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散語境下賽珍珠與《水滸傳》英譯研究

2021-09-13 22:02楊釗
校園英語·中旬 2021年7期
關鍵詞:賽珍珠翻譯策略文化背景

【摘要】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耗時五年所譯的 《水滸傳》70回本英譯本 All Men Are Brothers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該譯本在美國流傳極為廣泛,受到美國讀者的好評,但在中國卻因“錯譯”“誤譯”備受爭議。中西方學界從20世紀80年代起,對賽珍珠在文學和文化方面的貢獻進行重新梳理。本文筆者將從賽珍珠雜合的文化身份切入,對她翻譯水滸的文化策略、翻譯策略及其意義作探索。

【關鍵詞】賽珍珠;《水滸傳》;文化背景;翻譯策略

【作者簡介】楊釗(1987-),女,漢族,云南昆明人,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翻譯理論與實踐。

美國作家賽珍珠(Pearl S. Buck,1892 - 1973)曾獲得“溝通東西方文明的人橋”的美譽,她的創作兼顧東西方的文化,致力于向西方民眾推廣中國文化,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翻譯(以下簡稱賽譯)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賽譯(All Men Are Brothers)出版于1933年,該書在出版后,立刻在西方引起了強烈反響,受到西方讀者的一致好評,目前這份譯本在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已經多次再版,僅在21世紀,該譯本就已經再版3次。然而,賽譯雖然在國外傳播較廣,受到讀者們的認可,但在國內卻面臨著諸多學者的質疑。2003年后,有許多評論者致力于為該書正名,但其毀譽參半的現狀卻并未得到改善。目前,對賽譯的批評主要為語言翻譯方面,評論者們認為作者的譯本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漢語言的原意,屬于對《水滸傳》的“誤讀”。賽珍珠的文化背景和其文化身份決定了她的翻譯策略,筆者將從賽珍珠的文化身份入手,探索《水滸傳》譯本中體現的翻譯策略和文化策略,并討論其內涵。

一、 賽珍珠的文化身份

“雜合”為生物學專業名詞,本意是不同純合子品種雜交后所產生的新品種,該詞的含義在社會的發展中得到了延展,多用于殖民批評,用于指代介于不同文化中的模糊狀態。身份 (identity)在后殖民批評中的位置十分重要,身份不局限于血統,而是取決于社會結構和文化背景。文化身份是翻譯策略的直接決定因素。很多因素都會對身份產生影響,例如民族、階級、性別、歷史進程、特定的文化背景與政治環境等,都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身份和認同。

賽珍珠的翻譯策略選擇取決于其自身的文化身份,尼克松曾將賽珍珠譽為“溝通中西方文化的人橋”,曾獲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賽珍珠出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后因父母進入中國傳教而生活于中國。賽珍珠幼年時便接受雙重文化的影響,在中國生活了四十余年,對中國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也有特殊的感情,所以賽珍珠在頒獎致辭中說道:“我的第二祖國是中國。中國人民的生活多年來也是我的生活,的確,他們的生活始終是我的生活的一部分?!辟愓渲槭苤袊幕绊懞苌?,其日常生活、說話做事同中國人并無兩樣。而父母作為美國傳教士,賽珍珠又可以接受西方的文化教育和價值觀。但雙重文化背景給賽珍珠自身的文化身份定位造成了困惑,她很難將自己劃分為“美國人”或者“中國人”。賽珍珠在中美兩國的散居模式造成了他獨特的文化身份, 她的文化身份不是“非中即美”的模式,而是變成了 “中美融合”的雜合文化身份。

后殖民主義指出,受到兩種不同文化影響的混血兒,自身的文化身份在文化知識結構的構建和創新文化認識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不可否認的是,賽珍珠沒有受限于狹隘的民族主義,沒有明顯的文化偏向,對中美的文化差異做到了客觀公正的審視,并以故鄉情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其自身的雜合文化身份起到了重要作用,賽珍珠通過直譯的方法 《水滸傳》轉譯成英文,將原著的美傳播到大洋彼岸。與此相應,賽譯本中文化異化風格也是其自身雜合文化身份最直接的體現。

二、賽譯水滸文本分析

以《水滸傳》書名的翻譯情況舉例。最早西方將《水滸傳》譯為德文,書名為《強盜與士兵》,法本則為《中國的勇士們》,還有其他英本為《發生在水邊的故事》《在沼澤地里》等諸多版本。杰克遜將其翻譯為 Water Margin,指出是故事發生地點。賽珍珠譯文序言中強調,西方人對 Water Margin 的理解與原著存在有偏差,她將水滸傳翻譯為“ All Men Are Brothers”,這種譯文雖然也無法直接體現原文的精妙,但任何一個譯本都無法做到原汁原味的翻譯。例如“水”等于“water”,? “滸”為“水邊”之意,可譯為“margins or borders”“傳”則等于英文中的“novel”。但在譯者本人看來,這三個詞簡單的堆疊并無實際意義,也無法反應原著的內容。賽珍珠層先后嘗試過“The Good Robbers”“The Righteous Robbers”等諸多譯名,但都覺得無法反應原著的主體 ,后來賽珍珠從《論語》中“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得到了靈感,便將其作為《水滸傳》的英譯名。這個英譯名在內容上和水滸傳的俠義精神相符合,在寓意上也很好地體現了梁山108好漢的豪邁。

賽譯本的語法和詞匯使用方面最能體現出譯者文化雜合的特點,接下來文章將從《水滸傳》中摘取典型,并從詞匯使用和語法應用兩個方面進行剖析。

《水滸傳》中含有大量的中國古文詞語,這些詞語如何進準的轉譯為英文是英譯的難點。賽珍珠對古漢語詞的翻譯一方面采取了異化策略,有助于體現漢語言的精髓,另一方面采取了歸化策略,幫助西方人理解文章內容。例如,賽珍珠對計量單位采用直譯,“四角酒”譯為“four measures of wine” ,“三千貫”譯為“three thousand of strings”,“三更”譯為“at the third watch”,這些新詞用法對英語母語的讀者起到了很大的吸引作用,引導了他們對著作閱讀的興趣。還有一些計量單位,賽珍珠未采取直譯的策略,例如“斤”也會被譯為“pound”這種西方常見的重量單位。原著中所涉及的佛教、道教專有名詞,賽珍珠采用規劃策略,極大地幫助了讀者理解文章內容,如“全堂水陸的道場”原本為佛事場所,而賽譯本水滸傳中則將其翻譯為“an assembly of priests in great mass”——神父禮拜的場所。雜合翻譯是其文化身份特征的提現,也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文章多出譯文的拗口并非是譯者能力不足,而是譯者有意為之。單純以文字評價“誤譯”現象而不追求背后原因,如同審判時僅僅追究罪行本身而忽略背后的動機,是不恰當的。

賽珍珠采用“異化為主,歸化為輔”的原則對中國特有的成語、俗語進行英譯,充分體現了中西方文化雜合的特點。例如“……我的老婆又不偷漢子,我如何是鴨?”翻譯為“...My wife does not steal men and how can I be a duck, which is to call me a cuckold ?”譯者“偷漢子”翻譯為“steal men”,但講“鴨”卻譯成“cuckold”(有不貞妻子的男人),這就是將漢語的內在含義恰當地轉化到英語文化中。同一個句子中,及有異化的特征,又體現出歸化的特征。

賽譯本的雜合特征,在對中文語法特征的模仿和英文語法的對應方面也有很明顯的體現。

例 1 : 只說史進提了樸刀,離了少華山,取路投關西正路,望延安府路上來。

賽譯 : Let it be told of Shih Chin as he left the mountain with his spear. He went on the Kuangsi road toward Yien An Fu.

例 2 : 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如聞名!

賽譯 : To see you is to know that you are even better than that which I have heard of you.

由例 1 可見,賽譯很好地仿制了中文的“竹式”結構,譯文與中國人思維特恒十分接近,但原文中的“提”和“望”與“離”及“取”是并列謂語,英語中則編為狀語,這就是巧妙地對應了“樹式”句式。例2屬于并列語句,賽譯本將其轉為復合句,以英文句式表達了原文的含義。對中文語法特征的模仿和英文語法的對應是賽珍珠譯文一大特征, 而這種特征并非來自后天的培養,而是源于長年累月的文化熏陶和雜合的文化身份。在這種模式指導下所產生的譯文必然帶有雜合特征,兼顧了輸出和接受兩方面需求。

三、賽珍珠的翻譯策略

她處于文化傳承的目的對《水滸傳》進行了英譯,這體現了她自身的文化選擇意向,對后人理解其翻譯策略提供了參考。

她采用的直譯手法反映了本人的文化取向。雖然序言中她表示對《水滸傳》采取“盡可能地直譯”,但從譯本來看,這份譯本兼顧了直譯意譯、異化歸化等多元雜合,其譯作中的雜合風格和其自身雜合文化身份一脈相承,英譯本中的“錯譯”“誤譯”,既可以反應賽珍珠在調和兩種文化過程中做出的努力,也體現著本人被排斥與兩種文化之外的焦慮。她在翻譯過程中盡最大努力地保持原文的味道,以直譯為主,并創造性地將部分漢語要素置入進英語語法中,即便是英文中有與之類似的詞匯,也傾向于保持原文特征。這種獨特的翻譯風格也使賽譯《水滸傳》是諸多譯本中最貼近原著的譯本。

譯者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具有鮮明地域色彩的中文表達如何轉譯為英語,賽譯本旨在通過語言來展示異國風情。因此,語言要素是賽譯本的重要特征,賽譯本通過相對陌生的語言表達方法,讓西方讀者在文字中能領略到中西文化的差異,讓讀者感受到中文獨特的表達方式。為了展現中國文化中思維特點的獨特性和語言風格的特征,賽珍珠常常拋棄英語的簡潔,按照中文語法習慣進行翻譯,這樣譯文就帶有了鮮明的漢語特征。

最后,筆者認為將賽珍珠的譯文風格歸納如下:(1)對漢語獨特的形象進行保留;(2)對漢語結構進行拆解,充分體現漢語構詞特征;(3)對謙敬語進行逐字逐句翻譯,體現漢語特點;(4)盡力表達異質文化,對中國特有的文化習俗做到重現??偠灾?,“異化為主,歸化為輔”是賽珍珠譯文的主要特征,體現了一定女性翻譯觀的具有 “雜合”特征的譯本 。

四、結語

在“西學東漸”的大背景下,賽珍珠選擇 “東學西漸”的策略對 《水滸傳》進行了翻譯,這其中不僅僅有賽珍珠個人的主觀因素影響,還有時代背景的影響。賽珍珠其獨特的文化身份、和對中國文化的獨特感情,導致她的譯本已經超越了普通翻譯家的文化立場,以直譯展現原著之美,以直譯展現原著的思想,以直譯表達原著中人物感情。賽珍珠自幼在中國成長的經歷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對賽珍珠理解漢語思維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影響了賽珍珠對原著的理解。她認為,原作最適合漢語表達,因此她在翻譯過程中通過異化策略,讓西方讀者在閱讀譯本時產生閱讀原著之感。她在翻譯工作中,同中國學者間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水滸傳》的異化。

翻譯本來無對錯,只有是否合適;譯者對翻譯策略有選擇的權力,但對讀者的審美應該有充分的考量;譯本對讀者的吸引力,不僅在于譯者的語言能力,更在于譯者對讀者審美需求把握,對不同語言的特征有充分的把握。賽譯本的最大貢獻在于,該譯本不僅體現了中國社會生活背景和反抗精神,還恰當地把握住了西方讀者的審美需求,將中國文學內容展現給西方讀者。

猜你喜歡
賽珍珠翻譯策略文化背景
賽珍珠:我在鎮江有個家
鎮江高等??茖W校賽珍珠研究所簡介
賽珍珠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21世紀中國賽珍珠研究述評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東戲劇
論文化背景知識在訓詁中的作用
英語教學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我國意識形態工作的探索
《作者自述》兩個譯本的對比賞析
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的原則與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