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千年運河歷久彌新寧波積極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地標”城市

2021-09-29 07:09楊曉維責任編輯楊芝
寧波通訊 2021年14期
關鍵詞:寧波市大運河運河

文/楊曉維 責任編輯/楊芝

5月25日,《大運河(寧波段)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正式印發。這是寧波市第一個關于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規劃,全面謀劃了大運河(寧波段)保護傳承利用的長遠目標和近期任務。

大運河(寧波段)位于中國大運河最南端,是中國大運河內河航運通道與外海連接的紐帶。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在這里交匯,也由此與世界相連。大運河(寧波段)自然江河與人工塘河并行結合、復線運行、因勢取舍,生動地記錄和反映了中國古代水利、潮汐、航運技術在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變化,對運河科學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自2014年“兩段一點”(浙東運河虞余段、浙東運河寧波段和寧波三江口的慶安會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后,寧波不斷做好浙東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文章,充分發掘大運河(寧波段)“河海聯運”的獨有特色,為城市高質量高品位發展注入新活力。

>> 運河文化遺產長廊中的寧波符號>>

大運河(寧波段)橫貫東西,綿延數百里,流經余姚、慈溪、鄞縣和鎮海四大古縣,交匯三江,奔流入海,孕育了四明大地的千年文明,是古城寧波的生命之河、歷史之河與文化之河。其主要包括虞甬運河、姚江—甬江、慈江—剎子港—西塘河等潮汐江航道與避潮航道,此外還有幾條重要的支線運河如十八里河、城河、內河。其中運河正河152公里(含遺產河道34.4公里),支線179公里,合計331公里。

大運河(寧波段)沿線文化遺產內容豐富、數量眾多、歷史跨度大,涵蓋運河水利工程及相關文化遺產、運河聚落、其他運河物質文化遺產、運河生態與景觀環境、運河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其中“浙東運河上虞—余姚段”“浙東運河寧波段”和“寧波三江口”三個遺產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寧波三江口是姚江、奉化江匯合成甬江向東流入東海的交叉口,是中國大運河整體的終點,是大運河連接海上絲綢之路的連接點。該地區有人居住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西漢。公元6世紀,甬江流域的港口開始東遷至三江口地區,成為明州城(今寧波)的前身。唐代長慶元年(821年),明州州治移至三江口,標志著寧波建城之始,寧波城市中心從此確立在三江口。寧波港口最早的位置也位于三江口西岸。宋代,浙東運河全線貫通后,到達寧波的內河航船,一般從三江口換乘海船經甬江出海。同樣,進港的海船(包括從日本、高麗來的海船),在寧波駐泊后,改乘內河船,經浙東運河至杭州,與江南運河對接。

大運河(寧波段)申遺點段位置圖。

(上圖)位于余姚城區的通濟橋與舜江樓。

(下圖)位于海曙區的水則碑。

位于寧波三江口東岸的慶安會館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至咸豐三年(1850—1853年),是寧波行駛北方舶商航工聚會以及航運行業日常辦公、議事的場所,后逐步演變為商人們存貨、居住和議事的重要場所,反映了大運河沿線因運河而發展繁榮的貿易和工商業情況,代表了由于漕運維護修建的大運河的衍生影響。會館同時又是祀神的廟宇,供奉航海保護神媽祖,反映了運河文化在與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線路鏈接的重要節點上,受到外來影響的傳統習俗的傳播與發展。

浙東運河上虞—余姚段(虞余運河)東起上虞百官街道趙家村曹娥江邊,至余姚斗門入姚江干流,總長25公里,是溝通曹娥江和姚江的運河河段,歷史上對于促進沿線城鎮的繁榮發揮著重要作用,至今仍保留著運河兩岸村鎮相依的自然風貌。浙東運河上虞—余姚段始建于宋代(公元10—13世紀),是利用當地的湖泊沼澤,經人工整理后形成的運河?,F為六級航道,平均寬22米,水深1.5米。

浙東運河(寧波段)包含慈江和剎子港兩段河道,是宋代浙東運河黃金時期開鑿的航道,取代了丈亭以東姚江自然段,避免海潮對航運的影響,這種自然江河與人工塘河并行結合、復線運行、因勢取舍的設計、構筑理念與航運方式,正是寧波地區古代航運系統的一個重要特征,體現了線路規劃的科學性。此段河道西起丈亭,經慈城向南抵小西壩,總長約23公里。同時,它也是浙東運河從西往東到達明州府城(今寧波)的最后一段運河航程,因此也被稱為古浙東運河的末段。浙東運河(寧波段)是為避免潮汐影響而建造的航道,反映了水利、潮汐、航運技術在宋代的重要變化。雖然現如今此段運河航運功能已減弱,但在疏浚、防汛、灌溉等方面,仍發揮著重要作用。浙東運河(寧波段)河道上重要節點自西向東、再向南依次有丈亭老街、祝江大橋、慈江大閘、慈城鎮、夾田橋和小西壩等。

寧波港“東出大海,西連江淮,轉運南北,港通天下”,歷來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水利運輸樞紐、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國際性港埠。寧波具有運河城市與海港城市的雙重特征,在大運河沿線城市中具有代表性。因此,大運河(寧波段)既是連接京杭大運河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是運河與城鎮發展緊密結合的重要體現,也是技術獨特、科學運作的航運水系、海防體系的重要代表,更是浙東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渠道。

>> 大運河(寧波段)遺產保護對象和范圍>>

在2000 多年的發展治理過程中,大運河(寧波段)河道不斷優化、拉直和拓寬,不同時期河道線位局部有所改變,而總體基本延續,變化不大。運河遺產內容豐富,數量眾多。各類現存遺產年代跨度大,從比重看以清代和民國時期遺產居多。運河遺產趨向運河主要聚落、“避潮”航道分布,非均質化特征明顯。

大運河(寧波段 )文化遺產保護的對象包括大運河遺產本體 , 如河道、水工等;還包括環境,如聚落、文物、生態景觀等,以及非遺。

其中,列入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的點段共有3處:浙東運河上虞—余姚段(余姚部分)、浙東運河寧波段和寧波三江口(含慶安會館)。遺產區面積為441公頃,緩沖區面積為2013公頃, 總面積為2454公頃。浙東運河上虞—余姚段、浙東運河寧波段、寧波三江口等6處被列入國保單位;浙東運河河道,馬渚橫河水利航運設施(西橫河閘和升船機、斗門新閘和升船機、斗門愛國增產水閘),姚江水利航運設施及相關遺產群(陸埠大浦口閘、丈亭運口及老街、姚江大閘)等7處被列入省保單位。

《大運河浙江段遺產保護規劃( 2010—2030年)》確定的省級以上運河遺產點段中列入遺產構成的點段共計99項,其中,寧波市19項。對列入保護對象的在用水閘、在用船閘、廢棄水閘、廢棄升船機、纖道、閘遺址、壩遺址、運河城鎮、運河村落、古遺址、古建筑、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制定保護措施。在市級層面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中,共篩選出62項市級以上層面大運河遺產保護內容,包括水利水運工程遺產37項、運河聚落遺產10項、其他運河物質文化遺產7項、運河生態和景觀環境3項、運河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5項。

>> 統籌做好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文章>>

自申遺成功以來,寧波市大運河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一直圍繞打造“千年古韻、江南絲路、通江達海、運濟天下”文化金名片的基本定位,積極發揮寧波地處中國大運河通江達?!白詈笠还铩钡莫氂袃瀯?,傳承寧波運河文化與海絲文化融合發展的歷史文化影響力,整合帶動寧波市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新格局、新發展,提升文化軟實力,成為助推新時代“河海名城”建設的金名片。

保護傳承為核,展現甬城人文脈絡。寧波歷史文化遺存豐富,國家級、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集聚,自然和人文景觀相互輝映,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旅游、生態經濟發展優勢。近年來,寧波全面排摸全市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傳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為主線,建設富有寧波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同時深入開展重大課題研究,重點加強對遺產本體、附屬設施遺存、環境風貌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致力于將運河文化保護傳承與海絲文化遺存保護利用緊密結合,堅持文化遺產保護,強化文化遺產基礎研究,打造河海文化屬性突出的世界文化遺存保護帶。

數字技術賦能,探索遺產保護新模式。在“互聯網+”背景下,寧波市重點推進文化遺產信息化管理云平臺建設和推廣,達到“科學化決策、精細化管理、個性化服務”的管理目標,力爭使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具備寧波第一、浙江領先、全國一流的文物保護管理數據綜合利用水平。

遺產監測視頻及相關數據統計圖。

目前,該平臺項目集成已建成的“一網三庫兩平臺”,即寧波市文化遺產保護網、文物基礎信息數據庫、文物記錄檔案數據庫、文物保護項目數據庫、文物安全管理平臺、大運河(寧波段)監測預警平臺,形成綜合性云平臺,以服務于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和決策。通過云平臺大數據分析,穩步構建數據應用,建設系統、準確、迅捷的數字化信息管理云平臺,全面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管理、研究信息化整合共享。

作為寧波市自主搭建的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管理平臺,大運河(寧波段)監測預警平臺為大運河(寧波段)世界文化遺產的監測和保護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平臺整合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視頻監控、物聯網等技術應用,促進大運河管理涉及行業部門實現數據聯網、資源共享,達到對遺產的合理保護、有效管理和科學決策的目標,是信息化技術驅動下“互聯網+遺產監測”新模式的寧波實踐。

分層分類規劃,健全文化遺產管理體系。寧波探索實踐“機構—立法—規劃”多元管控體系,確保遺產保護有效、細致、全面、規范。先后成立大運河(寧波段)遺產保護管理委員會、海上絲綢之路保護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領導小組,設立寧波市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中心,建立了一套具有寧波特色的多方參與、實時動態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體系。

建設“分段分類分級”保護范式,先后頒布實施《寧波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條例》《寧波市大運河遺產保護辦法》《寧波市海上絲綢之路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完善寧波市文化遺產保護法律體系。完善“宏觀中觀微觀”精細化規劃體系,編制文物保護專項規劃,爭取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充分落實文化遺產空間和遺產管控要求,以可持續發展與新型城鎮化為導向,做好沿線聚落保護和城市有機更新,促進宜居與開發一體化發展,努力實現遺產保護和城市發展雙贏局面。

(左圖)6月14日上午,“同一條運河——2021年浙東運河杭甬對話”活動在寧波慶安會館和杭州西興古鎮兩個會場舉行。

(右圖)部分優秀學生代表獲得了“小小河長”證書。

文旅融合發展,強化文化名城品牌建設。以“文化+”的發展理念為指引,依托各類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強化宣傳,增強文化遺產可識別性和認知度。全面推廣不可移動文物啟用二維碼導覽,實現集文物科普、信息查詢、監督舉報、定位導航于一體的一鍵式全景導覽功能;成立世界遺產保護志愿者服務隊,先后開展“海絲文化研習營”“寧波的世界遺產在哪里”“今天我是運河河長”“大運河遺產云課堂”“小河長學校聯盟”“浙東運河杭甬對話”等一系列文化活動,依托紙媒、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直播等多個平臺,開創文物融媒體宣傳新模式,讓市民共享文化盛宴,倡導文化遺產保護理念;推動文化精品創作,完成紀錄片《大運河上的寧波》拍攝,推出《時代印記》系列圖冊,全面展現遺產文化內涵與重要價值;加快河海博物館、天一閣書文化博物館等建設,提升寧波博物館、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寧波幫博物館、港口博物館、鎮??诤7罋v史紀念館等現有博物館的展示講解水平,共同打造文化遺產展陳多維體系。

大力創建海絲—運河文化示范城市,凸顯寧波作為中國大運河南端與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始發港的獨特地理位置優勢,舉辦東亞文化之都 、亞洲藝術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音樂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博覽會、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等一系列文化活動,打造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城市,助推東方文明之都建設品牌支撐。

寧波地處浙東運河出???,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記載古絲綢之路歷史的“活化石”之一,在中國大運河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無可替代的歷史地位。加強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是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的批示精神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更好地傳承寧波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有利于寧波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強化文化擔當,助力文化寧波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增強城市對外影響力?!?/p>

猜你喜歡
寧波市大運河運河
獨占鰲頭的運河傳奇
大運河,行走山東
文化,讓運河“活”起來
《中國運河志》簡介
一圖看懂2020年寧波市政府工作報告
如泰運河謠
大運河:最后的絕唱
寧波市四眼碶中學
考古者眼中的隋唐大運河 湮沒的輝煌
寧波市中城小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