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16排CT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2021-09-10 07:22焦翠玲
臨床醫學前沿 2021年4期
關鍵詞:征象椎間盤檢出率

焦翠玲

摘要:目的:在LDH診斷中分別應用16排CT、X線平片,對比其診斷結果。方法: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68例LDH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X線平片、16排CT檢查。以手術結果為基準,對比X線平片、16排CT的檢出率。結果:經手術確診,L3~L4患者22例,L4~L5患者26例,L5~S1患者20例。16排CT對L3~L4、L4~L5、L5~S1等部位突出的檢出率分別為90.91%、96.15%、90%,總檢出率為92.65%,X線平片各部位檢出率分別為63.64%、65.38%、50%,總檢出率為60.29%,均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16排CT對LDH的檢出率較高,明顯高于X線平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16排CT;檢出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16 slice CT and X-ray in the diagnosis of LDH. Methods: 68 cases of LDH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1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received X-ray plain film and 16 slice CT examination. The detection rates of X-ray plain film and 16 slice CT were compared based on the operation results. Results: there were 22 cases of L3-L4, 26 cases of L4-L5 and 20 cases of L5-S1. The detection rates of L3-L4, L4-L5 and L5-S1 were 90.91%, 96.15% and 90% respectively by 16 slice CT, and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was 92.65%. The detection rates of each part of X-ray were 63.64%, 65.38% and 50% respectively, and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was 60.29%.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rate of LDH in 16 slice CT is higher than that in X-ray plain film, which has higher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 16 slice CT; Detection rate

一、前言

腰椎間盤突出(LDH)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病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致殘率,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較大[1]。研究發現[2],該病主要與脊柱生理曲度改變、脊柱畸形、椎間盤早期退變、椎間盤內壓力過大等因素有關,在外力作用下,可導致纖維環破裂,刺激或壓迫神經根,引起LDH?;颊咧饕憩F為腰腿痛,嚴重可出現功能活動受限[3]。同時,由于該病多見于青壯年男性,尤其是20~50歲年齡段,因此給患者帶來極大地身心負擔及經濟壓力,甚至可能導致其喪失勞動力[4]。因此,為給予患者有效的治療,早期、準確診斷非常重要。目前,影像學技術仍是LDH診斷的重要參考依據,常用檢查技術包括X線平片、CT、MRI等,由于MRI的費用較高,因此前兩項在臨床上應用更為廣泛[5]。為分析CT對LDH的診斷價值,本文將在LDH診斷中分別應用16排CT、X線平片,對比其診斷結果,現報道如下。

二、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治療的68例LDH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X線平片、16排CT檢查。

1. 納入標準

(1)經手術結果證實,有慢性勞損、寒濕、腰部外傷史,符合《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中診斷標準,臨床表現為坐骨神經分布區域疼痛,有感覺消退、放射減弱、運動無力、肌肉無力等表現,作弓弦試驗有肢體遠近端放射痛,直腿抬高減少50%試驗顯示陽性。

(2)臨床資料完整。

(3)可配合檢查,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2. 排除標準

(1)X線平片、CT檢查禁忌證患者。

(2)存在嚴重臟器疾病患者。

(3)嚴重骨質疏松患者。

(4)免疫系統異常、凝血功能障礙患者等。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齡32~69歲,平均(41.78±4.65)歲。病程6個月~7年,平均(3.13±0.98)年。

本次研究已經過倫理委員會審核。

(二)方法

X線平片:應用X線機拍攝腰椎正側位片,拍攝前,將護腰、腰帶、其他金屬物去除。拍攝正位平片,采取仰臥位,頭部平放,正位片中心線對準臍上3cm,進行垂直照射。拍攝側位平片,采取側臥位,微曲髖、膝,盡量維持身體平衡,避免隨意挪動,對準第三腰椎,進行垂直照射。CT掃描:應用NeuViz16排螺旋CT,采取仰臥姿勢,上舉雙臂,下肢使用腿墊抬高肢體,腰椎椎體生理弧度應與檢查床平行,進行橫斷面掃描,掃描椎間盤、椎體。管電壓120kV,管電流300mA,掃描矩陣512×512,椎間盤層厚3~15mm,椎體層厚5~110mm,椎間盤掃描間隔3~15mm,椎體掃描間隔5~10mm。平掃后進行CT增強掃描,注射泛影葡胺注射液,注射速度2~3 mL/s,注射劑量80~100 mL,軟組織窗窗位L30~50 HU,窗寬W200~400 HU,骨窗窗位L300~600 HU,窗寬W1200~2000 HU。掃描后,將影像上傳PC終端,應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技術進行圖像重建。由兩名脊椎骨科放射醫生共同作出診斷,若意見不一致則進行詳細討論后得出一致意見。

(三)評價標準

以手術結果為基準,對比X線平片、16排CT的檢出率。分析16排螺旋CT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征象的檢出情況。

(四)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22.0處理,計數資料使用(%)表示,采取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果

(一)X線平片、16排CT的檢出情況分析

經手術確診,L3~L4患者22例,L4~L5 患者26例,L5~S1患者20例。16排CT對L3~L4、L4~L5、L5~S1等部位突出的檢出率分別為90.91%、96.15%、90%,總檢出率為92.65%,X線平片各部位檢出率分別為63.64%、65.38%、50%,總檢出率為60.29%,均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二)腰椎間盤突出癥征象檢出情況分析

16排螺旋CT檢查顯示,硬膜囊受壓14例(20.59%),椎間盤積氣65例(95.59%),鈣化62例(91.18%),神經根壓迫55例(80.88%),脊髓變形20例(29.41%),椎間盤變性22例(32.35%)。

四、討論

椎間盤是人體重要的結構,一旦椎間盤發生任何改變,其機械效能均會受到影響,嚴重影響其平衡、再分配力量等功能。一般認為,在20歲以后,椎間盤就會發生退行性變化,纖維環彈性、韌性下降。同時,椎間盤組織具有一定特殊性,血液供應較為缺乏,修復能力不足,當身體負荷過重、提重物時,在突然外力作用、外傷或長期積累損傷下,可能引起纖維環破裂。研究發現,坐位是日常常用姿勢中腰椎椎間盤壓力最大的姿勢[6]。近年來,由于工作壓力較大,人們伏案工作時間延長,也加劇了腰段脊柱退變、損傷。除此之外,研究發現,職業、妊娠、遺傳也會增加LDH發生率[7]。因此,在LDH預防方面,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盡量減少累積勞損,二是盡量避免突然、劇烈的外力損傷。從整體上看,目前LDH的發生率仍處于較高水平,因此,早期診斷及治療對改善患者健康狀況及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影像學是目前診斷LDH的主要技術,例如X線以及CT[8]。從臨床實踐情況上看,X線平片操作便捷,可顯示椎體自然彎曲情況,且能夠及時發現其他骨病。但X線平片也存在明顯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于其無法直接觀察表征,只能通過間接征象推測病變情況,例如椎間隙、椎體等部位骨質改變情況,由于其分辨率較低,因此誤診率、漏診率較高,極易導致喪失治療時機。CT也是目前常用的脊椎、椎管內病變檢查技術,具有較高的圖像像素分辨率,能夠較好的顯示椎間盤突出部位、形態、大小等情況,同時可顯示神經根、硬脊膜囊受壓、移位狀況,即使是骨質細微結構也能夠清晰地顯示[9]。此外,CT還具有快速安全、操作簡便等特大,適合臨床推廣。在本次研究中,經手術確診,L3~L4患者22例,L4~L5患者26例,L5~S1患者20例。16排CT對L3~L4、L4~L5、L5~S1等部位突出的檢出率分別為90.91%、96.15%、90%,總檢出率為92.65%,X線平片各部位檢出率分別為63.64%、65.38%、50%,總檢出率為60.29%,均有顯著差異(P<0.05),可見與X線平片相比,16排CT的檢出率更高,更具應用價值。分析CT顯示LDH的征象,主要表現以下幾點:第一,硬膜外脂肪消失;第二,椎間盤后緣、硬脊膜囊變形;第三,硬膜外間隙軟組織密度改變;第四,脫出髓核鈣化[10];第五,神經根鞘壓迫、移位。分析16排螺旋CT的應用優勢,首先,CT技術的空間分辨率較高,且支持多方位重建,可更好地觀察局部病灶情況,有利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定位、定量診斷。同時,16排螺旋CT可一次獲取4個及以上層面的圖像,能夠在幾秒內完成掃描,可縮短檢查時間。尤其是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可快速、準確診斷,掃描范圍覆蓋廣,幾乎無死角,可進行連續不間斷、多切面掃描。通過顯示椎管矢狀面、冠狀面圖像,可的更好地觀察病變情況,了解纖維環負壓情況及病理改變。

同時,從研究結果可見,16排螺旋CT檢查顯示,硬膜囊受壓14例(20.59%),椎間盤積氣65例(95.59%),鈣化62例(91.18%),神經根壓迫55例(80.88%),脊髓變形20例(29.41%),椎間盤變性22例(32.35%),可見16排螺旋CT對椎間盤積氣、神經根壓迫、鈣化的檢出率較高。以往有研究對比了CT與MRI的診斷結果,結果顯示,CT在鈣化、椎間盤積氣診斷方面價值更高,在神經根受壓征象顯示方面與MRI相當,在硬膜囊受壓、椎間盤變形、脊髓變形檢出方面偏低,認為兩者各具優勢,可根據臨床情況選擇檢查技術或結合應用。也有研究顯示[11],16排螺旋CT對鈣化的檢出率可達到89.65%,椎間盤積氣檢出率可達到98.27%,神經根壓迫檢出率可達到75.00%,而硬膜囊受壓、脊髓變形、椎間盤變性的檢出率為22.58%、30.00%、31.71%,也證實了其對鈣化、椎間盤積氣、神經根壓迫的檢出率較高。由此可見,16排CT的總體診斷價值較高,高于X線平片,且對部分征象的檢出率高于或相當于MRI,應注意把握16排CT的典型征象,提高診斷準確率。

五、結語

綜上所述,16排CT對LDH的檢出率較高,明顯高于X線平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國鵬,郭海芹,張華冬.多層螺旋CT和核磁共振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價值[J].包頭醫學, 2020,44(04):32-34.

[2]耿海濤,王旸,陳小港,李揚,陳學鳳,王金田,喬遠,蘇啟超.三維CT導航輔助椎間孔鏡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山東醫藥, 2020,60(35):68-71.

[3]譚慧琴.CT掃描與X線平片檢查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診斷價值與準確率比較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0,20(23):3902-3904.

[4]陳韜.分析CT和MRI兩種影像學檢查方式對最外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價值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 2020,18(26):70-72.

[5]董超.CT引導下低溫等離子靶點消融術與臭氧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應用效果觀察[J].四川解剖學雜志, 2020,28(03):115-116.

[6]楊繼群,黃紅麗,代龍玉.經CT引導下臭氧注射聯合椎旁神經阻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黑龍江醫學, 2019,43(11):1344-1346.

[7]楊青偉,范慶奇,梁建慶.從100例病例及CT、MR影像報告分析腰椎間盤突出癥發病特點[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9,6(86):157-158.

[8]張振玖,孟志斌,孫博,崔紅旺.脊髓造影CT掃描對腰椎間盤突出繼發脊髓馬尾形態變化的診斷價值[J].海南醫學, 2019,30(18):2404-2407.

[9]李治孝.探討分析螺旋CT影像學檢查方法在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并發椎管狹窄疾病過程中的應用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9,3(18):56-57.

[10]王鳳.應用X線平片檢查、CT檢查及MRI檢查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8(35):54-56.

[11]仇雪楓,林建,韓影,朱彤,黃瑩,寧本翔.CT引導經皮椎間孔鏡治療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 2016,22(12):912-915.

猜你喜歡
征象椎間盤檢出率
Lung-RADS分級和CT征象診斷孤立性肺結節的價值
大面積腦梗塞的多層螺旋CT診斷價值及檢出率研究
椎間盤源性腰痛患者鍛煉首選蛙泳
你家孩子胖不胖
半躺姿勢最傷腰
肺內孤立性磨玻璃結節MSCT征象觀察
良、惡性甲狀腺腫塊的臨床研究及超聲及CT的征象分析
山東中小學生四成視力不良,三成超重
山東產品抽查:文胸嬰幼兒服裝不合格率居前
結腸癌致腸梗阻的CT診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