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在歷史洪流中的大熊貓

2021-09-22 02:30阮濤胡錦矗韓菡西華師范大學四川南充637009
文化產業 2021年3期
關鍵詞:貔貅大熊貓古人

阮濤 胡錦矗 韓菡 西華師范大學 四川 南充 637009)

千百年來,有太多動物被冠以中華文化色彩,成為歷史的烙印。它們或流傳于民間,成為神話傳說,或是記錄于書本,成為奇聞軼事。大熊貓神秘莫測的身世便隱藏于歷史長河的只言片語之中。大熊貓的發展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幾百萬年前,根據對目前發現的大熊貓骨骼化石時代及分布研究發現,華夏之地一直以來都有大熊貓的分布[1]。

大熊貓科學發現至今不過150年,而人們普遍使用大熊貓作為其漢語定名至今也不過百年。那么幾百乃至幾千年前的古人如若遇到這種動物是如何稱呼的呢?胡錦矗先生被稱為“熊貓教父”,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對大熊貓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2-3]。胡先生除了開展有關大熊貓的科學研究工作外,還對書海中的大熊貓進行了追蹤,他認為既有物必有其稱。在查閱古籍及考究各方關于大熊貓古名研究成果之后,認為“騶虞”、“貘”、“貔貅”均是大熊貓的古名稱,且該觀點被學術界及廣大人民廣泛接受。如今有人認為大熊貓這三個古名稱還值得商榷[4],對此我們可以試著站在一個現代人的角度,再次探索大熊貓的前世今生。

縱觀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不論是諸侯割據還是大統一的時代,君王都未曾停下對禮義的追求。而中國古代征戰講究師出有名,推崇仁義之師,擁護仁君。因此,古人對“騶虞”推崇備至?!睹姽视杺鳌酚涊d“騶虞,義獸也,白虎黑紋,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則應之”,表明騶虞是一種體色黑白,不主動捕食其他動物的仁義之獸?!顿Y治通鑒》記載有“騶虞仁獸,故以解兵”。從夏朝至魏晉時期,有大量關于騶虞的記載,古代軍隊制作騶虞幡用以化解戰爭[5-6],就是看重騶虞這種生物雖為猛獸,但不捕食生物,與中華名族代代傳承的“仁義”有異曲同工之妙。古代君王為了發展或者鞏固自己的王權,往往會神化某種事物以達到自身的目的,但被神化事物往往會保留或僅僅夸大事物本身最突出的特點[7]。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三星堆的青銅縱目面具,突出的眼睛以及夸張的耳朵,那是古蜀國人民對更大的視野及更靈敏的聽覺的企盼。同樣的,騶虞的“義”是古人反對戰爭的一種意象,王侯希望借助這種沒有攻擊性的猛獸告訴對手,自己意在和平。而這種黑白紋卻不食生物的猛獸,除了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似乎已經沒有別的解釋了。

貔貅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轉禍為祥的吉瑞之獸,古代行軍用畫有貔貅的旗幟警示士兵注意野獸?!渡袝ぶ軙つ潦摹罚骸吧谢富?,如虎、如貔”,說明貔貅其實是一種像虎一樣兇猛的野獸。三國時期吳國經學家陸璣在《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中記載:貔似虎,或曰似熊;一名執夷,一名白狐,遼東人謂之白羆”。也就是說貔貅在遼東人(今陜西、山西、河南、河北一帶)的口中叫做白熊[8]。有趣的是,在四川省部分大熊貓分布區內的人們至今也還保留著把大熊貓叫做白熊的習慣,這難道只是巧合嗎?1999年,郭郛先生編著的《中國古代動物學史》將貔貅考定為雪豹,但根據其分布范圍以及古籍、地方志所記,后經多方考證認為貔貅應該是大熊貓的古名稱[9]。

如果說古人對“貔貅”和“騶虞”的描述過于抽象而導致了人們懷疑其不是大熊貓的古名稱,那么史料中對貘的記載則時相當明確的?!渡胶=洝の魃浇洝つ仙健酚涊d:“獸多猛豹”,“猛豹似熊而小,毛淺有光澤,能食蛇,食銅鐵,出蜀中”。猛豹亦稱獏豹[10],晉朝文學家郭璞在《中山經·崍山》批注有:“邛崍山出貊,似熊而黑白駁,亦食銅鐵,然則貃于貊,貘于獏,并無字異,而音同,聲轉為猛”。郭璞認為貘就是《山海經》記載的邛崍山上的黑白色食鐵猛豹,并指出“貘”也叫“貘白豹”。同時他在《爾雅·釋獸》中對貘白豹進行了批注:“似熊,頭小,卑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骨節強直中實,少髓,皮辟濕”,說明郭璞已經觀察到貘吃竹子這一生物學特性??v觀整個動物界,把竹子作為主要食物的大中型獸類只有兩種,一種是大熊貓而另一種是體型更像貓的小熊貓(Ailurus fulgens)。那么這種分布于蜀地且吃竹子的黑白色的熊,就只能是大熊貓無疑了。

大熊貓化石標本的發現也為古稱謂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佐證。借助碳十四測年法判定大熊貓骨骼化石地質時代成為了研究大熊貓歷史分布變遷的重要手段。文榕生先生對大熊貓化石的歷史分布梳理后發現,全新世時期,大熊貓已經廣泛分布于青藏高原東緣以東的中國廣闊地域[11]?,F代大熊貓的分布雖然被局限在川、陜、甘三省境內,但歷史上大熊貓種群數量大且廣泛分布于古代中國的版圖內是不爭的事實。湖北省秭歸縣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末期墓葬遺址中,發掘出了大熊貓骨骼。而漢文帝的生母薄太后死后,也使用了大熊貓作為陪葬動物。雖然大熊貓是典型的森林土著種,常年生活在地勢險峻,人煙稀少的高山峽谷中,但這兩次發掘結果足以證明古人早已對大熊貓這一物種有了一定的了解。

早在幾百萬年前,大熊貓就已經出現并逐步發展成為一個興旺的種群。盡管史料對大熊貓形象僅有零星的記載,但其描述與現實中存在的大熊貓大相徑庭。

考慮到人類發展過程中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往往存在局限性,加之部分文人的捕風捉影,出現對神出鬼沒的大熊貓認識上的偏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們應站在當時的科技水平上正確理解古人的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文人騷客對大熊貓的認識大概率只能來自于山野鄉民主觀的描述。因為大熊貓生性警覺且行動迅速,即便是在科技相當發達的現代社會,想要一睹野生大熊貓的真容,多數時候都要借助紅外相機。

而原始社會中,即便是當時大熊貓種群數量較現在大,但那些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文人又如何能夠親眼見到隱藏于山間密林中的“竹林隱士”的“尊容”呢[12]?最可能的解釋就是山民偶然遇見一閃而過的大熊貓后,僅僅記住了其主要特征,口耳相傳后,被文人騷客記載下來,再添加自己的想象的成分,也就成為了今天大家熟悉的瑞獸“貔貅”,仁獸“騶虞”,猛獸“貘”了。

致謝

本文是在胡錦矗先生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在此對胡老師表示由衷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

猜你喜歡
貔貅大熊貓古人
我們都愛大熊貓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尋找大熊貓
大熊貓
古人到底姓什么?
論紫砂作品“貔貅壺”的文化意境
招財貔貅
古人如何睡眠養生?
大熊貓也消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