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緊抓疫后全球經濟變遷機遇,打造面向RCEP的自貿港物流樞紐

2021-09-13 20:55張魯彬
中國民族博覽 2021年14期
關鍵詞:自貿港樞紐保鮮

張魯彬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并進入持續存在的“后疫情時代”。以冷鏈和保鮮為基礎打造面向RCEP的自貿港物流樞紐,是立足國內國際兩個循環交匯點,應對疫情沖擊,把握“后疫情時代”全球生產、生活方式新變化新趨勢新特點,打造海南自貿港特色產業,構建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破題路徑?!逗D鲜 笆奈濉崩滏溛锪靼l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充分利用貿易和運輸自由便利及“零關稅、低稅率”等制度設計,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和航空樞紐定位,加快構建國際中間品冷鏈加工增值、轉口貿易國際物流服務體系,建設農產品、食品和藥品等保鮮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構建數字化為引領的供應鏈生態系統,建設服務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國家冷鏈大倉庫”,形成國際國內冷鏈貿易、物流服務和供應鏈動能轉換核心,通過建設國際航運冷鏈物流樞紐、國際航空冷鏈物流樞紐和區域性國際冷鏈物流中心,打造海南自貿港經濟發展新引擎。

一、“后疫情時代”的全球貿易形勢

(一)全球價值鏈調整帶動物流產業鏈重構

當前,全球價值鏈格局調整已成為常態化趨勢,隨著世界貿易和物流重心轉移,亞太地區正逐步成為世界貿易、物流的中心。Armstrong&Associates披露數據顯示,2018年亞太地區第三方物流市場規模達3220億美元,占全球比重39.3%。中國第三方物流收入規模1638億美元,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場8%。另據統計,2019年全球集裝箱港口吞吐量前10名均出自亞洲。其中,中國有7個,上海港位列第一,其他三個分別是新加坡港、釜山港和迪拜港。

(二)全球化經濟倒退引發RCEP區域合作加強

東亞和東南亞是世界產能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也是未來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核心區域。后疫情時代,各國繼續加強本國應急和重要物資供應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全球性經濟倒退。中國和RCEP其他成員國為應對疫情沖擊,將立足“一帶一路”,構建命運共同體,深入開展價值鏈和供應鏈合作,助推RCEP區域合作機制進一步加強。

(三)疫情為海南成為RCEP中心提供了機遇

海南省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南大門和“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并承擔建設唯一中國特色自貿港的歷史重任。中國對RCEP的特殊作用和RCEP區域合作機制加強,以及國家戰略定位、特殊制度和政策、地緣等多重優勢疊加,為海南深入融入RCEP,打造區域合作窗口和物流樞紐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二、物流產業體系構成和國際物流樞紐的內涵

物流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戰略資源和經濟轉型的助推器,是降低經濟運行成本、拉動經濟增長、應對經濟下行,加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高開放經濟水平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手段,也是關乎民生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物流產業體系主要由物流基礎設施保障體系、物流產業預警與信用體系、物流市場管理與服務體系、國際化物流網絡和口岸服務體系、應對重大自然災害與公共事件的應急物流體系,以及安全、可控、可追溯的封閉供應鏈體系構成。物流產業細分為,以工業與物流業協同發展為特征的制造業物流、以冷鏈和保鮮為特征的農產品和藥品物流、以快遞和城市配送為特征的大都市物流、以跨境電子商務為特征的新興物流等。物流樞紐是依托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為承擔區域主要物流中轉、交換、銜接功能,形成的緊密協作、合理分工、運輸便捷的物流設施群綜合體。

三、海南發展以冷鏈和保鮮為基礎的國際物流樞紐的必要性

(一)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需要

一是實現中央對海南戰略定位的需要。建設國際物流樞紐,是落實海南自貿港“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發展“回流型經濟”,實現“境外醫療、境外消費”回流,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和西南地區內陸城市帶參與RCEP區域合作,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的重要手段。二是落實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的需要。海南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南大門和“一帶一路”重要節點。RCEP區域合作機制的加強和中國對RCEP的特殊作用,為海南深入融入RCEP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國家戰略定位、特殊制度和政策、地緣等多重優勢疊加,推動海南成為輻射泛南海經濟圈,推動中國—東盟自貿區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加強RECP區域合作機制的重要門戶。三是保障我國南海立場向海圖強的需要。當前,美國回歸亞太戰略或將持續,國際政治力量不穩定因素增多,中菲、中越等海上沖突依然存在,中國面臨從大到強的跨越,急需加快建設與南海統籌、強國戰略相匹配的現代物流保障體系。

(二)物流產業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的需要

一是打造海南自貿港現代產業體系的需要。與發達國家比,新興國家保持高增長驅動力更難。為使經濟平穩過渡,必須進行增長動力轉換?,F代物流業是充分溝通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在引導、擴大內需方面作用突出。海南自貿港產業基礎薄弱,物流業不成熟既是發展現狀也是落后原因。擬打造的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高效農業和制造業“3+1+1”海南自貿港現代產業體系都有賴物流產業發展。打造物流樞紐有利于打破物流成本瓶頸,解決海南產業物流成本高企的問題。二是發展國內外兩個循環“連接經濟”的需要。我國冷鏈物流行業仍處發展初期,隨著消費水平提高,我國冷鏈物流市場需求日益旺盛,冷鏈物流業面臨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全球分工對原材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的物流配送提出更高要求,海南打造冷鏈和保鮮物流樞紐,有利于循序漸進構建與海南自貿港發展定位相匹配的現代物流體系。借助“加工增值超30%內銷免征關稅”及其他“零關稅、低稅率”等政策,海南自貿港為中國內地與全球中間產品貿易暢通了渠道,為國內外游客打造商品眾多、結構均衡、物美價廉的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創造了條件。三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需要。冷鏈和保鮮物流也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民生物流。長期以來,“菜價貴、選擇種類少”飽受本島居民詬病,部分歸因于過海通道制約造成的貨物“過海難、過海慢、過海貴”。據調研測算,有時物流成本是產品本身的2倍。另據《海南省人口發展規劃(2030年)》,2025年全省人口將突破1200 萬人,旅游人數將達23601萬人,約將形成204萬消費人口,加上候鳥人口約99萬人,全省消費人口達1503萬人。打造保鮮和冷鏈物流樞紐,將有效解決基本貨物進出島受限的難題,為在島消費提供更加豐富的商品資源供給。

(三)物流企業國際化、園區化、協同化發展的需要

一是提高本土物流企業產業化水平,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需要。物流企業“三化”發展需求表現在物流企業跨國境兼并合作、建設物流園區,新組成的物流企業、跨國公司發揮互聯網優勢,及時準確掌握全球物流信息,調動全球物流樞紐、節點、網點各個層級資源,構筑全球物流信息化平臺,最大程度降低空載率,節省時間和費用。二是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優勢,發展主導產業的需要。第一產業占海南全省GDP約26%,主要由水果、蔬菜、糖蔗三部分組成。打造以冷鏈和保鮮為基礎的國際物流樞紐有利于充分發揮海南熱帶產業優勢,推動民生物流、應急物流、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等物流體系建設,重構規范、科學、合理的農魚果蔬、藥品等生產流通秩序,構建新型服務模式。

四、海南打造以冷鏈和保鮮為基礎的國際物流樞紐的條件

(一)海南具備打造面向RCEP國際物流樞紐的優越資源和區位優勢

海南熱帶產業和海洋產業資源豐富,岸線總長1828.9千米,占全國大陸海岸線十分之一。全省海洋漁場面積30多萬平方千米,200米深漁場面積達22萬平方千米,沿海灘涂2.57萬公頃,并有適于海水養殖的20米深淺海9萬公頃。海南島本島近海有漁業資源60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的有40多種。南海豐富的海洋水產資源、獨特的區位優勢,東盟國家相關產業發展以及我國內陸水產品需求,都會促使海南成為面向RCEP的水產品轉口、加工國際物流樞紐。

(二)海南離島單元對國際貨物進出監管具有天然優勢

離島地理單元構成天然隔離圍網,建設數字化信息平臺更易實現,國際貨物進出、中轉監管難度和監管成本相對較低,對集裝箱走私等不法行為更易管控,能較好解決“封關運作”后海關監管特殊區域的監管問題。

五、海南打造以冷鏈和保鮮為基礎的國際物流樞紐的劣勢

(一)物流通道集散功能受制約,國際貨物集散功能難發揮

瓊州海峽是車輛進出海南的唯一通道,全功能型物流樞紐缺失,物流通道集散功能受限,物流通道中轉集聚效應不明顯,與國際冷鏈物流樞紐差距巨大。瓊州海峽過海通道問題是制約海南打造國際物流樞紐的瓶頸。

(二)冷鏈配套設施建設不平衡,生產效率相對較低

目前,海南省冷庫總容量約90萬噸,占全國冷庫總量的1.5%, ??诹_牛山、海南中鐵保稅冷鏈、三亞佳翔等具有現代化冷庫的企業數量較少,現有冷庫及新建項目依然不能滿足現代化商超、連鎖餐飲、生鮮新零售和進出口食品的冷鏈倉儲需求,與2025年全省新增冷庫總容量1445 萬m3的規劃目標差距較大。田頭冷庫經營成本和空置率高、使用率低。

(三)冷鏈和保鮮物流體系不健全,物流成本高企

冷鏈和保鮮物流體系不健全,導致水產品內銷物流成本相對較高,特別是鮮活水產品物流費用高。鮮活水產品?;罴夹g尚不能支持遠距離?;畋ur,限制了運輸半徑和交易時間,使產品銷路受阻。

(四)冷鏈物流產業集中度低,存在“小、散、亂”現象

全省冷藏車約有800余輛,占全國冷藏車總數的0.45%,分布在冷鏈物流、餐飲零售、食品等企業,運力分散、信息化水平低,未形成覆蓋全島的冷鏈運輸網絡。冬季瓜菜仍采用高欄車泡沫箱和冰袋的普通物流方式,運輸環節損耗率在15%左右。

六、對策建議

(一)發揮國家戰略保障優勢,徹底解決過海通道的“孤島性”制約

發揮海南自貿港國家戰略優勢,注重與其他區域重大發展戰略協同互動,以過海通道為突破口,推動海南鐵路深度融入國家鐵路網,促進海南國際物流樞紐快速發展。建議海南與廣東開展省際合作,將雷州半島靠近瓊州海峽的部分區域實行“飛地”管理。引入市場機制,啟動雷州半島和海南兩端港口及物流園區開發,建設海峽兩端港口非裝卸鐵路鐵軌接駁物流園區和冷庫等冷鏈基礎配套設施,增加鐵路滾裝運輸班次,結合季節時間差等因素科學設計流向、流量,有效組織回程物流,攤薄成本,提高貨物過海運力和效能。后期謀劃建設跨海橋隧,進一步提高瓊州海峽客貨運輸能力,通過更加緊密連接離島和大陸,構建海南自貿港與粵港澳大灣區、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區域良性互動的現代產業體系。

(二)利用自貿港開放優勢,加快構建海南連接世界的冷鏈物流網絡

發揮海南對外開放排頭兵作用,依托博鰲亞洲論壇、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品牌會展優勢,全方位開展高層次外交外事活動以及區域性、國際性經貿文化交流活動,使海南成為我國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國際交往和經貿交流平臺。探索海南以中國唯一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身份與RCEP開展經貿合作的新機制,推動海南從原來祖國南部離島孤島,變身對RCEP成員國窗口和海上絲綢之路開放前沿。發揮“第七航權”“中國洋浦船籍港”“保稅航油加注”等一系列自貿港優惠政策,打造“4小時、8小時”航空貨運服務圈,構建空中貨運快線,發展軸輻式航空運輸網絡。增加以“東南亞、北部灣海運支線”為突破口的國際國內航線,加快構建與RCEP成員國冷鏈物流通道建設和節點連接,聚集物流要素,大力提升海南省空運、航運競爭力。融入國際運輸干線,謀劃世界級航線網絡,提高海南與全球物流樞紐和節點城市的連通性。

(三)激發制度創新優勢,構建冷鏈和保鮮物流全流程信息平臺

借鑒國際經驗,探索單一機構管理運營模式,依托海南國際冷鏈物流樞紐建設領導小組,完善冷鏈物流產業發展協調推進機制,優化綜合監管環境,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整合監管資源和貨物信息流,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和規范高效的質量安全、應急、風險防范體系,提高自貿港政策下島內貨物進出島監管及服務信息化、便利化、一體化水平。

(四)立足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優勢,包裝策劃多種形式的招商項目

根據冷鏈產業發展規劃和空間布局,圍繞冷鏈物流樞紐功能需求,面向冷鏈食品交易、供應鏈金融服務、冷鏈大數據、冷鏈多式聯運中轉、鐵路冷鏈物流、冷鏈食品展覽、冷鏈食品物流集散、冷鏈食品精深加工、國際海運冷鏈物流、國際航空冷鏈物流等,分別制作招商項目建議書,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冷鏈物流企業,采取本土企業并購合作、外資獨立投入開發經營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項目招商工作。服務在島企業深度融入國內外冷鏈市場網絡,加強海南自貿港冷鏈物流企業在本領域運營中的競爭優勢和主導能力。

猜你喜歡
自貿港樞紐保鮮
自由貿易港背景下海南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濟南、青島物流樞紐成功入選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
從自貿區到自貿港:由來、發展及中國實踐
樞紐偏好型產業
從自貿區到自由貿易港
遼寧地區自由貿易現狀及問題研究
保鮮美麗
彩虹花的保鮮
中國樞紐集裝箱碼頭多式聯運吞吐量快報
插花如何保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