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與世界的互動中培養“世界觀”

2021-09-30 02:10吳維煊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21年9期
關鍵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吳維煊

[摘 要] 世界觀,是人對自然的發現與感悟,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是人對世界、對人生的理性認識。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可以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提供必要的指導。因而,對學生進行世界觀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探索有效的世界觀教育途徑,教師應積極更新教育理念,“只有看過世界的人才有世界觀”,應成為世界觀教育的指導思想。

[關鍵詞]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看世界

世界觀是人們在真實的世界及生活情境中,經過自身的生活實踐,形成的對整個世界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可以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提供支持,世界觀決定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而,對學生進行世界觀教育非常重要。

縱觀現階段中小學生接受的世界觀教育,學生大多是坐在教室里,依據教材,在老師的講述下,了解世界觀相關的概念以及理論,獲得對于世界觀的抽象認知。但是,這些概念性的知識較為空洞,即使學生背得滾瓜爛熟,依然較難融入學生對世界的認識當中,對學生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形成作用不大。因而,關于世界觀教育的相關課程由于比較枯燥,學生不愛學,老師也不愛教。

跟中小學生談世界觀,對其進行世界觀教育,首先要讓學生看世界,畢竟只有看過世界的人才有世界觀。

一、融入大自然,讓學生看到真實的世界

世界觀,首先是人對自然的發現與感悟。而今,中小學生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普遍不多,他們長期生活在三個封閉的空間里:上學時在教室里,放學后在家里,上下學路上在車里。很少有時間去感受大自然中的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等。一個人如果不融入大自然,就無法知道真實的世界是什么樣子,感受不到世界的美好,找不到自己的興趣點,也就不知道自己今后該為這個世界做些什么。因而,要形成世界觀,就必須要到大自然中去,要看到真實的世界。

(一)把課堂向大自然拓展

中小學每門功課的教材,與大自然有關的課程內容都占據較大的比例,例如:

植物、動物、天空、海洋、宇宙等。在教學設備相對簡陋的時代,很多教師都會根據課程內容,因陋就簡,就地取材,在大自然真實的場域里上課。而今,隨著多媒體等教學設備的普及,與大自然相關的課程教學都是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在圖片及各種鏈接里看世界。雖然圖片及鏈接清晰逼真,但是,無論虛擬的世界多么逼真,都代替不了真實的自然,虛擬視覺沖擊留給學生的震撼是稍縱即逝的。因而,一些與大自然聯系密切的課程不應完全依賴信息化手段,應根據學校所處的環境,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將教學場所由教室向大自然拓展。

(二)利用上下學之路,讓學生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及少年時代,很多快樂的回憶都是發生在上下學的路上。很多人都是跟自己最要好的同學結伴步行,一天四次往返家與學校之間。在上下學的路上,不僅能跟好友聊聊學校里的趣聞趣事、同學間的小道消息,還觀察過成人匆匆忙忙的腳步、化解過同學之間的糾紛、給需要幫助的人送去過溫暖。在上下學路上,他們見證了家鄉的變化,栽了幾棵樹,蓋了幾幢房子,哪條路變寬了,甚至哪個公共建筑少了一塊玻璃,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在上下學路上,他們感受著道路兩旁花草樹木的細微變化、聆聽著小鳥的嘰嘰喳喳、圍觀過螞蟻上樹、追逐過過街的老鼠、發表過對繽紛世界的獨特見解。而今,在上下學的路上,很多孩子都是坐在私家車或電動車上,面無表情地來去匆匆。讓學生融入大自然,需充分挖掘現有資源,把上下學之路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步行上下學的過程中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感受自然的美好與社會的變遷。

(三)利用節假日,讓學生在外面的世界里豐富體驗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蓖饷娴氖澜缡莻€流動的美好世界,它不會拿走孩子的時間,只會將孩子的世界放大。因而,學校層面,在節假日時少給學生布置書面作業;家庭層面,少給孩子報補習班。家、校合作充分利用節假日讓學生從封閉的室內走出來,讓學生有時間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外面的世界里豐富體驗,通過郊游、觀察、旅行等方式,讓學生感受世界的美好,豐富學生對世界的認知,加深學生對世界的了解。

二、開足社會實踐課程,讓學生與世界互動

世界觀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只看世界,沒有與世界的互動,沒有通過實踐進一步加深對世界的認知,就難以形成對人生、社會、人類的理性認知,不利于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因而,要開足開齊社會實踐課程,通過社會實踐,讓學生與世界互動。

(一)要高度重視教科書中社會實踐課程的教學

任何一門功課、任何一本教科書,都包含很多需要進行實踐探索的內容。由于這些課程都是以課外探究的形式呈現的,不在學業考核的范疇中,致使很多教師不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大多數實踐探索類課程要么被取消,要么被老師的講授代替了。讓學生與世界互動,就必須要高度重視社會實踐課程,開足社會實踐課程,讓學生在與世界的互動中深入了解世界。例如:在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時,就要讓學生在真實的世界里看到不注意環境保護會對人類造成哪些危害,激發學生“環境保護,從我做起”的責任意識,進而讓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從少用一個塑料袋做起,為減少環境污染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重視“間隔年”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間隔年”是一種以“間隔”當前生活狀態的方式,體驗與以往生活截然不同的社會環境,使自己能以更開闊的視野看待世界,為更好地融入社會做準備。充實的間隔年可以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生活經驗,學生在從多個角度出發觀察世界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思考自己究竟能為社會做什么,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一步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因而,要高度重視“間隔年”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每學年用一周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走出校園,暫停校園學習生活,在社會大課堂中自由選擇“間隔年”活動項目。

例如:針對某一社會熱點問題開展社會調查;針對學科教學中的拓展課程進行實踐探索;帶著任務到博物館、科技館、動物園、植物園等場所進行小課題研究;去父母的工作單位,通過觀察父母的工作環境接受職業生涯啟蒙教育;到社區或社會福利機構做志愿者;參加區域內大型的志愿服務活動;居家幫父母做家務,家住農牧區的學生幫父母干農活兒、放牧等?!伴g隔年”活動并非以“開展了”為目的,在活動前,要加強對學生的活動動員,讓學生高度重視并認真參加“間隔年”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要加強與學生個人、家長及社會教育機構的溝通,保證活動質量;在活動結束后,要認真對活動進行總結,確保學生能通過“間隔年”活動看世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三、讓學生在與世界的互動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讓學生看世界、與世界互動、在真實的世界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都是在為學生正確世界觀的形成奠定基礎。在帶領學生看世界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學生的精神發育,讓學生形成對人生、對社會及對國家的理性認知,為學生人生觀及價值觀的構建打好基礎。

人生觀與價值觀的確定主要明確兩個問題,即:我是誰?為了誰?讓學生認清“我是誰”這個人生的本源問題,需要引導學生在與社會的互動過程中明確自己既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也是社會的一部分,今天是在家長與老師呵護下快樂成長的學生,明天就是建設國家的棟梁。讓學生認清“為了誰”這一人生價值問題,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理想教育與信仰教育,促進學生的精神發育。在這樣的前提下,要讓學生有理想,個人理想要與國家需要相匹配,培養學生服務國家的意識;要讓學生有信念,在為理想而奮斗的過程中,不畏艱險、矢志不渝,讓自己成為國家需要的建設者。

人生觀與價值觀并非概念層面的存在,必須要將其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對學生而言,既要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又要做好當下的自己。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的一言一行符合社會規范;刻苦學習,以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門功課,為更好地建設祖國打好基礎;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讓自己的特長發揮更大的價值;加強自身自學能力、閱讀能力、批判意識的發展,讓自己成為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的終身學習者;通過勞動及社會服務,強化自己的奉獻精神,讓自己成為能夠服務于人民與社會的人。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做一名胸懷大志、品學兼優的學生。

世界觀的形成建立在一個人充分感知自然、人生及社會后,在視野不斷拓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形成對人生觀及價值觀的科學、系統、豐富的認知,是人的行為的最高調節器,制約著人的整體心理面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必須讓學生有機會真正地看世界、真正地與世界互動,在真實的世界中,通過真實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責任編輯:劉瑩)

猜你喜歡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我的價值觀
價值觀(二)
價值觀(一)
世界觀(二)
人生觀(一)
重讀《夜讀偶記》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研究
新時期醫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意義
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小鎮“序曲”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