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高血壓患者心理干預的研究進展

2021-09-10 17:10姜富饒馬雪迎商蒙蒙
文學天地 2021年3期
關鍵詞:高血壓患者心理干預研究進展

姜富饒 馬雪迎 商蒙蒙

摘要:綜述社區高血壓患者心理干預的研究進展,包括社區高血壓患者的心理狀況及特點,社區高血壓患者的心理干預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認為目前我國社區高血壓患者的健康管理仍處于中、低下水平,心理干預模式也處于探索階段,因此,應尋求適合我國社區特點的心理干預模式,以提高護理服務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進而推動我國慢性病管理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社區 高血壓患者 心理干預 研究進展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善,老齡化程度的加劇,高血壓患者的數量在不斷增加[1]。由于病程長、并發癥多且需終身服藥,較易引起患者的情緒變化,對其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因此減輕負性心理尤為重要[2]。如何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尋找一種科學合理的心理干預方法來提高治愈效果,已成為社區高血壓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F將社區高血壓患者心理干預的研究與進展綜述如下。

1 社區高血壓患者的心理狀況及特點

1.1 焦慮、恐懼

此類患者對自己的病因和病程的推延心理準備不足,對身心的變化非常敏感且害怕生病,極易產生緊張的心理,表露出對人生的留戀和自身健康的關心。尤其在開始階段,希望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能藥到病除,一旦后期病情反復,血壓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加之疾病知識的缺乏,會使恐懼感日益加重,促使交感-腎上腺素能系統的活動明顯增加,心輸出量及外周阻力增加,導致血壓升高,甚至出現感覺過敏、精神高度緊張、失眠等臨床癥狀。

1.2 悲觀、抑郁

此類心理問題隨病程延長呈上升趨勢。由于家人疏于照顧或對社會角色的轉變難以適應,患者容易產生寂寞、孤獨感。有些患者患病時間長、并發癥多且治療效果不佳,對生活失去信心,情緒低落,不愿交流,態度消極冷漠。悲觀是對健康危害最大的負性心理,可導致機體植物神經紊亂和內分泌功能的改變,致使心率減慢,血壓升高。

1.3 自大、麻痹

此類患者性情開朗,不重視自我保健,對高血壓表現出無所謂,缺乏保健知識,意識不到高血壓的危害。這類患者經常不聽勸阻,擅自進行過重過多的活動,不遵醫囑服藥、無規律服藥或拒絕服藥。

1.4 激動、易怒

此類患者多屬“A型人格”,性情怪僻,心理承受力較低,以男性長者居多。主要特征有固執、個性強、好爭辯、急躁沖動、過分的抱負、強烈的競爭意識、具有攻擊性等?;颊邫C體處于激情狀態,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導致收縮壓升高。病情反復致使情緒不穩定,又處于激動、易怒的異常情緒狀態。

2 社區高血壓患者心理干預的現狀

在社區慢性病管理中,高血壓患者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研究。

2.1 新型多樣的干預模式

周冰倩等[3]提出聚焦解決模式下的心理干預,用于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提高其自護能力。徐淑娟等[4]探討感恩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狀況與治療依從性的影響,認為該模式可有效調節焦慮、抑郁情緒,使臨床治療效果得到顯著提高。郭曉丹等[5]針對臨床收治老年高血壓病例實施家庭整體心理干預,將整個流程家庭納入護理環節中,患者與家屬互相補充與糾正,從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與積極情緒。

2.2 不同合并癥的干預對象

徐英姿[6]對高血壓伴心理障礙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對有孤獨感、自言自語、情緒多變、記憶下降等情況對癥處理,緩解患者脆弱情感狀態。占夢潔[7]通過分析高血壓合并腦卒中患者的心理狀況、康復積極性、生活質量等相關因素,進而明確心理干預的重點與方法,消除懈怠、疲憊和自卑感,提高康復的積極性。吳雅蘭等[8]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予以情緒、認知、行為、人文及社會支持等方面的心理干預,幫助患者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改善心理狀態,減輕功能障礙程度,使之達到最優化,這與董莉莉等[9]的研究報告結果一致。

2.3 個性化的干預手段

陳亞平等[10]認為對高血壓患者實施綜合性的護理干預,能夠加強用藥依從性,降低血壓值。蘇秀紅[11]采取病友會、主題活動、關愛診療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對患者進行心理關懷,消除患者的寂寞感與孤獨感,有效防止了患者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的發生。闞媛媛等[12]認為,根據患者性格特點,合理運用自身行為、神態、語言等給予心理干預,能使其對自身疾病的錯誤認識得到及時糾正,放松精神并克服心理障礙,勇于面對治療。徐曼[13]通過個性化護理聯合心理干預,針對不同心理狀況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減少身體應激反應,維持良好心理狀態,鄭麗凌[14]的研究與其研究結果一致。

3 存在問題

3.1 辨析能力不足

部分高血壓患者在治療期間易出現心理障礙或疾病,社區護士缺乏專業的心理知識和辨別技能,不能及時發現患者的心理變化并準確判斷患者當下的心理狀況,進而無法提供全面、專業的心理干預。

3.2 技術力量薄弱

社區護士僅憑自身過往的經驗、直覺或不完善的理論知識處理問題,沒有遵循科學的原則和依據進行干預,且方法大多以小組講座形式開展健康教育,沒有意識到社區高血壓患者對疾病知識、用藥飲食、并發癥預防等方面有差異化的個性需求,患者接受程度普遍不高。

3.3 服務意識欠缺

我國社區高血壓管理主要采取分級管理模式[15],即根據患者的血壓水平和所伴隨危險因素的情況,將患者分為3個級別,對不同級別的高血壓患者分別實施不同的隨訪間隔和干預措施。這種分級管理模式仍屬于社區護士對患者的單向管理,缺乏患者的主動參與和護患間的積極互動,心理干預變成“紙上談兵”未能有效落實。

4 對策探討

4.1 建立社區高血壓患者心理干預標準

干預標準源自社區護理實踐,設計理念必須強調以高血壓患者為中心,以實際心理狀態為出發點,以可測量的目標為導向。前期尋找心理問題相關的文獻研究作為證據,然后從各渠道獲得的科學研究成果中,篩選出最佳證據作為標準,用于指導心理干預的實踐。循證護理模式下的干預標準,可以幫助護士準確判斷患者的心理狀況,使后續的干預更具針對性,也更科學和人性化。干預標準應以客觀證據為主,而非以經驗性的方法為依據和指導[16],有效避免護理中出現的盲目性或者主觀性,以提高護理工作的整體水平。

4.2 完善社區高血壓患者心理干預策略

明確患者的心理狀況和動因后,依據循證而來的方法應用到高血壓患者中。首先,加強對患者的思想教育力度,轉變傳統觀念;其次,循序漸進,讓患者知曉心理干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緩解負面情緒;最后,針對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日?;顒臃桨?,給予系統化的心理教育,增強患者自信心,提高治療的依從性。決策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意愿和價值觀,使之感到被重視和尊重;教育方式需要更靈活,增加護患間的聯系和互動[17]。決策制度的完善,可為建立和推行新型社區高血壓患者的心理干預模式提供科學依據。

5 小結

目前,我國社區高血壓患者的健康管理仍處于中、低水平,心理干預模式也處于探索階段,提升心理干預的能力任重而道遠。因此,開展高血壓患者的心理干預要在借鑒成功經驗的同時,立足我國醫療現狀并不斷加以創新及完善,以尋求適合社區的心理干預模式,提高護理服務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進而推動我國慢性病管理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么丹.個性化護理聯合心理干預應用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9):243.

[2] 鄧萬珍,馬燕平,張彥芳.心理干預在高血壓患者負性心理中的研究[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4):43-44.

[3] 周冰倩,陳勤,羅婉麗,等.聚焦解決模式應用于慢性病病人心理干預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9,17(20):2467-2469.

[4] 徐淑娟,高清琴,胡冰.感恩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狀況與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11):113-115.

(山東英才學院醫學院)

猜你喜歡
高血壓患者心理干預研究進展
中醫外治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進展
近十年國際STEM教育研究進展
微生物燃料電池在傳感分析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進展
高血壓患者個體化用藥治療的護理
高血壓患者個體化用藥治療的護理
社區高血壓患者控鹽限油健康教育效果與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