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學術的角度看公共關系

2021-09-05 23:23黃明勝
國際公關 2021年4期
關鍵詞:公共關系公關范式

黃明勝

打通產學研是很多細分行業脫穎而出必備的關鍵競爭力,無論從哪一個層面來看,提升公關從業人員的學術素養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胡百精教授撰寫的《公共關系學》(第二版),雖被列為新編21世紀新聞傳播學系列教材,但單獨作為一本面向公眾的學術專著,也沒有任何問題。因為這本書很好規避了傳統教材的專業與沉悶,語言流暢,邏輯清晰,可讀性較好。

閱讀得知,這個版本相對于胡教授的第一版,做了大量的改動調整。其實在我個人標準中,不斷修正的專著未必意味著學術水準的提升,對于讀者而言,也未見得比初版更精彩,更多的是作者的苦心孤詣。個人所見中,例外的是菲利普·科特勒經典的《營銷管理》。這本洋洋百萬言的著作,隨著書籍迭代和營銷進步,與時俱進地更新案例,每一版改動都會帶來增量價值。

打通產學研是很多細分行業脫穎而出必備的關鍵競爭力,但具體到公共關系而言,卻是相當尷尬。一方面,國內高校的公共關系專業越來越凋敝,空間不斷被擠壓。另一方面,公關產業的發展雖然小眾,但近些年的發展增速尚可,也涌現了幾家上市公司。只是公關實踐大有野蠻生長的意思:不僅缺少公關理論的指引,甚至連公關方法論的創新都非常缺乏(當然,市場并不鮮見各種噱頭式方法論粉墨登場)。而因為壁壘較低,公關從業者的背景也十分混雜。與此同時,公關人才的斷層現象較為嚴重,幾乎每個規模的公關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才荒”。無論從哪一個層面來看,提升公關從業人員的學術素養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胡教授的這本書,架構上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的關鍵詞是公關史與公關思想,中篇的關鍵詞是對話范式,下篇的關鍵詞是公關實踐(兩個領域)及公關批判。在我個人看來,上篇尤其精彩??吹贸鰜?,胡教授在“學貫中西”上下了不少功夫,閱讀了國內外海量著作,讓人欽佩。就我目力所見,很少有人能從全球的視角將公關思想梳理得如此清晰,且融進了作者不俗的見解。個人尤其喜歡第三章《公共關系的宣傳范式》,雖然宣傳能否納入公關的范疇個人有存疑,但這并不妨礙書中對于宣傳這種形態入骨入髓的洞察與梳理,看下來極為過癮。

相較于上篇,雖然中篇作者花了很大筆墨在闡述公共關系對話范式,其核心的三個部分——模型建構、事實之維和價值之維,都呈現得非常清楚,也能邏輯自洽。但在個人看來,公共關系對話范式還是非常理想化的(雖然從公關倫理的角度看,理應的產業發展潮流是對話范式,但公關被現實裹挾既無法忽視,也無法在短期內改變,這也是本書最后一章提到諸多公關批判的原因所在)。顯而易見,建構于理想化基礎上的范式,如果在公關實踐中得不到普遍的應用,在可見的未來也不會成為主流,注定其學術價值和實際價值都會大打折扣。換言之,對話,可能會成為公關主體的一個姿態,但做認知管理才是公關的主要目的。

下篇對于議題管理、危機管理兩大公關實踐的展開,充滿了洞見。但于讀者的觀感而言,一方面,議題管理、危機管理都偏重于戰略公關,雖然營銷性公關未見得有多少學術價值,但畢竟其已在公關實踐中是強專業品類,如在書中有呈現就更好了。另一方面,即便是戰略公關范疇,對于CEO聲譽管理、CSR公關等興起的板塊,也未提及,多少讓人覺得遺憾。另外,本書第十二章公共關系批判的內容,個人認為和上篇做整合更佳。

常年忙碌的公關人,其實有必要從埋首工作中抬起頭,看一些專業書籍,嘗試從學術的角度看公共關系,不僅能開眼界,對工作可能也更有裨益。

猜你喜歡
公共關系公關范式
專題報道[公關“她”力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維
孫惠芬鄉土寫作批評的六個范式
公共關系(博鰲)合作組織名單
公共關系功勛獎
公共關系創新領軍人物獎
公共關系創新領軍品牌獎
向“黑公關”說NO
管窺西方“詩辯”發展史的四次范式轉換
農資屆公關指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