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A-STEM理念的語文跨學科融合教學

2021-09-10 18:04季超勤鄭靈勤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1年8期
關鍵詞:STEM理念融合教學小學語文課堂

季超勤 鄭靈勤

【摘 要】A-STEM教育理念是基于STEM變化而來的,在課程科學融合的基礎上,更加重視人文精神的引領。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因為有了此理念的融入而變得日益豐富多彩,更加強調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體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潛能,有效創新了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為多學科融合教學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A-STEM理念;小學語文課堂;融合教學

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征,對于小學跨學科融合教學而言不可或缺?;诖?,深圳市依山郡小學開發了一系列跨學科主題課程,本文將以一年級“尋找花的足跡”主題課程為例,分析一年級語文跨學科教學實踐。

走向自然,強調語文學習的具身認知

具身認知理論強調行動者需要通過身體的參與來實現認知功能,在認知結構中強調身體的作用。根據一年級學生知識積累相對匱乏、情感認知相對薄弱、動手能力較弱的基本學情,我們確定了“尋找花的足跡”主題實踐。此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非常重視學生參與課程的情況,強調身體參與與腦力鍛煉同等重要。如在系列課程實施的初始階段,語文學科就設置了兩節實踐類的子課程“尋花報告”與“妙筆賞花”。

一年級的學生雖然知識儲備少,但是體驗式審美意識卻非常強。在陽春三月百花盛開時節,我們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向“自然”這一更廣闊的“課堂”,去真正體驗自然之美,細心品悟百花之妙。出發前,由年級科研組統一研討、設計、填寫出具有趣味性與知識性的“尋花報告”。在此期間,跨學科融合就在不經意間發生了:學生拿出放大鏡,認真地查花瓣、數花蕊、聞花香、畫花樣……科學、數學、美術等學科融于一體。賞花歸來,學生家長將孩子尋花的過程拍成短視頻上傳至班級圈,借助線上平臺達到交流共享的目的。一張張尋花報告,展現的是一年級學生親身參與后稚嫩的話語,同時也承載著學校開展跨學科融合教學的有益探索。

寫作是小學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板塊,一年級開始的看圖寫話則是小學作文的起步,對學生寫作興趣的養成、寫作方法的掌握、為高年級寫作打基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學生完成“尋花報告”的基礎上,展開“妙筆賞花”課程。學生將上學期科學老師發的花種親手種植,待其開花之后通過觀察寫一段話。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提高了看圖寫話的興趣,豐富了情感,積累了知識,也更容易寫出童真趣味。

融入樂舞,創新語文的傳統教學模式

融合的A-STEM教育理念具有豐富的特征,“跨學科”是其最為核心的特征之一。在“尋找花的足跡”跨學科主題教學中,一年級不同學科的教師充分整合課程資源,并嘗試將學生的具身體驗性知識與課堂所得的專業性學科知識有機融合,有效降低知識之間孤立的聯系。下面以“暢游花花世界”子課程為例,具體分析在跨學科教學實踐中語文課堂模式的探索。

關于STEM教育整合的課程設計,美國馬里蘭大學賀希巴奇提出兩種最基本的課程模式:相關課程模式和廣域課程模式[1]。這兩種模式被廣泛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前者強調各科目教學內容安排的彼此聯系,但仍保持科目的獨立性。后者則取消了學科界限,力圖將所有內容整合到新的學習領域。本節“暢游花花世界”課程既用到了相關課程模式又用到了廣域課程模式。在年級科研組確定主題之后,由語文教師協同科學、美術、音樂、體育教師一起備課,確定上課流程:科學課打頭陣,在教師細致剖析花朵結構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美術課緊隨其后,讓孩子在科學課上了解花朵結構的基礎上,畫出自己最喜歡的花制成繪本;而后,再由小組代表和語文教師一起編寫花朵主題繪本故事;體育與音樂教師一起將繪本故事編排成歌舞,并將語文課上學過的與花兒相關的詩歌編成耳熟能詳的樂曲……在前面一系列花兒課程的基礎上,語文課豐富、生動了起來:小組輪流分享展示繪本故事;學習相關花兒主題的詩歌;配花兒樂曲表演繪本故事;寫下小組的花兒心愿。

一節多學科融合的語文課沖破了傳統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強化了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也真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廣度。

創設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潛能

目前,國內外已有多項研究表明,人腦的學習和系統創建是通過聯系來進行的。人腦的發展也是在與各種外界環境的互動下進行的,那些孤立的、割裂的信息對大腦知識體系的形成意義不大[2]。而情境式學習作為建構主義中新型的學習理論,旨在強調學習的社會性交互作用,也就是在強調信息之間的關聯[3]。本次我們的跨學科系列主題課程非常重視情境式學習,通過有意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之中收獲知識,培養其在變化的情境之中更新、發掘知識的能力。

知識源于情境而又變化于情境,情境中蘊含著知識、折射出個體的生活情感體驗,可以說知識與情境互成因果。以“花花世界”課程中的荷花為例,一年級下冊《古詩二首》其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什么是“尖尖角”?“蜻蜓立上頭”到底是怎樣的一副畫面?小孩子的心中必然疑問重重。傳統課堂多由老師疏導詩句大意,或者讓學生看幾幅插圖幫助理解,但是這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終歸是沒有情境聯系、情感體驗的被動輸入。在“尋找花的足跡”語文跨學科課程中,我們設置了此詩的教學。但是在學習前,我們先給孩子安排了一場農耕園的勞動實踐課,讓他們去親自觀賞、體驗水池里的荷花。這一過程,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對舊知識的召回和對新知識的渴望一起被激活。相信學生通過這種身臨其境、感官并用的方式獲取來的知識是立體的、鮮活的,也是充滿生命力的。

A-STEM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實踐探索,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以及實踐能力、跨界思維、創新精神的培養都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這是A-STEM教學的核心目標,也是語文教學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余勝泉,胡翔. STEM教育理念與跨學科整合模式[J]. 開放教育研究,2015,21(4): 13-22.

黃志紅. 課程整合的歷史與個案研究[M].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9.

李松. 小學跨學科教研模式研究[D]. 濟南: 山東師范大學,2015.

猜你喜歡
STEM理念融合教學小學語文課堂
STEM理念對幼兒園學習活動的影響
基于STEM理念指導下設計制作要素的把握
淺談基于STEM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學策略
STEM理念融合與教育裝備創新發展
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智慧型小學語文課堂創設思路與教學方式研究
淺議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更具“語文味”
淺談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不同計算機語言融合教學方法的探索與體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融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