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四十年山西電視劇發展回顧

2021-09-26 01:15黃晴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1年9期

摘 要: 伴隨著改革開放,山西電視劇走過了四十年的歷程。本文按照時間線梳理山西電視劇的發展。在眾多電視劇類型中,山西電視劇的亮點主要在革命歷史題材、農村題材、紀實性題材、古裝歷史題材和晉商題材。在以往的研究中,學界把更多的關注放在山西題材電視劇方面,但是事實上,山西題材電視劇不等于山西電視劇,因此本文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電視劇出品方為山西的制作團隊或以山西制作團隊為主的。

關鍵詞:改革開放四十年 山西電視劇 山西題材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恰逢中國電視劇發展六十載?;赝@一個輪回的崢嶸歲月,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影視藝術特別是電視藝術從來都是時代和社會的一面鏡子,而電視劇更是改革開放的講述者和見證者,一部部作品、一個個熒屏形象,歲月留痕,構成記憶長河中最生動的符碼。雖然互聯網等新媒體方興未艾,網劇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可圈可點,大有和電視劇并駕齊驅之勢,但是請別忘記,網劇之所以發展勢頭如此強勁,是站在了電視劇的肩膀上。

山西電視劇很容易和山西題材電視劇畫等號,且目前學界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晉商題材、地域文化、民俗符號等方面。山西題材電視劇也稱為晉題材電視劇,指以山西地方歷史和現實生活為題材而創作的電視劇。新世紀之后,表現山西題材的電視劇主創團隊大多都不是山西籍。因此,山西題材電視劇并不能夠直接跟山西電視劇發展掛鉤。

本課題始于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結于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中國電視劇用影像的方式記錄了難忘的歷史,在整個中國電視劇版圖上,山西電視劇可能只占一隅,但也曾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大放異彩。

在2017年的“電影電視劇內容制作座談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指出:“主管部門將鼓勵更多電視劇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鼓勵創作人員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聆聽時代聲音,勇于回答時代課題?!盿《中國電視》執行主編李躍森提出,一部合格的“現實主義”電視劇主要圍繞三個維度進行創作——熱點、盲點、痛點。滿足一點,是及格;滿足兩點,算良好;滿足三點,才是優秀。b而山西電視劇的發展一直是沿著這個路子邁著堅實的腳步。

一、1978年—1988年

從1958年到1977年,由于電視機的不普及,我省電視劇錯過了中國電視劇的試驗及宣教時代,但是我們迎來了1978年以后電視劇發展的黃金時期,并迅速做出反應。尹鴻教授把1978—1988年這十年稱為中國電視劇的啟蒙時代,這一時期,一批敘述人們在政治動蕩中的曲折命運的所謂‘傷痕電視?。ɑ蚍Q反思電視?。┮约昂髞頂⑹鲋袊母镩_放進程中的政治沖突的‘改革電視劇受到人們的關注”c。我省的第一部電視劇是由山西電視臺于1980年拍攝的改編自蔣子龍的同名小說《祝你們幸?!穌,由此開啟了我省電視劇發展的序幕。

《新星》是1986年由太原電視臺拍攝的12集電視劇,在山西拍攝歷時7個多月,主要取景于平遙、太原。該劇以1976年后的古陵縣為背景,講述了新任縣委書記李向南在政府內部開展改革,使古陵面貌煥然一新的故事。它以振聾發聵的主題和對生活的貼近,贏得了前所未有的反響和收視率。

除了帶有明顯反思色彩和現實批判意義的電視劇外,《紅樓夢》《西游記》《努爾哈赤》等文化色彩強烈的作品也是在這一時期問世的,電視劇從文學中吸收了大量的母題資源,進行影視化改編,也開始了影視和文學最早的聯姻,由此中國電視劇在藝術性方面有了跨越式的提高。

山西電視劇同樣緊跟時代的步伐,也從古典文化(文學)中尋找資源。狄仁杰,一代名相,被稱為“東方福爾摩斯”,祖籍太原狄村。盡管一提到狄仁杰探案系列,觀眾首先想到的是北京人藝表演藝術家梁冠華老師飾演的版本,但是最早呈現這一形象并獲得好評的是太原市話劇團的老表演藝術家孫承政,也就是1986年由太原電視臺拍攝的14集電視連續劇《狄仁杰斷案傳奇》,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后好評如潮,真正是山西人拍(演)山西事。

二、1989年—2008年

尹鴻教授把1989年至2008年這二十年稱為中國電視劇的多元時代。這一時期,政府和市場共同構成了電視劇發展的雙驅動力,由此也就形成了中國電視劇的多元化格局。而電視劇多元化呈現的重要標志就是電視劇題材或電視劇類型的形成,這是研究電視劇發展必然要探討的。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十年間,山西電視劇創造了業內矚目的輝煌,發展進入鼎盛時期,主要集中于革命歷史題材、紀實性題材、古裝歷史題材、農村題材。換言之,我省電視劇的發展與主流意識形態一直保持著高度同步,也就是主旋律電視劇占主導。

(一)革命歷史題材

劉曄原對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給出的定義為“以中國革命史為表現對象的電視劇。凡是在中國共產黨建立和發展過程中所有的事件以及在她的領導下為建立人民政權、保衛人民政權進行的艱苦抗爭的內容都屬于這一題材”e,是中國電視劇特有的主旋律電視劇中最重要的一個分支。山西是革命老區,為中國革命做出過卓越的貢獻,有著豐富的革命歷史方面的資源,所以山西電視劇創作也抓住了這條線索,該類型開始于1983年,第一部作品《上黨戰役》是山西電視臺1983年拍攝的,編劇是華而實、郭中群和王元生,導演是山西省話劇院的孫偉,由《楊家將》劇組原班人馬完成。它講述了抗戰勝利后,國民黨在上黨地區挑起內戰,我軍英勇反擊的一段革命歷史。

而回溯這部電視劇的創作初衷是為了獻禮,因為1985年是上黨戰役勝利四十周年,“為了加強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為了宣傳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省委、省政府決定,拍一部電視連續劇《上黨戰役》”f。但當時沒有明確提出“獻禮”或“獻禮片”這樣的字眼兒。獻禮片一般指電影作品,歷史可以追溯到1959年,在電視藝術領域,山西電視劇藝術雖然起步晚,但是引領了方向,開了先河。

《上黨戰役》播出后,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并獲得了1986年全國優秀電視連續劇“飛天獎”三等獎,更重要的意義是,“為我國電視熒屏播放的節目增加了一個新品種,開創了通過電視連續劇形式,用真人真事再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先例,促進了中央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領導小組的成立,也促進了從中央到地方,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攝制播出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的熱潮。將我國電影界(后影響到電視界)多年來執行的導演負責制改為制片人負責制”g。

1988年,根據山西省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攝制規劃,為紀念臨汾解放四十周年,山西省電視家協會、臨汾電視臺聯合攝制了電視劇《臨汾攻堅戰》?!耙苍S,這部電視劇在時下看起來很落后,但不管時代如何進步,唯有精神值得傳承,臨汾攻堅戰,就是咱臨汾人不怕犧牲、不怕艱苦的真實寫照,我們要將這種無私的精神傳承下去”h。

1991年的電視劇《百團大戰》是重播率很高的一部紅色革命作品,由孫偉執導,山西電視臺、陽泉電視臺和晉中電視臺聯合制作。受當時拍攝條件所限,《百團大戰》只有八集,盡管現在看來制作略顯粗糙,卻依然無法遮掩這部作品的品質,它的任務就是盡力去還原歷史的真實。每個演員都貢獻了上佳的表演,哪怕是出場不多的人物,比如投降我軍的日本翻譯官金井,表演可圈可點。孫偉是山西省話劇的老藝術家,在山西電視劇的起步階段,憑著多年話劇導演的經驗,轉戰熒屏,拍攝了多部有影響的作品,《楊家將》《狄仁杰探案傳奇》《百團大戰》《昌晉源票號》《羅貫中》等,但凡他執導的作品,都親自參與劇本創作。

熟知山西文學的人一定知道《呂梁英雄傳》,故事發生在山西呂梁,作為影視化的絕好資源,馬烽一直希望由山西作家來改編,這樣可以更好地把握原著的精神內涵,包括時代性、民族性,還有山西的原汁原味。著名制片人張紀中,雖然是北京人,但是作為知青插隊山西,已經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山西人。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就有改編這部小說的想法,雖然后來忙于其他工作,但他依然沒有忘記要拍一部山西老百姓打鬼子的作品。2002年張紀中又開始籌備這部電視劇。2004年3月底,距離馬烽與北京電影制片廠《呂梁英雄傳》拍攝版權到期還有10天的時候,張紀中再次來到馬烽家。最終《呂梁英雄傳》的改編任務交付給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劇本由山西著名作家張石山、馬烽之女夢妮以及著名編劇張挺共同改編而成,著名導演何群擔任總導演,張紀中擔任制片人,中央電視臺、呂梁市委市政府、山西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制,2005年進入實拍,歷時五個月。小說中使用的語言主要是呂梁地區的方言土語,作為半個山西人的張紀中親口教演員說山西話。為了讓這部作品能夠走向全國,劇中的語言舍棄了一些太過于鄉土化的呂梁方言,主要演員的對白均為帶有山西地方口音的普通話,聽著感覺特別質樸、真實,如此更利于全國觀眾接受。為了真實地再現那段烽火歲月,該劇力求在“真”字上下功夫,實地實景拍攝,演員造型、拍攝道具都很是講究,全劇呈現出鮮明濃郁的山西地方特色。有評論家認為,無論是作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還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同類題材,這部作品都是可圈可點的,改編得非常出色?!半娨晞 秴瘟河⑿蹅鳌返母木幊晒?,既是創作者抓住了原著的實質,也是創作者藝術功力成熟的標志”i。

(二)紀實性題材

1995年9月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和山西電視臺聯合舉辦了“紀實性電視劇研討會”,會上普遍認為:“紀實性電視劇以迅速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見長,弘揚真善美,抨擊假惡丑。它既是對事實的紀錄,又是對事實的超越,是對現實的詩性觀照和詩意再現?!眏紀實性電視劇能夠在山西崛起并成為特色和山西這片黃土地以及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是分不開的。山西的電視文藝工作者始終關注改革開放這一重大主題,更加不回避在這片黃土地上發生的真人、真事、真情?!吧轿麟娨晞撟饕淮筇厣蛢瀯?,是擅長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新人新事,迅疾地通過審美創造搬上熒屏,鼓舞人們激勵人們”k。作為山西電視劇發展的主體構成,紀實性電視劇涌現出相當數量的優秀作品,我們將在山西電視劇精品回顧部分做詳細梳理。

1999年播出的電視劇《郭蘭英》由中央電視臺和山西省政府、山西電視臺聯合出品,是山西省政府為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獻禮而拍攝的。這是一部濃縮了郭蘭英藝術生涯和坎坷人生的音樂電視劇,展現了她幾次人生轉折的重要關頭和事業上的每一次前進、成功。同時,由于郭蘭英演唱的作品深入人心,在電視劇中是必須要展現的?!耙魳冯娨晞 豆m英》在中國的電視劇家族里面是一個新品種,做出了創新貢獻,把郭蘭英藝術生涯里邊很多有意義的作品,連綴成篇,用劇的方式把它編織起來,完成了一部作品。它昭示我們如何珍視我們的民族藝術,如何利用現代化的電視傳媒同民族藝術形式有機結合,并注重強化發揮這種民族藝術的審美優勢。在我看來,這就是《郭蘭英》這部戲的文化意義”l。我們一直強調文化自信,那就是珍視我們所特有的,讓它與時俱進,不斷發揚光大,這也是山西電視劇發展所應秉持的道路。

為紀念人民作家趙樹理一百周年誕辰,2004年由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晉城市委市政府、山西省作協、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聯合攝制了反映趙樹理生平事跡和創作生活的電視劇《趙樹理》。該劇以趙樹理一生最重要的生活片段為主線,穿插不同時期作品的出現,把他的人生道路和創作經歷融為一體,這種表現方式和《郭蘭英》有異曲同工之妙。著名表演藝術家李雪健飾演趙樹理,用真誠的創作態度和精湛的演技塑造了真實可信的藝術形象。

通過這兩部作品不難發現,它們都是取材于山西的真人真事,更準確來說,是山西的藝術家帶有濃郁的山西特色,把人生和創作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電視劇的獨特風貌。更難能可貴的是,能從藝術家的故事中挖掘出其在新時期的美學價值。

2007年,由晉城市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影視部、山西廣播電視總臺、山西蘭花集團、山西黃河影視社等聯合攝制了電視劇《黑金地的女人》,這是我國第一部反映礦嫂生活的作品?!安煌谏轿黝}材中以往以宣傳個人先進為主題的電視劇,而是以西山煤電集團‘好礦嫂黨素珍等為原型,塑造了一群積極向上、樂于奉獻、服務礦山安全的好礦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對奉獻與索取所進行的探討,對于社會轉型期間的人文價值建構有一定的啟發作用”m。

(三)農村題材

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山西文學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山藥蛋派、趙樹理為山西文學開啟了農村題材的先河。正是在這種語境中,進入影像時代,山西影視作品繼續走農村題材的道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爸袊母母锸菑霓r村起步的,正是農村改革開始了中國改革的序幕”n。山西作為革命老區,農村這個大的場域就成為很多歷史性事件的發生地,無論是紅色年代的鬧革命,還是當代的改革開放,因此農村題材電視劇常常和革命歷史題材、改革開放題材交融在一起,山西電視劇中的很多精品都屬于這一類型。

進入新世紀之后,中國電視劇產量豐富,題材、形式更加多元,網劇也開始嶄露頭角,佳作不斷。在這種形勢下,山西的電視劇創作進入低潮期,昔日輝煌難再現,不過依然出現了影響較大的電視劇作品,這就是2007年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電視劇《喜耕田的故事》。這是一部反映晉西北農村現實題材的主旋律作品,由山西省文明辦、山西電影制片廠、太原市委宣傳部、山西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影視部聯合拍攝。全劇以2006年中央免征農業稅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背景和切入點,以一個進城務工的普通農民喜耕田返鄉后的生活為主線,表現了新時期農民的所思所想和喜怒哀樂。該劇選擇了輕喜劇的形式,兼顧了主旋律和市場,劇中人物使用的“山西腔調”生動地突出了地方風情和北方農村文化特色?!啊断哺锏墓适隆肪o貼國家主導話語,讓處在最底層的農民表達時代話語,在棄工返農的利弊權衡中完成農民的主體性的建構和對國家政策話語的解讀……其所蘊含的新時期農村的時代精神卻是不容抹殺的,起碼是為農民提供了一個自我鏡像的機會,有了自己的展示空間場域”o。這部電視劇的編劇牛建榮是山西人,他曾供職于山西呂梁市電視臺、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從開始電視劇創作,他都離不開自己熟悉的土地和生活?!啊断哺锏墓适隆返霓Z動給山西電視人注入了一劑興奮劑,最近牛建榮透露要創建山西影視文化的‘ 航空母艦——成立喜耕田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借此把山西的戲、山西的演員推向全國,讓山西的戲、山西的演員成為祖國文藝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這個想法應該說充分體現了山西電視產業發展的思路”p。

(四)古裝歷史題材

古裝歷史題材電視劇看似遠離了當下各種現實沖突和矛盾,實則無一不是折射當下、弘揚傳統文化、表達愛國精神的作品?!巴ㄟ^對特定歷史人物和歷史環境的營造,不僅回憶了歷史,也模擬了現實,借助與歷史的相似性和對歷史的重新改寫發掘歷史與當前中國現實的權力關系和社會現實的聯系”q。

楊家將的故事發生在山西,給后人留下言說不盡的話題。進入影像時代,《楊家將》被不斷翻拍,版本眾多。被觀眾所熟知的有TVB拍攝的臺慶劇,僅6集的1985年版《楊家將》,可謂眾星云集;1994年臺版電視劇《碧血青天楊家將》,整合了包青天和楊家將的故事;2004年有兩版《楊家將》播出,分別是《楊門女將之女兒當自強》和《楊門虎將》,從劇名就可以看出表現的主要人物群體不同;2006年《少年楊家將》,像眾多的戲說系列一樣,開始挖掘人物的年少時期。但是從歷史正劇來看,最具經典意義的是一部沒有著名演員、沒有流量明星加盟的版本,這就是1991年由山西電視臺拍攝、著名導演張紹林加盟的《楊家將》。20世紀90年代初期,電視劇拍攝資金投入不大,不能和現在動輒幾百上千萬相比,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感受到創作團隊的用心。這部電視劇的成功首先在于劇本創作上?!皸罴覍ⅰ奔扔袣v史原型,又有小說原著,所以給改編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比如這版結尾部分,楊家成年男子全部戰死,楊門十二女將西征,皇帝率文武百官長街跪送。天波府只剩下老管家和小楊文廣,鏡頭里近景給到楊文廣扒住大門目送楊家女眷奔赴戰場,老管家哄著楊家最后一個男丁回府,接著大門關閉,特寫天波楊府。悲壯、震撼!其次,用現在的話形容,沒有知名演員和流量明星,但是要論演技,幾乎所有演員都在線,大多來自專業團體,比如山西省話劇院的很多演員參加了拍攝。導演在角色扮演上也頗為用心,沒有讓一個演員把某一個人物進行跨年齡表演,如佘太君和蕭太后都有老中青三個演員,這樣既可以發揮每一個年齡段演員的表演優勢,又避免了造型、演技方面的尷尬。這一點在現在很多電視劇中是不多見的,從某種程度上我們看到了山西版《楊家將》在藝術創作上的嚴謹。

無論是從情節、人物還是場景上,該劇都不屬于歷史正劇,嚴格來說是歷史演義類型,但是在創作團隊的努力下,它呈現出了歷史正劇所具有的厚重感、滄桑感,最終斬獲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三等獎,張紹林也因此得到了執導《水滸傳》的機會。

2017年,電視劇《于成龍》作為央視開年大劇成為熱議的話題,也引發了觀眾對2000年版的《一代廉吏于成龍》的追憶。于成龍,山西呂梁人,清順治、康熙年間的名臣,在其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以卓著政績和廉潔刻苦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贊譽為“清官第一”。1998年,太原電視臺首次把于成龍的故事搬上熒屏,這就是反腐倡廉題材的20集電視連續劇《一代廉吏于成龍》。該劇改編自小說《清官于成龍》,而小說的作者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山里人——山西呂梁的王永泰,他從小就聽父母和村里人講于成龍的故事,參加工作以后立志要把于成龍的事跡寫出來,讓他像包拯、海瑞一樣被全國人民知道。在經過一系列艱苦的田野調查、素材收集、資料查閱之后,于1994年開始創作,拼著命寫了整整3年,終于1997年在《黃河》上發表。太原電視臺慧眼識珠,果斷決策,派本臺導演朱正和杜希源專程趕赴離石,與王永泰協商,購得了小說的改編權。主演雖然是陜西著名表演藝術家李萬年,但是卻和山西影視界有多次合作,曾經主演過山西電視劇的代表作品《百年憂患》,他說來山西拍戲就是回家,因為他的祖籍是山西運城。盡管那個時候的畫質無法和現在相比,但是無論從劇本還是演員的表演,都是瑕不掩瑜,彈幕里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觀眾對它贊不絕口,認為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精品。

(五)晉商題材

1994年的電視劇《昌晉源票號》(導演孫偉)應該是最早反映晉商題材的作品,在山西臺和中央臺播出后,反響已經超出了電視藝術范疇,在全省乃至整個經濟界都產生了很大的震動。1995年北京電視臺、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聯合山西電視臺攝制了又一部晉商題材電視劇《駝道》。這一時期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和傳統的思想在交鋒、融合,而新的價值體系尚未建立,此時晉商題材電視劇的出現精準地抓住了時代特征,投射出當時人們的思想意識。

2006年2月山西電視臺參加攝制的《喬家大院》在中央一套首播并取得巨大轟動,代表著晉商題材電視劇成熟并進入了繁榮期,但該劇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山西電視劇。搭著晉商這股熱風,2010年《日升昌票號》在平遙開拍,由多方合作拍攝,包括山西電視臺。但或是晉商題材的作品達到了飽和,或是題材本身沒有新的東西可挖掘,總之,已然沒有達到《喬家大院》的水準,觀眾的關注度和喜愛度也開始走下坡。

2008年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電影制片廠有限公司、山西影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參與拍攝的電視連續劇《杏花魂》(又名《當家大掌柜》)在山西榆次老城開拍,2014年山西衛視播出。這是一部以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為原型的作品,講述20世紀初北方釀酒重鎮盡善村人釀酒、護酒、傳承汾酒文化、讓“老白清酒”走向世界的故事,該劇是晉商題材的一次自我突破,老瓶如何裝新酒。

三、結語

改革開放之初,山西電視劇和時代同頻共振;新世紀之后,山西電視劇沉寂下來。放眼整個改革開放四十年,山西電視劇有過輝煌,我省的影視工作者應該繼續立足本土,發揮革新精神,重新跟上時代的腳步,發掘晉派特色?!凹热晃覀冞@塊土地上蘊含著如此豐富的精神礦藏,它的能量已遠遠超過了我們所站的這塊土地下的‘黑金子的能量,那么我們這些肩負歷史使命的電視工作者,沒有絲毫理由放棄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而去鄙薄神圣、輕視高雅、趨時媚俗”! 8。這片淳樸的黃土地造就了一批批默默奮斗的凡人英雄,孕育出了基于太行精神的紅色文化,而這些是我們言說不盡的寶藏,我們要用與時俱進的方式讓更多的、更年輕的人去走近它、了解它、愛上它!

a 李大刀:《國產電視劇的現實主義之“拓”》,影視Mirror公眾號https://www.sohu.com/a/234769337_99965449

b 李 躍 森: 《 痛 點 、盲 點、 難 點 ,做 好 現 實題材電視劇要 抓 住 這 三點》,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1691539409210763

c 尹鴻:《中國電視劇文化50年》,《電視研究》2008年第10期。

d韓玉峰:《山西文藝30年的見證》,《前進》2008年第12期。

e 劉曄原:《電視劇鑒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5頁。

fg段成明:《電視連續劇〈上黨戰役〉攝制內幕》,《黨史文匯》2007年第3期。

h 鐘如杰、李典平:《揭密〈臨汾攻堅戰〉電視劇攝制始末》,《山西青年報》2018年5月18日,第12版。

i 張子揚:《電視劇〈呂梁英雄傳〉啟示錄》,《中國電視》2006年第1期。

j 魯南:《紀實性電視劇研討會在山西舉行》,《浙江廣播電視高等??茖W校學報》1995年第8期。

k 姜育中、石軍:《平凡形象與時代精神的結合——山西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淺談》,《中國電視》1995年第11期。

l 仲成祥:《略論電視〈郭蘭英〉的文化意義》,《中國電視》2000年第9期。

mo陳建國:《山西題材電視劇的類型研究》,《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8卷第6期。

n 王曉毅:《農村改革與農村社會變遷》,收錄于李強主編:《中國社會變遷30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第57頁。轉引自尹鴻、楊慧:《時代碑銘與民族史詩——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中國電視劇》,《中國電視》2018年第12期。

p 韓驚鳴:《淺析山西題材電視劇的“去山西化”現象》,《山西科技》2008年第7期。

q 尹鴻:《中國電視劇文化50年》,《電視研究》2008年第10期。

! 8 陸嘉生:《紀實性電視劇的現實責任及其美學追求——談山西紀實性電視劇》,《中國電視》1995年第11期。

作 者: 黃晴,文學碩士,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新聞傳播系講師。

編 輯: 杜碧媛 E-mail: dubiyuan@163.co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