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故居的正確打開方式

2021-09-10 07:22周洋
藏書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文化名人茅盾祠堂

周洋

時下,人們對高品質精神生活的向往日益深切,很多朋友外出旅游時都會選擇參觀當地的名人故居,特別是親子出行的家庭,希望以此培養孩子的歷史文化意識,這當然是值得點贊的好事。但更多時候我們習慣了步履匆匆走馬觀花,拍幾張照片發在朋友圈權作打卡了事,旅行歸來除了一點模糊的印象之外庶幾一無所獲。近日,筆者讀到一部新書《江南文人的眼》,書中18篇長文對應著18處文化名人的故居,且由故居談開去,探尋這些文化名人的生平軼事,鉤沉那些湮沒在歲月深處的民間記憶,有史料,有故事,圖文并茂,娓娓道來,深感這才是名人故居的正確打開方式。

江南自古以來就是人杰地靈之所,作者以浙江嘉興為原點,目光聚焦江浙一帶的名人故居,筆觸所及的人物皆為一時之選,有清末大學問家王國維、沈曾植,有文學大師巴金、茅盾,也有近年來頗受關注的畫家兼作家木心,英年早逝的翻譯家朱生豪等等。這些名人故居的命運各不相同,有的修繕一新已成為游人如織的知名景點,有的卻門庭凋敝一派蕭索景象,經由作者細致入微的描述,我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故居內外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所展現出的獨特風貌。故居主人一般都有著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如何寫出前人所未言且富有價值的內容,是對作者眼光和筆力的考驗。令人欣喜的是,子儀女士從大量史料中爬梳整理,時時留意與故居所承載的信息進行參證對讀,書中常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穎視角。譬如,書中寫烏鎮茅盾故居,就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紹茅盾的母親陳愛珠,這位傳奇女性不但知書達理,聰明能干,而且治家有方,在子女教育方面極有遠見。茅盾十歲喪父,家道日衰,正是母親力排眾議讓他繼續讀書深造,又在茅盾大學畢業后為他的就業去向出謀劃策。在她的培養下,茅盾和弟弟沈澤民都成了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不僅如此,她還手把手教會兒媳孔德沚讀書識字,此舉對茅盾日后擁有幸福和睦的家庭生活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名人故居等老建筑的命運也引發各界人士的關注。書作者把名人故居比作“文人的眼”,既有借一雙慧眼讀懂名人一生的涵義,同時也在啟示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這些故居遺址。這樣的文化擔當意識在作者筆下時常于不經意間流露出來,或為故居的年久失修而嘆惋,或為故居主人的藏書、文稿等舊物未能妥善保存而大聲疾呼。當然,也有令人欣慰的時刻,那就是很多故居的保護工作已經提上議程,人們終于開始意識到這些歷史舊跡的價值。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并非站在一個道德制高點上指手畫腳品頭論足,而是把問題向閱讀此書的讀者開放,讓大家都來貢獻智慧,集思廣益。例如,嘉興作為巴金先生的祖籍地,目前僅存的一點遺跡就是位于嘉興塘匯的李家祠堂,系清同治年間由巴金的二伯祖李忠清主持修建,十年浩劫期間祠堂被毀,如今有人設想重修李家祠堂為紀念巴金做些實事,也有人提議修建中國祠堂民俗文化博物館,作者并未表明自己的意向,而是真心誠意地提出問題:“今天我們能夠做些什么”,留待讀者自己去思考其中的答案。

合上書頁,品茗靜思。江南文化名人故居的勝景一一盤旋在腦中,與故居有關的那些人和事慢慢變得清晰起來,想著待天氣晴好,帶上這本《江南文人的眼》,按圖索驥,也來一次尋訪江南名人故居之旅,才是真正的文化享受哩。

猜你喜歡
文化名人茅盾祠堂
茅盾的較真
茅盾不怕被騙
茅盾不怕被騙
『祠堂』為何現今南多北少
“祠堂”為何現今南多北少
拆遷
我們的祠堂
初中生如何積累作文素材
茅盾:良好家風奠定人生基礎
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