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中導熱油的低溫分步注油工藝流程介紹

2021-09-30 01:36劉大勇谷文學丁鴻良
太陽能 2021年9期
關鍵詞:閥門分區主管

劉大勇,谷文學,丁鴻良

(1.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北京 100071;2.中廣核太陽能德令哈有限公司,德令哈 817000)

0 引言

作為傳統能源的替代品,太陽能熱發電必將成為新能源利用的一個重要方向。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在我國正處于起步階段,由于其具有可利用太陽能、儲熱成本低、儲能規模大等優勢,可實現24 h的低成本發電,研究并發展該技術對調整我國能源結構具有重大意義。隨著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在我國能源結構中戰略地位的提升,太陽熱發電行業有望獲得更多的政策傾斜,隨之而來的會是太陽能熱發電產業化進程的加快。

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并已投產的德令哈50 MW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下文簡稱“德令哈熱發電站”)是我國國內第1個開工建設、第1個投產運行的大型商業化太陽能熱發電站,也是全球第1個建設在高寒地區的大型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該熱發電站以導熱油(聯笨-聯笨醚混合物)作為傳熱工質,該導熱油在12℃時即凝結,而該熱發電站所在地僅7月和8月時的全天溫度可基本維持在此溫度以上。德令哈熱發電站的主管道長度約為3萬m,管道直徑介于300~800 mm之間;回路的支管長度為13.3萬m,直徑為80 mm;這些管道需充滿重量約為3120 t的導熱油。

在低溫條件下往這些管道中注入導熱油時,管道極易凝結,存在安全風險,也會導致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無法運行。德令哈熱發電站因前期建設時間的原因,導致導熱油系統中的太陽島系統必須在12月時注油,而德令哈市12月、1月、2月的氣溫一般在-20~5 ℃之間,即使白天的最高氣溫會略高,也僅在5 ℃左右。整個導熱油系統要在冬季完成注油太難,但若不在此期間完成注油,最樂觀也要等到下一年的6月才能開始注油,會導致熱發電站的投產日期推后至少半年;并且未注入的導熱油還會產生額外的存儲費用。因此,研究如何在低溫條件下完成導熱油的注入非常有必要。

太陽能熱發電站中的導熱油系統包括傳儲熱島導熱油系統和太陽島系統,其中,傳儲熱島導熱油系統包括傳熱島導熱油系統(下文簡稱“傳熱島系統”)和儲熱島導熱油系統(下文簡稱“儲熱島系統”)。整個導熱油系統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導熱油系統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heat transfer oil system

整個導熱油系統非常龐大,尤其是太陽島系統,除了包括南、北區主管道外,還包括4個大區域及7個小區域的回路管道,若在低溫條件下往這些管道一次性全部注油必然會產生凝結。為保證德令哈熱發電站可以按期發電,通過對導熱油系統進行分析、對導熱油特性進行研究,以及多次的現場模擬試驗和20多次的專題會進行方案討論后,決定采取“提高導熱油油溫、分成9個步驟將導熱油注入各系統中先形成小循環防止凝結,并逐步形成大循環”的方案,然后通過總結每一步的注油實踐,為下一步注油形成優化方案,最終成功將導熱油注入整個導熱油系統中。下文對德令哈熱發電站采用的低溫分步注油工藝流程進行詳細介紹。

1 低溫分步注油工藝流程及要點

通過對整個導熱油系統進行分析,最終將低溫分步注油工藝流程分為9個注油步驟,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低溫分步注油工藝流程的總體步驟Fig.2 Overall steps of low-temperature step-by-step oil injection process

1)第1步:將導熱油注入膨脹罐中。

2)第2步:將導熱油注入高位罐,并從高位罐中溢流回膨脹罐,形成循環。

3)第3步:將高位罐中的導熱油注入傳熱島系統中,并在傳熱島系統中形成循環。

4)第4步:將傳熱島系統中的導熱油注入太陽島系統北區主管道,并形成循環。此處的主管道是指從傳熱島系統管道與太陽島系統北區的分區隔離閥門到WAA/WAB/WAE/WAF區域分區隔離閥門之間的主管道,簡稱“北區主管道”。

5)第5步:將傳熱島系統中的導熱油注入太陽島系統南區主管道,并形成循環。此處的主管道是指從傳熱島系統管道與太陽島系統南區的分區隔離閥門到WAC/WAD/WAG區域分區隔離閥門之間的主管道,簡稱“南區主管道”。

6)第6步:將導熱油注入太陽島系統EF區主管道及該區所有回路中,并形成循環。

7)第7步:將導熱油注入太陽島系統AB區主管道及該區所有回路中,并形成循環。

8)第8步:將導熱油注入太陽島系統G區主管道及該區所有回路中,并形成循環。

9)第9步:將導熱油注入太陽島系統CD區主管道及該區所有回路中,并形成循環。

由于往儲熱島系統的管道注油過程較為簡單,在此不作贅述。

1.1 向膨脹罐注油

導熱油注入膨脹罐的工藝較為容易,利用1臺潛水泵作為臨時注油泵,通過臨時管道將槽車中的導熱油注入1個膨脹罐中。

由于冬季的氣溫較低,在此步驟開始前,可用現場的熱蒸汽對槽車內的導熱油進行加熱化凍,只要保證導熱油油溫在30℃左右即可;而各導熱油管道則按設計時的要求利用伴熱系統保溫即可。導熱油化凍后再泵入膨脹罐中,可大幅提高注油速度。注油過程中一定要檢查相應的伴熱系統是否能正常使用,避免發生導熱油凝結現象。

1.2 向高位罐注油

將膨脹罐底部的閥門打開,通過地面上的注油泵將膨脹罐中的導熱油泵入高位罐中,再從高位罐溢流回膨脹罐中,形成循環。這一系列操作除了完成注油外,還可以檢驗此段管道的暢通性及安全性。膨脹罐和高位罐的實物圖如圖3所示。

圖3 膨脹罐和高位罐的實物圖Fig.3 Photo of expansion tank and high-level tank

1.3 向傳熱島系統注油

傳熱島系統涉及的區域包括導熱油循環泵區和從導熱油加熱爐區注油管道到太陽島系統進回油主管道的分區隔離閥門之間的區域。向傳熱島系統注油會成為導熱油循環開始后向太陽島系統注油的連接條件。

由于導熱油溫度超過60 ℃時會在空氣中發生氧化,因此在此步驟中通過膨脹罐的伴熱系統將導熱油的初始注油溫度提高到55 ℃左右,此處的熱源采用蒸汽加熱。導熱油通過導熱油加熱爐區時,啟用導熱油加熱爐對其進行加熱,一是可以檢驗導熱油加熱爐的工作狀態,二是可為后續的注油升溫提供保障。

在導熱油充滿導熱油循環泵及與其相連的低位管道后要及時啟動導熱油循環泵,以檢驗循環泵的運行狀態,確保其可以正常運行,并利用循環泵加快注油速度。

在向傳熱島系統注油期間,高位油槽的排空閥需要打開,以保證空氣盡可能從高位油槽排走;而且在此期間,在傳熱島系統與儲熱島系統的分區隔離閥門處和傳熱島系統與太陽島的分區隔離閥門處各有一段未能形成循環的管道,這段管道需增設臨時電伴熱(電阻絲),以避免此段管道內的導熱油凝結。

1.4 向太陽島系統北區主管道注油

在向太陽島系統北區的主管道注油之前,AB區分區隔離閥門外側的一段正式管道暫時先不安裝,而是利用臨時連通管連通北區主管道,并確保北區主管道在分區隔離閥門開啟時能與傳熱島系統形成閉環循環。臨時連通管的直徑應根據循環泵注油時可形成的最小循環壓力及相應的流量來確定,本工程采用的是DN300臨時連通管。在后續EF區注油結束并形成循環后,關閉AB區的分區隔離閥門,并拆除臨時連通管,然后安裝預留的那段正式主管道。

查看EF區的主管道(見圖4)長度(即圖4中垂直方向油管與分區隔離閥門WAP12、WAM12之間的距離)及其直徑,由于此段管道很長且端頭位置的主管道的直徑較小,因此可以在端頭一定范圍內加裝電伴熱裝置,避免盲端部分的導熱油凝結。

圖4 EF區主管道圖Fig.4 Main pipeline in zone EF

開始注油前,應先確認本次注油時管道上的閥門的開閉狀態,保證傳熱島系統的傳熱區與太陽島系統南北兩區之間的分區隔離閥門全部關閉,連接太陽島系統南區主管道的閥門應關閉,連接太陽島系統北區主管道與AB區的分區隔離閥門開啟,連接EF區的分區隔離閥門關閉。開始注油時,開啟傳熱島系統傳熱區進油管道與太陽島系統北區進油主管道之間的分區隔離閥門,最后等到導熱油通過最后1個排氣孔后,根據管道內的壓力變化及時開啟傳熱島系統與太陽島系統北區內回油主管道之間的分區隔離閥門,使導熱油形成循環,并通過導熱油加熱爐維持系統的導熱油油溫。

雖然此步驟涉及的管道相對較長,但管道較粗,因此注油時的初始溫度仍可設置為55 ℃左右,該初始油溫通過膨脹罐的蒸汽伴熱系統來實現;注油過程中整個導熱油系統的導熱油溫度通過導熱油加熱爐進行溫度提升及維持。

注油過程中將太陽島系統北區內的排空閥全部打開,用軟管將導熱油導入預先擺放在此處的水桶中,并在出油時用溫度計檢測油溫。通過此方法可監測導熱油流經此處時的油溫,若油溫過低,需及時采取措施,防止導熱油凝結。

1.5 向太陽島系統南區主管道注油

向太陽島系統南區主管道注油時的操作要點及注意事項與向太陽島系統北區主管道注油時的類似。若南區的管道安裝進度滯后,為了保證太陽能熱發電站可按計劃發電,可以將此步驟放在太陽島系統內的EF區和AB區都完成注油后,再根據實際情況擇機注油。

1.6 向太陽島系統EF區主管及所有回路支管注油

此部分注油是在低溫條件下最難的注油過程,因為每個分區的回路的支管量都很大。每個回路的支管長度約為700 m,而直徑僅為80 mm,利用鋼管將4列每列長度為150 m的真空集熱管與分區主管道相連形成暢通管路(具體可參考圖4)。電站所在地的白天氣溫最高約為5 ℃,而管道內的溫度約為-10 ℃,導熱油在通過此種又細又長的管道時肯定會凝結。為此,經過20多次的專題方案研討及多次的現場模擬試驗,最終確定了EF區、AB區、G區及CD區的導熱油注油流程及相應的注油措施。

1.6.1 單區域注油流程

本文以EF區為例進行介紹,其他區域的導熱油注油方式相同。

EF區的注油流程為:利用伴熱系統對EF區主管道及回路進行加熱→從EF區主管道末端(即圖4中的2′′NPD處)向回油主管道注油→開啟分區隔離閥門使導熱油流入EF區回油主管道→向EF區進油主管道注油→導熱油循環→向WAF區域回路注油→向WAE區域回路注油。

1.6.2 單區域低溫注油的可行性分析

對于上述注油流程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為了加快主管道的注油速度,并避免注油管道中前端部分的導熱油因氣溫太低而凝結,需要在EF回油主管道的兩端都進行注油,以保證導熱油向回油主管道推進時前端部分的油溫盡可能高。向導熱油回油主管道注油是在主管道中的導熱油未注滿的情況下,應避免管道中的空氣進入導熱油泵產生氣蝕現象。在向回油主管道注油時,為控制注油速度以保護高位罐的液位,通常利用高位罐中導熱油的自重來注油。EF區主管道的注油總量約在100~150 t之間,根據測算,可在EF區的主管道末端先注2輛槽車(50 t)的導熱油,因主管道末端外接的是功率較小的潛水泵作為注油泵進行注油,因此主管道末端的注油要提前進行。

注油時一定要選擇陽光充足的天氣,而且真正的注油時間要盡可能選擇從中午到太陽落山前的這段時間,因為這段時間的氣溫較高。

因EF區回路的支管直徑很小,若依然選擇55 ℃的初始注油溫度不能保證導熱油在回路中不凝結。經過大致的計算和試驗后,以80 ℃左右作為EF區主管道和回路的初始注油溫度。在此溫度下,導熱油僅會在管道前端部分與空氣接觸的位置緩慢發生氧化,損失的導熱油量很少,屬于可接受范圍。不過,在后續的煮油和再生系統進行導熱油凈化時,可將此部分氧化的導熱油去除。

EF區回路注油的順序是從管道末端按分組逐個向回路注油。

由于每個回路的支管又細又長,往回路注油時即使初始注油溫度為80℃,導熱油也很有可能會凝結,因此經過多次討論后,決定將該部分真空集熱管的保護膜撕開,使其在集熱器不運行時自然集熱,并觀察記錄每根真空集熱管在各時間點的溫度。通常白天陽光充足時,真空集熱管的最高溫度可達到80 ℃左右,晚上則會逐漸下降,最終在后半夜降至環境溫度。由此可知,撕開真空集熱管的保護膜,在白天時可利用其集熱,使真空集熱管維持在較高的溫度,而與真空集熱管相連的溫度較低的連接管的長度最長的也就是管道進出口處跨接的30 m左右,避免了管道太長使導熱油凝結。

通過調研發現,在EF區主管道南側場區,即EF區主管道到WAF平臺之間的回路進出口部分中跨越道路的跨接管最易出現導熱油凝結的情況,此連接段的長度約為30 m。WAF平臺進出口跨接管圖如圖5所示。只有保證這段管道中的導熱油不凝結,低溫分步注油方案才有實現的可能。因此,首先猜測導熱油在主管道中以80℃的溫度循環,在進入回路部分的導熱油溫度應能超過30 ℃。為證實此猜測,在已注完油的主管道排放閥上接入1路與上文所述跨接管形式相近、長度一樣的臨時管道,觀察這段管道端部導熱油的溫度變化情況。在測得即使主管道中導熱油初始溫度僅為50 ℃左右時主管道排放閥門處導熱油的溫度也能超過30 ℃后,為進一步確認可行性,當排放閥門處的導熱油溫度降到30 ℃左右時打開排放閥門,觀察這樣的導熱油溫度是否能順利通過這段管道而不凝結;結果發現導熱油可順利通過,試驗成功,說明該方案是可行的。

圖5 WAF平臺進出口跨接管圖Fig.5 Photo of inlet and outlet jumper pipe of WAF platform

為了進一步避免導熱油凝結,在EF區主管道上均勻布置4臺功率較大的空壓機對太陽島系統EF區內的空氣進行循環,在白天利用真空集熱管的升溫提高整體管道內的溫度。根據當地天氣、注油量及注油時間等因素,這個循環可在白天09:00~13:00進行。對管道進行加熱(下文稱為“暖管”)時,EF區內進油時的截止閥、調節閥和回油時的截止閥、安全閥全部完全打開;再根據空壓機布置情況將離空壓機較遠的幾個排污閥打開,作為空氣排放閥。

1.6.3 暖管后主管道注油前的閥門開閉狀態

暖管后主管道注油前的閥門開閉狀態為:太陽島系統北區主管道的EF區分區隔離閥門關閉;進油主管道在端頭的DN150閥門(即圖4中右上側的DN150閥門)關閉,當往管道兩端注完2輛槽車的導熱油后,此閥門開啟;進回油主管道的排氣閥打開;WAF區域回路進出口處的進回油管道(見圖6)為跨路管道,這段管道的位置較高,在主管道注油過程中管道內的壓力較低且在穩定時導熱油一般不會注入,為避免后續突然打開回路的截止閥時泄壓導致導熱油通過高點而在排放閥處凝結的情況發生,因此將WAF區域的回路進油管到主管道的排放閥(即圖7中的排放閥1)打開,截止閥(見圖8)關閉、調節閥(見圖7)打開;回路進油管調節閥往回路方向去的排放閥(圖7中的排放閥2)關閉,回路回油管截止閥往回路方向去的排放閥(圖8中的排放閥4)打開,往主管道方向去的排放閥(圖8中的排放閥3)適當打開,直到導熱油能以線狀排出,回路回油管截止閥(見圖8)關閉。因WAE區域回路進出口處的進回油連接管的位置比主管道略高,而且管道較短,故圖9中WAE區域所有的回路排放閥、調節閥、截止閥及圖10中的排放閥6和截止閥全都關嚴,避免導熱油流到排放閥處時出現凝結;由于在截止閥處的導熱油因管道長度很短,通過管道時的油溫較高,一般不會凝固。

圖6 WAE區域和WAF區域回路的進出口處進回油管道Fig.6 Oil inlet and return pipelines at the inlet and outlet of circuit in zone WAE and zone WAF

圖7 回路進口處閥門圖Fig.7 Photo of valve at the inlet of circuit

圖8 回路出口處閥門圖Fig.8 Photo of valve at the outlet of circuit

圖9 WAE區域回路進口處閥門圖Fig.9 Photo of valve at the inlet of circuit in zone WAE

圖10 WAE區域回路出口處閥門圖Fig.10 Photo of valve at the outlet of circuit in zone WAE

因真空集熱管技術要求進入其內的導熱油溫度與其之間的溫差不超過30 ℃,若超過可能會損壞真空集熱管,而每個回路進油管道前端的導熱油溫度很難自然達到要求的溫度。因此在研討后,決定在導熱油進入真空集熱管前的連接管的排放閥(圖7中排放閥1,圖8中排放閥3,圖9中排放閥5)處進行放油,將進入回路的前端低溫導熱油放到臨時收集桶里,并安排專人與集控室聯系,以確保導熱油溫度滿足真空集熱管的要求后再進入真空集熱管,并對溫度數據做好記錄。

1.6.4 各注油步驟中的注意事項

1)負責人的選取。由于EF區注油范圍包括主管道及57個回路的支管,每個回路均需放油測溫,涉及工作人員100多人,且工作人員的組織分工非常重要,必須將工作人員分成若干個小組對回路放油點專門負責。由于WAF區域難度較大,每個小組看護的回路個數不得超過5個,且每個回路進出口處的放油都必須專門安排1個人看護;WAE區域注油較為容易,可由2個小組進行回路注油,回路進出口處不必再專門安排人員看護;末端注油點、主管道注油時的排空閥的看護分別安排1個小組負責??醋o時保證不能遺漏,并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每個小組的負責人是關鍵人員,要求既要有責任心,又能靈活變通,通常由管理人員來擔任。

2)溫度監測。在主管道上每隔50 m分別在管的底部、中部、頂部設置溫度計,用于觀察導熱油通過時的溫度變化,以便于在出現異常情況時能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在距離EF區主管道末端端頭直徑最小處50 m范圍內設置臨時電伴熱,保障往回油主管道注油時端部的導熱油溫度盡可能高一些,但不能超過初始注油溫度。

3)主管道注油。進油主管道總注油量約為150 t左右,其中注入EF區主管道末端端頭的導熱油量預計為50 t。首先在EF區主管道末端端頭利用臨時接的潛水泵向回油主管道注油;30 min后打開EF區的回油主管道分區隔離閥門,利用高位油罐中導熱油的自重往回油主管道注油。此時閥門的開度必須掌握好,一是避免太小會導致注油進度過慢,二是避免太快使高位油罐的液位無法維持,從而造成事故。經過實際注油測試發現,此閥門的開度在8%~10%較為合適,注油過程中可根據高位罐的液位變化情況對此閥門的開度進行調整。盡可能在這2段導熱油快匯合前(觀察泵的壓力變化判斷)結束末端端頭的注油,在末端端頭注油完成后立即關閉回油主管道的注油閥門,并開啟向進油主管道注油的閥門,然后向進油主管道注油。注油過程中應注意監測導熱油溫度及導熱油到達端頭處的位置。一旦靠近進油主管道分區隔離閥門處的排氣閥有油排出,則表示主管道已基本注滿;此時開啟進油主管道EF區的分區隔離閥門,關閉所有位于低處的(低點)排氣閥,并將2個分區隔離閥門的開度開到100%,打開回路中位置最高的(高點)排氣閥開始導熱油循環,盡可能多排出空氣,直至將導熱油溫度提高到80 ℃左右;此過程耗時約為30 min。

在導熱油循環過程中,一定要保證主管道內的壓力盡可能小且穩定,避免壓力突變造成少量導熱油冒過高點而進入排放閥處從而造成凝結。

在主管道中的導熱油循環過程中,對注油泵前的濾網至少清理1次,避免在回路注油過程中出現堵塞再清理的現象,這樣既保證了回路注油的連續性,又可避免在回路注油過程中壓力突變導致排放閥處的導熱油不能持續流淌而凝結。

主管道中的導熱油溫度提升到80 ℃左右后,各個小組開始根據分配的區域逐個向回路中注油,回路注油期間進、回油主管道的壓差要始終維持在0.3~0.5 MPa之間,且整個導熱油系統的油壓不得超過設計運行壓力。

4)回路注油。在WAF區域內為避免導熱油在排放閥處凝結,所有進出口處進回油管道排放閥(圖7中的排放閥1和圖8中的排放閥3)都可適當開啟,因為在往回路注油過程中,WAF區域內所有回路的這2個排放閥都可能有導熱油流出。在有導熱油流出時調整這2個排放閥的開度,既能保證一直有少量導熱油流出而不凝結,又可避免開度過大造成導熱油流出太多而來不及收集。

逐個往WAF區域回路注油時,先將進油管道的截止閥前面的排放閥全打開,將冷的導熱油放掉,直到溫差達到30 ℃后再打開圖7中的截止閥、關閉排放閥1往回路中注油;負責該區域的工作人員應立即前往出口回油管道處,當看到圖8中排放閥4有導熱油排出時,立即打開圖8中的截止閥,關閉排放閥3,聽到水流聲即表示回路的導熱油循環已暢通。然后進行WAF區域下一個回路的注油工作,其操作流程與上述完全一樣。

WAE區域回路注油時,先將圖9中的進油管道截止閥完全打開,調節閥微開,將導熱油通過排放閥5排到收集桶里,但一定要注意調節閥的開度不要太大,要慢慢打開,避免導熱油直接進入回路中。同樣測量排出的導熱油溫度,達到溫差不超過30 ℃的注油條件后,立即關閉排放閥5,全開調節閥后往回路中注油。負責該區域的工作人員前往出口回油管道處,當有導熱油從回油管道的排放閥6流出時,立即打開截止閥,關閉排放閥6,聽到有水流聲后即表示已形成循環,注油成功。工作人員往WAE區域下一個回路注油,其操作流程與上述完全一樣。

回路注油過程中要至少安排3臺車對回路排出的導熱油進行回收,并注入膨脹罐中,既要避免排出的導熱油凝結,又要避免收集桶滿后無法繼續放油。根據實際注油經驗,每個回路進口處的放油點最好放1只小桶和2只以上的大桶,每個回路出口處的放油點放1個小桶和1個大桶即可。

1.6.5 低溫注油注意事項

若排放閥或截止閥處有導熱油凝結現象,可采用碳晶加熱板進行加熱化凍。前期通過在常溫下用明火對導熱油進行著火試驗后發現,導熱油不能被點燃,故在EF區和CD區注油時采用噴燈對排放閥和其他閥門處的導熱油進行了化凍;但在G區進行注油時卻出現了異常情況,在排放閥處化凍過程中因突然泄壓,導熱油呈霧化狀態被點燃,發生了著火事件,雖然搶救及時未產生較大損失,但也警示了采用明火化凍的危險性。因此后期注油化凍時選擇采用碳晶加熱板進行化凍,不過這種化凍方式的速度較為緩慢。但只要嚴格按照上述注油過程進行注油,閥門處導熱油凝結的現象出現較少,尤其注油不是在最冷的季節進行時,碳晶加熱板完全可滿足要求。

低溫注油還有一個難點在于注油前為確認管道的安裝質量,需進行管道的壓力試驗,由于集熱回路中真空集熱管對水質的要求較高,不能用普通自來水,而采用除鹽水成本又較高,故采用氣壓,但需提前做好充足的安全措施才能進行試驗。利用西北地區冬天時中午和下午的最高溫度一般能在5 ℃左右且陽光照射到鐵質主管道時其溫度升高的特點,通常在這段時間進行主管道內水壓試驗,但需做到當天灌水試壓、當天放水,并將管道吹掃干凈,避免管道內積水;在吹掃完后還要敲擊管道底部查看是否有積水結凍現象,如有,則應及時處理,以避免注油過程中因管道內有冰而使導熱油被凍堵塞管道或油溫下降過快導致注油失敗。

由于WAF平臺及其類似的幾個平臺的跨路管道較長,導熱油易凝結,在注油過程中難度最大,通過總結此次的注油經驗,在今后其他類似工程中,可以考慮在設計階段就將此類平臺的進出口處截止閥和排放閥(圖7中的排放閥1和截止閥及圖8中的排放閥3及截止閥)安裝在靠近進回油主管道處,如圖11示意的排放閥處。這樣能減少導熱油在這種跨接管道內和閥門處凝結的風險,使低溫注油的難度大幅降低。

圖11 回路進出口處跨接管排放閥安裝位置圖Fig.11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drain valve at inlet and outlet of loop

2 結論

本文對大型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的導熱油系統注油的步驟和分步注油的操作方法進行了論述,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低溫分步注油工藝流程。該工藝流程開創了全球首個高寒地區冬季注油成功的先例,并從設計上提出了后續工程注油的優化措施,為全國廣大西北地區大型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建設的工期安排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能廣泛應用于類似工程的建設中,對后續大型槽式太陽能熱發電站低溫注油提供了借鑒。

猜你喜歡
閥門分區主管
美嘉諾閥門(大連)有限公司
上海一核閥門股份有限公司
貴州省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圖
上海實施“分區封控”
我是白骨精
夢想
我是白骨精
核電站閥門緊急采購系統的構建
核電站閥門緊急采購系統的構建
主管的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