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勞動教育模式推動勞動教育高水平發展

2021-09-10 17:48馮安華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1年8期
關鍵詞:學農勞動我院

馮安華

記? ? 者:勞動教育近年來成了教育熱點。請結合多年來分管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工作的實踐,簡要談談您對勞動教育的內涵及其與學農教育的關系等有關熱點問題的理解與認識。

程文華: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勞動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關于勞動教育的系列新論述新論斷,如“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律的重要詮釋”等等,這些都是新時代對馬克思主義勞動教育理論的豐富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創造了人類社會本身,也創造了一切社會財富和精神文明。從哲學上講,勞動范疇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起點和基石,是社會主義制度和共產黨所有學說的理論基礎。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教育的活動。因此,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應有之意,是加強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增強“四個自信”的重要途徑,更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同時,這也符合教育發展的規律。馬克思指出:“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的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p>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勞動教育課程具有學科融合的特征,要采用跨學科的課程理念,可以發揮“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的綜合育人價值。五育并舉也要求在各學科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的內容,使勞動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

學農教育是勞動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2020年7月教育部發布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材〔2020〕4號)指出,勞動教育的主要內容有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學農教育屬于其中的生產性勞動,我們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在我院學習一周的實際情況,也融入了日常生活勞動教育。

開展學農教育對于北京市中小學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北京市中小學生在平常生活學習的環境中,住的是像水泥叢林一樣的樓房,接觸的大都是電腦、手機、地鐵等高科技產品,對農業了解較少。我國是具有悠久農耕歷史的農業大國,開展學農教育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生物等自然科學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學生了解中國國情和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學生堅定綠色可持續發展信念。進一步來講,鑒于現在北京市中小學生在學校開展的學習幾乎都是與智力有關的腦力活動,因此當前開展中小學生勞動教育,應以出出力、流流汗的農業勞動教育為主比較適宜。當然,開展勞動教育要因地制宜,宜工則工、宜農則農,要采取多種方式開展,避免簡單地“一刀切”。

記? ? 者:新時代開展勞動教育的內容、形式與方法都要進行創新,其中課程建設是核心內容,請介紹勞動教育課程的設計理念及其特點。

程文華:我院開展勞動教育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一周學農教育,影響孩子一生”和“以孩子發展為本,將孩子放在教育的正中間”為核心理念,構建突顯農業特色的學農課程體系。

一是堅持“1345”的課程體系設計原則。堅持“以育人為目的、以課程為核心、以實踐為重點”?!?”是貫徹一個宗旨,即緊緊圍繞“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提供教育服務供給、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于我院歷史、重點與優勢專業及社會熱點等多方面進行課程整體設計?!?”是做好三個對接,即課程要對接生活、接地氣、接課本?!?”是做到“四個堅持”,即堅持思想引領、堅持有機融合、堅持實際體驗、堅持適當適度?!?”是實現“五項功能”,即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

二是構建“一縱五橫”的學農課程體系。立足中學生的學情,充分考慮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的內容,將職業教育的專業性與基礎教育的普適性相結合?!耙豢v”指以農業生產周年時間軸為主線;“五橫”即設計農業與生產、農業與生活、農業與生態、農業與創意、農業與文化五大課程板塊。

三是秉行現代教育模式進行課程內容開發。依據“農作物周年生長模式”“崗位輪動操作模式”等,以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線,進行跨學科知識融合,組織構建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與農事、農時緊密結合,按照農產品加工工序,合理安排“個人、小組以及小組之間”任務分工,將自立、自強、團結、協作的學農課程操作理念滲透到每名同學。例如,“傳統農具犁的使用”這門課程將物理中杠桿原理和農具使用相結合;在無人機、電工等課程教學中滲透工學、信息技術等多學科內容;“主食與家常菜制作”課程引入多工位項目教學,學生分工協作完成課程任務。

此外,在課程開發上還特別注重農業文化內涵建設。學院先后修建了水車、風車等一批農業景觀,開設傳統農耕文化、節慶文化、民俗手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及農家生活體驗等課程,讓學生不僅能感受到現代農業發展,更能夠在實踐中傳承農耕文化、體驗地方民俗。

四是規范課程開發流程及標準。建立統一規范的課程開發流程要求,學院各專業骨干教師參與課程開發,按照課程標準撰寫教案。同時,與學生所在中學建立“互為補充、互為依托”的合作關系,邀請中學教學專家和名師進行聽課評課,探討課本知識與學農課程內容如何有機銜接等,對勞動教育課程進行升級優化。

記? ? 者:學農教育是側重于學生體驗的校外勞動實踐教育活動,課程的實施應顯著區別于校內課堂教學。請問學院是如何進行課程實施與管理的?

程文華:我們積極創新教學組織與形式,構建現代化特征顯著的學農課程管理體系。在課程設置策略上,按照學農教學目標及相關要求,將“學農教育”課程分為“基本生活技能,傳統種植、養殖,現代農業,農職特色”等模塊為主的必修課程與“農業創意、生活技能、知識拓展”等模塊為主的選修課程兩大類。將實踐勞動課設置為必修課,勞動實踐時間不少于2/3。

在課程組織形式上,學農教育課程以都市農業發展為背景,以“種養殖相結合、構建循環農業生產”為主線,將多門跨學科的實操類課程融合編排成為多個課程組合。打破我院原有的系、部界限,不同專業的授課教師以學農課程為平臺,將多維度的農業知識進行重新整理,不僅增加了學農課程的知識體量,更增加了學生對農業多方面的體驗與了解。

在課程實施管理上,學院與北京市教委信息中心平臺共同開發網上選課模塊,利用信息化手段創新,打破了原有學生區、學校、班級界限,實現資源平等,公平選擇,拓展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途徑和渠道,讓學生的心靈走出校園的大門,鍛煉以更寬廣的胸懷去主動適應社會變化。

建立學農課程雙向評價機制。一方面我院對設計好的學農課程進行自我評價;另一方面聯合參與學農教育的學校領導與老師對課程設置、授課教師、實踐場地、應急處理等實際教學和管理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并進行定向反饋,不斷提升學院學農課程組織管理水平。

記? ? 者:據了解,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開展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基礎好,起步早,經驗豐富。請結合工作實際,具體談談學院開展勞動教育的優勢。

程文華:第一,學院具有深厚的勞動文化底蘊。學院歷史溯源于1958年建校的北京市農業學校,具有優秀的勞動教育文化傳承,時任國家領導人彭真、賀龍、聶榮臻、楊尚昆在學院前身北京青年農場成立之初題詞“鼓足干勁,發展社會主義農業生產,加強鍛煉,提高政治覺悟”。2015年8月,教育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同年11月,我院正式掛牌成為“北京市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基地”,承擔北京市城六區(東城、西城、海淀、朝陽、豐臺、石景山)初二學生學農教育任務。時任北京市委教工委書記茍仲文親自來院指導“學農教育”活動頂層設計,促進了我院勞動教育的專業化、規范化開展。2019年1月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鼓勵職業院校聯合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在政策的引導和教學改革的要求下,我院教學資源開始有意識地向基礎教育傾斜,積極發揮勞動教育的示范引領作用。

第二,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支撐勞動教育開展。我院實訓基地占地600畝,設有“四園一展廳”,即綠色科技園、彩林示范園、科研育種園、畜牧獸醫實訓園和農業科普展廳,并擁有現代化智能溫室5棟、日光溫室20棟,用于支撐保障勞動教育開展。

學院打造“一山兩湖三廣場和十六園”的景觀建設,擁有400余種動植物供教學使用。2100平方米科普展廳可用于現代都市農業的集中展示,包括“走進桑蠶世界、農耕文化”等項目的集中展示;2000余平方米的學農餐廳可用于包括“主食與家常菜制作”生活技能類課程教學;并設有農家生活文化的展示和體驗區。此外,還以非遺項目、農業科技為主題,建設釀酒工坊、“pizza”工坊、農業智能機器人工坊等。

第三,管理規范化。建立了高效的學農教育保障機制。學院制定了《學農教育實施方案》《學農基地教學工作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成立了“學農教育”專門協調機構,定期對重大問題進行協商。學院共計有20個相關部門的300余名管理、服務人員以及大學生志愿者參與保障活動。實施全流程管理服務,從學生“入?!钡健胺敌!迸c中學無縫對接,活動期間全程封閉式管理,確保師生學農期間安全。加強住宿等硬件保障,為“學農”師生單獨安排學生公寓樓一棟,專職宿管人員24小時值班;劃撥專門“學農教育”餐廳供師生使用;與北京市各區教委、學生所在校積極溝通,形成管理合力;中學領導、老師與孩子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承擔班級管理和生活管理。

第四,有優秀師資隊伍和課程體系。學院農業職業教育的定位是開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教育教學,專任教師都是具備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的“雙師型”教師。由專任教師組成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具有課程開發能力強與教學組織水平高的特點,接受學農教育的中學師生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完善的學農課程體系也是我院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優勢,“一縱五橫”的課程體系突顯了現代農業特色,對學生的職業啟蒙教育、勞動素養的養成都有積極影響。

記? ? 者: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開展的中學生勞動教育專業水平高、影響大、輻射面廣。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這促使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因此,勞動教育也要不斷總結經驗并持續創新發展。請結合學院開展勞動教育的成效,談談對下一步工作的思考與計劃。

程文華:我院開展的“學農教育”項目是“把孩子放在教育正中間”教育理念的積極落實,反映在孩子身上可以說成效顯著。通過學農勞動教育,學生的勞動觀念與相關技能顯著增強:通過主食與家常菜的制作,深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通過田間除草、有“味”的羊圈豬舍清掃等活動,學生們充分體會到勞動的艱辛;通過“農業機器人”“無土栽培”等課程,學生們學習了現代農業知識,體驗了都市農業的魅力和樂趣;學生們一起住宿、一起吃飯、一起打開水,增強了團結協作和生活自理能力。

學農教育項目得到學生所在校老師及家長充分肯定。500余名學生家長應邀觀摩學農教學成果和學農課堂教學展示后,從來時的擔心變為看到孩子時的肯定。2016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批示“北京市勞動教育工作是加強學生傳統美德和思想美德的好形式”。北京市教育部門、農業部門主要領導多次來學院指導學農教育工作。20多家媒體跟蹤報道了我院學農教育進展。學院基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課題“基于高職院校特色,構建新型學農教育模式”榮獲第七屆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成果一等獎。

下一步,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將以建設全國示范性勞動教育基地為目標,將勞動教育作為學院職教體系的五個組成部分之一。同時,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深入開展勞動教育:一是進一步加強基地建設,豐富勞動教育內容、形式、途徑和手段。如打造與勞動教育市場機制相適應的田園綜合體。二是不斷更新完善課程內容,打造標準化的課程模式,將學農教育在課程化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和擴展。三是加強與中學在課程開發、組織管理、師資培訓等多方面的合作與對接。四是不斷提高信息化水平,著力開展符合新時代特征的線上、線下融合的勞動教育。另外,增強我院職業教育的開放性,構建教育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職業教育資源向普教傾斜的共享平臺,推動勞動教育事業高水平發展。

猜你喜歡
學農勞動我院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感恩與報答
我院隆重舉行2020屆畢業典禮
鄉村振興呼喚“學農愛農”
熱愛勞動
學農教育的意義遠大于活動本身
我院順利迎來2016級新生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