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A 技術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

2021-10-06 03:24陳思鈞莊澤吟陳淑特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21年17期
關鍵詞:表面活性血氧飽和度

陳思鈞 莊澤吟 陳淑特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是新生兒常見疾病,主要是指新生兒在出生后發生呼吸性呻吟、進行性呼吸困難等癥狀,一般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所導致的,從而使新生兒的肺泡進行性萎陷,在出生后12 h內出現發生多項癥狀,若新生兒的病情較為嚴重,容易導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1]。醫學研究顯示,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病率與胎齡具有密切相關性,胎齡越小、發病率越高,早期的診斷和治療不僅能減少患兒死亡率,還能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對于該類患兒一般實施INSURE 技術治療,療效顯著,但有研究發現,通過氣管插管的方式易損傷患兒的氣道,對未發育成熟的肺部組織造成損傷,從而影響療效[2]。因此,本次研究對LISA 技術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 年9 月~2020 年9 月在本院就診的60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納入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呼吸窘迫綜合征診斷標準,且患兒均伴有反復呼吸暫停等癥狀;②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嚴重疾??;②患兒臨床資料不全。觀察組胎齡29~35 周,平均胎齡(32.12±1.23) 周;其中男15例、女15例。對照組胎齡29~35 周,平均胎齡(32.17±1.31)周;其中男16例、女14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INSURE 技術:患兒呈鼻吸氣位,實施氣管插管后,通過氣管插管導管緩慢將肺表面活性物質滴入患兒氣道,然后采用簡易復蘇氣囊進行加壓通氣,密切監護患兒血壓和心電圖,將氣管插管拔除后,采用呼吸器進行輔助通氣。

1.2.2 觀察組 采用LISA 技術:擺正患兒體位,將改良胃管8F 和肺表面呼吸物質注射器進行連接,喉鏡下將改良胃管插入患兒氣管內并且達到患兒聲帶水平,在經鼻持續正壓通氣呼吸機輔助下,將肺表面呼吸物質注入患兒氣管,滴注1~3 min。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血氣分析指標(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血氧飽和度)、住院時間和氧療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氣分析指標對比 觀察組治療前二氧化碳分壓(50.12±1.03)mm Hg、氧分壓(60.54±1.32)mm Hg、血氧飽和度(78.32±1.65)%;治療后二氧化碳分壓(32.02±1.55)mm Hg、氧分壓(97.52±1.52)mm Hg、血氧飽和度(97.60±1.51)%。對照組治療前二氧化碳分壓(50.11±1.14)mm Hg、氧分壓(60.45±1.04)mm Hg、血氧飽和度(78.33±1.52)%;治療后二氧化碳分壓(40.52±1.65)mm Hg、氧分壓(79.05±1.52)mm Hg、血氧飽和度(88.52±1.54)%。治療前,兩組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血氧飽和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氧分壓、血氧飽和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住院時間、氧療時間對比 觀察組住院時間、氧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住院時間、氧療時間對比 (±s)

表1 兩組住院時間、氧療時間對比 (±s)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3 討論

研究顯示,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是一種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一般實施INSURE 技術的無創通氣治療技術,能取得效果顯著的同時,還能降低機械通氣的時間[3,4]。在實施INSURE 技術治療中,主要是為了肺表面活性物質代替治療而反復對患兒實施進行氣管插管,由于上述操作,容易對新生兒尚未發育成熟的氣道、肺組織造成損傷,而隨著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方式的不斷改變,LISA 技術在臨床廣泛應用,也有研究指出LISA 技術取得顯著效果,還能避免對氣管、肺組織的損傷。LISA 技術通過采用喉鏡,將細管置人患兒的氣管,給予患兒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質,在實施LISA 技術治療時,無需采要鎮靜劑,在患兒自主呼吸的的情況下進行給藥[5],能夠減輕患兒不適,提高患兒配合度。肺表面活性物質主要是指人體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分泌的脂蛋白,具有天然的肺表面生理活性,通過治療能有效使患兒肺表面張力降低,使肺泡擴張,穩定患兒肺泡容積,從而使肺毛細血管張力降低,增加肺通氣量,改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癥狀。而不同的注入方式具有不同的效果。醫學研究顯示[6],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是早產兒急性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會造成長期呼吸和神經系統后遺癥,LISA 技術是由胃管內滴入外源性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性彌補內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質的缺乏,有助于其在肺內均勻分布,沿肺泡的氣液交界面展開,從而有效降低并發癥風險。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在多個方面具有優勢,而該項治療方式與機械通氣治療相比,能顯著改善機械通氣的不足,通過應用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能夠最大程度降低呼吸窘迫綜合征情況的發生[7,8]。因此,LISA 技術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已經成為首選治療方式,被臨床上廣泛應用。

隨著近年來醫療事業的發展,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的肺表面活性物質給藥方式已經成為臨床研究重點[9],多數患兒實施INSURE 技術治療,雖然能夠降低機械通氣的發生率,但有研究顯示,部分患兒在INSURE 技術治療中,一般還是需要機械通氣的干預,提示INSURE 技術存在弊端,如在實施治療過程中需要實施氣管插管,容易對患兒的氣道與肺組織造成損傷,使患兒發生疼痛應激反應,且在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時進行正壓通氣,容易給肺部組織帶來損傷,從而影響新生兒的支氣管肺發育[10]。在治療的過程中,患兒的多項指標,如脈搏血氧飽和度、心率等容易發生波動,導致新生兒發生顱內出血情況。而實施LISA 技術取得顯著效果,LISA 具有多種優勢,能在患兒自主呼吸下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質,減少氣管插管帶來損傷、降低機械通氣的發生率,在治療中無需對新生兒采用鎮靜劑或阿托品等,能夠提高血氧飽和度以及降低心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能顯著保障患兒的安全,同時提高治療效果[11]。

綜上所述,LISA 技術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效果顯著,能夠顯著改善患兒血氣分析指標,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

猜你喜歡
表面活性血氧飽和度
改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給藥方法對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的影響
糖臬之吻
Pat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splenic vasculature in non-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Its relev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在胸外科中的應用
基于無線技術的醫用血氧監測系統的設計與應用
肺表面活性物質在新生兒重癥胎糞吸入綜合征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檢測儀的研制
制作一個泥土飽和度測試儀
巧用有機物的不飽和度
粗茶皂素的制備、純化及其表面活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