞熱帶沿海,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的特征。全年平均氣溫22.8 ℃,年均降雨量2 033.5 mm,年均降雨天數152 d,年均日照長度1 752.9 h,年均相對濕度77%。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供試菌株為棘托竹蓀D-古優1 號,引自福建古田;硒肥為鄭州普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硒時代”高效硒肥。

常規基質配方(A):木糠80%,麥麩18%,石灰粉1%,石膏粉1%;改良基質配方(B):木糠60%,棉籽殼19%,米糠19%,石灰粉1%,石膏粉1%。栽培覆土:黃心土與木糠的混合土。

2.2 試驗設計

2.2.1 富硒菌棒配方對比栽培試驗

試驗設6 個處理,分別為:常規基質配方不添加硒肥 (A0),改良基質配方不添加硒肥(B0) 以及改良基質配方添加硒肥至含硒質量分數分別為0.5 mg/kg (B0.5)、1.0 mg/kg (B1)、1.5 mg/kg (B1.5)、2.0 mg/kg (B2)。

按上述配方把各種材料混合拌勻后,加水調整基料的含水量至70%,同時按試驗處理的需要加入硒肥至所要求的濃度。將拌好的基質堆漚20~24 h 后,用22 cm × 38 cm 的聚丙烯塑料袋裝袋,每袋裝約2.0 kg 的基質?;|pH 值約為6.5。每個處理菌袋數為100 袋,共600 袋。100℃下常壓滅菌16 h。待菌袋溫度降至室溫后無菌接種。接種后菌棒培養50 d,大部分菌絲已長至滿袋,此時在各處理中選取生長較為均勻的菌棒各60 棒進行林下栽培對比試驗。

在郁閉度約為0.7 的小葉龍竹林內選取平緩的場地建畦,土壤為沙質壤土,pH 值約為6.0。按完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設6 個處理3 個重復共設18 塊畦床,每畦為1 個試驗處理,畦床長3.0 m、寬1.1 m,種植20 個菌棒共40 kg 的菌種。將20 個菌棒脫袋后按每列10 棒分2 列平鋪于畦床表面,列間距約30 cm,覆蓋上厚3~5 cm的黃心土與木糠的混合土(每個處理木糠用量為干質量18 kg),形成雙列龜背形畦床。最后在畦床上搭建高約0.8 m 的小拱棚覆膜以保證溫濕度,并在小拱棚內均勻布裝微噴設施。

試驗期間保持畦床覆土濕潤,小拱棚內空氣濕度控制在菌絲體生長期為70%~90%、在子實體成熟期為90%以上。2020 年5 月下旬種植,7月上旬竹蓀子實體開始開裙產出。

2.2.2 菌棒覆土方式栽培試驗

按2.2.1 中方法制作基質,配方B1 菌棒500個,待菌絲長至滿袋后選取其中生長較為均勻的菌棒360 個進行林下菌棒覆土方式栽培對比試驗。試驗場地條件同2.2.1。設3 個不同覆土方式處理,3 個重復。處理1 為雙列龜背形,處理2 為三列淺溝形,處理3 為三列平面形。畦床長4.5 m、寬1.1 m,每塊畦床為1 個處理,雙列、三列分別種植30 個和45 個菌棒,每列15 棒。將菌棒按雙列(處理1) 或三列(處理2、3) 排列于畦床表面,雙列者列間距約30 cm,三列者列間距約18 cm。以黃心土與木糠混合土(每個處理木糠用量為干質量27 kg) 覆蓋菌棒表面,覆土厚3~5 cm。最終分別形成雙列龜背形、三列淺溝形及三列平面形3 個不同覆土方式處理的畦床。

種植后管理方式同2.2.1。2020 年6 月下旬種植,8 月上旬竹蓀子實體開始開裙產出。

2.3 生長數據調查與統計

2.3.1 不同基質配方菌棒栽培對比試驗

菌棒種植后,觀察菌絲生長狀況、菌蕾原基形成時間、竹蓀開裙時間,并于7 月初至8 月底于清晨摘取當天即將開裙的成熟竹蓀蛋并記錄數量。同時在產出盛期從各處理中選取中等大小的成熟竹蓀蛋各60 個分別進行稱重,以獲得各處理竹蓀蛋的平均質量。于產出盛期內取樣檢測硒元素含量,計算基質生物轉化率(即:子實體鮮質量/基質干質量) 及外源硒肥硒元素轉化率(子實體硒含量/基質外源硒含量)。于9 月中旬后對A0、B0、B1 各處理分別取個體大小均勻、生長狀態良好的新鮮竹蓀蛋與開裙竹蓀(含菌柄及菌裙) 各3 個檢測硒元素、粗蛋白及粗多糖含量。統計各處理竹蓀產量與硒含量數據。

2.3.2 菌棒覆土方式栽培試驗

于8 月初及8 月底調查所有處理長出的竹蓀子實體數量,計算各處理竹蓀產量和基質生物轉化率。

2.4 測定方法

蛋白質含量測定:參照《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 (GB 5009.5—2016)[9]。粗多糖含量測定:參照《食用菌中總糖含量的測定》(GB/T 15672—2009)[10]。硒元素含量測定:參照《食品中多元素的測定》 (GB 5009.268—2016)[11]。水分含量測定:參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水分的測定》 (GB 5009.3—2016)[12]。

2.5 數據分析

應用Microsoft excel 2016 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與繪圖。利用R 語言[13]“agricolae”程序包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 法進行檢驗差異顯著性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菌棒基質配方及含硒量對竹蓀子實體數量的影響

不同配方及硒含量基質處理所產出的竹蓀子實體數量情況如圖1??梢?,常規基質配方(A0) 產出的數量最少,改良基質配方產出數量明顯增加,改良基質配方添加硒肥后所有處理的產出數均顯著增加,而且隨著基質中硒濃度的增加,竹蓀產出數量逐漸增加,在添加硒質量分數1.5 mg/kg (B1.5) 時達到最大值,然后又有所降低。說明不同基質配方及硒濃度竹蓀菌棒在林下進行埋棒覆土栽培,產出子實體數量有所不同。

圖1 不同基質及硒濃度處理的菌棒產出竹蓀子實體數量Fig.1 The fruit body number of D. indusiate generated from the stick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matrix and selenium contents

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各處理間的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多重比較結果表明,處理B1.5 位于最大值,處理B1 與B1.5 及B2 間無顯著差異,處理B0.5 與各處理間均有顯著差異,處理B0 及A0 與各處理間亦有顯著差異,B0 處理所產出子實體數量比A0 處理增加了51.9%。說明采用合適的基質配方及硒濃度可以明顯增加竹蓀菌棒林下栽培產出子實體的數量。

3.2 不同基質配方及硒濃度的竹蓀產量

在竹蓀產出盛期取樣稱重,獲得各處理竹蓀子實體個體平均質量,計算得到各處理竹蓀總產量及子實體生物轉換率(表1)??芍?,各處理竹蓀子實體產量分別為6.81、10.24、21.8、27.64、29.54、26.14 kg,其中處理A0 最低,處理B0 比A0 增加了50.4%,說明改良基質配方與常規配方相比具有明顯增產效果;在改良基質配方中添加硒濃度為0.5~2.0 mg/kg 時均可明顯增加竹蓀子實體產量,其中處理B1.5 產量最高,比B0 增加了195.30%。結果表明在菌棒基質中添加合適濃度的硒肥可較大程度地提高竹蓀子實體產量及生物轉化率。

表1 不同基質配方及硒濃度處理的竹蓀子實體產量及生物轉化率Tab.1 The fruiting body yield and biotransformation rate of D. indusiat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matrix and selenium contents

3.3 菌棒基質配方及硒濃度對竹蓀花中硒含量的影響

表2 表明,在6 個處理中,第1 潮竹蓀花硒含量以B2 最高、為9.79 mg/kg,B1.5 次之、為9.05 mg/kg,均顯著高于除B1 之外的其他處理,B1 為8.05 mg/kg、顯著高于A0 的1.54 mg/kg 和B0 的2.58 mg/kg。A0 與B0 處理為最低且二者間無顯著差別。比較B0.5、B1、B1.5、B2 處理中第2 潮竹蓀花含硒量可見,處理B2 和B1.5 最高,均顯著高于處理B0.5,且與處理B1 差異不明顯??疾旄魈幚淼奈D化率指標發現:第1 潮竹蓀花硒轉化率處理B1 最高、為10.93%,處理B0.5為10.17%,顯著高于處理B2 的5.99%,處理B1.5、B0.5、B1 三者間無顯著差別;第2 潮竹蓀花硒轉化率處理B1.5 最高、為5.19%,處理B0.5 最低、為2.79%,處理B1.5、B1、B2 間三者間無顯著差別;綜合第1、2 潮竹蓀花硒轉化率可見,處理B1 最高、為15.36%,處理B1.5、B1分別為13.65%、12.97%,處理B2 最低、為9.70%,表明在改良基質配方添加硒質量分數為0.5、1.0、1.5、2.0 mg/kg 4 個濃度處理中,添加1.0 mg/kg 處理的菌棒產出竹蓀花硒轉換率最高。

表2 菌棒不同基質配方及硒濃度處理竹蓀花硒含量與硒轉化率Tab.2 The selenium content and transformation rate in flowers of D. indusiat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matrix and selenium contents

3.4 不同基質處理竹蓀蛋與竹蓀花硒含量及主要營養成分

對A0、B0、B1 處理的竹蓀蛋與竹蓀花分別進行硒元素、粗蛋白、粗多糖含量測定,結果如圖2??梢?,在B0、B1 處理中竹蓀花硒含量比竹蓀蛋分別高5%及26%。B1 處理竹蓀蛋及竹蓀花硒含量明顯高于其他2 個處理。B1 處理竹蓀蛋及竹蓀花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其他2 個處理,A0 處理竹蓀蛋與竹蓀花粗蛋白的含量最低;3 個處理的竹蓀蛋粗蛋白含量高于竹蓀花,其中B1 處理竹蓀蛋粗蛋白量高達36.2 g/100 g,是竹蓀花的1.51 倍。B1 處理竹蓀蛋與竹蓀花粗蛋白含量分別是A0 處理竹蓀蛋的1.71 和1.41 倍。B0 處理竹蓀蛋與竹蓀花的粗蛋白含量是A0 處理的1.21和1.29 倍。說明改良基質配方有利于竹蓀蛋及竹蓀花中粗蛋白的形成,并且在基質中加入硒質量分數1.0 mg/kg 的硒肥,可以明顯增加竹蓀子實體中粗蛋白的含量。

圖2 不同基質處理菌棒竹蓀蛋與竹蓀花硒元素及主要營養成分含量Fig.2 The content of selenium and main nutrients in eggs and flowers of D. indusiat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matrix

A0、B0、B1 處理竹蓀蛋的粗多糖含量均高于竹蓀花,其中B0 處理竹蓀蛋粗多糖最高為39.0 g/100 g,是其竹蓀花的1.61 倍,且分別是A0 及B1 處理竹蓀蛋的4.81 和1.35 倍;B0 及B1處理竹蓀花中粗多糖含量大體相同,均約為A0處理的3.5 倍,說明B0 處理的基質配方對提高竹蓀蛋中粗多糖的含量有極顯著的效果。

3.5 不同覆土方式對菌棒竹蓀蛋產量的影響

由表3 可見,3 種覆土方式的每個菌袋第1潮長出的竹蓀蛋平均個數以雙列龜背形及三列淺溝形處理較多,顯著高于三列平面形覆土方式。而雙列龜背形與三列淺形處理間差異不明顯。整個產出期內每個菌棒平均竹蓀蛋產量以雙列龜背形最高,為1.40 kg,三列平面形處理最低,前者是后者的1.56 倍,單位面積平均產量以三列淺溝形處理最高、為10.27 kg/m2,其分別是三列平面形及雙列龜背形處理的1.26 倍和1.22 倍。雙列龜背形與三列平面形2 個處理間產量差異不明顯。說明在竹林下采用三列淺溝形菌棒覆土栽培模式,可以提高單位面積林地竹蓀子實體產量。

表3 菌棒不同覆土方式處理竹蓀蛋產量與生物轉化率Tab.3 The egg yield and biotransformation rate of D. indusiate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asing method

3 個處理中以雙列龜背及三列淺溝形處理的生物轉化率較高,分別為93.0%及94.14%,是三列平面形處理的1.24 及1.26 倍。說明雙列龜背形及三列淺溝形覆土方式比三列平面形覆土方式更有利于林下竹蓀菌棒栽培達到豐產的目的。

4 結論與討論

1) 不同基質配方對竹蓀菌棒竹林下覆土栽培的產量有顯著影響,本試驗采用改良基質配方制作的菌棒產出竹蓀子實體個數及個體質量分別比常規配方提高了51.9%和50.4%。

2) 基質添加不同硒肥濃度對竹林下竹蓀菌棒覆土栽培產量有明顯影響。在質量分數低于2.0 mg/kg 時,竹蓀子實體產量隨著硒濃度的增加而逐漸增加,在濃度為1.5 mg/kg 時達到最大值后,在2.0 mg/kg 時有所降低?;|中添加硒質量分數1.5 mg/kg 硒肥比不添加硒肥產量提高了195.3%。已有相關研究指出,基質中適宜濃度的硒對食用菌的生長有促進作用,可以顯著提高期子實體產量[14-15]。本研究結果表明,基質中外源硒添加量在2.0 mg/kg 以內是叢生竹林下竹蓀富硒菌棒覆土栽培比較合適的濃度。

3) 基質中添加硒質量分數為1.0~2.0 mg/kg的硒肥可以較顯著地提高竹蓀花的硒含量,其中干物質中硒含量平均值從約2.5 mg/kg 提高到8.05~13.3 mg/kg,外源硒利用率達到9.7%~15.36%。在其他種類富硒食用菌栽培中,子實體中硒含量與硒加入量呈正相關[16-19],本試驗結果亦表現出這一規律性。

4) 不同基質配方對竹蓀蛋與竹蓀花中粗蛋白及粗多糖含量有明顯影響。改良配方竹蓀蛋與竹蓀花的粗蛋白含量是常規配方的1.21 和1.29 倍,其粗多糖含量是常規配方的4.81 及3.51 倍。

5) 改良配方基質中添加硒質量分數為1.0 mg/kg 的硒肥,與不添加硒肥相比較,竹蓀蛋與竹蓀花中蛋白質的含量分別增加40.9%和14.3%。改良配方基質中添加硒質量分數為1.0 mg/kg 硒肥后,產出竹蓀蛋中粗多糖含量下降了26.2%,竹蓀花中的粗多糖含量幾乎不變。梁英等[20-21]報道富硒木耳及香菇子實體中粗蛋白含量明顯提高,胡國元等[22]報道金針菇富硒培養可提高菌絲多糖含量。趙鐳等[23]報道硒可以明顯提高靈芝中多糖、蛋白質的含量。本試驗顯示,竹蓀蛋硒含量為7.7 mg/kg 時其粗多糖含量有所下降,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6) 三列淺溝形和雙列龜背形2 種覆土方式有利于竹蓀菌棒林下栽培產量的增加。雙列龜背形覆土方式提高了單個菌棒的竹蓀產量,三列淺溝形覆土方式則可增加單位種植面積的產量,雙列龜背形和三列淺溝形兩者間基質的生物轉化率大體一致,均超過了90%。

猜你喜歡
竹蓀菌棒覆土
竹蓀的深加工及營養成分功能性研究進展
半干旱區全膜覆土穴播對小麥土壤氮素礦化、無機氮及產量的影響
香菇出菇期菌棒補水技術要點
旱地絞龍式精準覆土裝置的設計
苗盤輸送、取苗、投苗、栽植、覆土、壓實、苗盤回收全過程自動化——全自動蔬菜移栽機 破解種植難題
夏季高溫期香菇菌棒間歇養菌三步走
隴西縣香菇出菇管理規程
不同溫度和覆土厚度對粳稻出苗的影響
“竹君”食療菜
一碗竹蓀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