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株野生裂褶菌的分離鑒定和馴化培養初探

2021-09-29 08:32周洪英趙會長王卓仁劉啟燕吳洪麗
食用菌 2021年5期
關鍵詞:桑枝孢子菌絲

孫 波 周洪英 趙會長 王卓仁 劉啟燕 吳洪麗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漢430064)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別名白參、樹花,屬擔子菌綱、傘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屬。裂褶菌是一種食藥用菌,有鎮靜,治療神經衰弱、精神不振、頭昏耳鳴、虛汗,緩解運動疲勞的作用[1-2]。筆者對一株野生裂褶菌進行分離鑒定培養,并探索該菌株馴化培養條件,為進一步研究開發該菌株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菌株

供試菌株為2020年6月筆者在湖北省武漢市江灘上的櫻花樹干上采集的野生裂褶菌(Schizophyllumsp.)子實體。

1.2 主要儀器與試劑

Thermo Sorvall Biofuge Primo R型高速冷凍離心機(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TaKaRa TP600型PCR儀(Taka ra生物株式會社),NanoDrop2000超微量分光光度計(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ABI3730-XL型測序儀(Applied Biosystems美國應用生物系統公司),AxyPrep DNA凝膠回收試劑盒(愛思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Taq DNA聚合酶(上海桑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NA marker(Taka ra生物株式會社),葡萄糖、蛋白胨、瓊脂為國產分析純。

1.3 供試培養基

馬鈴薯葡萄糖瓊脂(PDA)培養基: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KH2PO41 g,MgSO4·7H2O 0.5 g,瓊脂18~20 g,水1 000 mL,pH自然。

馬鈴薯葡萄糖液體培養基: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KH2PO41 g,MgSO4·7H2O 0.5 g,水1 000 mL,pH自然。

桑枝屑培養基:桑枝屑80%,麩皮18%,糖1%,石膏1%,料含水量60%~65%。采用規格為14 cm×26 cm×0.005 cm的聚丙烯折角袋裝料,用套環防水蓋封口,121℃滅菌2 h。

1.4 試驗方法

1.4.1 野生裂褶菌菌株分離鑒定

取野生裂褶菌子實體,無菌水沖洗后用無菌濾紙吸干水,將菌褶向下放在無菌玻璃平板上,26℃靜置24~48 h。有大量孢子落下形成白色孢子印后,取孢子接種到PDA平板培養基上,26℃培養,待孢子萌發得到純培養菌株后轉接至PDA斜面培養基中,26℃培養至菌絲滿管,置4℃冰箱保存備用[3]。

取純培養菌株,采用內轉錄間隔區序列(ITS)分析對其進行分子鑒定[4]。提取真菌基因組DNA,進行PCR擴增,引物設計,ITS1:TCCGTAGGTGAACCTGCGG,ITS4:TCCTCCGCTTATTGATATGC。PCR產物用AxyPrep DNA凝膠回收試劑盒回收。取純化后的PCR產物,用ABI3730-XL測序儀進行DNA測序。用NCBIBlast程序將拼接后的序列文件與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核酸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比對,得到與待測物種序列相似性最大的物種信息。

1.4.2 馴化前后裂褶菌菌株菌絲生長速度測定

取純培養菌株和馴化培養7代菌株,分別接種至PDA平板中央,26℃培養,待菌塊萌發并長出約0.5 cm后,在菌落邊緣劃線(起始線),繼續培養10 d,劃終止線,測量起始線與終止線間的距離。菌絲生長速度(mm/d)=起始線與終止線間的距離/菌絲生長的時間。

1.4.3 野生裂褶菌馴化培養及出菇試驗

用桑枝屑培養基進行裂褶菌菌株馴化培養。取純培養菌株接入桑枝屑培養基中,26℃避光培養,測定記錄菌絲生長速度和濃密程度,再取菌絲生長前端接入下一級培養基中,再測定記錄菌絲生長速度和濃密程度,以此類推,分別取各級菌株進行馴化培養。

取馴化7代后的菌株接種至馬鈴薯葡萄糖液體培養基(250 mL三角瓶裝液量150 mL)中,26℃、150 r/min搖床培養10 d,發酵液5 000 r/min離心收集菌絲體,用水清洗3次,烘干稱重得菌絲體生物量。

取馴化7代后菌株接入桑枝屑料袋,26℃培養30~35 d,菌絲滿袋后,再培養7~10 d進行出菇管理,10~15 d后可采收[5]。記錄子實體單重,計算生物學效率。

2 結果與分析

2.1 野生裂褶菌菌株分離鑒定結果

在活的櫻花樹上采集的野生裂褶菌子實體,叢生,顏色灰白色,單片呈扇形(10 mm×17 mm),根據形態初步鑒定為裂褶菌屬(Schizophyllum),如圖1。采用ITS分析法對孢子分離法得到的純培養菌株進行分子鑒定,比對結果顯示,Schizophyllum commune與待測物種序列最大相似度為99.83%。

圖1 野生裂褶菌子實體

2.2 野生裂褶菌馴化培養前后菌絲生長比較結果

野生裂褶菌未經馴化前,在平板上生長菌絲呈棉絮狀、稀疏,菌落不規則,可見部分菌絲扭結形成菌核(圖2),菌絲向周圍生長擴散的速度較慢,菌絲平均長速僅2 mm/d。馴化培養7代后,菌絲狀態與馴化前差異明顯,菌絲濃密,呈棉絮狀,菌苔增厚,菌絲密度增大,未見菌絲扭結形成菌核(圖3),菌絲平均生長速度達3.1 mm/d。

圖2 馴化前野生裂褶菌菌絲生長狀態

圖3 馴化7代后野生裂褶菌菌絲生長狀態

2.3 馴化培養及出菇試驗結果

由圖4可知,隨著菌株轉接次數的增加,菌絲在桑枝屑培養基中生長逐漸濃密,平均生長速度呈加快趨勢,最終(馴化7代)為7.0~7.3 mm/d。馴化7代的裂褶菌菌株接入液體培養基中,26℃,150 r/min搖床培養10 d,菌絲體生物量達17.3 g/L。馴化7代后的裂褶菌菌株袋料栽培結果,可采收2潮子實體,2潮子實體的外觀形態無明顯差異,第1潮、第2潮平均單菇重分別為20.7 g、12.9 g,生物學效率為16.8%。

圖4 馴化后野生裂褶菌菌株在桑枝屑培養基中菌絲生長速度

圖5 馴化7代后栽培的子實體

3 小結與討論

采用孢子分離法分離培養活櫻花樹上采集的野生裂褶菌,得到純培養菌株,經ITS序列分析,鑒定為Schizophyllum commune。采用桑枝屑培養基連續馴化培養表明,轉接次數增加,菌絲生長逐漸濃密,平均生長速度加快,生物學效率達16.8%。

試驗只進行了野生裂褶菌分離鑒定及初步馴化培養,并未對其液體培養基配方和培養條件等進行優化,今后可進一步細化培養條件及出菇管理,為提高生物學效率和菌絲體生物量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桑枝孢子菌絲
隱孢子蟲入侵相關蛋白分子研究進展
大型桑枝粉碎機推廣應用成效顯著
桑枝栽培大球蓋菇試驗示范取得成功
降低體表孢子含量對僵蠶總灰分的影響
羊肚菌母種培養基配方的優化研究
雞菌菌絲體固體培養基配方的優化
桑黃對桑枝基料中1-脫氧野尻霉素的富集能力研究
大球蓋菇菌絲生長環境和營養條件探究
桑枝屑香菇種植基料配方的篩選試驗
菌絲發菌差咋回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