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標準化過程中的生產制造企業變革

2021-09-08 01:01白德軍
經營者 2021年15期
關鍵詞:行業協會法規標準化

白德軍

(液化空氣〔北京〕工業氣體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標準化是一個國家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進行現代化治理的基礎性制度,也是促進各行各業有序持續發展的規范保證。目前我國標準化體系初步建立,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為了促進國家標準化建設工作,經國務院同意,《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于2015年12月17日開始實施,更多有針對性、適用性的法律法規不斷出臺,法治化與標準化是中國市場經濟的長久趨勢。

在快速的標準化與法治化趨勢下,生產制造企業普遍產生了困惑。

一、許多企業不清楚法規或標準要求

生產制造企業在面對政府對標準化執行監管的過程中,一方面,不清楚法規或標準的要求,不理解整改的內容和方向,而企業執行的重點往往取決于政府檢查的方向;另一方面,部分標準描述不清晰,造成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讀。

二、面對新標準的推進,部分企業不愿意更改

(一)時間與成本壓力

新標準會使企業面臨較大的整改壓力,一方面,來自自身成本與時間壓力,每個環節都會受到多種成本與時間限制。另一方面,企業有限的人員需要分配出大量的精力配合整改,且涉及的整改內容并非均為自己擅長領域,導致企業整改起來極為困難。

(二)對標準本身的質疑

生產制造企業在自身領域內會積累大量的知識與經驗,當標準與自身的知識與經驗不相符時,許多企業會認為自己已有的措施能夠解決現有的問題并規避潛在的風險,再進行改造,則是浪費時間和精力。

三、企業不知道如何改

標準化不斷完善過程中,新的規范往往需要企業在現有基礎上更新體系或設備,但企業往往不清楚如何更新。同時,很多整改在現有基礎上難以進行,如果嚴格按照法規與標準整改,還可能產生新的問題。

上述是許多企業遇到的問題,但標準化過程是中國生產制造企業升級轉型的必然過程,需要企業、政府、行業協會、標準起草者共同努力。

第一,企業應當適時調整組織架構。隨著法律法規以及標準的不斷更新,企業需要指定一個團隊或某一個人專門負責此工作在企業內部的推廣和實行。這個人或團隊也是企業內部法規與標準的深度理解人與推動人。同時,企業需要給予這個人或者團隊足夠的重視與資源。作為企業法規與標準的代言人,要能夠深入了解適用的法規與標準,并能夠結合企業特點,讓標準法規與企業有機融合,讓標準真正能夠在企業中起到應有的正面作用。

第二,企業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思路。不論是法規還是標準,政府更多的是規則的制定者與監管者,而主體責任在于企業本身,這也就要求在推動適應標準化過程中,企業應當是主動的。在新的時代,企業的職能已經不僅僅是獲取利潤、帶動社會就業等,企業還要對自己的運營過程負責,確保運營過程符合法規以及標準的要求。每個企業都是法規與標準最直接的實踐者和宣傳者,也是國家總體標準化的重要一環。

第三,企業符合法規與標準的工作重在日常。很多企業認為,所謂的合規,就是在歷次檢查中能夠通過。但滿足檢查要求只是合規工作的其中一個結果,而標準化的最終目的是讓企業能夠安全、穩定、持續運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企業應自覺主動地落實法規與標準的要求,同時定期進行符合性評價以及自審自查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能夠將相關的法規和標準與公司制度一起進行計劃性跟蹤并執行,主動實行 PDCA(Plan、Do、Check、Action,即計劃、實施、檢查、行動),才是滿足合規要求的最佳途徑。同時,法規與標準制定過程中無法考慮所有企業的實際情況,企業應該認真考慮如何真正結合自身特點,在滿足法規與標準要求的基礎上,真正讓執行起到對應的效果。如果簡單地照葫蘆畫瓢,很多標準的執行到最后就會變成應付或者制造記錄的過程,而無任何實際意義。同時,企業應當積極與當地政府或專家老師溝通,不應被動地接受新標準。

四、繼續突出行業協會的作用

在發達國家,行業協會是一種集生產指導、市場調研、行業管理、中介服務為一體的行業性組織[1]。在國內,行業協會應當在政府不斷的職能改革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也是行業面對市場與制度變化的重要應變平臺。行業協會的介入,是政府從市場經濟中有效退位的重要補充,也是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求[2]。目前,國內行業協會與國外行業協會相比,存在明顯的不足,難以代替政府轉型過程中留下的空白。因此,如何促進行業協會有效發展,如何讓其真正代表行業中企業的聲音,是接下來政府和企業需要共同努力的。

五、政府在推動實施標準過程中搭建更多溝通渠道

政府需要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即政府不僅僅是一個監管角色,也需要積極與相應的行業協會或標準委員會專家構架起一座橋梁,服務企業,讓企業更好、更簡單高效地滿足法規與標準要求。同時,許多企業在設計建造運行過程中依然按照舊標準進行,部分新標準可能無法在企業中順利落地。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政府或標準委員會應建立一個明確的、允許偏差的評審方法與機制,例如,企業若確實在現有基礎上無法滿足法規或標準要求,為了實現同樣的目標,則可實施其他風險緩解措施,這些措施如果能夠進行量化評估,并經過企業法人和標準對應的權威人士或行業專家同意,最終則能允許這種偏差的存在。

六、優化建議反饋機制

在新法規與標準的普及與執行過程中,收集企業在執行標準以及法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組織行業協會與專家集中進行論證,及時作出相應的澄清與修改,以免出現簡單“一刀切”的標準或政策。充分的溝通不僅有利于為企業爭取到有益的合規結果,更有利于標準本身的完善。

七、結語

國家在推進法治化與標準化過程中,前期難免會讓企業感受到壓力,但這個趨勢是必然的。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標準起草者要真正以人民需要為根本原則,起草的標準應當是市場需要的,是能夠讓企業合理實現的;政府也要持續增強服務意識,在監管的同時促進標準推進與問題溝通;而行業協會與企業應當在標準起草到執行的全過程中均保持積極開放的心態并參與其中,最終實現標準化想要達到的目的,即讓中國企業標準化程度不斷提高,讓標準化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與制度保證。

猜你喜歡
行業協會法規標準化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
吃肉頻率能體現鄉村治理水平? 走形的標準化徒增負擔
誰“捆住”基層的手腳?——泛濫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2020年《理財》《財經審計法規選編》征訂單
2020年《理財》《財經審計法規選編》征訂單
黨支部基本組織制度標準化“三字訣”工作法
行業協會腐敗
行業協會改革方案出臺
行業協會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奇怪的法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