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思教育下的地理課堂

2021-09-10 07:22黃穎
名師在線·中旬刊 2021年5期
關鍵詞:情思生活課堂

摘 要:地理課堂的情思教育是指教育者本身有目的、有計劃地在課堂傳授地理相關知識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質,使其逐漸學會將書本中的地理知識融入生活中,學會用地理的思維思考問題,用地理的視角觀察問題,用地理的方式解決問題。本文從地理情思教育的目標、地理情思教育的方式、地理情思教育的影響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闡述。

關鍵詞:地理情思教育;課堂教學;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14-0015-02

引 ?言

地理課堂的情思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具備“地理眼”的基本素養,成為一個具有地理情懷的健康的人。情思教育是情感教育的升華,是情感與知識的融合。地理情思教育的載體是多樣化的,可以是課堂,可以是地理實驗,也可以是研學。

一、地理情思教育的目標

(一)情感觀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一個人知識淵博的體現。將地理景觀美感用文字體現,雖不能讓人身臨其境,但能讓閱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愛上大自然。例如,關于雪峰的描述:“雪峰沒有烏云的纏繞,沒有灰暗的羈絆,一個個神采奕奕。有的線條優美,亭亭玉立;有的玲瓏晶瑩,清麗脫俗;有的英武粗獷,氣度不凡;有的酷似菩薩戴的五冠帽……姿態各異,美輪美奐?!庇秩?,有關墨西哥城的描述:“藝術宮風格獨特,靈動的琥珀色圓頂與規整的白色大理石建筑的組合,充滿了藝術表現力,頂端展翅的雄鷹下有喜怒哀樂四座雕像,象征著人類感情的多元與并存?!痹谌绱嗣栏械奈淖置枋鱿?,學生如何不愛上地理?

(二)道德觀

道德感是人們運用一定的道德標準評價自身或他人行為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在情感觀的不斷滲透下,學生逐漸明確:自然與人文景觀的保持與不斷創新是建立在人們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基礎上,而遵循該原則的基本標準是遵循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共同性原則,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遵循這些原則要求學生在當下和未來的行程中,時刻規范自己的行為準則,同時也監督每一個社會人的行為。

(三)價值觀

價值觀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而做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辨別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價值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1]?,F在的學生在學習的重壓之下,整天埋頭學習,顯少接觸自然和社會,甚至部分學生的價值觀有些扭曲。那么,我們該如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呢?我們應通過地理課堂、地理實驗、地理研學等活動,讓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城市、熱愛生活的環境,充滿正能量,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時。在情感觀與道德觀的滲透下,使其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二、地理情思教育的方式

(一)觸景生情

在課堂開始,教師總會努力設計一個合適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對時事進行及時了解,有一顆對生活細心觀察的心。比如,在教學“多變的天氣”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入因為短時間內的暴雨引起城市內澇,使車子在路面和地下車庫內泡在水里、發動機報廢,樓層較低的馬桶返水,一樓住戶地面以上有10厘米積水的真實場景。這樣的生活場景能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天氣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該知識的鏈接既是天氣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規劃與地形的結合,更是知識與生活的典型結合。

(二)情景交融

地圖是地理的語言。學生學習地理通常會將地圖作為載體,承接文字的描述,但是,很多對生活事物的直觀感受在這樣的過程中是不能體會到的。讓學習者從興趣升華到學習樂趣,就需要景觀的融合。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受到學習條件限制的情況下,課堂上,教師應引入實際案例或將教學內容與研究的各種景觀深度融合,讓學生既能體會到地理就在身邊,又能深刻感受地理是能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學科,如暑假外出旅游時,出門線路的規劃、衣物和雨具的選擇、各景點之間的交通方式的選擇等。

(三)實驗增情

近年來,人們對地理實驗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地理的學習不能只依靠書本。如何讓學生在“躬行”中獲得地理知識,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例如,黃河的“黃”是因為黃河泥沙含沙量大,那么,教師就可以針對黃河泥沙含量大的原因,讓學生探討單位時間內經過某一橫截面積的泥沙含量,并設計一個地理小實驗。教師可以準備有草的小沙堆和無草的小沙堆做對比實驗,測試植物的固土能力,用一個細密透水網測試單位時間某一橫截面的過沙量。通過反復的動手測量和數據統計,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懂得了緩坡植被固土的地理原理,也懂得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四)研學升情

現在的地理學習不僅對地理實驗關注度較高,對研學的推行也越來越廣,旨在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走到社會中。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河流”這節課時,教師可安排學生對生活城市的水系進行探究,探究內容包括河流水質、生物質、河流系統等,將地理學科與生物學科相結合,用學科融合的方法,改變學習思路的單一化。其中,城市水質對居民生活影響更為直觀。教師可以讓學習者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水質探究內容表格,深究城市水質的污染源,并提出合理的治理污染建議。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思考城市水系統的循環過程,對比最大的海陸間大循環,以及城市的水源是如何更新循環的。

三、地理情思教育的影響

(一)改善對地理學科的態度

在高考指揮棒的引導下,小學、初中、高中對地理學科的重視程度遠不及對語、數、英的重視程度。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自身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態度,使其感受到地理對自身的實用性,包括對不同地方的方向感、對時間的估算、對衣物穿著的考慮、對交通工具的選擇等。在實際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認真聽課,也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閱讀各類刊物和觀看媒體視頻來積累知識。比如,2020年對珠峰高度的測量方法,與2019年影片《攀登者》中早期的測量方法相比大有改善,這是人類對生活環境的認知做出的巨大貢獻。這樣的地理精神值得我們關注和學習。

(二)加深對地理學科的認知

教師只有明確地理具體包含的內容,才能加深對地理的認知。地理可劃分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技術這三類。自然地理學包括地貌學、動力地貌學、構造地貌學、氣候地貌學、應用地貌學、植物地理學、動物地理學、冰川學、凍土學等;人文地理學包括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旅游地理學等。與自然地理學相關的基礎科學有物理學、數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考古學、地質學等;與人文地理學相關的基礎學科有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等。

(三)健全學生的人格

情思是一個人完整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情與思的結合是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而情與思結合的教育更是地理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用地理與歷史、與經濟、與政治、與生活、與我們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意識到地理學與當前社會的動態發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其留下的痕跡記載著人類的生活歷程。

結 ?語

人口、資源、環境這三大主題的可持續發展影響著人類的歷程與壽命,而當前面臨的生態失衡、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等全球性的問題正以一種新的姿態在不斷演化,而這種姿態人類當前還沒能認識得很清楚。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情思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健全人格,培養其地理情懷。

[參考文獻]

黃太玉.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J].名師在線,2021(08):67-68.

作者簡介:黃穎(1985.1-),女,江蘇海門人,中學一級教師。

猜你喜歡
情思生活課堂
“蘇州園林:景致與情思”課程設計
飄落的情思(局部)
歡樂的課堂
十月情思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歸來
漫生活?閱快樂
生活感悟
寫字大課堂
無厘頭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