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研究

2021-09-05 20:28閔強
教育與職業(上) 2021年8期
關鍵詞:創業能力積極心理學大學生

[摘要]積極心理學有利于深化大學生對創業的認知、提升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豐富高校雙創教育的內涵,對于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有重要意義。影響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群體心理特征、創業動機不足、心理韌性薄弱及外部因素影響,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要將積極心理學有機融入高校雙創教育體系,多措并舉提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在創業實踐中增強大學生的心理韌性,營造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積極創業環境。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創業能力

[作者簡介]閔強(1983- ),男,河南新鄉人,河南工學院,講師,碩士。(河南? 新鄉? 453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立項項目“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9SJGLX611)、2021年河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新工科助力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1240041004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和2019年度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新時代儀式凝聚社會共識功能與機理研究” (項目編號:2019CKS036)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1)15-0082-05

近年來,學界關于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研究不勝枚舉,從宏觀層面政府政策方針的制定,到中觀層面學校教育教學的改革,再到微觀層面各種方法論的創新與實踐。但是豐富成果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足,當前我國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高校普遍側重于學生創新創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相對弱化了創新創業心理素質的培育。實踐表明,投身創業活動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尤其需要創業者樹立樂觀的態度和堅韌的性格以對待創業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和挑戰。因此,對于現在和潛在的大學生創業者來說,將積極心理學有機融入高校的創業教育體系,能夠有效助推創業成功。但是目前學界較少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探討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相關研究成果較為薄弱,本文將會是此方面研究的有益補充。

一、積極心理學的內涵及在創業教育中的應用

20世紀末,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支新興流派在美國興起并迅速傳播至全世界。作為,該理論的奠基者,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認為心理學長期以來并不重視研究人內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而這正是“幫助有問題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并獲得良好生活”①的要素之一。積極心理學主要的研究范疇包含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研究主觀層面的積極情緒體驗,包含對過去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對當下的滿意度及對未來的建設性認知等;二是研究個人層面的積極人格特質,包含正直、勤奮、團隊精神、創造等在內的24種積極力量;三是研究團體層面的積極組織體系建設,如積極的社會制度及家庭系統的建設等。

從研究內容可以看出,積極心理學以激發和培育人的積極品質為目標,在個體成長過程中遇到問題前接種“心理疫苗”,培育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的“心靈抗體”,通過強大的內心力量克服各種難題。同理,積極內心力量與潛能的充分開發,有助于從培養獨立能力、冒險精神以及心理韌性等方面來提升個體的創業意識、創業動機以及創業意志。因此,融入積極心理學的高校創業教育能夠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更有針對性地提升其創業能力。

二、積極心理學對于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的重要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肯·謝文頓認為,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等積極品質的一門科學。高校創業教育具有培育大學生創業能力、樹立良好創業價值觀、塑造健康人格品質等多重教育功能??梢钥闯?,積極心理學與高校創業教育在價值上是契合的、目的上是一致的、內容上是相同的,二者的有機融合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有利于深化大學生對創業的認知

認知偏差是個體在認識和判斷事物時,于事物本身、標準規則間所產生的某種差別和偏離。目前,絕大多數大學生對于創業知之甚少,即使有過創業經歷的大學生也未必能正確認識創業,導致出現對創業的認知偏差。前期一項調查表明,大多數大學生對創業存在認知偏差,認為創業環境不理想,也不看好創業前景。而積極心理學則提倡對個體或社會的問題做出積極的解釋,并從中獲得積極的意義?;诜e極心理學的高校創業教育倡導大學生正視創業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鼓勵大學生從困難中尋找機遇,從失敗中看到希望,并體驗實踐中的獲得感和成就感,最終樹立積極的創業意識,以樂觀的情緒投身實踐,既不因為暫時的成功驕傲自滿,也不因為眼前的挫折過分悲觀,始終對創業保持清醒正確的認知。

(二)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提出這一理論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感影響或決定個體會采取什么樣的行為以及后續的努力程度。高自我效能感的個體樂于接受更有挑戰性的任務,對自我的期望值高,更有可能取得成功,而低自我效能感的個體則相反,沒有效能就沒有行為。創業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的活動,如果缺乏自我效能感,就不會真正采取行動,也就沒有接受創業教育的主觀愿望。已有研究也對此進行了證實,如果個體在創業決策階段,沒有充分的對自我能力及在未來事業中所擔當角色的自信,則沒有可能促使自身從潛在創業者的身份轉換為真正的實踐者。在創業教育中融入積極心理學,以正面激勵和激發潛能為主的教育教學方法可以在引導大學生主動發現、主動思考的過程中有效給予其全方位的心理支持,使他們感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一方面可以引導大學生在接受創業教育中保持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完善的人格,提升其今后面對復雜環境的綜合素質。

(三)有利于豐富高校雙創教育的內涵

隨著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雙創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成為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高校的雙創教育體系中,創業思維、創業理論、創業方法等方法論始終是傳授的重點內容。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與雙創教育的有機融合,實現了對雙創的價值引領;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的不斷交叉融合,進一步豐富了雙創教育的內容。而在雙創教育體系的構建中融入包括積極心理學在內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找準心理健康教育和創業教育的有效結合點,探索高校創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效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大學生創業實效。

三、創業能力提升背景下的大學生心理及影響因素分析

(一)大學生創業心理現狀

2021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發布了《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2020》年度報告。通過大樣本的數據調查發現,中國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持續攀升,高達49.86%的在校大學生有較強烈的社會創業意愿。但與此相對的是,第三方調查機構麥可思發布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9屆高職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3.4%,而本科畢業生僅為1.6%。這說明有相當多的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打消了創業的念頭。

通過查閱相關研究成果發現,大學生在尚未真正接觸創業時對創業有著較為強烈的好奇心和自信心,但經過理論學習、參加比賽或進行創業實踐后,創業意愿反而大大下降,轉而考慮就業或繼續深造。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由于對創業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后,部分大學生對自我的職業生涯規劃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根據自身特點調整了職業規劃;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大學生沒有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在體驗到了真實的創業壓力后,出現了創業意愿降低、熱情減退、承受不了創業帶來的壓力等狀況,甚至少數大學生在遭受挫折后出現心理問題。因此,高校雙創教育應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通過融入積極心理學,開展正面、積極的心理干預和引導,加強大學生的心理能量,以提升創業能力。

(二)影響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的心理因素分析

影響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的心理問題是在個體因素和復雜環境的綜合作用下產生的,具體主要包含以下影響因素:

1.群體心理特征。有學者調查發現,大學生群體是各類心理問題的易感人群,其偏執、抑郁和敵對因子得分高于全國成人常模。目前,在校大學生基本全部由2000年前后出生的“00”后組成。這一代大學生因其成長環境的改變而具有更強的自我意識、更加獨立自主的思想。但因其正處于成年初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定型,心智尚不成熟,自我覺知能力也較差,而又過于依賴手機和互聯網,使他們面對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時心理準備不足,抗壓能力較弱,尤其是面對創業這種不可控的行為時,情緒容易大起大落,或因無法承受巨大壓力而出現心理問題。

2.創業動機不足。當代大學生群體從小生活在安逸舒適的環境下,物質極大豐富,他們不需要通過自己的艱苦奮斗來滿足自身需求。因此,大部分大學生對現有的生活狀態感到滿足,不會產生生存型創業動機。即使有的大學生有較為強烈的創業意愿,一旦在創業過程中遭受挫折,容易產生對自身能力的懷疑,進而出現自怨自艾的心理,并使自我效能感降低,減弱創業的激情和動機,導致創業終止。

3.心理韌性薄弱。創業是一項長期且過程艱苦的實踐活動,任何人想要取得成功,不僅要具有強烈的創業意愿,還需要具備堅定的創業目標、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持之以恒的信念和百折不撓的精神。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沒有經歷過挫折,心理韌性尚未得到檢驗與歷練。由于缺少面對并解決困難的經驗和能力,一旦遭遇挫折和打擊,容易出現焦慮、畏懼、退縮等心理活動。而這不僅會影響到大學生創業的結果,還會給生活的其他方面帶來消極影響。

4.外部因素影響?!按蟊妱摌I,萬眾創新”的理念在全社會深入人心,激發了國人的創業熱情。據調查,近年來國內的創業率逐年提高,大學生創業率也在穩步上升。但創業率上升的表象背后卻是創業成功率過低的無情事實,尤其是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僅有2%左右,這無形中給潛在的大學生創業者增加了相當大的心理壓力。且部分地區和高校的創業平臺建設不完備、配套政策落實不到位,部分自媒體為了增加流量,有意制造傳播一些危言聳聽甚至虛假的信息,使大學生無法理性看待創業,或是產生創業使人一夜暴富的天真想法,或是產生創業使人傾家蕩產的恐懼心理,都給其帶來心理壓力。

四、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的策略

在分析大學生心理現狀及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本文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從雙創教育體系完善、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強心理韌性、營造良好創業環境等方面給出建議,從而達到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的目的。

(一)將積極心理學有機融入高校雙創教育體系

高校雙創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只是培養創業者,更重要的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而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教學內容的更新?!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指出,要“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將積極心理學融入雙創教育課程,可促使積極體驗、潛能激發、品格養成等理念在大學生頭腦中扎根,發自內心地認同課程并主動尋找自身的優勢元素,從課程的參與者變身為主導者與構建者。在課程開發中,創業導師、心理專業教師和大學生應共同參與教學的設計與編排,開發能夠匹配大學生創業者心理需求的課程,并將課程前移,作為雙創教育體系的前置基礎課,為后期專業理論的學習和創業實踐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改革傳統教學方法,突出案例教學方法,增加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替代性經驗,在實踐中轉化為自身的直接經驗;突出體驗式教學方法,將認知過程與情感體驗相結合,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情感,提高學習主動性,使學習過程成為自發的、快樂的體驗;突出啟發式教學方法,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激發個人潛能,提高自身期望值,達到由內而外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的目的。

(二)多措并舉提升大學生創業自我效能感

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主要體現在創業實踐過程中的自我認知能力、主觀努力、成敗經驗、外在評價等方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可通過自我剖析、相關量表、個別訪談等途徑使大學生了解自身心理狀況,提升對自我的認知度,降低潛在的不確定性風險。其次,通過參加相關學科競賽、創業訓練營、雙創成果展示等活動,對外展示在創業活動中取得的成果,讓大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特質,肯定自己的進步,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收獲的喜悅感和獲得感,進而提升主觀努力程度。再次,通過校企合作,提供有競爭性的實習崗位,開展單位“內部創業”并及時總結成敗經驗,利用成功經驗增強自我效能感,合理歸因失敗經歷,積極引導并提供改善方法,提升大學生的自信心。最后,即使遇到暫時挫折,也應主要從懷有希望的、積極樂觀的方面進行評價,在強調預期的同時,提出達成目標所需的路徑和動力,始終維護大學生的高期望值。同時,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邀請一些年輕的創業明星到高校舉辦講座,分享創業心路歷程,發揮榜樣的示范帶動作用,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業動機。

(三)在創業實踐中增強大學生的心理韌性

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升是包括心理素質在內的全方位提升,而創業實踐是提升和檢驗心理素質的最佳手段。有研究表明,心理韌性越大,抗壓能力就越強,就越能夠在挫折中逆流而上,更有可能在逆境中完成蛻變。因此,高校在開展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可積極探索跨部門聯合開發教學模塊,依托校內外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開展針對提升大學生心理韌性的專題輔導,創設相關失敗情境,使大學生體驗受挫時的心理狀態,由導師幫助其分析現實情況并協助找尋有效資源克服困難。模擬挫折訓練可以使大學生在以后的創業過程中,擁有較強的心理韌性,在壓力情景下也能夠有效緩解焦慮情緒,通過總結經驗調整原有規劃,最終實現創業目標。但要注意的是,在心理韌性的培養過程中,應遵循循序漸進與因人而異的原則,并適時結合集體心理輔導與個別心理咨詢,保護大學生的創業動機與自我效能感。

(四)營造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積極創業環境

積極心理學認為,包括國家、學校、家庭在內的社會制度不僅是構建積極人格的支持力量,而且是個體不斷產生積極體驗的最直接來源。因此,營造積極的創業環境對于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一是營造健康寬松的創業環境。作為創業大軍中的特殊群體和主力軍,社會應對大學生創業者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弘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創業理念,從正面鼓勵大學生創業者,積極宣傳他們艱辛的創業歷程,對創業失敗給予寬容。二是打造校園濃厚創業文化氛圍。高校管理者在落實相關雙創政策措施的同時,應對校園創業文化氛圍的營造給予足夠重視,通過制定落實多渠道宣傳、多層次課程體系、各類學科競賽、先進典型的評選表彰、創客平臺的打造、科技成果轉化、鼓勵師生共創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大學生長時間浸潤在校園濃厚創業氛圍中,有效激發創業意識與創業信心,提升創業素養和創業能力。三是保持和諧溫馨的家庭氣氛。良好、寬松的家庭環境對個體的成長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同時也影響著大學生的人生發展規劃。父母在對待子女創業的問題上應本著平等民主的立場,與子女客觀地分析形勢,尊重他們的選擇并給予百分之百的支持;子女也應該充分理解父母的意圖,制訂詳細周密的創業計劃并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爭取父母的肯定與支持。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高校的創業教育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尋求融合創新?;诜e極心理學的高校創業教育對于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有著重要意義。高校應在深化雙創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積極心理學正面激勵和激發潛能的作用,以期培養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創業型人才。

[注釋]

①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參考文獻]

[1]陳錦.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創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0(2):93-97.

[2]郭郁,王智慶.大學生心理資本對創業意愿的影響研究——以學業成就為中介[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125-128.

[3]黃東升.大學生創業認知及其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4所高校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6(4):27-33+43.

[4]林堯祿,王新宇,許堯.提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所需資源的調查[J].中國商論,2020(5):239-240+243.

[5]劉小玲.2015-2018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濟寧學院學報,2019(2):84-89.

[6]羅增讓,劉洋,李越.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創業自我效能感與創業績效之間的關系[J].職業與健康,2019(5):671-675.

[7]沈紅明.論我國高校創業心理素質培育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9):88-90.

[8]王志賢,劉斌,李夢婷.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大學生創業心里教育體系構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10):92-95.

[9]王雅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高校創業教育的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4):115-116.

[10]王東明.當代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D/OL].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2021-05-20].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dbname=CDFDLAST2020&filename=1020312296.nh&v=HaQSBupIhvI%25mmd2Blz5LeqrG5Lf55ScNStAdj1p21NVn5uuUt0F8FCQF%25mmd2BJIj7x7DpKAj.

[11]鄭雨明.決策判斷中認知偏差及其干預策略[J].統計與決策,2007(10):48-51.

猜你喜歡
創業能力積極心理學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基于TRIZ理論的女大學生創業能力與精神培養研究
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體系構建研究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設研究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獨立學院經管專業創業實訓課程體系架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